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对外汉语教育史资料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002928
  • 上传时间:2022-06-21
  • 格式:PPT
  • 页数:226
  • 大小:4.7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对外汉语教育史资料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对外汉语 教育史 资料 课件
    资源描述:

    1、对外汉语教育史 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语言教学 汉语教学汉语教学 外语教学外语教学 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对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对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 汉语史: 1、汉语史是研究汉语现象及其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现象及其历史演变规律。 2、对外汉语教育史,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研究的历史。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对外汉语教育史就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历史。 对外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1、对外汉语教育史 2、少数民族汉

    2、语教育史 3、海外华人教育史 4、国别汉语教育史 5、国外汉学史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育史的研究方法 1、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 2、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方法 3、汉学史的研究方法 4、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的学术意义开设对外汉语教育史的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一个重要的进步。任何学科都有理论与历史两个方面,学科史是学科理论展开的历史支撑,一个没有学科史的学科是不成熟的学科。1、对外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研究。鲁健骥通过对践约传这个对外汉语教育史上的历史泛读教材的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加强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必要性。他呼吁,应该重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历史包括我国的

    3、对外汉语教学史的研究,推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发展。2、对 外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将直接推进汉语本体的研究。王力说:“中国语言学曾经受过两次外来的:第一次是印度的影响,第二次是西洋的影响。前者是局部的,只影响到音韵学方面;后者是全面的,影响到语言学的各个方面。”王力认为,反切的产生是中国语言学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大事,是汉族人民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表现。西方语言学对中国的影响表现得更为突出。来华的传教士正是为了学习汉语编写了汉语语法书,如卫匡国写下了汉语文法;为了阅读中国典籍,他们发明了用罗马字母拼写汉字;为了用中国人听懂的语言来布道以及翻译圣经等宗教书籍,他们还创造了一系列词汇。反之,学习者虽然将

    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但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也会对目的语产生影响。语言间的整合与变迁就是这样发生的。直到今天,现代汉语形成的历史并未完全理清,而对外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可以直接推动汉语的本体研究,尤其是近代汉语史的研究。例如,关于明清之际中国官话问题的讨论,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明清之际的官话是北京话,但最近在传教士的很多汉语学习文献中发现,他们的注音系统是南京话,这些传教士在文献和他们的著作中也明确地说他们学习的官话是南京话。日本的汉语学习材料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日本江户时期冈岛冠山编写了唐话纂要、唐译便览、唐话便用、唐音雅俗语类、经学字海便览等书,六角恒广在研究冈岛冠山的片假名发音后认为:“这里所谓的

    5、官音是指官话的南京话”。这直接动摇了长期以来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结论。张卫东通过研究老乞大和语言自迩集这两本汉语学习教材,对中国语言学史的语音问题的研究结论也有很大的启发性。在语法和词汇两个方面则有更多的文献和材料说明,只有在搞对外汉语教育史的情况下,才能更清楚地研究好近代中国语言学史。甚至可以说,随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的深入,原有的中国语言学史的一些结论有可能被重新改写。3、对外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将加深海外汉学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汉学家们的专题性的著作同样是海外汉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张西平对罗明坚汉语学习史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天主教早期最早的汉文写本,揭示了罗明坚汉诗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6、。这些都是在罗明坚的正式著作中所不可能发现的。 研究对外汉语教育史,可以探究中华文化外传的轨迹,弄清中国典籍向外传播和翻译的历史过程,进而可以大大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三、结语 对外汉语教育史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它极大地拓宽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范围,使学科有了深厚的历史根基;我们在总结和提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时,不再仅仅盲目地追随西方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而是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悠久历史中总结,提炼出真正属于汉语本身的规律。 对外汉语教育史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多个学科,必须有多种方法的结合。我们在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方法时,一定要注意和中国语言

    7、学史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在一定意义上,中国语言学历史的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育历史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那种将汉语国际教育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经验的研究方法,是其常识不足的表现;反之,那种无视甚至轻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历史和教育历史的观点,同样是一种学术上的短视。如果忽视了对外汉语教育史的研究,那将无法揭示中国近代以来语言变迁的真正原因。第二章 明清以前的对外汉语教育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对外汉语教育一、佛教僧侣的汉语学习 佛教僧侣的汉语学习得益两个条件: 1、张骞通西域 西域: 汉以来对 玉门关 、 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狭义专指 葱岭以东而言,广义则凡通过狭义 西域 所能到达的地区,包

