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多层框架结构房屋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003577
  • 上传时间:2022-06-21
  • 格式:PPT
  • 页数:100
  • 大小:1.4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多层框架结构房屋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多层 框架结构 房屋 课件
    资源描述:

    1、4多层框架结构房屋多层框架结构房屋本章主要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多层及高层房屋的结构体系;多层及高层房屋的结构体系;结构的计算简图及荷载确定;简单框架的内力计结构的计算简图及荷载确定;简单框架的内力计算;无抗震设防要求时框架结构构件设计;非抗算;无抗震设防要求时框架结构构件设计;非抗震设计时框架节点的构造要求;结构施工图平面震设计时框架节点的构造要求;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重点是施工图的识读。整体表示方法。重点是施工图的识读。 本章提要本章提要多层与高层房屋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我国通常将8层及层以下的房屋称为多层房屋,8层以上的房屋称为高层房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指由钢筋混凝土横梁、纵梁

    2、和柱等构件所组成的结构。墙体不承重,内、外墙只起分隔和围护作用,见图4.1。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框架可分为整体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整体式框架也称全现浇框架,其优点是整体性好,建筑布置灵活,有利于抗震,但工程量大,模板耗费多,工期长。装配式框架的构件全部为预制,在施工现场进行吊装和连接。其优点是节约模板,缩短工期,有利于施工机械化。装配整体式框架是将预制梁、柱和板现场安装就位后,在构件连接处浇捣混凝土,使之形成整体。其优点是,省去了预埋件,减少了用钢量,整体性比装配式提高,但节点施工复杂。 图4.1框架结构图 (a) 平面图;(b) -剖面图 本本 章章 内内 容容4.1 框架结构布置框架

    3、结构布置4.2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及荷载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及荷载4.3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分层法层法4.4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反弯点法和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值法4.5 框架的内力组合框架的内力组合4.6 现浇框架的一般构造现浇框架的一般构造4.1 框架结构布置框架结构布置(1) 结构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和对称。 (2) 建筑平面长宽比不宜过大,L/B宜小于6。 (3) 结构的竖向布置要做到刚度均匀而连续,避免刚度突变。 (4) 建筑物的高宽比不宜过大,H/B不宜大于5。(5) 房屋的总长度宜控制在最大伸缩

    4、缝间距以内,否则需设伸缩缝或采取其它措施,以防止温度应力对结构造成的危害。4.1.1 结构布置原则结构布置原则(6) 在地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部位及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房屋,应合理设置沉降缝和防震缝。 框架结构是由若干个平面框架通过连系梁的连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平面框架是基本的承重结构,按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以分为下列三种:(1) 横向框架承重方案在这种布置方案中,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的横向布置。沿房屋的纵向设置板和连系梁,见图4.2 (a) 。 4.1.2 框架结构方案框架结构方案(2) 纵向框架承重方案在这种布置方案中,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的纵向布置。沿房屋的横向设置板

    5、和连系梁,见图4.2 (b)。 (3) 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在这种布置方案中,主要承重框架沿房屋的纵、横向布置,见图4.2 (c)。 图4.2框架体系的布置 (a) 横向布置;(b) 纵向布置;(c) 纵横双向布置 (1) 工业厂房一般采用6m柱距,跨度则随柱网的布置方式不同分为内廊式和跨度组合式,见图4.3。 厂房的层高一般根据车间的工艺设备、管道布置及通风采光等因素决定。常用的底层层高有4.2m、4.5m、4.8m、5.4m、6.0m、7.2m和8.4m。 (2) 民用建筑民用建筑类型较多,功能要求各有不同,柱网及层高变化也较大,尺度一般较工业厂房为小。柱网和层高通常按300mm进级。

    6、4.1.3 柱网尺寸及层高柱网尺寸及层高图4.3柱网的布置 (a) 内廊式;(b) 跨度组合式 变形缝分为伸缩缝和沉降缝,在地震设防区还需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设置防震缝。伸缩缝是为了避免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使房屋产生过大伸缩变形或裂缝而设置的,伸缩缝仅将基础以上的房屋分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如表4.1。沉降缝是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在房屋构件中产生裂缝而设置的,沉降缝必须将房屋连同基础一起分开。 4.1.4 变形缝的设置变形缝的设置在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 土层变化较大处; 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不同处; 房屋在高度、重量、刚度有较大变化处; 建筑平面的转折处; 新建

