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教材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986707
  • 上传时间:2022-06-19
  • 格式:PPT
  • 页数:78
  • 大小:1.1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教材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测量 管理体系 知识 培训教材 课件
    资源描述:

    1、2022-5-311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 杭州传化涂料有限公司杭州传化涂料有限公司2010.122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内审员 概概 述述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测量管理体系标准重点测量管理体系标准重点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审核员应掌握的统计技术审核员应掌握的统计技术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外部审核外部审核要点要点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能源计量通则能源计量通则 3 一、认证管理办法一、认证管理办法 20052005年年7 7月总局和国家认监委联合印发了月总局和国家认监委联合印发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2、办法包括,办法包括六章,六章,3535条,全面规范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条,全面规范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宗旨、管理体制、组织管理、认证程工作的宗旨、管理体制、组织管理、认证程序、认证标志、监督管理等各项活动,该办序、认证标志、监督管理等各项活动,该办法是我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重要依据,法是我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每个审核员应该掌握的内容。也是每个审核员应该掌握的内容。 概概 述述4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摘要摘要) ) 第二条 (定义) 符合国家标准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质量管理要求的认证活动。l 第三条

    3、 (统一的认证制度) 国家对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实行统一的认证制度。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坚持政府推动、企业自愿的原则。l 第四条 (管理体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推广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工作。l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l 第十一条(审核人员)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审核人员经过注册后,方可从事相应的认证活动。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培训的机构须得到国家认监委的批准,按照指定的培训课程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

    4、第三十二条 (鼓励政策规定)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鼓励企业实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对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实施其他认证时,可免于对相关条款的审核。5二、我国的认证方式二、我国的认证方式20052005年,经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认监委批准,年,经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认监委批准,今后,由今后,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牵头,与地方和行牵头,与地方和行业学协会共同组成业学协会共同组成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统统一领导一领导全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全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6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国

    5、家认监委国家认监委认证分支机构认证分支机构(行业协会(行业协会)认证分支机构认证分支机构(其他机构)认证分支机构认证分支机构(地方协、学会)地方质量监督局地方质量监督局计量处所在地区企业所在地区企业行业直属企业行业直属企业其他企业其他企业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789三、优惠政策三、优惠政策 1.1.证书证书10 例如: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中国名牌产品申报办事指南的“申报条件”中要求:申报证明材料包括“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通则中指出:“企业获得其他与申报产品有关的认证,例如:测量管理体系认证、GMP认证、QS9000认证或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等,每项可加5分

    6、,满分20分。” 2.2.中国名牌产品评价通则中国名牌产品评价通则11例如:国家质检总局2007年4月印发了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工作规范(国质检监2007176号),其中,“申报条件和证明材料”中规定“产品应符合标准化、计量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鼓励和支持通过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定量包装商品取得C标志的优秀企业申报免检”。3.3.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工作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工作12 国家质检总局印发的关于加强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工作的通知,扩大了C标志评价的定量包装商品的量限和范围,鼓励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申请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做好C标志产品

    7、推广工作。企业可以同时申请,一次考核,获得两张证书;为企业提供了方便,同时减轻了企业负担。4.4.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13 5.5.重点耗能企业重点耗能企业1415四、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标准四、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标准 1.计量法制要求;2.技术能力要求; 1).计量检测能力 2).计量检测水平3.测量管理体系要求。16中中 华华 人人 民民 共共 和和 国国 国国 家家 标标 准准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代替GB/T 19022.1-1994GB/T 19022.2-2000测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测量过程和测量设

    8、备的要求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Requirements 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ISO 10012:2003 ISO 10012:2003 )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标准重点标准重点17 本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本标准不拟作为用于证明

    9、符合GB/T 19001GB/T 19001、GB/T 24001GB/T 24001和任何其它标准和任何其它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输入。理体系要求的输入。 本标准不拟替代或增加本标准不拟替代或增加GB/T 15481GB/T 15481(idt ISO/IEC 17025idt ISO/IEC 17025)标准的要标准的要求。求。1.1.引言:遵从本标准的要求引言: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制

    10、的要求;2.2.引言:引言:除非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 3.3.范围:范围:不拟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 19001GB/T 19001、GB/T GB/T 2400124001(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任何其它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和任何其它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条件;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条件;4.4.范围:范围:不拟不拟替代或增加替代或增加GB/TGB/T 1548115481(