    8、括 亚洲 中、西部, 印度半岛 , 欧洲东部和 非洲北部都在内。后亦泛指我国西部地区。汉书西域传序:“ 西域 以 孝武 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馀,皆在 匈奴 之西, 乌孙 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馀里,南北千馀里。东则接 汉 ,阸(阻塞、阻隔)以 玉门 、 阳关 ,西则限以 葱岭 。” 汉书西域传记载当时已有30余国分布在西域地区,故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9、 2、佛教发源于公元前600多年的古印度(天竺、身毒),距今2600多年。之后约600年,于汉明帝时,佛经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历朝皆有人往印度取经。 流传入中国的多数为大乘经典,流传入泰国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多为小乘经典。随后中国又将佛经传往日本朝鲜等国。现在全世界的大乘佛法主要集中在中国。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 始于菩提达摩,故又称达摩宗;因其得佛心印为佛陀之正统法脉,又称为佛心宗。达摩于北魏末活动于洛阳,倡二入四行之修禅原则,以楞伽经授徒。禅宗,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 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是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目的的宗派

    10、。因本宗以称念佛名为主要修行方法,希望藉着弥陀本愿的他力,往生于西方极乐净土,所以又称为念佛宗。该法门以信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宗多以净土为归。 自佛教传入中国一直到六朝时期,在中国内地传播佛教的主要是西域僧侣。为了在中国境内弘法,及将梵文和西域文字的佛经译成汉语,他们首先要学习汉语。 南朝齐梁的佛教史学家僧祐出三藏记集记载,西域僧人安世高是自学学会汉语的,他在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来到洛阳,不久就学会了将汉语。他是佛教译经的鼻祖。二、汉语教学的可能地点和教学中介语的使用 可能地点:可能地点河西走廊一带,比较集中的有敦煌、姑臧(凉州)等

    11、地。 教学对象:到中国弘法的印度和西域僧侣 中介语:月氏语、 粟特语、 梵语 汉哀帝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使臣伊存口授浮屠经。日本学者羽溪了谛西域之佛教记载早期传入中国的有563卷佛经与月氏有关。 印度译经僧昙无谶(昙摩谶),西域号为大神咒师,在到达中国后,在敦煌向当地月氏人学习几年汉语,后在北凉沮渠玄始元年,由河西走廊至姑臧,又学习几年汉语,直到421年开始翻译涅槃经。 僧祐出三藏记集中提到:竺佛念,凉州人。志行弘美,辞才辩赡,博见多闻,备识风俗。家世河西,通习方语。故能交译戎华,宣法关渭,苻、姚二代,常参传经,二鋡之具,盖其功也。他和别人翻译长阿含经,自己也翻译了经、律十二部,共七十四卷。在

    12、译经方面“自安高(安世高)支谦之后,莫逾于念。在苻姚二代,为译人之宗”。 汉代以后粟特语,成为丝绸之路上商人们彼此交流的重要语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中亚、蒙古与中国内地间交流的一种语言。粟特语不仅用于商业往来,还用于翻译佛经。据研究,汉语本的莲华如意珠陀罗尼经、青颈陀罗尼、维摩诘所说经、善恶因果经等都是从粟特语翻译而来的佛经。 东晋以后梵语成为了中介语。梵文的佛经直接翻译成汉语。梵汉词典的编纂证明了这一点。梁宝唱翻梵语、唐义净梵语千字文、唐全真唐梵文字、唐礼言梵语杂名、南宋法云翻译名义集等。 西域诸国在南北朝时期逐渐向中国靠拢,学习汉语。以高昌为例,北史高昌传麴嘉在位时,崇尚汉文化,派使者

    13、到北魏请求输入五经和其他文化典籍,推行儒家文化教育,聘请国子监助教刘燮为博士,悬挂孔子像。麴(q )坚时期,其“风俗政令,与华夏略同,兵器有弓刀、剑、盾、甲、槊,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官学弟子,以相教授。虽习读之,而皆为胡语。其刑法风俗婚姻丧葬,与华夏小异而大同。”三、汉语教师1、一些著名寺院中的僧侣 河西走廊地区敦煌、姑臧,中原的洛阳等地有专门教授汉语的僧侣,有类似的汉语培训班和梵语培训班。两晋南北朝时期,如:支谶在的许昌寺,竺法护在的白马寺,昙无谶在的闲豫宫寺,鸠摩罗什的逍遥园等。2、双语人才 汉之后,在丝绸之路上有印度人、西域人在中国定居,其后代是在汉语环境下成长起