    7、部分与原有建筑的交界处。沉降缝由于是从基础断开,缝两侧相邻框架的距离可能较大,给使用带来不便,此时可利用挑梁或搁置预制梁、板的方法进行建筑上的闭合处理,见图4.4。表表4.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环境条件框架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装配式7550现浇式5535图4.4沉降缝做法 (a) 设挑梁(板);(b) 设预制板(梁) 4.2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及荷载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及荷载承受主要竖向荷载的框架主梁,其截面形式在全现浇的整体式框架中以T形(见图4.5(a))为多;在装配式框架中可做成矩形、T形、梯形和花篮形(见图4.5(b)(g))等。不承受

    8、主要竖向荷载的连系梁,其截面形式常用T形、形、矩形、形、L形等,见图4.6。 框架柱的截面形式一般为矩形或正方形。 4.2.1.1 截面的形状截面的形状4.2.1 梁柱截面的选择梁柱截面的选择图4.5框架横梁截面形式 图4.6框架连系梁截面形式 (1) 框架梁梁截面尺寸可参考受弯构件来初步确定。梁高hb一般可取(1/101/18)lb(lb为梁的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的宽度bb=(1/21/3)hb,一般不宜小于200mm。选择梁截面尺寸还应符合规定的模数要求。(2) 框架柱柱截面的宽度bc和高度hc一般取(1/151/20)层高。为了提高框架抗水平力的能力,矩形截面的

    9、hc/bc不宜大于3,柱截面的边长不宜小于250mm。 4.2.1.2 截面尺寸截面尺寸为了简化计算,作如下规定:(1) 对现浇楼面的整体框架,中部框架梁I=2I0;边框架梁I=1.5I0。其中I0为矩形截面梁的惯性矩(图4.7(a)。(2) 对做整浇层的装配整体式框架,中部框架梁I=1.5I0;边框架梁I=1.2I0(图4.7(b)。(3) 对装配式楼盖,梁的惯性矩可按本身的截面计算,I=I0(图4.7(c))。12.2.1.3 梁截面的惯性矩梁截面的惯性矩图4.7框架结构的刚度取值 框架结构是由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组成的空间结构。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忽略它们之间的空间联系,而将空间结构体系简化

    10、为横向和纵向平面框架计算,并取出单独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该单元承受的荷载如图4.8中阴影部分所示。在计算简图中,框架节点多为刚接,柱子下端在基础顶面,也按刚接考虑。杆件用轴线表示,梁柱的连接区用节点表示。等截面轴线取截面形心位置(图4.9(a)),当上下柱截面尺寸不同时,则取上层柱形心线作为柱轴线(图4.9(b))。 4.2.2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图4.8框架的计算单元 图4.9框架柱轴线位置 多层结构房屋一般受到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作用。竖向荷载包括横荷载、楼层使用活荷载、雪荷载及施工活荷载等。竖向荷载包括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 (1) 楼面活荷载的折减在设计住宅、宿舍

    11、、旅馆、办公楼等多层建筑的墙、柱和基础时,由于楼面活荷载在所有各层同时满载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作用于楼面上的使用活荷载应乘以表4.2所规定的折减系数。 4.2.3 框架上的荷载框架上的荷载(2) 风荷载与单层工业厂房类似,作用在多层房屋外墙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wk可按下式计算:wk=zszw0 表表4.2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 墙、柱、基础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 123456892020计算截面以上各楼层活荷载总和的折减系数 1.00 (0.90)0.850.700.650.600.554.3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分层法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分层法多层多跨框结构在竖向荷载