    11、idt ISO/IEC 17025idt ISO/IEC 17025)的要求。的要求。l l 要点要点181.1. ISO 9000ISO 9000族族 2000 2000版版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 核心标准核心标准ISO9000ISO9000 基础和术语基础和术语ISO9001ISO9001( ( GB/T 19001)GB/T 19001)要求要求ISO9004ISO9004业绩改进指南业绩改进指南ISO10011ISO10011体系审核指南体系审核指南支持性标准支持性标准ISO10012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的要求技术报告技

    12、术报告小册子小册子其他文件其他文件19ISO9001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要求-与计量测试有关的部分与计量测试有关的部分l7.6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l8. 8. 测量、分析和改进测量、分析和改进l8.2 8.2 监视和测量监视和测量l8.2.3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过程的监视和测量l8.2.4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l8.4 8.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 问题:问题: 以以质量质量管理为主,因此对企业管理为主,因此对企业计量计量管理管理要求不要求不可能可能全面、系统、深入。全面、系统、深入。20 2.ISO 140

    13、00 (GB/T 24001)2.ISO 14000 (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 1.1.职责和方针职责和方针2.2.目标和策划目标和策划3.3.实施和运行实施和运行4.4.测量和评价测量和评价(监测和测量)(监测和测量)5.5.评审和改进评审和改进6.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问题:问题: 以以环境环境管理为主,因此对企业管理为主,因此对企业计量计量管理要求不可能全面、系统、管理要求不可能全面、系统、深入。深入。21 3.3. ISO/IEC17025:2005ISO/IEC17025: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4.4.管理要求管理要求4.1

    14、4.1 组织组织4.2 4.2 质量体系质量体系4.3 4.3 文件控制文件控制4.44.4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4.5 4.5 检测和校准的分包检测和校准的分包4.6 4.6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7 4.7 服务客户服务客户4.8 4.8 投诉投诉 4.9 4.9 不符合检测和校准工作的控制不符合检测和校准工作的控制4.10 4.10 改进改进 4.114.11纠正措施纠正措施4.124.12预防措施预防措施4.134.13记录的控制记录的控制4.144.14内部审核内部审核4.154.15管理评审管理评审5.5.技术要求技术要求5.1 5.1 总则

    15、总则5.2 5.2 人员人员5.3 5.3 设施和环境条件设施和环境条件5.4 5.4 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认5.5 5.5 设备设备5.6 5.6 测量溯源性测量溯源性5.7 5.7 抽样抽样5.8 5.8 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5.9 5.9 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5.10 5.10 结果报告结果报告 22生产型企业的计量测试特点生产型企业的计量测试特点lISO/IEC17025:2005ISO/IEC17025: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l本准则适用于所有从事检测和本准则适用于所有从

    16、事检测和/ /或校准的组织,包括诸如第一或校准的组织,包括诸如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实验室,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实验室,以及将检测和以及将检测和/ /或校准作为检查或校准作为检查和产品认证工作一部分的实验和产品认证工作一部分的实验室。室。l问题:问题:主要针对检测和校准主要针对检测和校准实实验室验室,对企业的计量测试特点,对企业的计量测试特点不太适应。不太适应。l 生产型企业的生产型企业的 在线测量和批量检验在线测量和批量检验la.a.检测的量大、速度快;检测的量大、速度快;lb.b.检测的对象流水作业,往往是一检测的对象流水作业,往往是一次性检测后流转出去,难以追溯;次性检测后流转出去,难以追

    17、溯;lc.c.检测人员既是生产加工人员,又检测人员既是生产加工人员,又是检测人员,检测水平一般比实验是检测人员,检测水平一般比实验室人员低;室人员低;ld.d.自动化测试较多;自动化测试较多;le.e.检测失控难以发现;检测失控难以发现;lf.f.测量设备量大,容易造成混淆使测量设备量大,容易造成混淆使用;用;lg.g.测量点较分散,归属很多部门,测量点较分散,归属很多部门,管理困难等等。管理困难等等。231. 测量管理体系定义3.1 3.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为完成

    18、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要素。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是在测量方面具有指挥、控制、协调作用的体系。是在测量方面具有指挥、控制、协调作用的体系。 一、本标准包括的主要内容一、本标准包括的主要内容4 4 总要求总要求3.2 3.2 测量过程测量过程 measurement processmeasurement process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24 2.2.本标准包括的主要内容本标准包括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本标准规定了测

    19、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它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它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满足计量要求。 1. 1.测量过程测量过程的通用要求和指南;的通用要求和指南;l2.2.测量设备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通用要求和指南;计量确认的通用要求和指南;l3.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个管