    14、来的,同时又会其本族语。这样人中著名的有支谦,支谦从小学习汉语和儒家典籍,同时学胡书,备通六国语(出三藏记集)使他成为很好的对外汉语教师。 另外一位著名的僧人是竺法护,世居敦煌。他精通西域三十六国文字,博览六经,涉猎百家,是当时出色的翻译僧。 此外还有晋元嘉年间在南康郡出生长大的印度人后裔竺法度,出生于河南的竺叔兰等。 3、译场中的中国助手 很多来华的译经僧在学会汉语后,在翻译佛经时还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为此他们会请一些中国人,作为其翻译时候的助手。高僧传鸠摩罗什传中就由此记载。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不空(705774)并称为四大译经师。 他在其中国助手面前曾说:

    15、汝等是我汉语师,我是汝等佛教师。 鸠摩罗什,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幼年出家,精通汉语文,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于是备受瞩目和赞叹。在东晋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派人迎至长安(今陕西西安石井阿姑泉欢乐谷)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译出摩诃般若、妙法莲华、维摩诘、无量寿经、法华经阿弥陀、金刚等经和十二门和大智度等论,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四、汉语学习的内容 僧人汉语培训班,一般语言教学,重点在宗教和汉文化的教学上,教材可能是翻译成汉语的佛经以及少数儒家经典。 五、僧人的汉语水平 未建立起一套完整

    16、的对外汉语教育体制,及译经译场体制,所以来华僧侣除少数天资聪颖汉语水平较高外,大多汉语一般。大正藏中宋高僧传记载:梵客华僧,听言揣意。方圆共凿,金石难和。咫尺千里,觌面难通。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汉语教育 隋唐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依托于当时的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主要通过三条渠道实现: 一是中外经济贸易(丝绸之路); 二是外国官派使节留学生; 三是宗教途径,如留学僧译经僧等。一、官派留学生制度 隋唐时期,中外交往频繁,居住在长安等地的外国人以及外国留学生大量增加,原因有: 1、唐朝是当时东亚最强大的帝国,声威远扬,对日本和亚洲各国都有巨大吸引力。 2、外国人对中国的向往和希望向中国学习政

    17、治制度、文化和先进技术。 3、唐代形成完整的宽松的优惠的留学生制度。 唐朝的留学生分为三种: 学问生,希望在中国长期深造学习的; 请益生,入唐前在某一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造诣,来华作进一步研究深造的; 还学生,遣唐使来华请益,并随遣唐使一同回国的。唐代的留学生管理机构是鸿胪寺 。 鸿胪寺:官署名。秦曰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不设,明主官为鸿胪寺卿。主要掌朝会仪节等。清末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

    18、丞及郡邸长丞。” 明史职官志三:“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思,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 唐代留学生教育机构是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隋代。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 汉代始设太学,西晋武帝时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北齐改名国子寺。隋文帝时改寺为学。唐沿此制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掌监学之政并为皇太子讲经。唐高宗龙朔元年(661)东都洛阳亦置监。一度改称司成馆或成均监。 外国留学生在得到中国皇帝的许可后,在鸿胪寺办理学籍后,一般可以进入国子监学习,一切费用由唐政府负责。 但

    19、来华求学者众多,而官学名额十分有限,因此要在他们中进行选拔,选拔内容最主要的就是其汉语水平。通过测试后方可获得进入国子监学习的机会,然后在鸿胪寺办理学籍,并提供日常用品和食宿。 留学生一般入太学、国学、四门馆学习,课程主要有尚书、周易、论语、毛诗、孝经、礼记、春秋左传。 留学生学习期满后,由鸿胪寺负责督促留学生回国。(一)新罗来华的留学生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公元4世纪,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的“朝鲜三国时期” 668年,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征服了百济后,灭高句丽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9世纪,新罗各地农民起义。900年,部队将领甄萱称王,建立后百济国,定都光州;918年,王建建

    20、立政权,定国号“高丽”,史称“王氏高丽”;和原新罗并称为“朝鲜后三国时期”。新罗于935年被王氏高丽所灭,新罗时代结束。 。 640年,新罗国王第一次将王室弟子派往中国,进入国子监学习。在9世纪,在唐朝学习的新罗留学生多达216名,成为当时向唐派遣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唐玄宗开元年间,“登笈之子,分在两京,憧憧往来,多多益办”(新罗崔致远东文选卷四七)。在唐国子监内,甚至特意设置了“新罗留学生班”。 崔致远(857-卒年不详),字孤云,新罗末期人,诗人,被尊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在中国共16年,晚年归隐,不知所终。他在中国10余年写有大量诗文,多数失传。碑

