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获得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概念的获得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概念 获得 问题解决 能力 形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五章第五章 概念的获得与问题解决概念的获得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能力的形成一、概念学习一、概念学习二、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三、创造性及其培养三、创造性及其培养一、概念学习一、概念学习(一)概念及其特征(一)概念及其特征 概念是构成知识的基本单位,通常指概念是构成知识的基本单位,通常指用一个名称或符号来代表具有用一个名称或符号来代表具有共同属性共同属性的的一类一类事物、事件或思想。事物、事件或思想。如如“三角形三角形”、“面积面积”、“压强压强”、“能量能量”、“公正公正”、“钢笔钢笔”、“鸟鸟”、“海拔海拔”等等。等等。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定义性特征(关键特征或标准属性或本定义性特征(关键特征或标
2、准属性或本质特征):质特征):某一范畴的成员所有、其他范畴的成员某一范畴的成员所有、其他范畴的成员所无的特征。所无的特征。该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且该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且 有别于他事有别于他事物的那个或哪些特征物的那个或哪些特征 例如:例如:“三角形三角形”的定义性特征有四个:的定义性特征有四个:“三条边三条边”、“直线的直线的”、“封闭的封闭的”、“平面图平面图”。而颜色、大小、边长等特征都。而颜色、大小、边长等特征都不是定义性特征。不是定义性特征。 又如:又如:“鸟鸟”的定义性特征:的定义性特征:“有羽毛有羽毛的的”、“动物动物”。 而大小、外形、羽毛颜而大小、外形、羽毛颜色等特征都不是定义性
3、特征。色等特征都不是定义性特征。 又如:又如:“鱼鱼”的定义性特征:的定义性特征:“水生水生的的”、“用鳃呼吸的用鳃呼吸的”、“卵生的卵生的”。而颜。而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都不是定义性特征。色、大小、形状等特征都不是定义性特征。(二)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二)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1 1、概念的定义性特征、概念的定义性特征v一般来说,越复杂的概念具有的定义性一般来说,越复杂的概念具有的定义性特征就越多,而无关特征也越多,因此特征就越多,而无关特征也越多,因此就不好分辨;而定义性特征是否具体、就不好分辨;而定义性特征是否具体、明确、突出,就更是决定概念学习难易明确、突出,就更是决定概念学习难易程度的
4、关键了。程度的关键了。 2 2、原型、原型原型指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原型指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例如:例如:“水果水果”概念的原型是:苹果、梨、概念的原型是:苹果、梨、桃等。桃等。“鸟鸟”概念的原型是:麻雀(而不是概念的原型是:麻雀(而不是企鹅,企鹅,虽然企鹅也属于鸟类)虽然企鹅也属于鸟类) 3 3、讲授概念的方式、讲授概念的方式v如果教师只是口头讲解概念并呈现事先备好如果教师只是口头讲解概念并呈现事先备好的样例或原型,学生被动地接受,就很难使的样例或原型,学生被动地接受,就很难使其留下深刻印象。若是让学生在听完讲解和其留下深刻印象。若是让学生
5、在听完讲解和实例后,自己主动地举出一些实例,教师给实例后,自己主动地举出一些实例,教师给予评估,学习效果会更好。孤零零地讲授一予评估,学习效果会更好。孤零零地讲授一个概念效果不会很好,而结合上下文情境讲个概念效果不会很好,而结合上下文情境讲授概念就易于为学生接受。授概念就易于为学生接受。 4、概念间的联系、概念间的联系v三个等级层次:三个等级层次:上位概念上位概念(处于第一个层次上(处于第一个层次上的概念最具有概括性)的概念最具有概括性)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处于第二个(处于第二个层次上的概念具有中等程度的概括性)层次上的概念具有中等程度的概括性)下位概下位概念念(处于第三个层次上的概念具有最具体
6、的特点)(处于第三个层次上的概念具有最具体的特点) 例如:家具(上位概念)例如:家具(上位概念) 桌子(基本概桌子(基本概念)念)电脑桌(下位概念)电脑桌(下位概念)v基本概念既具体又有代表性,因此学生最先基本概念既具体又有代表性,因此学生最先掌握的也就是这些基本类概念。因此概念学掌握的也就是这些基本类概念。因此概念学习也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习也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几种不同的方式。学习几种不同的方式。v学生自身的因素也能影响他对概念的学习,学生自身的因素也能影响他对概念的学习,如年龄、性别、智力、动机、情绪、经验、如年龄、性别、智力、动机、情绪、经验、民族、语言