    20、理体系的一部分;l用于支持、证明用于支持、证明符合符合和确保满足和确保满足计量要求计量要求。l 要点要点257 7 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现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现8.48.4改进改进顾客测量要求顾客测量要求5 5 管理职责管理职责8 8 测 量 管 理测 量 管 理体 系 分 析 和体 系 分 析 和改进改进6 6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7.1 7.1 计量确认计量确认7.2 7.2 测量过程测量过程图图1 1 测量管理体系模式测量管理体系模式测量结果测量结果顾客满意顾客满意输出输出输入输入3.测量管理体系过程 2022-5-3126 测量管理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图测量管理体

    21、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图2 2)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 (见见7.2)7.2)。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见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见7.17.1)。)。1.1.测量管理体系由以下过程构成:测量管理体系由以下过程构成: 计量确认过程计量确认过程 测量过程测量过程 管理职责过程管理职责过程 资源管理过程资源管理过程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过程;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过程; 2.2.测量过程应受控;测量过程应受控;3.3.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计量确认。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

    22、计量确认。要点要点4、测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27 组织应规定属本标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组织应规定属本标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范围和内容时, 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风险和后果。 1.1.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风险和后果。2.2.认证的范围:认证的范围:a) a) 与与质量质量有关有关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b) b) 监视和测量监视和测量环境环境的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c) c) 对对职业健康

    23、职业健康监视和测量监视和测量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d) d) 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等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要点要点5、纳入测量管理体系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28二、二、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指南指南 规定的计量要求从产品要求导出。测量设备和测量规定的计量要求从产品要求导出。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这些要求。要求可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过程都需要这些要求。要求可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

    24、力、环境条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 1.1.什么是什么是“计量要求计量要求”? “计量要求计量要求”就是对就是对测量设备测量设备的的要求要求和对和对测量过程测量过程的的要求要求。292.2.计量要求的表示形式计量要求的表示形式 1)对对某某测量设备提出的要求测量设备提出的要求。包括:误差的要求、分辨力的要求、量程的要求、稳定性等要求。2)对某测量过程提出的要求对某测量过程提出的要求。包括:允许不确定度的要求、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测量范围的要求、重复性、复现性等要求,以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操作者技能等要求。301)1)测量设备应满足计

    25、量要求测量设备应满足计量要求 用于测量设备的购置用于测量设备的购置 ;用于计量确认过程;用于计量确认过程;2)2)测量过程应满足计量要求测量过程应满足计量要求用于测量过程的设计;用于测量过程的设计;用于测量过程的控制;用于测量过程的控制; 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测量设备的配备和计量确认,测量过程的控制都应满足“计量要求”。满足计量要求是建立和维护测量管理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3. 计量要求的作用计量要求的作用314.4.计量要求计量要求从哪里导出从哪里导出1).计量要求计量要求可以从以下信息中可以从以下信息中找到找到。 顾客的合同,被测对象的技术规范、检验产品是否合格的产品标准,生产过程控制

    26、和监测的工艺文件,以及贸易、能源、安全、环保等法律法规中导出;也可以从被校准、验证和确认的设备的规定要求中导出;最大允许误差可通过参考测量设备制造者公布的规范或由计量职能来设定。 2).2).计量要求可以从以上信息中计量要求可以从以上信息中导出导出。32 “计量要求”本来应该由“顾客”提出要求。但往往顾客只能提出对产品性能、生产控制、物料交易、安全、环保等的要求,不太可能直接提出对测量的要求。因此需要企业中有生产和计量知识的人代表顾客提出。我国有的行业在技术规范、法律法规中已经代表“顾客”提出了“计量要求”;也有的“顾客”有能力自己提出“计量要求”,这两种情况下就不需要企业导出了。举例举例分析

    27、分析1).计量要求并不是提的越高越好,而是满足使用的需要即可。2).计量要求应当考虑错误测量的风险及其对组织和业务的影响。3).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找出)这些要求。 5.如何导出计量要求如何导出计量要求 335. 5. 管理职责管理职责 5.1 5.1 计量职能;计量职能;5.2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 5.3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5.4 5.4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343.6 3.6 计量职能计量职能 metrological functionmetrological function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