    21、文双女坟记,传奇仙女红袋开创了朝鲜传奇小说的先河。诗文集桂苑笔耕集(20卷)收在四库全书中。汉诗秋夜雨中、江南女等颇具盛唐、晚唐纯熟诗风。归国后写有反映乱世黑暗、社会恶浊的诗寓兴、古意、蜀葵花等。他被朝鲜历代公认为汉文文学奠基人,为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中国新唐书艺文志有其传,全唐诗及中国清末刊行的唐宋百名家集和唐人五十家小集中都收有他的作品。 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巨大。贞观十三年(639年)至天宝八载(749年),新罗相继设立了医学、天文、漏刻博士,以研究唐朝医学、天文、历法。8世纪中叶,新罗仿唐改革了行政组织,中央设执事省,相当于唐之中书省,地方设州、郡、县、乡,与唐相似。上元二年(

    22、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历法。贞元四年(788年)也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吏,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仿唐设“读书出身科”。还根据唐制改订礼仪和刑律。 朝鲜原来没有文字,7世纪中叶,新罗学者薛聪创造“吏读法”,用汉字做音符来标主仪朝鲜语的助词,帮助阅读汉文,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大和二年(828年)新罗使者带回茶种,朝鲜开始种茶。唐末五代,雕版印刷术传入新罗。唐玄宗认为新罗号为天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二)日本来华的留学生 隋唐时期,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空前。据隋书倭国传记载,在隋朝开皇年间倭王遣使诣阙,到隋朝灭亡,共派出四批遣隋使和留学生。唐朝建立后,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就频频

    23、向唐朝派遣“遣唐使”,遣唐使团的成员一般都有数百人之众(550人之上),除了留学生和学问僧之外,各种类型的专业人士和工匠。 来唐朝求学的日本留学生大多被安排在中央的国子监,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及唐代典章制度,他们在唐学习时间大多在10年以上,有些甚至长达二三十年。 阿倍仲麻吕(698770), 汉名晁衡,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公元716年,十九岁的仲麻吕被举为遣唐留学生。到长安以后不久,仲麻吕就入了国子监,攻读的重点是礼记、周礼、礼仪、诗经、左传等经典。毕业后参加科试,一举考中进士,留在唐朝做官。晁衡先后担任过左补阙、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之职,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

    24、等友谊深厚,并有诗篇唱和。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晁衡取海路回日本,传闻途中遇大风,溺水而亡。李白闻讯痛哭,写了哭晁卿衡一诗。日本晁卿辞帝都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白云愁色满苍梧。 实际上晁衡并没有死,几年之后,他又辗转返回长安,回到长安后看到李白为他写的诗,百感交集,当即写下了著名诗篇望乡:卅年长安住,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魂兮归归不到蓬壶。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 诗文衔命还国作后来收录在宋代编辑的优

    25、秀诗文集文苑英华里,也是文苑英华中唯一外国人的作品。直到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卒于长安。 日本另一个著名的留唐学生是吉备真备,他在唐四门助教赵玄默的指导下学习儒家经典,在长安留学17年。由于才学出众,唐玄宗特授予他银青光禄大夫、秘书监、卫尉卿等官职。传说吉备真备用汉字楷体偏旁造片假名,改变了日本人使用汉字作为标音记事工具的历史。 中唐时期,越南人姜公辅,精通儒家经典。他不远万里,来到唐朝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后,历官校书郎、右拾遗、翰林学士。新唐书姜公辅传评价他“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德宗器之”。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姜公辅官拜宰相,后因极力进谏,反对德宗厚葬其女唐安公

    26、主,被贬职。顺宗立,拜为吉州刺史,未就官而卒。宪宗时追赠姜公辅为礼部尚书。二、来华僧侣的求法和汉语学习 隋唐时期来华的僧侣分为两种留学僧:学问僧和译经僧 (一)留学僧 至唐朝灭亡,新罗入唐求法的高僧有64人,其中成就最大的是圆测。圆测,名文雅,是玄奘的著名弟子之一。三岁出家,唐初来中国,十五岁受学于法常和僧辩。受戒后,住长安玄法寺。钻研毗昙、成实、俱舍、婆沙等论,及其注疏。在玄奘回长安以前,圆测所学的内容已很丰富,并负盛名。西元年玄奘回到长安,他就开始从玄奘受学。显庆三年玄奘徒居新建的西明寺,同时敕选名僧五十人同住,圆测也在其中。玄奘去世后,他继承了玄奘的事业。日本来华的学问僧中著名的是空海。