    12、作用下,用位移法或力法等精确方法计算的结果表明,框架的侧移是极小的,而且作用在某层横梁的影响也很小,为了简化计算,分层法假定:(1)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侧移可忽略不计;(2) 每层梁上的荷载对其它各层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4.3.1 分层法的计算假定分层法的计算假定根据上述假定,计算时可将各层梁及其上、下柱作为独立的计算单元分层进行计算(图4.10)。分层计算所得梁弯矩即为最后弯矩,由于每一层柱属于上、下两层,所以柱的弯矩为上、下两层计算弯矩相叠加。 图4.10分层法的计算单元 4.3.2 计算步骤计算步骤(1) 画出结构计算简图,并标明荷载及轴线尺寸;(2) 按规定计算梁、柱的线刚度和相

    13、对线刚度,除底层柱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遍乘0.9的折减系数;(3) 用弯矩分配法自上而下分层计算各计算单元的杆端弯矩;(4) 叠加柱端弯矩,得出最后杆端弯矩。如节点弯矩不平衡值较大,可在节点重新分配一次。(5) 根据静力平衡条件绘出框架的内力图。例题A7.50m5.60m3.80m4.40mq=2.8kN/mq=3.8kN/mq=3.4kN/m(7.11)(4.21)(4.21)(1.79)(4.84)(12.77)(7.63)(10.21)(9.53)(3.64)BCDEFGHI(括号内数字为线刚度相对值)(i=EI/l)解:A7.50m5.60m3.80m4.40m(7.11)(4.21

    14、)(4.21)(1.79)(4.84)(12.77)(7.63)(10.21)(9.53)(3.64)BCDEFGHI上层各柱线刚度0.9,然后计算各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i=EI/l)0.9=3.7890.9=3.7890.9=1.611上层计算0.332(3.789)(3.789)(1.611)(7.63)(10.21)DEFGHI0.6680.353 0.4720.1750.8640.136-13.125*+13.125*-7.317*+7.317*8.7684.3584.384-6.322-0.995-3.161-2.482-3.319-1.230-1.241-1.6600.8290.4

    15、120.4141.4340.2260.717-0.399-0.534-0.198-0.200-0.2670.1330.0660.2310.0360.0670.115-0.064-0.086-0.03215.045-13.585-1.460-4.8364.8360.733-0.7331.612-0.487-0.244下层计算ABCDEFGHI0.3480.4660.1850.308 0.4130.1560.1230.7090.2020.089-17.813*+17.813*-8.885*+8.885*8.301-1.5290.713-1.1670.078-10.4174.1500.356-0.3

    16、34-3.0580.039-0.03618.930-1.459-0.169-0.018-1.736-3.150-6.299-4.100-2.0500.7271.453-0.447-0.224-0.0790.159-0.049-15.8251.9246.1990.5320.0583.9250.2830.0313.6096.789-0.791-1.7950.4140.0450.1820.020-1.221-0.133-0.015-1. 369-0.589-1. 3363.395-0.868-0.668-0.196-0.4561.2031/31/2-4.8366.03915.04513.585-1.

    17、916-10.4175.22118.930-15.825-1.856-1.736-1.336-0.829-1.9243.3956.789-0.868-0.6680.929-0.929各层叠加后的各层叠加后的M图图精度分析ABCDEFGHI计算值误 差(%)精确值3.39582.5%1.860-1.86812.5%-1.660-0.668-48.2%-1.2905.2219. 5%4.7706.78929. 3%5.250-10.4174%-10.02019.930-2.5%19.410-15.8257.3%-14.750-1.856-21%-2.350-1.736-24.8%-2.3101.9

    18、24-44.1%3.440-0.829-48.5%-1.610-1.336-27%-1.8306.0391 5%5.250-4.836-7.9%-5.25015.045-3.1%15.530-13.58511.6%-12.170-1.916-43%-3.360-0.929-45.7%-1.710分析结论:1)梁的误差较小; 2)柱的误差比较大。-0.929-45.7%-1.710【作业】图4.11所示一个两层两跨框架,用分层法作框架的弯矩图,括号内数字表示每根杆线刚度的相对值。 图4.11例4.11计算简图 【解】将第二层各柱线刚度遍乘0.9,分为两层计算,各层计算单元如图4.12和图4.13

