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压力容器 总体 设计 问题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1 一、总体结构分析及局部应力问题 二、容器设计中的结构设计问题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第一节 总体设计问题概述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2(a)典型卧式容器的总件结构(b)结构的基本部件分解第一节 总体设计问题概述一、总体结构分析及局部应力问题图3-1 卧式容器分解部件情况图化工容器可以分为许多基本部件,卧式容器分解部件的情况如图所示。除支座以外的各种部件都是承受压力载荷的部件,可称为基本受压部件,而不受压力载荷的部件(如支座)则称为非受压部件。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3 当将各个部件组合成容器整体时,会碰到一系列问题:1、如封头与筒体的连接,由于总体结
2、构几何不连续的存在将会产生不连续应力。2、容器接管开孔及与容器圆筒体的连接破坏了容器筒体内薄膜应力分布的连续性,会产生不连续应力和应力集中。3、容器将受到各种各样的局部(机械)载荷作用,这些载荷不同于压力载荷,将在容器壳体上产生叠加在内压薄膜应力之上的局部应力。局部应力的求解方法比较复杂,至今也没有统一的方法。第一节 总体设计问题概述一、总体结构分析及局部应力问题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41.局部应力: 常常是叠加在由压力引起的薄膜应力之上的应力,多数是局部弯曲应力(也有沿壁厚均匀分布的薄膜应力),局部应力有时会达到很高的数值,而且一般不具备轴对称性,局部应力过高可能会导致结果出现局部的过
3、度变形而使结构发生弹塑性失效。 由于局部应力的作用范围有限,一般应作局部强度校核来确定是否需要局部加强及如何加强。第一节 总体设计问题概述二、容器设计中的结构设计问题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52.总体结构几何不连续而产生的不连续应力 不连续应力有局部性和自限性,只要在结构上有妥善考虑,一般对强度不会有严重威胁。因而相关壳体的强度设计只考虑薄膜应力而不考虑不连续应力。必要时,也应加以考虑,例如凸形封头设计中的形状系数,其中就包含了对不连续应力影响的考虑。一般来说,结构不连续应力虽然总是存在的,由于对容器的安全不会有很大影响,在结构的部件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中给与足够的考虑即可。所以常规的容器设
4、计方法中就可避免进行不连续应力的繁复计算。从而使常规设计方便而又保证安全。第一节 总体设计问题概述二、容器设计中的结构设计问题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63. 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常常发生在容器上有过渡圆角的地方,分布范围很小,常规设计中不予计算,只是在疲劳设计时才予考虑,至于容器接管根部,既存在过渡圆角的应力集中,也存在开孔削弱等问题,比较复杂。 局部应力的求解方法比较复杂,也没有统一的方法。只能按具体对象分别求解,有时甚至无法求解,只能按实验测定或数值计算方法求出。第一节 总体设计问题概述二、容器设计中的结构设计问题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7第一节 总体设计问题概述二、容器设计中的结构
5、设计问题本章要讨论的容器设计问题主要涉及两大类结构问题:1、如何从强度上合理进行结构设计的问题。2、如何进行焊接结构设计的问题。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81、如何从强度上合理进行结构设计的问题 从强度上考虑主要是设计时如何使结构的不连续应力、局部应力及应力集中尽可能的减小,或者如何进行合理的局部补强,还涉及到结构的工艺性问题。实际上在作部件设计时已经涉及到结构设计问题,例如封头设计和法兰设计本身都有许多结构设计问题。本章主要从部件组成容器整体时所需考虑的一些结构问题进行分析。第一节 总体设计问题概述二、容器设计中的结构设计问题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92、如何进行焊接结构设计的问题 容
6、器的各个部件进行组装时都需要经过焊接,对焊接进行质量控制是整个容器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作为容器设计环节必须对容器各个部分焊接接头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这就是焊接结构设计问题。 化工受压容器对焊接质量的要求是所有焊接设备中要求最高的一种。焊接接头的结构涉及到接头的形式及接头的坡口形式、几何尺寸等等。第一节 总体设计问题概述二、容器设计中的结构设计问题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10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二、开孔补强设计的要求三、等面积补强计算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11 容器开孔接管后在应力分布与强度方面会带来下列影响: (
7、1) 开孔破坏了原有的应力分布并引起应力集中。 (2) 接管处容器壳体与接管形成结构不连续应力。 (3) 壳体与接管连接的拐角处因不等截面过渡而引起应力集中。 上述三种因素均使开孔或开孔接管部位的引力比壳体中的膜应力大,统称为开孔或接管部位的应力集中。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12常用应力集中系数Kt来描述开孔接管处的力学特性。若未开孔时的名义应力为,开孔后按弹性方法计算出的最大应力为max,则弹性应力集中系数为压力容器设计中对于开孔问题研究的两大方向是:l研究开孔应力集中程度,估算Kt值;l在强度上如何使因开孔受到的削弱得到合理的补强。1