7、能力以及使用学习策略上的个体民族、语言能力以及使用学习策略上的个体差异等等。差异等等。(三)概念教学策略(三)概念教学策略1 1、提供概念范例、提供概念范例v此方法称为此方法称为概念概念例证教学法例证教学法。分四步进行:。分四步进行:v给概念下定义给概念下定义明确定义中的术语明确定义中的术语提提供能阐明概念本质特征的正反例供能阐明概念本质特征的正反例提供典提供典型范例,让学生区分哪个是正例,反例,并型范例,让学生区分哪个是正例,反例,并说理由,或让学生自己举例。说理由,或让学生自己举例。例如:例如:鱼鱼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用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用鳃呼吸鳃呼吸的、的、卵生的卵生的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8、。(鱼的定义)。(鱼的定义) 鲤鱼鲤鱼鲸鱼鲸鱼 ( (正例)正例) (反例)(反例)2、利用概念间的联系构图、利用概念间的联系构图v利用学生已有概念组成利用学生已有概念组成“概念地形图概念地形图”,把,把新概念置于其中,在这样的新概念置于其中,在这样的“地形图地形图”中,中,概念与概念间的上下级关系得以明确显露,概念与概念间的上下级关系得以明确显露,概念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有利于学生通过概念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有利于学生通过已知概念来掌握新概念。已知概念来掌握新概念。有关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地形图有关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地形图 (采自(采自P PEggenEggen,19971997)v概念地形图
9、可由老师事先画好,在课堂相关概念地形图可由老师事先画好,在课堂相关的概念教学中呈现给学生,也可由老师用语的概念教学中呈现给学生,也可由老师用语言引导,让学生自己形成相应的想象。言引导,让学生自己形成相应的想象。v除了象上图那样比较规范的地形图外,还可除了象上图那样比较规范的地形图外,还可以形成一种关系较复杂的网络图,如下图。以形成一种关系较复杂的网络图,如下图。它与地形图相比,没有严格的概念间的上、它与地形图相比,没有严格的概念间的上、下位关系,有的是因果或相关等联系,因而下位关系,有的是因果或相关等联系,因而可以用箭头来表示。地形图通常适用于数学可以用箭头来表示。地形图通常适用于数学和其它自
10、然科学,而网络图一般用于文学、和其它自然科学,而网络图一般用于文学、历史等科学领域。历史等科学领域。 3、消除错误概念、消除错误概念v学生很容易由日常生活经验而形成不符合科学生很容易由日常生活经验而形成不符合科学的错误概念,而错误概念一旦形成,又难学的错误概念,而错误概念一旦形成,又难以消除或改变。比如人们常认为生活在海里以消除或改变。比如人们常认为生活在海里的带鳍和尾的都是鱼、飞在空中带翅膀的都的带鳍和尾的都是鱼、飞在空中带翅膀的都是鸟,因而认为鲸是鱼、蝙蝠是鸟。是鸟,因而认为鲸是鱼、蝙蝠是鸟。 v可强调概念的定义性特征,直接指出学生的可强调概念的定义性特征,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让学生直
11、接面对错误,重建知识错误所在,让学生直接面对错误,重建知识背景。背景。4、加强练习与使用、加强练习与使用v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验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验生活;用词造句或把词与近义、反义词比较;多举用词造句或把词与近义、反义词比较;多举实例,丰富其表象,形成感性认识等等实例,丰富其表象,形成感性认识等等 v“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二、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 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家与学校距离很学生家与学校距离很远,而又没有直达的公共汽车;家里要铺地远,而又没有直达的公共汽车;家里要铺地板,需要预算买多少地板以及花多少钱;到板,需要预算买多少
12、地板以及花多少钱;到外地出差想顺路拜访老同学,又不知他家的外地出差想顺路拜访老同学,又不知他家的电话和地址;学生不愿意自己思考,总想在电话和地址;学生不愿意自己思考,总想在课本中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教师该怎么办?课本中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教师该怎么办?考试中出了一道从未见过的题型,该怎么去考试中出了一道从未见过的题型,该怎么去解决它?解决它? 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香蕉挂在高处,大猩猩香蕉挂在高处,大猩猩必须爬上叠起的三只木箱的必须爬上叠起的三只木箱的上面才能够到香蕉。上面才能够到香蕉。 大猩猩解决这个问题表大猩猩解决这个问题表现出一定的困难。起初站在现出一定的困难。起初站在一只木
