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烛之武退秦师 武退秦师 复习 教案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左传核心素养目标l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目标: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和重点段落的背诵。l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目标:复习和鉴赏文章的写作特色;梳理挖掘文中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服务。l 思维发展和提升素养目标:学习和理解烛之武的说话艺术中体现出的严密的逻辑思维。l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目标:掌握文中的文化知识,学习和传承古人的优秀精神品质。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梳理挖掘文中的写作素材教学难点:整理归纳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重点句子的翻译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法:讲
2、练结合、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文言基础知识部分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 2、共其乏困 共,通“供”3、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4、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古今异义 (古/今)1、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2、行李之往来(使者/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3、今有急而求子(您,对人的敬称/儿子)4、亦去之(离开/距离)5、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解释句中加点词1、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送。2、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哪里,怎么。陪:增加。3、是寡人之过也 是:这。过:过错。4、且君尝为晋
3、君赐矣 赐:恩惠。5、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过。设版:筑墙。6、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封:边境。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阙:侵损。惟:希望。解释字词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假如没有。2、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依靠。 敝: 损害3、失其所与 与:结交。4、以乱易整,不武 易:代替。一、词类活用名词动词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驻军,驻扎)2、越国以鄙远 (意动,以为边邑)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动词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形容词名词1、臣之壮也(壮年)2、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3、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容词动词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
4、) 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数词动词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使动用法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4、 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5、阙秦以利晋(使得利)活用现象1、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3、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4、且贰于楚也 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5、既东封郑 封:名词用作动词,作为边境。6、夜缒而出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7、与郑人盟 盟:名词用作动词,结盟。8、共其乏困 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9、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
5、。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土地。6、一词多义1、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来 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来 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今急而求子来 表顺承,连词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因而 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却 表转折,连词3、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其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其:代词,代郑国。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其:代词,那。3、吾其还也 其: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
6、还是。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可要。微 1 防微杜渐 细小 形容词 2.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隐约地 形 容词3. 见其发矢十总八九,但微颔 稍微 副词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 副词之 1. 辍耕之垄上 到 动词2. 子犯请击之 他们 代词3. 是寡人之过也 的 助词4.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语之间的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词多义 1、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 。“二”的大写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 再,重复2、许许君焦、暇 答应,听从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赞同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约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陶
7、渊明五柳先生传)表处所3、阙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qu宫殿两连山,略无阙处qu通“缺”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ju挖掘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使侵损,削减 一词多义1.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如果 连词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你 代词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像 动词2. 知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知道失其所与,不知 明智3. 能 今老矣,无能为也。才能 名词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能够 动词1 . 不辞劳苦推脱 动词 2. 停数日,辞去。告别 动词 3.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动词1.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名词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
8、作为边邑 名词意动3.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浅陋 鄙俗 形容词 四、 特殊句式省略句l (烛之武)许之(主语)l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l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l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l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l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宾语)倒装句l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l 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l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l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l 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固定句式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要,怎么)夫晋,何厌
9、之有?(有何,)君之所知也 (所+动词,表示动作的对象)句式特点1、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于晋放于无礼前面。2、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厌(有什么能够满足它的呢?)3、是寡人之过也 是也,表判断,判断句。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省略句,省略了“于”晋军(于)函陵,就是在等意思。能力训练翻译句子1、若舍郑而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果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2、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呢?。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译文: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
10、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那是困难的。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 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削减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第二部分 作文素材运用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适用话题】 选择、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 发现人才、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变通、小我与大我、个人与集体、道德与利益、关键时刻彰显个人品质、站在他人的角度才能说服他人、迂回比正面进攻的效果好、双赢、目的与策略、机遇与准备例如烛之武
11、退秦师一文,就可以多角度切入: 烛子武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挽救了国家的危难。金子总会发光的。 l 如果没有佚之孤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 烛之武年轻时未被重用,难免产生委屈和不满,但国难当头,他不计个人恩怨,毅然出使秦国。顾全大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l 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而是深深自责,连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责已恕人,宽容待人 。【适用话题】多维解读 1.国家利益高于一切l 在太平时期,郑伯未能早用烛
12、之武,兵临城下的危难之际才想到他,难怪烛之武有怨言。但是面对国家危难,烛之武还是很快接受了郑伯的委命,“夜缒而出”,并获得成功。不计个人恩怨,不顾个人安危,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的爱国精神值得赞扬。 2.永不言弃的人生l 烛之武怀才不遇,但他时刻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定天下救济苍生的路径。他对晋国的历史和晋君的为人十分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和秦晋之间的恩怨一目了然,表明他是一位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不公,也决不放弃,到了紧要关头,你就有用武之地。 3.语言的艺术魅力l 烛之武会见秦伯,先言郑国必亡无疑,再言亡郑有利于晋而无益于秦,最后揭露晋之野心,分化秦晋联盟。烛之武一席话说得秦伯心悦诚服,主动与
13、郑人结盟。不费一兵一卒,仅凭三寸不烂之舌,破秦晋联军,足见语言之魅力。 4.个人的巨大作用l 1955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l 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烛之武退秦师便是一个例证。5.若欲取之,必先予之l 郑伯欲使烛之武,烛之武有怨言,郑伯首先自我检讨,进而再言亡郑之利害,成功地说服了烛之武。烛之武使秦,也并不直接指责秦国以强凌弱之举,而是替对方着想,晓以利害,秦伯心服。古人言,欲取之而先予之。郑伯和烛之武的成功,都是辩证法的成功。 6.人有至交国无恒敌l 秦晋联盟,视郑国为敌,烛之武迂回曲
14、折,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说服秦伯退兵。秦晋联盟瓦解,秦郑结盟,化敌为友。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古代如此,现代亦然。【例文选段 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直奔秦营。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大门的时候,那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他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例文选段】 “郑乃弹丸小国,而强秦竟联合晋军,对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