8、3maxtK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131.平板开小孔的应力集中平板开孔的最大应力在孔边 处孔边沿r=a处:20r3, 0max2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14(一)开孔的应力集中 1.平板开小孔的应力集中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应力集中系数:p101, (3-2)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152.薄壁球壳开小圆孔的应力集中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2max2tK孔边处r=a,应力集中系数 球壳受双向均匀拉伸应力作用时,孔边附近任
9、意点的两向应力为: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16 3.薄壁圆柱开小圆孔的应力集中 孔边处r=a,02cos23,0, 1rr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l 最大应力在孔边,应力集中最严重最大应力在孔边,应力集中最严重。l 孔边应力集中有局部性,衰减较快。孔边应力集中有局部性,衰减较快。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17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 上述内容仅涉及开孔,若开孔处有接管相连时,开孔处因壳体与接管之间在内压作用下发生变形协调而导致不连续应力出现。 球壳上A B接管上A C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18(二)开孔并带有接管时的应力集中
10、这种情况下的应力为局部应力,并很快衰减。最大应力是球壳开孔边外侧的环向应力,应力集中系数在2以上。圆柱壳开孔后与接管之间的变形协调及附加弯曲应力也有同样的性质,但由于理论分析的复杂性,未必能得到满意的理论解,有时还的借助试验测定或有限元等数值解的方法求的结果。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19nmtpDK443(三) 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应力指数法是美国压力容器研究委员会(PVRC)以大量实验分析为依据的一种简易的计算壳体(包括封头)和接管连接处最大应力的简易方法,现已列入ASME-、ASME-
11、2和JISB 8250等规范中。中国压力容器的分析设计标准(JB 473295)附录C中也列入此法。 接管处的三向应力如图36所示,是所考虑截面上的经向应力t、径向应力r、法向应力n。应力指数I(也有用K)是指所考虑的各应力分量与容器在无开孔接管时的周向计算薄膜应力之比,其含义实际上类同于前述的应力集中系数。 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20nmtpDK443(三) 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对于球壳和成型封头: 该法仅适用于单个开孔接管,且DitnlOO,diDi0.5,此外接管根部的内外侧均需按规范给出足够的过渡圆角及加强高度尺寸。应力指数法也仅
12、考虑受内压载荷时的应力集中。对于圆柱壳: 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21(三) 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应力指数与应力集中系数Kt的区别: l应力指数 I 是指所考虑点(可以是一个或数个点)的应力分量(、 t 、r)与容器无开孔接管时的周向计算薄膜应力之比。 l应力集中系数Kt主要指结构某一局部区域具有最大应力分量的点(只有一个点)的最大应力分量与无应力集中时的计算应力(对容器来说也是无开孔接管时的周向计算薄膜应力)之比。l因此Kt更具有代表结构特性的含义,一个局部区域只有一个Kt值。Kt的大小可以衡量结构应力集中的优劣。l结构的应力指数 I 可
13、以有多个(如拐角的内侧、外侧、不同方向),而且不一定是最大的(第六章疲劳设计中还论述此问题)。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22(三)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 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2.球壳开孔接管处应力集中系数曲线 为便于设计、对不同直径的和不同厚度的壳,带有不同直径与厚度的接管,按理论计算得到的应力集中系数综合绘制成一组组曲线。图3-7为球壳带平齐式接管在内压作用下的应力集中系数图。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23(三)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 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2.球壳开孔接管处应力集中系数曲线 图38为内伸式接管的图 图中采用了与应力集
