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一单元同步检测卷(B卷)(含答案)-(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989815
  • 上传时间:2022-06-1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5.4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单元同步检测卷(B卷)(含答案)-(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一 单元 同步 检测 答案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部编教材语文必修下同步测试卷(二)第一单元检测卷(B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

    2、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

    3、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朴,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

    4、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材料二: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潜”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

    5、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种,新儒家的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

    6、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材料三: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

    7、,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儒、道长期共存,形成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流派,是因为其在发展进程中,

    8、互相竞争,互相吸收。B法、阴阳、名三家后来灭绝,是因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们本身却不吸儒、道思想。C儒、道两家主张虽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讲“合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B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C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其实,这是有重大偏颇的。D材料三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岀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

    9、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3、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以下不属于其“处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B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C儒家崇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D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

    10、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5、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到处都可寻觅到这两种类型的影子,请你各举一例来证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支字,完成6-9题。文本一:非攻鲁迅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丄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末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

    11、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痕藏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的。”“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

    12、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

    13、对的。”“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若王呀,老乡!”“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

    14、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比敲碎呆国的所有饭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

    15、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捡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亩,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九三四年八月作(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16、文本二: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文本三: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中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本段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17、分)( )A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B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C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捋征。”B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

    18、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C“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D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8、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对非攻中的“墨子”进行评点。(4分)9、对待文本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不合主旨而删掉”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却保留了,且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9、完成10-14题。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四,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

    20、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夫天下称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大王、王季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轴史记石室金鐀之书。于是论次其文。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21、,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赞曰: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注】累绁:本意是捆绑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B且夫孝始于事亲

    22、/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C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D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郎中,本是官名,始于战国,秦汉沿置,帝王侍从官的统称,地位比较高。作为医生的尊称始自宋代。B诗书,即诗经尚书,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与论语孟子春秋并称为儒家经典“五经”。C太史公书,后来被称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D赞曰,相当于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是汉书中用来表示作

    23、者对所记载的人和事的评价、议论的标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年轻时代周游天下,注重实地考查与学习,比如他曾在邹地学习乡射的礼节,为他以后著述史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司马迁子承父业,答应父亲全力编撰先人留下的史料,在父亲死后,服丧期满,司马迁就继任太史令,开始著述史书。C司马迁因为李陵一事,入狱受刑,一度觉得自己不能写史,后来受“诗”“书”的影响,发愤图强,成就史书巨著。D司马迁的史书记载的历史截止到汉武帝“获麟”一事,距离武帝“获麟”到司马迁开始写作史书中间有四百多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予先,周室之太史也。

    24、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4分)(2)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4分)14.选文“赞曰”评价司马迁写作史书“不虚美,不隐恶”,请你从史记中列举一个历史人物对此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咏史【西晋】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注】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珥: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15、下列对本诗

    25、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前一句中蹑字显示出士族子弟世居高位的强势,后一句中的“沉”字则流露出寒门才俊沉沦于底层的颓唐。B“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此句是过渡句,既概括总结了前句,又自然引出后句的典例,同时也表达了对门阀制度积重难返的愤慨。C“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写了汉代的金张两家,凭借祖先的功业,得任汉朝的高官,其官勋可于帽上插七条貂尾,尊贵非常。D“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运用了有关冯唐的事典,借此表达的情感与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的表达完全相同。16、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三)

    26、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语打消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亲切、轻松、活跃的谈话环境,他说:“ , 。”(2)在侍坐一文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为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人格是一种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人格是一种信念,信念如山在野, 。信念能否形成,有助于群体、社会、乃至个体规

    27、范的树立。当我们述说人事,歌颂英雄,甚至亲身感受那些开国元勋、将军元帅、教授学者或者能人强人们的惊人业绩时,其实这种感受中常常有一部分是感动于他们的人格魅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文天祥宁死不叛, 的正气;戊戌义士谭嗣同坐等清廷来拘,愿为变法流血的自豪;辛亥义士林觉民在狱中与妻写绝笔书的慷慨;周恩来长年日理万机,无私无怨的大度;彭德怀在庐山一人独谏万言, 群小的骨气,这些都远远超出他们所为之事的意义,而特别爆发出一种精神的冲击波和辐射力。当我们数典寻祖时,要感谢这一串串巨星为我们划出的精神轨迹。这时我们才真正地感觉到,虽然这些具体业绩 ,但一部中国历史,不,整个一部世界历史,就是这样在人