    28、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要点要点1.计量职能就是负责计量职能就是负责确立确立和和实施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职能测量管理体系的职能。建立计量管建立计量管理机构,规定计量部门的职能是测量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先决条理机构,规定计量部门的职能是测量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件。2.确立了计量职能在测量管理体系中的确立了计量职能在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核心地位地位。3.计量职能的管理者是测量管理体系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计量职能的管理者是测量管理体系的组织者和实施者。4.4.计量职能包括计量职能包括行政行政和和技术技术方面的职能。方面的职能。 行政管理和技术保障是计量工作基础,两者缺一不可。这充分反行政管理和技

    29、术保障是计量工作基础,两者缺一不可。这充分反映了计量工作的内在规律,是计量职能区别于其他管理职能的显映了计量工作的内在规律,是计量职能区别于其他管理职能的显著特点。著特点。 一、规定计量职能一、规定计量职能35 一、规定计量职能一、规定计量职能 5.1 5.1 计量职能计量职能 组织应规定计量职能。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必要的资源以建立组织应规定计量职能。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必要的资源以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和保持计量职能。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和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要点要点最高管理

    30、者最高管理者承担的职责承担的职责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1. 1.建立计量职能部门建立计量职能部门( (计量职能部门可以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或分布在整个组计量职能部门可以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或分布在整个组织中织中) ); 2.2.提供必要的测量资源;提供必要的测量资源; 3.3.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计量职能部门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应承担的职责 计量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应:计量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应: 1.1.制定体系文件;制定体系文件; 2.2.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建立测量管理体系; 3.3.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36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二、以顾

    31、客为关注焦点5.2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a a) 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 b b) 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c c) 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要点要点 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 a.a.了解顾客对产品的要求;了解顾客对产品的要求;b.b.把产品的要求转化为对测量的要求;把产品的要求转化为对测量的要求;c.c.把测量要求转化为把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计量要求;d.d.证明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和

    32、测量能力能符合顾客的要求。证明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和测量能力能符合顾客的要求。 37三、制定质量目标三、制定质量目标5.3 5.3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为测量管理体系规定可测量的质量目标。应规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为测量管理体系规定可测量的质量目标。应规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判定客观准则、程序及其控制。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判定客观准则、程序及其控制。指南指南 在不同的组织层次,质量目标的例子在不同的组织层次,质量目标的例子(略)(略)要点要点 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 1.1.制定的质量目标应是可以制定的质量目标应是可以衡量衡量的;的;2.2.应制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应制定

    33、测量过程的性能( (如,测量不确定度如,测量不确定度) )的的客观判定准则客观判定准则、程序及其控、程序及其控制方法;制方法;3.3.质量目标应由组织的质量目标应由组织的不同层次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分别制定;质量目标的例子:质量目标的例子: 38四、管理评审四、管理评审5.45.4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系统地评审测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系统地评审测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必持续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必要资源。要资源。 计量职

    34、能的管理者应利用管理评审的结果对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包括改进测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利用管理评审的结果对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包括改进测量过程(见第量过程(见第8 8章)和评审质量目标。应记录所有的评审结果和采取的所有措施。章)和评审质量目标。应记录所有的评审结果和采取的所有措施。 要点要点:1.1.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承担的职责承担的职责 a.a.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系统地评审;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系统地评审;b.b.确保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必要资源;确保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必要资源;c.c.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持续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持续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 2.2.计量

    35、职能部门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应承担的职责 a.a.利用管理评审的结果对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利用管理评审的结果对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 包括改进测量过程和评审质量目标包括改进测量过程和评审质量目标c.c.记录所有的评审结果和采取的所有措施。记录所有的评审结果和采取的所有措施。39第第5 5条条 管理职责的要点管理职责的要点一、最高管理者在测量管理体系中起着关健作用一、最高管理者在测量管理体系中起着关健作用 如,建立测量管理体系、规定计量职能、提供必要的资源、如,建立测量管理体系、规定计量职能、提供必要的资源、确保管理评审、保持体系的发展等。确保管理评审、保持体系的发展等。二、计量职能部门在测量

    36、管理体系中承担看重要职责二、计量职能部门在测量管理体系中承担看重要职责如,制定体系文件;建立测量管理体系;保持和持续改进其如,制定体系文件;建立测量管理体系;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其中,保证测量过程能满足顾客要求、制定质量目有效性。其中,保证测量过程能满足顾客要求、制定质量目标、组织管理评审等有新的要求。标、组织管理评审等有新的要求。 406 6. .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6.1 6.1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 -人员的职责、能力和培训人员的职责、能力和培训6.2 6.2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 -程序、软件、记录、标识程序、软件、记录、标识6.3 6.3 物资资源物资资源- -测量设备、环境测量设备、