14、中系数相关的两个无因次的结构几何参数,也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两个几何相似准数。其一是开孔系数 : 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24(三)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 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2.球壳开孔接管处应力集中系数曲线另一个无因次量为t /T 由图可知,当 越大,即开孔直径越大时应力集中系数越高。相反,减小孔径,增大壳壁厚度均可降低应力集中系数。 另外,内伸式接管的应力集中系数较低,尤其是内伸接管壁厚较厚时能有效地降低应力集中。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25(三)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 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2.球壳开孔接管处应力集中系数曲线
15、上述应力集中系数曲线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当 过小或过大时上述曲线均会有较大的误差,因此第一个适用条件为: 其次,当壳壁过厚,即RmT 过小时,应力沿壁厚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大,应力集中系数将明显比图示值减小,但RmT 过大时,即极薄容器的情况,因不连续效应施加给壳体的附加弯曲效应更为明显,使Kt值明显过大,使实际的应力集中系数比曲线偏大:因此第二个限制条件为: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26 2.球壳开孔接管处应力集中系数曲线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 上述图线也可推广到球壳局部补强的情况。如图3-9所示,此时将开孔系数 中的厚度T 改为T 即可。这是因为开孔接管处的应力集
16、中有局部性,超过一定范围后T 变为T 时,对应力集中系数也没有什么影响了。严格地讲应将补强部分的厚度T 视为整体壁厚。 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27 3.椭圆形封头开孔的应力集中系数 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 椭圆形封头中心区开孔接管处的应力集中系数也可以近似地采用上述球壳开孔接管的曲线,只要将椭圆中心处的曲率半径折算为球的半径即可: 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28 4.圆筒开孔接管及其他情况的应力集中系数l圆筒上的开孔接管应力集中系数可采用上述球壳开孔接管的曲线近似的用于圆筒上,也有一些经验曲线可使用。l当球壳或圆筒上的接管上作用有轴向力、剪力或弯矩,可先求
17、出各自的最大应力,再进行代数叠加而得到。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一、开孔应力集中及应力集中系数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29开孔部分的应力集中将引起壳体局部的强度削弱,若开孔很小并有接管,且接管又能使强度的削弱得以补偿,则不需另行补强。若开孔较大,就要采取适当的补强措施。一般容器只要通过补强将应力集中系数降低到一定的范围即可。按“疲劳设计”的容器必须严格限制开孔接管部位的最大应力。经过补强后的接管区可以使应力集中系数降低,但不能消除应力集中。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二、开孔补强设计的要求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30 (一)允许不另行补强的最大开孔直径由于各种强度富余量的存在,容器开孔并非都要
18、补强。 a.不另行补强的最大孔径为 b.当两孔中心之间的间距大于两孔直径之和的两倍 时,则每一孔均可视为单个开孔。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二、开孔补强设计的要求TDdmm14. 0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31 (二)最大开孔的限制 由于壳体上开孔越大开孔系数越大,应力集中系数也越大,因此规范设计中对开孔的最大值加以限制。各国规范的规定相差不大,中国容器标准中对最大开孔直径的限制如下: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二、开孔补强设计的要求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321.补强圈补强图3-9 补强圈补强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二、开孔补强设计的要求(三) 补强元件的类型 2.接管补强3.整锻件补强第三章
19、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331.补强圈补强 优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使用经验丰富。 缺点:补强区域分散,与壳体搭焊连接,抗疲劳性能差。不能与壳体表面贴合,在中温以上使用时壳壁局部热应力较大, 常用场合:中低压容器,材料的屈服强度低于540MPa、补强圈的厚度小于1.5T、壳体壁厚T 不大于38mm。 图3-9 补强圈补强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二、开孔补强设计的要求(三) 补强元件的类型 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34图3-9 补强圈补强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二、开孔补强设计的要求(三) 补强元件的类型 2.接管补强 优点:补强区集中于开孔应力最大的地方,比补强圈更能有效地降低应力集中系数,而且