13、箱上够,却够不到。一只木箱上够,却够不到。大猩猩跳下木箱,对周围的大猩猩跳下木箱,对周围的木箱和高处的香蕉进行了木箱和高处的香蕉进行了“良久良久”的观察,突然,大的观察,突然,大猩猩终于表现出一种突然的猩猩终于表现出一种突然的理解,迅速地将三只木箱叠理解,迅速地将三只木箱叠在一起,爬到箱顶,取下香在一起,爬到箱顶,取下香蕉。蕉。 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一)问题的心理学描述与问题解决的(一)问题的心理学描述与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一般过程 1、问题的心理学描述、问题的心理学描述 v 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 (1)起始状态:也称给定,就是一组已知起始状
14、态:也称给定,就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 (2)目标状态: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目标状态: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即问题要求的答案。 (3)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显而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显而易见的,必须间接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易见的,必须间接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达到目标状态。能找到答案,达到目标状态。v我们上面所列出的问题,哪些是初始状态、我们上面所列出的问题,哪些是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障碍?目标状态和障碍?v家远、不知房间面积、不知老同学地址、学家远、不知房间面积、不知老同学地址、学生不思考、题型没见过等等都是生不
15、思考、题型没见过等等都是初始状态初始状态;v到达学校、买回地板、拜访了老同学以及学到达学校、买回地板、拜访了老同学以及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顺利解答了考试题等就生学会了独立思考、顺利解答了考试题等就都是都是目标状态目标状态,v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排除障碍、由起始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排除障碍、由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有十只箱子有十只箱子, ,每只里面有每只里面有100100小包商品小包商品; ;其中一其中一只箱子只箱子(X)(X)里的每一小包都少了里的每一小包都少了1010克克. .用一台用一台磅秤磅秤, ,只能秤一次只能秤一次, ,请找出这只箱子请找出这只箱子
16、(X).(X).上述问题中初始状态是什么?目标状态是什上述问题中初始状态是什么?目标状态是什么?障碍又是什么?么?障碍又是什么?例子例子起始状态起始状态: :有十只箱子有十只箱子, ,每只里面有每只里面有100100小包商小包商 品,其中一只箱子品,其中一只箱子(X)(X)里的每一小包里的每一小包 都少了都少了1010克。克。目标状态目标状态: :找出这只找出这只X X箱子箱子. .障碍障碍: :用一台磅秤用一台磅秤, ,只能秤一次,读一次数。只能秤一次,读一次数。答案答案本题答案:本题答案: 将箱子编号将箱子编号1 11010。 依次从箱子中取出依次从箱子中取出1 1、2 2、3 3、4 4
17、、5 5、6 6、7 7、8 8、9 9、1010小包。小包。 将所有小包放在台秤上一次秤量。实际总将所有小包放在台秤上一次秤量。实际总重量与标准总重量差重量与标准总重量差3030克,第三只箱子就是克,第三只箱子就是X X箱;实际总重量与标准总重量差箱;实际总重量与标准总重量差5050克,第五克,第五只箱子就是只箱子就是X X箱;箱;v 已知这样三个定理:已知这样三个定理: 1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对应相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 2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对应的
18、边和角都相等。的所有对应的边和角都相等。 3. 3. 三角形中两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角三角形中两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角也相等。也相等。v现在求证这样两题:现在求证这样两题:(l l)从下图条件中能得出什么结论?)从下图条件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2 2)根据)根据下图中的条件求证:下图中的条件求证:BD=CD (9.1) BE=CE(9.2)BD=CD (9.1) BE=CE(9.2)几何题几何题第一题不构成问题,这只是将已知的定理直接运用第一题不构成问题,这只是将已知的定理直接运用于新的情景。第二题才构成问题,因为要转换和组于新的情景。第二题才构成问题,因为要转换和组合已知的定理,才能