    37、环境6.4 6.4 外部供方外部供方417 7 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 7.1 计量确认计量确认 7.1.1 7.1.1 总则总则 7.1.2 7.1.2 计量确认间隔计量确认间隔 7.1.3 7.1.3 设备调整控制设备调整控制 7.1.4 7.1.4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计量确认过程记录7.2 7.2 测量过程测量过程 7.2.1 7.2.1 总则总则 7.2.2 7.2.2 测量过程设计测量过程设计 7.2.3 7.2.3 测量过程的实现测量过程的实现 7.2.4 7.2.4 测量过程的记录测量过程的记录7.3 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38、 7.3.1 7.3.1 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 7.3.2 7.3.2 溯源性溯源性42被测对象被测对象测量设备测量设备计量要求计量要求校准规范校准规范符合符合校准规范校准规范符合符合计量要求计量要求校校准准过过程程验验证证过过程程7.2测测量量过过程程测量标准装置测量标准装置测量设备测量设备计量特性计量特性校准校准 比较比较7.1计计量量确确认认测量过程测量过程计量要求计量要求测量人员测量人员测量方法测量方法437.1 7.1 计量确认计量确认 7.1.1 7.1.1 总则总则 7.1.2 7.1.2 计量确认间隔计量确认间隔 7.1.3 7.1.3 设备调整控制设备调整控制 7.1.4

    39、 7.1.4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计量确认过程记录44 3.5 3.5 计量确认计量确认 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 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注注1 1. . 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标签。 注注2.2.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要

    40、求并形成文件,计量确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要求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认才算完成。 注注3 3. . 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注注4 4. . 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注注5 5. . 图图2 2给出了计量确认过程框图。给出了计量确认过程框图。 7.1 7.1 计量确认计量确认 一、什么是计量确认一、什么是计量确认 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测量设备验证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测量设备验证。 45计计量量确确认认过过

    41、程程顾客顾客b ba. a. 校准标识和(或)标签可用计量确认标识代替。校准标识和(或)标签可用计量确认标识代替。b. b. 接收产品的组织或个人(例如: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接收产品的组织或个人(例如: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见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见GB/T 19000-2000GB/T 19000-2000中中 3.3.53.3.5)。)。校校准准计计量量验验证证决决定定和和措措施施识别需求:开始识别需求:开始校准证书校准证书/ /报告报告校准状态标识校准状态标识a a设备是否符合设备是否

    42、符合要求?要求?是否存在计是否存在计量要求量要求不能验证不能验证能否调整或能否调整或维修?维修?调整或维修调整或维修评审确认间隔评审确认间隔状态标识状态标识确认状确认状态标识态标识返回顾客返回顾客结束结束校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校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准的技术比较)准的技术比较)J J y ye e 验证或(和)验证或(和)确认文件确认文件测试报告:测试报告:验证失败验证失败是是是是否否否否否否是是再校准再校准循环循环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 (图图2) 2) P192P19246 A.1 A.1 计量确认过程有两个输入计量确认过程有两个输入( (顾客的计量要求和测量设备

    43、计量特性顾客的计量要求和测量设备计量特性) )及一个及一个输出,即测量设备确认状态。输出,即测量设备确认状态。 A.2 A.2 顾客的计量要求(顾客的计量要求(CMRCMR) 顾客的计量要求是顾客根据相应的生产过程而提出对测量过程的要求。因而取顾客的计量要求是顾客根据相应的生产过程而提出对测量过程的要求。因而取决于被测量的技术规范。决于被测量的技术规范。CMRCMR包括在检验产品是否符合产品标准时的测量要求,加包括在检验产品是否符合产品标准时的测量要求,加上由生产过程控制及生产资源的输入而产生的测量要求。提出并规范这些测量要求上由生产过程控制及生产资源的输入而产生的测量要求。提出并规范这些测量

    44、要求虽然应是顾客的职责,但是这个过程可以由具有适宜资格的人员代表顾客完成。从虽然应是顾客的职责,但是这个过程可以由具有适宜资格的人员代表顾客完成。从事这项工作往往需要丰富的生产过程知识和计量知识。事这项工作往往需要丰富的生产过程知识和计量知识。CMRCMR也应当考虑错误测量的也应当考虑错误测量的风险及其对组织和业务的影响。风险及其对组织和业务的影响。CMRCMR可用最大允许误差或操作限制等方式表述。应可用最大允许误差或操作限制等方式表述。应当有足够详细的表述以便计量确认过程的执行者能明确决定特定的测量设备是否能当有足够详细的表述以便计量确认过程的执行者能明确决定特定的测量设备是否能根据预期用途