    19、所示。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各杆端的弯矩,其计算过程见图4.14。最后将图4.14中的各杆端弯矩叠加并绘弯矩图如图4.15所示。 图4.12例4.12二层计算单元 图4.13例4.13底层计算单元 图4.14 图4.15M图(单位: kNm) 4.4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侧移的近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反弯点法和似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值法多层多跨框架所受水平荷载主要是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一般可简化为作用在框架节点上的集中荷载,其弯矩图如图4.16 (a)所示。它的特点是,各杆的弯矩图都是直线形,每杆都有一个零弯矩点,称为反弯点。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如图4.16(b)所示。

    20、4.4.1.1 反弯点法基本假定反弯点法基本假定4.4.1 反弯点法反弯点法图4.16水平荷载下的框架弯矩图和变形 为了简化计算,作如下假定:(1) 在进行各柱间的剪力分配时,假定梁与柱的线刚度之比为无穷大,即各柱上下两端的转角为零;(2) 在确定各柱的反弯点位置时,假定除底层柱以外的各层柱,受力后上下两端将产生相同的转角。(1) 反弯点高度的确定反弯点高度为反弯点至该层柱下端的距离。对于上层各柱,根据假定(2),各柱的上下端转角相等,此时柱上下端弯矩也相等,因而反弯点在柱中央。对于底层柱,当柱脚为固定时,柱下端转角为零,上端弯矩比下端弯矩小,反弯点偏离中央而向上移动,通常假定y =2h/3。

    21、4.4.1.2 反弯点法的基本内容反弯点法的基本内容(2) 侧移刚度d的确定侧移刚度d表示柱上下两端有单位侧移时在柱中产生的剪力。根据假定(1),梁柱线刚度之比无穷大,则各柱端转角为零,由结构力学的两端无转角但有单位水平位移时杆件的杆端剪力方程,柱的侧移刚度d可写成: 212=cciVdhEIih(3)同层各柱剪力的确定 设同层各柱剪力为V1、V2、Vj、,根据层剪力平衡,有V1+V2+Vj+=P可得:于是有 12=.jPPddddjd=jVPd(4)柱端弯矩的确定 根据各柱分配的剪力及反弯点位置,可确定柱端弯矩。底层柱 上端 Mj上=Vjhj/3 下端 Mj下=Vj2hj/3其它层柱上下端M

    22、j上=Mj下=Vjhj/2(4)梁端弯矩的确定柱端弯矩确定以后,根据节点平衡条件可确定梁的弯矩。图4.17 节点杆端弯矩 对于边柱节点(图4.17 (a)),有Mb=Mc1+Mc2对于中柱节点(图4.17(b),有 Mb1=ib1/(ib1+ib2)(Mc1+Mc2) Mb2=ib2/(ib1+ib2)(Mc1+Mc2)【例4.2】用反弯点法求图4.18所示框架的弯矩图。图中括号内数字为各杆的相对线刚度。 图4.18 【解】(1) 计算柱的剪力当同层各柱h相等时,各柱剪力可直接按其线刚度分配。第3层: P=10kN VAD=3.33kN VBE=4.45kN VCF=2.22kN第2层:P=1

    23、0+19=29kNVDG=9.67kNVEH=12.89kNVFI=6.44kN第1层:P=10+19+22=51kNVGJ=17kNVHK=20.4kNVIL=13.6kN(2) 计算柱端弯矩第3层MAD=MDA=6.66kNmMBE=MEB=8.9kNmMCF=MFC=4.44kNm第2层MDG=MGD=24.18kNmMEH=MHE=32.23kNmMFI=MIF=16.1kNm第1层MGJ=34kNmMJG=68kNmMHK=40.8kNmMKH=81.6kNmMIL= 27.2kNmMLI=54.4kNmMBA=3.42kNmMBC=5.48kNmMCB=MCF=4.44kNm第2层