    28、类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而体现着这种精神的,就是那些跨越时空在人格方面光芒四射的星座。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高山仰止 披肝沥胆 不齿 时过境迁B高山景行 肝胆相照 不齿 时过境迁C高山仰止 肝胆相照 不耻 物换星移D高山景行 披肝沥胆 不耻 物换星移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信念既成,会树立起社会、个体乃至群体的规范B信念能否形成,将影响个体、群体乃至社会规范的树立C信念能否形成,会树立起个体、群体乃至社会的规范D信念既成,关系到群体、社会乃至个体规范能否树立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

    29、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的人格魅力体现在执着地完成某件事上B常常愈显强大而愈发照耀在我们的身边C这种人格魅力超越事件本身的意义D他们的人格魅力早已驾凌于万众之上了(二)语言为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_(1)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_(2)_,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

    30、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_(3)_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20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的人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游刃有余的庖丁,有智退秦师的烛之武,有运筹帷幄的张良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人物展开讨论。上述三个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启

    31、示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部编教材语文必修下同步测试卷(二)第一单元检测卷(B卷)答案1A(解析 B 项“而它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思想”于文无据。 C 项“都讲“和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以偏概全,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讲“和则生万物”。 D 项由材料三第二段“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可知,“神本向人本转向”和“人道主义思潮”二者都属于人文转向。)2C(解析“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错。由材料二第二段“故此,我们认为国

    32、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可知,我们一般习惯于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不是说“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3B(解析“忠良的气质与风度”和“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只能指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4引证法,文章引用了名句、诗文等,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例证法,文章阐述汉代及隋唐佛教的情况,为儒学、道学是开放性的这一观点提供了例证。比喻论证,文章把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论述了它们的博大的包容性。5痴心于“致君尧舜上”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处处体现民本思想,

    33、在沉郁顿挫的语调中饱含忧患意识,便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印证;“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仙”李白,不仅在皇帝面前无拘无束,更是游遍山河江川,有着狂放浪漫的个性。6A(解析:A 项,根据文章第10段墨子说的“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可知,曹公子没有继承墨子的精神,没有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7C(解析:C 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错。轻松诙谐的语言反而增强了小说的严肃性。)8从人物形象角度评点: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2分,1点1分)从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角度评点:正面描写(可从语言、动作

    34、、外貌、心理、细节等方面分析。)侧面描写:可以从学生表现、环境烘托等方面分析。(2分,1点1分,手法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才可得分)9结尾写为宋国奔波的墨子归来时,却在宋时遭遇搜身,募捐,避雨不得以致鼻塞的尴尬经历。从人物塑造上,使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从主题表现上,深化了小说主旨,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从艺术效果上,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情节概括2分,人物、主旨、艺术效果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10A(解析:这句话是对于“孝”的一种诠释,三个排比句都是来揭示“孝”的内涵,因此,“且夫孝”应该单独列出。“

    35、立身”是“终于”的对象,对应前面的“事亲、事君”的动宾结构的词语。)11B(解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12D(解析:选文中“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说的是孔子著春秋截止到“西狩获麟”。此处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13.(1)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舜夏禹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判断句,省略的“于”字构成的介宾短语倒装句式,“典”字,各1分,句意1分。)(2)司马迁死后,他的书渐渐流传出来。宣帝时,司马迁的外孙平通侯杨恽最先陈述司马迁的著作,(他的书)于是公布开来。(“稍”“祖”“宣布”,各1分,句意1分)14示例:项羽,书中描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功业

    36、,也揭示了他的日光短浅和气量狭小的不足。(举例1分,“不虚美”分析1分,“不隐恶”分析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司马迁生在龙门,在龙门山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生活。十岁时已能识读古文著作。二十岁南游江淮,他登上会稽山,探访禹穴,到九疑山,考察舜的遣迹,泛舟沅、湘水间。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之都研讨学业,观察孔子教化的遣风,还在邹峄学习乡射礼节;在游历蕃、薛、彭城等地的时候,一度遭受危困,经过梁、楚之地后回到长安。于是司马迁做了郎中,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的地区,巡视邛、莋、昆明之后,回到长安向朝廷复命。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而太史公被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因此心中愤懑得病将要死