    45、测量、控制或监视特定的被测量。根据预期用途测量、控制或监视特定的被测量。 例:对于一个关键操作,反应炉中的压力控制要求在例:对于一个关键操作,反应炉中的压力控制要求在200kPa200kPa至至250kPa250kPa之间之间( (一一般在生产控制技术规范中有规定般在生产控制技术规范中有规定) )。这个要求必须转换并表述成压力测量设备的。这个要求必须转换并表述成压力测量设备的CMR(CMR(可以由组织中具有生产过程知识和计量知识的人员代表顾客完成可以由组织中具有生产过程知识和计量知识的人员代表顾客完成) )。这可能得。这可能得出需要一台压力测量范围为出需要一台压力测量范围为150150至至30

    46、0kPa300kPa,最大允许误差为,最大允许误差为2kPa2kPa,测量不确定度为,测量不确定度为0.3kPa0.3kPa(不包括随时间的变化影响)和在每个规定的时间周期的漂移不大于(不包括随时间的变化影响)和在每个规定的时间周期的漂移不大于0.1kPa0.1kPa的测量设备。顾客的测量设备。顾客( (测量部门测量部门) )将将CMRCMR与设备制造者规定的特性(明显的或隐含的)与设备制造者规定的特性(明显的或隐含的)比较并选择与比较并选择与CMR CMR 匹配最好的测量设备和程序。顾客匹配最好的测量设备和程序。顾客( (测量部门测量部门) )可规定供方可规定供方( (设备设备制造者制造者

    47、提供准确度为提供准确度为0.5%0.5%级量程为级量程为0-400kPa0-400kPa的一个特定的压力计。的一个特定的压力计。三、计量确认过程概述三、计量确认过程概述47 A.3 A.3 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MEMCMEMC) 由于由于MEMCMEMC常常是由校准(或几次校准)和(或)测试决定的,计量常常是由校准(或几次校准)和(或)测试决定的,计量确认体系中的计量功能应规范并控制所有这类必要的活动。校准过程的确认体系中的计量功能应规范并控制所有这类必要的活动。校准过程的输入是测量设备、测量标准和说明环境条件的程序。校准结果必须包括输入是测量设备、测量标准和说明环境条件的

    48、程序。校准结果必须包括测量不确定度表述。这是一个重要的特性,因为当评价使用这种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表述。这是一个重要的特性,因为当评价使用这种设备的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时,它是一个输入要素。校准结果在计量确认体系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时,它是一个输入要素。校准结果在计量确认体系中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文件化,例如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当校准是由中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文件化,例如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当校准是由外部完成时)或校准结果记录(当校准全部是由组织的计量功能完成外部完成时)或校准结果记录(当校准全部是由组织的计量功能完成时)。时)。 测量的重要特性测量的重要特性,例如测量不确定度,不仅取决于设备,也取决于

    49、环境、,例如测量不确定度,不仅取决于设备,也取决于环境、规定的测量程序,有时还有操作者的技能和经验。为此,在选择测量设规定的测量程序,有时还有操作者的技能和经验。为此,在选择测量设备以满足要求时,考虑整个测量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具体的活动可备以满足要求时,考虑整个测量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具体的活动可以由组织或由有合适资格的人员执行,如计量学家执行。但这方面的考以由组织或由有合适资格的人员执行,如计量学家执行。但这方面的考虑是组织的计量功能的职责。虑是组织的计量功能的职责。 48 按按A.2A.2中的例子,假设经过校准,发现在中的例子,假设经过校准,发现在200kPa200kPa时,误差为时

    50、,误差为3kPa3kPa,而校准,而校准不确定度为不确定度为0.3kPa0.3kPa,因此仪器不满足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在调整后,经校,因此仪器不满足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在调整后,经校准发现误差为准发现误差为0.6kPa0.6kPa,校准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是,校准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是0.3kPa0.3kPa。仪器现在满足最。仪器现在满足最大允许误差要求大允许误差要求, ,可以被确认能够使用(假设证明符合漂移要求的证据已经获可以被确认能够使用(假设证明符合漂移要求的证据已经获得)。然而,仪器在提交重新确认时,应告知仪器顾客第一次校准的结果,得)。然而,仪器在提交重新确认时,应告知仪器顾客第一次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教材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98670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