    24、MDE= 30.84kNmMED=15.82kNmMEF=25.31kNmMFE=20.54kNm(3) 根据节点平衡条件算出梁端弯矩第3层MAB=MAD=6.66kNm第1层MGH=58.18kNm MHG=28.09kNmMHI=44.94kNmMIH=MIF+MIL=16.1+27.2=43.3kNm根据以上结果,画出M图如图4.19所示。图4.19 M图(单位: kNm) 4.4.2 D值法值法反弯点法是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时,假定节点转角为零的一种近似计算方法。 提出了修正框架柱的侧移刚度和调整反弯点高度的方法,称为“改进反弯点法”或“D值法”(D值法的名称是由于修正后的柱侧移刚度用D

    25、表示)。D值法计算简便,精度又比反弯点法高。 图4.20 框架柱剪力计算图式 4.4.2.1 修正后柱侧移刚度修正后柱侧移刚度D如图4.20所示,从框架中任取一柱AB,根据转角位移方程,柱两端剪力为:cc212i6i=()hABVh考虑到上下梁线刚度及柱端约束条件的影响,修正后的柱侧移刚度D值计算公式为 (4.12) c212i=Dh教材P102页给出了各种情况下的取值。同时还给出了各种情况下的值计算公式,可直接选用。 (如下为上层柱情况)jD=jVPD求得值后,代入式(4.12)即可求得柱的侧移刚度,同层各柱的剪力可按下式求得: 当横梁线刚度与柱的线刚度之比不很大时,柱的两端转角相差较大,尤

    26、其是最上层和最下几层,其反弯点并不在柱的中央,它取决于柱上下两端转角:当上端转角大于下端转角时,反弯点移向柱上端;反之,则移向柱下端。各层柱反弯点高度可统一按下式计算:y=yh=(y0+y1+y2+y3)h 4.4.2.2 柱的反弯点高度柱的反弯点高度(1) 标准反弯点高度比y0标准反弯点高度比y0主要考虑梁柱线刚度比及结构层数和楼层位置的影响,它可根据梁柱相对线刚度比、框架总层数m、该柱所在层数n、荷载作用形式由表4.1、表4.2查得。 (2) 上下层横梁线刚度不同时的修正值y1当某层柱的上梁与下梁刚度不同,则柱上下端转角不同,反弯点位置有变化,修正值为y1,见图4.21。根据I和K值由表4

    27、.3查得y1 图4.21 横梁刚度变化对反弯点位置的影响 (3) 上下层层高变化时的修正值y2、y3当柱所在楼层的上下楼层层高有变化时,反弯点也将偏移标准反弯点位置,见图4.22。令上层层高h上与本层层高h之比为2,即2=h上/h。由2和K从表4.4查得修正值y2。 图4.22 层高变化对反弯点位置的影响 【例4.3】用D值法求图4.23所示框架的弯矩图,图中括号内数字为各杆的相对线刚度。图4.23 例4.3 【解】(1)求各柱所分配的剪力值V(kN)。(2) 求各柱反弯点高度 (m)。(3) 根据剪力和反弯点高度求柱端弯矩柱上端弯矩 M上=V(h-y)柱下端弯矩 M下=Vy(4) 根据节点平

    28、衡条件求梁端弯矩(5) 绘弯矩图如图4.24所示。图4.24 M图(单位: kNm) 4.4.3 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计算框架的侧移主要是由水平荷载引起,框架的侧移包括两部分:一是顶层最大位移,若过大会影响正常使用;二是层间相对侧移,过大会使填充墙出现裂缝。因而必须对这两部分侧移加以限制。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可以看做是梁柱弯曲变形(图4.25(a))和柱的轴向变形(图4.25(b))所引起的侧移的叠加。图4.25 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a) 梁柱弯曲变形;(b) 柱的轴向变形 侧移刚度的物理意义是柱两端产生单位层间侧移所需的层剪力。当已知框架结构某一

    29、层所有柱的侧移刚度D值和层剪力后,按照侧移刚度的定义,可得第j层框架的层间相对侧移uj应为框架顶点的总侧移应为各层层间相对侧移之和,即 4.4.3.1 用用D值法计算框架的侧移值法计算框架的侧移mj=1=ju=jjjPuD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层间相对侧移u的限值要求是:(1)高度不大于150m的框架结构 uh/550(2) 高度等于或大于250m的框架结构uh/500(3) 高度在150250m之间的框架结构按uh/550-uh/500线形插入4.4.3.2 侧移限值侧移限值4.5 框架的内力组合框架的内力组合对于框架横梁,其控制截面通常是两个支座截面及跨中截面。梁支座截面是最大负弯矩及最