    27、公元804唐德宗时期年到中国,在长安学习佛教密宗。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由他编纂的篆隶万像名义,是日本第一部汉文辞典。806年回国后写了文镜秘府论(6卷),对中国唐代诗文及其格式等做了评论和介绍。对帮助日本人写诗、写文章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一部重要的对外汉语教材。还借鉴汉字草书创制平假名。 (二)传法译经的僧侣 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他们是唐代佛教密宗的创始人。 金刚智为南印度人,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后在印度那烂陀寺学习佛法,曾游历二十多个国家,会多国语言,他不仅佛学造诣颇深,而且会汉语,熟悉汉语音韵学。 不空,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随金刚智来到中国,

    28、并同金刚智一起翻译佛经,他的汉语水平很好,译经数量很多,有120余卷。与鸠摩罗什、玄奘、真谛齐名,是中国四大译经大家之一。 善无畏,东印度人,唐玄宗开元四年他以80岁高龄来到中国,翻译佛经时,往往请中国僧人与他同参华梵,译文文质相伴,妙谐深趣。 同时这一时期,中国也出现了许多兼通梵语的中国僧人。他们在弘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兼有汉语教师的身份。 玄奘是中国四大译经师之首,新罗僧人圆测和日本僧人道照等都是他的弟子,和他学习汉语,提高了汉语水平。 鉴真(688763),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

    29、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756年孝谦天皇任命他为大僧都,统理日本僧佛事务。759年,鉴真及其弟子们苦心经营,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第三节 宋朝的对外汉语教育宋朝无论是经济、文化、科技等等无不遥遥领先于世界。这是中外共识。著名历史学家漆侠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

    30、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 王氏高丽从建国到统治朝鲜时,喜欢中国文化,重视培养汉语人才,不但设有供贵族子弟学习的太学,还在全国各地设有平民学校,学习儒家和其它汉文化经典,并多次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语言、文化和技术。 宋代,中日交往也比较密切,明州一直是

    31、双方交往的门户,在文化交流方面,僧侣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名僧荣西,两次来华学习后把禅宗带到了日本。 越南和宋朝保持着密切的交往。越南曾经长期使用汉字,在13和14 世纪之交,越南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成为字喃,是以汉字为素材,运用汉字的形声、会意、假借等创造文字记录自己的语言。 宋朝,中国和西亚地区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北宋非常重视和阿拉伯地区的交往。宋史大食传记载,宋朝派使者出事大食,大食也多次派遣使者来华。 宋朝的对外汉语教育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由于海外贸易的繁荣,在沿海港口城市设立了专门招收外国人的蕃学; 和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积极学习中原文化,并且依照汉字创立了自己的民族文字。一、蕃

    32、学的设立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主要依靠西北陆地丝绸之路,而宋代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主要依靠东南沿海。宋朝政府非常重视海外贸易,971年在广州设立市舶司,后来又再杭州、明州、泉州秀州华亭县设置市舶司或市舶务,南宋又增设温州、江阴两处。 广州市两宋时期最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境外多个国家保持联系。比如东南亚:安南、占城、宾曈昽国(皆今越南)、真腊国(今柬埔寨)、蒲甘国(今缅甸)、登流眉国(今马来半岛)、波斯国(苏门答腊岛西部)等;南亚:天竺、细兰国(锡兰)、南尼华罗国(今巴基斯坦)等;西亚:大食、白达国(今伊拉克巴格达)、默加国(今沙特麦加)等。 随着对外贸易的频繁,在广州聚居的外国人日益增多,有的成为侨

    33、民。他们在自己的聚居地建立蕃坊蕃巷,有自己的蕃长,还有自己的社区中心、市场和教堂。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宋政府在广州设立蕃学,以外国侨民子女为教学对象,以汉语和汉文化为教学内容。 泉州在两宋时期,海外贸易也比较兴盛,北宋时期,对外贸易涉足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仅次于广州的国际大都市。南宋时期,建都临安即杭州,全国经济中心南移,泉州的海外贸易更为繁华。当时夷夏杂处,权豪比居宋史诸蕃志。 两宋时期,西北陆路时断时续,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依赖东南海路。广州是最为重要的港口,聚居的外国人非常多,建立“蕃坊”“蕃巷”。 到了宋徽宗时期,便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专门的学校蕃学,以外侨子女为教学对象,教