20、结构简单,只需一段厚壁管即可,制造与检验都方便。 缺点:必须保证全焊透。 常用场合:低合金钢容器或某些高压容器。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35图3-9 补强圈补强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二、开孔补强设计的要求(三) 补强元件的类型 3.整锻件补强 优点:补强区域更集中在应力集中区,能最有效地降低应力集中系数,而且全部焊接接头容易成为对接焊,易探伤,质量易保证。这种补强件的抗疲劳性能最好,疲劳寿命仅降低10一15。 缺点:锻件供应困难,制造烦琐,成本较高。 常用场合:只用于重要的设备,如高压容器,核容器及材料屈服强度在500MPa以上的容器等。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36 (四)补强圈和焊接
21、的基本要求 大多数中低压化工容器采用补强圈补强,最常用的是外补强的平齐接管式,只有在仅靠单向补强不足以达到补强要求时才采用内外双面补强结构。 补强圈与接管及与壳体的焊接是填角焊及搭焊,视容器操作条件及设计要求决定是否全焊透。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二、开孔补强设计的要求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37 (五) 开孔补强的设计准则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二、开孔补强设计的要求1.等面积补强准则 在有效的补强范围内,壳体处本身承受内压所需截面积外的多余截面积A不应少于开孔所减少的有效截面积A0。即: 这种以通过开孔中心的纵截面上的投影面积来衡量的补强设计方法,具有使开孔后截面的平均应力不致升高的含义。
22、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满足开孔补强的需要,方法简便,我国的容器标准采用的主要是这种方法。0AA 但是等面积法忽视了开孔处应力集中与开孔系数的影响,相同大小的孔,壳体直径很大时 较小,强度削弱就少,反之壳体直径很小时 很大,造成的削弱也大。因此等面积法有时显得富裕,有时显得不足。 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38 (五)开孔补强的设计准则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二、开孔补强设计的要求2.极限分析补强设计准则 由于开孔只造成壳体的局部强度削弱,如果在某一压力载荷下容器开孔处的某一区域其整个截面进入塑性状态,以至发生塑性流动,此时的载荷便为极限载荷。利用塑性力学方法对带有整体补强的开孔补强结构求解出塑性失效
23、的极限载荷。以极限载荷为依据来进行补强结构设计,即以大量的计算可以定出补强结构的尺寸要求,使其具有相同的应力集中系数。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39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三、等面积补强计算有效补强区内焊缝金属截面积开孔削弱的截面积A0壳体计算壁厚外多余的金属面积A1 有效补强区内另外增加的补强元件的金属截面积接管计算厚度外的多余金属截面积wXYZtn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40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三、等面积补强计算开孔削弱的截面积A0壳体计算壁厚外多余的金属面积A1 有效补强区内焊缝金属截面积有效补强区内另外增加的补强元件的金属截面积接管计算厚度外的多余金属截面积开孔削弱的截面积:管壁
24、削弱的面积接管的名义厚度wXYZwXYZtn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41 (二)有效补强范围等面积补强法认为在右图中的WXYZ的矩形范围内补强是有效的。超过该范围的补强没有作用。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三、等面积补强计算wXYZtn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42 (三)补强区内补强金属面积A有效补强区WXYZ内可作为有效补强金属的面积有以下几种: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三、等面积补强计算wXYZA1A2A3A4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43 (三)补强区内补强金属面积A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三、等面积补强计算wXYZA1A2A3A4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44 以上是壳体上单个开孔的等
25、面积补强方法,工程上有时还会碰到并联开孔的情况,如果各相邻孔之间的孔心距小于两孔平均直径的两倍,则这些相邻孔就不可以再以单孔论处,而应作并联开孔进行联合补强。另外还有开排孔、平板盖开孔的情况,其补强设计方法可按照钢制压力容器标准中第六章的相应规定进行。对于成型封头开孔大小超过Di/ /2时,也超出了等面积补强的规定适用范围,此时可采用“变径段”结构作过渡。iD21第二节 开孔及补强设计三、等面积补强计算第三章 压力容器总体设计问题45 一、鞍座结构及载荷分析一、鞍座结构及载荷分析 二、筒体的应力计算与校核二、筒体的应力计算与校核 三、鞍座设计三、鞍座设计第三节 卧式容器支座设计一、鞍座结构及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