    30、大剪力作用的截面,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可能出现正弯矩;而跨中控制截面常常是最大正弯矩作用的截面。在组合前应经过换算求得柱边截面的弯矩和剪力,见图4.26。柱的控制截面为柱的上、下两个端截面。 4.5.1 控制截面及最不利内力控制截面及最不利内力柱的最不利内力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1)|M|max及相应的N、V。(2)Nmax及相应的M、V。(3)Nmin及相应的M、V。图4.26 梁端控制截面弯矩及剪力 4.5.2 楼面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楼面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作用于框架结构上的竖向荷载包括恒荷载和活荷载。恒荷载是长期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任何时候必须全部考虑。在计算内力时,恒荷载必须满布,如图4.

    31、27。但是活荷载却不同,它有时作用,有时不作用。各种不同的布置就会产生不同的内力,因此应该由最不利布置方式计算内力,以求得截面最不利内力。 可以不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与恒荷载一样均按满布方式计算内力,从而使计算工作量大为减少。 图4.27 永久荷载分布 4.5.3 风荷载的布置风荷载的布置风荷载可能沿某方向的正、反两个方向作用。在对称结构中,只需进行一次内力计算,荷载在反向作用时,内力改变符号即可,如图4.28所示。 图4.28 风荷载作用弯矩图 4.5.4 荷载组合荷载组合应按荷载规范的规定,根据各种荷载的特点取相应的组合系数,将某些荷载值适当降低。对于非地震区的多层框架,有下列荷载组合形式

    32、:(1) 横载+活荷载;(2) 横载+风荷载;(3) 横载+0.9(活荷载+风荷载)。4.5.5 框架梁及柱的截面配筋框架梁及柱的截面配筋(1) 框架梁设计梁的配筋计算包括正截面抗弯和斜截面抗剪配筋,一般按受弯构件进行。纵向受拉钢筋应满足配筋率及裂缝宽度的要求。纵筋的弯起和截断位置,应根据弯矩包络图确定。 (2) 框架柱设计框架柱属偏心受压构件,一般采用对称配筋,在中间轴线上的框架柱,按单向偏心受压考虑,边柱按双向偏心受压考虑,框架平面外尚按轴心受压构件验算。4.6 现浇框架的一般构造现浇框架的一般构造现浇框架的连接主要是指梁与柱及柱与柱之间的配筋构造。(1) 梁与柱连接现浇框架的梁柱节点,一

    33、般做成刚性节点。图4.29表示顶层屋面梁与边柱的刚性连接。图4.30表示楼面梁与边柱的连接。图4.31表示楼面梁与中柱的连接。 4.6.1 连接构造连接构造(2) 上下柱连接上下柱的钢筋的连接宜采用焊接,也可采用搭接。 当柱每边钢筋不多于4根时,可在一个水平面上接头;当柱每边钢筋为58根时,可在两个水平面上接头;当柱每边钢筋为912根时,可在三个水平面上接头,见图4.32。 下柱伸入上柱搭接钢筋的根数及直径应满足上柱要求。 如图4.33 。图4.29 顶层梁与柱现浇节点 图4.30 楼面梁与边柱现浇节点 图4.31 楼面梁与中柱现浇节点 图4.32 上下柱钢筋接头 (a) 每边钢筋4根;(b) 每边钢筋58根;(c) 每边钢筋912根 图4.33 上下柱截面不等时的钢筋接头 (a) b/a1/6时;(b) b/a1/6且h2.5m时;(c) b/a1/6且h2.5m时 4.6.2 一般要求一般要求(1)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低于C20,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335和HRB400钢筋。(2)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除满足承载力要求外,还应保证结构有足够的整体刚性。(3) 框架梁柱应分别满足受弯构件和受压构件的各种构造要求。(4) 框架柱一般采用对称配筋,配筋率应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多层框架结构房屋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00357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