    34、学内容为汉语和汉文化,当然也包括外语。 宋朝在重视沿海贸易的同时,也试图加强西北陆路的管理。宋真宗年间,河湟吐蕃政权角厮罗政权诞生。其和周边国家都有交往,尤其和宋的关系密切。宋朝政府在熙河兰湟路设置蕃学,对吐蕃贵族子弟进行儒学教育,教学内容和当时的国子监相同。 这些学校的教材都源于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标准教材,教师是精通儒学汉族人士。二、汉语汉字的传播和汉文字体系的形成 在亚洲历史上,非汉民族大规模地借用汉字是在南北朝至宋的这八百年间,汉字在此期间不但传入了契丹、女真、朝鲜、日本、越南,也传入了我国南方一大批少数民族地区,成为这些民族记录其语言的重要工具。其他国家、地区以及少数民族主动地参照汉

    35、字来创制自己的文字,其直接原因是汉语汉字长时间的广泛传播,根本原因则是中原的强大政治势力和先进的民族文化导致的必然结果。(1)契丹文字:920年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关注下,突吕不等仿照汉字创制契丹大字。总字数数千个。(2)女真文字:1119年颁行,由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授意完颜希尹创制,其创制原则“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金史完颜希尹传(3)西夏文字:大庆元年(公元1036年),西夏王朝开国皇帝李元昊为增强民族意识,命令大臣野利仁荣效仿汉文,主持创制并推广使用西夏文字。总共创制6000余字,编纂成书,分12卷,称作“国书”。上至佛经诏令,下到民间书信,都用西夏文书写。为了方便人们学

    36、习西夏文,元昊还下令印了字典。因在政府和民间大规模推广应用,成为汉文字体系中普及情况最好的一种文字。还设立蕃学和汉学,选蕃、汉官僚子弟入学。蕃学和汉学的教学内容以传授汉文化为主,教材用的是汉文化典籍,而且特别重视语言文字教育,积极推行双语教学。三、宋朝对外汉语教学两个突出的特点三、宋朝对外汉语教学两个突出的特点:(1)由于海外贸易的繁荣,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机构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在沿海港口设立专门招收外国人的蕃学。(2)与宋朝同时并存的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很重视中原文化,积极开展汉语汉文化教学,甚至依据汉字创制自己的文字,增加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深度。第四节 元朝的对外汉语教育一、蒙古

    37、国子学 元帝国的建立,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规模最大的朝代,开创了中西交通的新时代,客观上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从陆地上通往西亚欧非的路线可以直达俄罗斯、东欧、中东和非洲; 从水陆可以到达中东、印度、波斯和非洲。元朝还积极主动与周边国家开展外交活动。加之,随着元朝统一中国,伊斯兰教开始在华广泛传播,最终形成了中国的穆斯林民族和中国的伊斯兰文化。元朝的对外开放政策,不仅使得域外文明大量进入中国,而且使得中国文化传到国外。在这一文化交流过程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元朝统治者在入主中原之前就非常重视学习汉语先进文化,窝阔台在位时期,重视儒者,大修孔子

    38、庙,学习华言,并设立用汉语讲课的贵族子弟学校。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改变全面汉化的政策,变成推行双语教育。1271年,元政府在大都设立蒙古国子学,在地方设立蒙古字学,不但招收蒙古人,也招收汉人和色目人。在这两类学校中,儒家经典是主要的学习内容,科举考试时,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内设问,义理精明、文辞典雅为中选);第二场第二道,以时务为题,限五百字以上。1.统治者重视汉语和汉文化的学习 蒙古统治者在入主中原之前就十分重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铁木真在蒙古子弟中培养汉语人才“首诏国子通习汉语”,忽必烈统一中国后,转为推行蒙古化、同时加深汉化的双重政策。在元大都设立蒙

    39、古国子学,地方设立国子字学,招收蒙古人、汉人和色目人的子弟入学。“自元至清三个朝代700余年的历史,蒙古作家用汉文进行创作的作品,数十倍于蒙文书面创作。”(白特木尔巴根)从元朝开始,高丽开始接受元政府的册封,为便于外交活动等的开展,传习华语。并多次派遣留学生。二、中国境外的对外汉语教育和老乞大朴通事 据广东新语记载,反元失败后,李竹隐东渡日本,用朱子学说教化当地人,被尊为夫子。元政府经常派遣普陀山的高僧出使日本,1299年,妙慈弘济大师出使日本,恢复了中断的中日邦交。他在日本从事汉语教学,创立一山派禅学。圆寂后被日本天皇尊为国师。 从元朝开始,高丽接受元政府的册封,为了外教需要,高丽积极开展汉