19、达到既定的目的合已知的定理,才能达到既定的目的 (l)从下图条件中能得出什么结论?)从下图条件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根据下图中的条件求证:下图中的条件求证:BD=CD (9.1) BE=CE(9.2) 2 2、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1)理解和表征问题)理解和表征问题v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这意昧着首先找出相关信息而忽略无关的这意昧着首先找出相关信息而忽略无关的细节细节 。v 在抽屉里有黑色和棕色两种短袜混在一起,黑在抽屉里有黑色和棕色两种短袜混在一起,黑袜和棕袜数量之比为为袜和棕袜数量之比为为4 4:5 5,请问
20、:为了得到,请问:为了得到一双相同颜色的短袜,你要从抽屉中最多取出一双相同颜色的短袜,你要从抽屉中最多取出多少只短袜来?多少只短袜来?轮船上有轮船上有26只只绵羊和绵羊和10只山羊,只山羊, 问船长多大年纪了?问船长多大年纪了?363675%75%的小学的小学二年级学二年级学生的答案生的答案v除了能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外,你还必须除了能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外,你还必须准确地表征问题。要成功地表征习题就要准确地表征问题。要成功地表征习题就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是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是语言理解语言理解,理解,理解问题中每一个句子的含义问题中每一个句子的含义 。 v 小船在静水中每小时比在流水中快小船在
21、静水中每小时比在流水中快6464米。米。v 这是一个关系命题,它描述了两种速度这是一个关系命题,它描述了两种速度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v 糖的价格是每千克糖的价格是每千克 1515元。元。v这是一个指定命题,它只指明了某种东这是一个指定命题,它只指明了某种东西的价格,即一个单位糖的价格。西的价格,即一个单位糖的价格。 在解决包含这两种命题的问题时,你在解决包含这两种命题的问题时,你一定要弄清每个句子告诉了你什么。有些一定要弄清每个句子告诉了你什么。有些句子可能比另一些句子要难。有研究表明,句子可能比另一些句子要难。有研究表明,关系命题比指定命题难于理解和记忆。在关系命题比指定命题难于理解和记
22、忆。在一个研究中,学生复述关系命题的错误是一个研究中,学生复述关系命题的错误是指定命题的三倍。指定命题的三倍。 有些学生将关系命题转换成了指有些学生将关系命题转换成了指定命题,如将定命题,如将“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比在流水中每小时快比在流水中每小时快64米米”记成了记成了“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64米米”。一旦误解了问题中每个句子的含义,一旦误解了问题中每个句子的含义,你就很难正确地表征整个问题。你就很难正确地表征整个问题。 表征问题的第二个任务是集中问题的表征问题的第二个任务是集中问题的所有句子达成所有句子达成对整个问题的准确理解对整个问题的准确
23、理解。例子例子 两个火车站相距两个火车站相距50千米,某个周六下午千米,某个周六下午2:OO,两列火车分别从两站相向而行,正,两列火车分别从两站相向而行,正当火车驶出车站时,有一只鸟从第一列火当火车驶出车站时,有一只鸟从第一列火车出发飞向第二列火车,到达第二列火车车出发飞向第二列火车,到达第二列火车后,又飞回第一列火车,如此反复,直到后,又飞回第一列火车,如此反复,直到两车相遇,如果两列火车的速度都为每小两车相遇,如果两列火车的速度都为每小时时12.5千米,小鸟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千米,小鸟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50千米,请问在两车相遇之前,小鸟飞行了千米,请问在两车相遇之前,小鸟飞行了多少千米多少
24、千米?第一步第一步 求出小鸟在火车相遇之前飞行的时间求出小鸟在火车相遇之前飞行的时间 (实际上是火车相遇前行驶的时间)(实际上是火车相遇前行驶的时间) 小鸟飞行时间小鸟飞行时间= 两站距离两站距离(第一列火车的(第一列火车的速度速度第二列火车的速度第二列火车的速度 = 50(12.5+12. 5) = 2(小时)(小时)第二步第二步 求出小鸟在两车相遇前飞行的距离求出小鸟在两车相遇前飞行的距离 飞行距离飞行距离= 小鸟飞行速度小鸟飞行速度小鸟飞行时间小鸟飞行时间 = 502= 100(千米)(千米)(2)选择方法)选择方法算法式算法式v一个算法就是为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一个算法就是为达到某一
25、个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它常与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它常与某一个特定的课题领域相联系。在解决某某一个特定的课题领域相联系。在解决某一个问题时,如果你选择的算法合适,并一个问题时,如果你选择的算法合适,并且你又能正确地完成这种算法,那么保证且你又能正确地完成这种算法,那么保证你能获得一个正确的答案。你能获得一个正确的答案。 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做一道大数目除法:做一道大数目除法:36748599/1136748599/11,你只要仔,你只要仔细地按照乘细地按照乘减的算法,反复地做下去,减的算法,反复地做下去,就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