    37、去。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巧在这时出使返回,在洛阳见到了父亲。太史公抓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舜夏禹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后来衰落了,难道要断送在我这里吗?你继为太史,就可以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如今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到泰山封禅,而我不得从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啊!我死以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万不要忘记我要编写的论著啊。况且孝,是从侍奉双亲开始的,中间经过事奉君主,最终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扬名于后世,光耀父母,这是孝中最主要的。天下称颂周公,是说他能够歌颂周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扬周、召的遣风,使人懂得周太王、王季的思想以及公刘的功业,

    38、以使始祖后稷受到尊崇。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落,礼乐损坏,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文献典籍,振兴被废弃了的王道和礼乐。整理诗书,著作春秋,直到今天,学者们仍以此为法则。从鲁哀公获麟到现在四百多年了,其间由于诸侯兼并混战,史书丢散、记载中断。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贤明的君主,忠义的臣子的事迹,我作为太史而不予评论记载,中断了国家的历史文献,对此我感到十分不安,你可要记在心里啊!”司马迁低下头流着泪说:“小子虽然不聪明,一定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不敢有丝毫的缺漏。”太史公死后三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摘抄了石室金柜收藏的图书档案。于是按次序论述和编写其书。写作的第十年,遭受李陵之祸,

    39、被关进了监狱。在狱中长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废没有用了。”事后仔细思量道:“诗书的文义之所以含蓄隐约,是作者籍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深沉思想。”他终于着手记述从黄帝开始,直到武帝获麟为止的历史。于是搜集天下散失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对帝王兴起的业绩,追本溯源,探究始终,观察朝代盛衰的原因,依据事实进行论述考订。略述三代,详录秦汉,从黄帝写起,直到当朝皇帝,着十二篇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全书总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这就是太史公书。司马迁死后,他的书渐渐流传开来。宣帝时,司马迁的外孙平通侯杨恽最先开始陈述司马迁的著作,于是得以公布开来。到了王莽的时候,有人请求封司马迁的

    40、后人,于是封其后人为史通子。赞曰:从刘向到扬雄,这些人博览群书,他们都称赞司马迁有良史之才,佩服他善于序说事物的道理,明辨而不华丽,质朴而不鄙俗,他的文章秉笔直书,他所记述的史事真实不做虚假的赞美,不掩饰丑恶的东西,所以称作实录。15B(解析:A项“英俊”并无颓唐之意;C项“七叶”为七代之意;D项典故在两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并不完全相同,一侧重时运,一侧重等级出身。)16全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引贤才以自况。三层对比环环相扣、层递深入,情感也自沉郁而至悲愤,从而鲜明地揭示出

    41、主题。17(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夫子喟然叹口,“吾与点也!(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18A(高山仰止:对高尚品德的仰慕。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结合“人格”“信念”分析,主要讲人格信念对高尚品德的追求等,选用“高山仰止”。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尽忠诚。肝胆相照:指以真心相见。修饰文天祥的正气,选用“披肝沥胆”。不齿:不与同列,表鄙视。不耻:不以为耻。结合“一人独谏万言”“群小的骨气”等分析,应该是不愿和群小同列,选用“不齿”。时过境迁:随时间推移,境况发生了变化。物换星移:指节令变化,时间推移。主要讲“这些具体业绩”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境况发生变化,选用“时过境迁”。)19B(解析:A语序不当,应该是“个体、群体乃至社会”。C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把“会树立”改为“将影响”。D两面对一面兼语序不当。把“既成”改为“能否形成”;“群体、社会乃至个体”改为“个体、群体乃至社会”。)20C(解析:A说法太绝对,与下文衔接不紧密。B缺主语。D夸大了人格魅力的作用,且与下文的内容不照应。)21.(1)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变胖 (2)本来应该是低谷时 (3)压力产生的时间(规律的作息时间)22. (1)人们不清楚压力产生的时间和肥胖的关系;(2)顺应糖皮质激素水平节律性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3)不要不规律作息。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同步检测卷(B卷)(含答案)-(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98981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