    40、语教育。设立汉语都监,司译尚书房,学习汉语。朝鲜王朝实录记载:在先元之际,汉南人韩昉、李原弼等辈,避地出来,训诲生徒,谨备事之大任。专用汉语教材的出现专用汉语教材的出现 现所能见到的古代朝鲜半岛最早的汉语教材是老乞大和朴通事。这两种教材成书于元末。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专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其内容都是日常会话,涉及旅行、贸易、风俗习惯、典章制度等等,对汉语学习者来说,十分实用,而且绕有趣味。其在对外汉语教材发展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这两本教材的开创性意义的表现:这两本教材的开创性意义的表现: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使用母语教学的阶段、以词汇为中心的阶段、以课文为中心的阶

    41、段和以语法结构为中心的阶段。在从以词汇为中心的教材过渡到以课文为中心的教材的历史转变期,老乞大朴通事的出现具有开创意义。因为它实现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三大转变:A从词汇教学为中心转向以课文教学为中心的转变;B从书面语教学为中心到口语教学为中心的转变;C从语言要素教学为中心到语言交际技能为中心的转变。老乞大可能是现存最早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口语教材。 A:大哥,你从那里来? B:我从高丽王京来。 A:如今那里去? B:我往北京去。 A:你几时离了王京? B:我这月初一日离了王京。 A:既是这月初一日离了王京,到今半个月,怎麽才到的这里? B:我有一个火伴落后了来,我沿路上慢慢的行着等候来,因此

    42、上来的迟了。 A:那火伴如今赶上来了不曾? :这个伙伴便是,夜来才到。 :你这月尽头到的北京麽? (老乞大节选)第五节 明清以前的对外汉语教育特点 一、自东汉至西晋(约24世纪)为摸索、探求阶段 1、由于中印两大文化圈刚刚开始接触,很多来华僧人都是在跟商队来中国的途中学会的汉语;也由于传统上的隔阂,佛教的译经事业并未促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 2、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尚未真正纳入政府的计划之中,全都是在民间信众的资助下进行的,所以对来华译经僧的汉语训练还没有系统地展开。 3、这一时期翻译的方法往往也比较简单,译经的规范和译场的制度还未建立。往往是由外国僧人诵出佛经原文,由“度语”口译成中文,再由

    43、“笔受”笔录成中文,经过润色,一本佛经就可以出版流通了。 二、从东晋至隋之前(约56世纪)为比较成熟阶段 1、从前秦苻坚338-385和后秦姚兴366416开始组织译场,选拔大批翻译人才来参加翻译工作,使佛典汉译从最初的私人翻译转为官家翻译活动。 2、第一阶段的译经僧常常谨小慎微地从事翻译工作,因为他们的汉语水平不高,或者根本不懂汉语,而这一时期的译者情况大不相同。 三、隋唐宋元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服务化、制度化 这一时期的汉语教学是服务于其他目的,一般与经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学等结合在一起讲授;宋元以后,又服务于经贸活动。这是由历代来华求学人员的学习目的和中国汉语教学机构的特点决定的。

    44、四、古代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成果:汉文字体系的形成 五、隋唐宋元时期对外汉语教材的变化 隋唐宋元时期的对外汉语教材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这一时期的“专职”或“兼职”对外汉语教师直接把儒家经典或者经、律、论、语录、秘蕴等佛教文献作为教学用书和资料。 第二,汉外对照词典或手册的出现是隋唐宋元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进步,它反映了教学者或学习者对学习汉语的迫切要求和对词汇教学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第三,元朝老乞大和朴通事的出现,标志着专门对外汉语教材的出现。第三章第三章 明清时期的对外汉语教育明清时期的对外汉语教育第一节 明清之际的对外汉语教育天主教传教士与汉语学习天主教传教士与汉语学习 蒙古人的铁骑打

    45、通了欧亚大陆的交通,天主教来到了中国,第一个在元大都任主教的孟高维诺开始教授拉丁语,办唱诗班。公元1289年,他奉教皇之命出发前来中国。公元1293年,他从海路来到中国的首都(今天的北京),受到了忽必烈的接见,并允许其传教。孟高维诺在中国居住了30多年,翻译了很多圣经的经文和诗篇。据记载,他在38年中给30,000多人施洗。他在1305年建立了一座教堂。公元1328年,孟高维诺在北京去世,享年80岁。 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真正大规模的语言交流欧洲人学习汉语则始于葡萄牙人的东来。 一、罗明坚和利玛窦的汉语学习 罗明坚是一位很有毅力并有极高天赋的传教士,到达澳门两年多时间,便能认识15000个中国字,

    46、初步可以读中国的书籍,3年多以后他便开始用中文来写作了。 在澳门建立了第一座传道所,并开始用中文为澳门的中国人宣教。罗明坚把这个传道所起名为“经言学校”,后来叫“圣玛尔定经言学校”。这是晚明时期中国第一所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学校。 利玛窦,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王应鳞所撰利子碑记上说:“万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玛窦,号西泰,友辈数人,航海九万里,观光中国。” 罗明坚是“传教士汉学时期”西方汉学的真正奠基人之一。他在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方面,在中国典籍的西译方面,在以中文形式从事写作方面,在向西方介

    47、绍中国制图学方面都开创了来华耶稣会士之先,为以后的西方汉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应与利玛窦齐名,同时被称为:西方汉学之父。 首先,我们看一下罗明坚的汉字学习 1、在文献中有一份4页的字表,共有306个字。 传教士的汉语学习从中国传统的蒙学识字开始。 2、在文献中还有罗明坚学习词汇的记载,包括近300个双音常用词,其中有很多反义复合词。 再看看罗明坚的书面语学习。 在罗马耶稣会档案馆的记载中存有罗明坚所使用过的重要汉语学习文献。这份文献实际是教人如何写作和与各类人应酬,完全是文人的书面语。 二、传教士的汉语教师 当时对外汉语教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方是主动的,“教”方是被

    48、动的。二是对外汉语老师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私人性。 传教士们的汉语教师 1)徐光启不仅是“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和中国近代的科学家,他也是明清时最早的教授传教士中国文化的教师。他对中国科学的一大贡献就是与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这种合译就是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利玛窦去世不久,汤若望和邓玉函来京。在16251626年间,他们两人在北京主要是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学,而徐光启被称为“汤若望的汉文教习”。 明清期间与传教士共同译书,充当传教士中文写作教师的还有: 李之藻,与利玛窦共译了圆容较义、同文算指,与傅泛际合译了名理探。 周子愚、卓尔康,与熊三拔合译了表度说。 杨迁筠与艾儒略合译了职方外记。

    49、王征与金尼阁合著西儒耳目资,与邓玉函合著了远西奇器图说。 李应试曾与利玛窦“参互考订”,修改绘制西仪玄览图。 张元化曾校定毕方济的睡答、画答。 韩霖曾校阅高一志的神鬼正纪、齐家西学、童幼教育、修身西学 、空际格致 ,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 ,罗雅谷的天主经解等。 陈克宽、林一俊、李九标、李九功曾校阅修订艾儒略和卢安德的口铎日抄。 张庚曾校订孟儒望的天学略义、龙华民的圣若撒清行实。 熊士旗、潘师孔、苏负英曾共同校阅艾儒略圣梦歌。 段衮与韩霖、卫斗枢、杨天精校阅高一志的齐家西学,又和韩霖共同校阅了高一志的童幼教育、圣母行实及神鬼正纪,同时他独自一人校阅了高一志的譬学警语。 刘凝为马若瑟的老师,在语言学

    50、上有著述,对马若瑟创作汉语札记产生了影响。 李天经与汤若户共译西痒坤与格致,并与徐光启、李之藻一起与邓玉函、龙华民共同翻译、编制了崇祯历书。 朱宗元为阳玛诺的轻世金书润色;重新校订了孟儒望的天学略义,使它在宁波出版。顺治十六年又同李祖白、何世员共同校阅贾宜睦的提正编。 祝石与卫匡国合作,由卫匡国口述,祝石笔译而成逑友篇 三、传教士的汉语学习成绩 一是罗明坚的中文诗作。 二是传教士的汉文写作。 来华的传教士开启了欧洲汉学研究的风气,拉开了欧洲人汉语学习的序幕。从第二语言学习的历史来看,他们无疑是一批成功者,他们所留下的汉语学习的经验和体会,是我们总结西方人汉语学习历史的重要材料,也是我们今天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对外汉语教育史资料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00292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