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综述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章-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综述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社会 救助 理论基础 综述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第一章 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学习目的和学习目的和要求: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救助产生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掌握社会救助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这些理论对社会救助实践所产生的影响。第一节第一节 贫困理论贫困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思想基础社会救助的思想基础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贫困理论贫困理论 对贫困不同认识一、贫困的概念p贫困是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在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到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社会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1981世界发展报告)。p“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2、(1990世界发展报告) 。p贫困除了物质上的匮乏、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外,还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达自身的需求和缺乏影响力(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 世界银行世界银行“贫困应该被理解为个人、家庭和群体的资源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至于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处的国家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 (1989年)欧共体欧共体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人文贫困”概念。不仅包括人均国民收入的因素,也包括人均寿命、卫生、教育和生活条件等因素,即40岁以前可能死亡的人口比例、文盲率、获得基础卫生保健服务、可饮用水和合适食物的状况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开
3、发计划署“贫困不仅仅是相对的比别人穷,而且还基于得不到某种物质福利的机会,即不拥有某些最低限度的能力贫穷最终不是收入的问题,而是一个无法获得某些最低限度需要的能力问题。”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济学家在作为能力剥夺的贫困)阿马蒂亚森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基本物质、基本服务相对缺乏或绝对缺乏以及缺少发展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状况。(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的调查研究)林闽钢贫困实际上包括两层意思:第一,贫困是由于资源的匮乏,从而使其生活水平低于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这里讲的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文化的和社会的资源。第二,从根本上讲,贫困是缺乏手段、能力和机会。
4、小结小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贫困做出如下的界定:指的是由于缺乏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资源而处于一种社会不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水平或生存状态,以及由于缺乏必要的手段、能力和机会而不能摆脱这种最低生活水平或生存状态。p1.多元性: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p2.社会性:贫困标准是根据社会公众认可p3.不完整性:直接表现为低收入、缺乏物质和服务,实质是缺乏手段、能力以及机会。p4.相对性:从纵向看,贫困概念虽然在一定时期是静态的、不变的,但在较大时间跨度内是动态的。从横向看,各国(地区)贫困标准存在差异。二、贫困的特点二、贫困的特点三、贫困的类型三、贫困的类型又叫生存贫困,指缺乏维持生存的最低需求品,不能
5、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叫相对低收入型贫困,是指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不同社会成员和不同地区之间,可能存在着明显的收入差异,低收入的个人、家庭、地区相对于全社会而言,处于贫困状态。(一)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生命的延续受到威胁的一种生活状态。指某一些人或家庭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而且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也贫困的一种生活状态。(二)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内涵)是指某一些人或家庭长时间处于贫困的一种状态或经过长期努力仍不能摆脱贫困状态。是指由于自然灾害、疾病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的不是长期的贫困状态。(三)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时间)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低
6、下而形成的贫困。比如原始社会。是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所决定的生活资源在不同社区、区域、社会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所造成的贫困状态。则是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由于身体素质比较差、文化程度比较低、家庭劳动力少、缺乏生产资料和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的贫困。(四)普遍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成因)是指按某种贫困标准某区域被认定处于贫困状态。是指按某种贫困标准某个人被认定处于贫困状态。(五)区域贫困、个体贫困四、衡量贫困的指标 世界银行:人均每年消费支出270-370美元(按照1985年的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 国际劳工组织:在工业化国家,贫困线大体上应相当于制造业工人平均工
7、资的30%; 欧洲经济委员会:贫困线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可支配收入的50%。贫困的标准或贫困线贫困的测量时从经济上对收入或者消费的贫困状态进行界定,研究的角度不同,选择的测量方法也有所不同。通常使用的测量方法有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贫困发生率、贫困缺口率、恩格尔系数等。 美国统计学家 M. Q. Lorenz 在一个整体中,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一)洛仑兹曲线(Lorenz curve)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 A为洛伦兹曲线与
8、完全均等线围城的面积 B为完全不均等线与完全均等线围城的面积 G=A/B(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低于0.2 收入绝对平均0.2-0.3 收入比较平均0.3-0.4 收入相对合理0.4-0.5 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 收入差距悬殊联合国规定:H=Q/N又称绝对贫困指标,是指贫困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基本特点:重在测定贫困人口比重,不能反映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收入分布、收入变化。(三)贫困发生率(四)贫困缺口率居民全年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E0.60 贫困0.50E0.60 温饱0.40E0.50 小康0.20E0.40 富裕E0.20 最富有(五)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衡
9、量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贫穷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能够反映穷国和富国在人均国民收入上的重大差别。不足以衡量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的实际情况。(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该指数由婴儿死亡率、1岁婴儿的预期寿命和成人识字率等组成。 将上述三个指标体系以一个合理的标准分别换算成指数,然后取其平均数。 能很好的判断出一个国家的教育、卫生设施的普及程度及人民的营养状况,这些情况本身又反映着就业、工资、保障、福利的状况。(七)实际生活质量指数五、贫困成因的三个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Nurkse)于1953年在著作不发达国家资本的形成一书中提出的关于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 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的原因,并非资源不
10、足,而是因为经济中存在着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系列”。(一)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从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 这是由美国学者西奥多舒尔茨提出来的。 他认为,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差异造成的,贫困的主要根源就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 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贫困者的人力资本投入水平。(二)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这是美国学者奥斯卡刘易斯(Oscar Lewis)通过对贫困家庭和社区的实地研究提出来的。 他认为,社会上一些人其所以处于十分贫困的地位,是因为有一种“贫困文化”。 贫困者通常居住在贫民区,这种独特的居住方式促进了贫困者之间的集体互动,并与其他社
11、会群体相对隔离开来,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这种亚文化形成之后,将一代代传递下去。(三)贫困文化理论 社会救助如何缓解贫困,机制是什么?收入在分配收入在分配 缓解贫困的作用是什么?1.缓和社会矛盾缓和社会矛盾2.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六、社会救助缓解贫困的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思想基础社会救助的思想基础一、早期的社会救助思想(一)慈善和恩赐思想 慈善指的是在某一信仰驱动下的善举。 慈善有两层意思:一是对真善美信仰追求的心理,二是将其拥有的一部分财物不求任何回报而施舍给某一弱势群体或个体而实现利
12、他的善举。 真正意义的慈善是一种建立在对人类真善美信仰的热爱、有助于各种人间苦难和生命困扰的有效缓解、不附加任何利己要求的利他道德。慈善即恩典的赐予。所谓恩典,指的是帝王或位高权重的统治者自认为不计较自身一丝一毫利己的利他心理;赐予指的是将其拥有的一部分财物作为一项恩惠而赏赐、赐予或施舍给某一弱势群体或个体而实现利他的道德。恩赐n公元前1750年,巴比伦汉姆拉比国王发布的公平法典中包括了要求人们在困难时互相帮助的条款。n公元前1200年,在以色列,犹太人被告之,上帝要求他们帮助穷人和残疾人。n公元前500年,希腊语中意为“人类博爱行为”的慈善事业在希腊城邦国家里已经制度化,鼓励公民为公益事业捐
13、款并且在供贫民使用的公用设施中备有食物、衣服和其他物资。社会救助的思想慈善或恩赐思想n公元前300年,孔子论语中宣称人是通过“仁”这种表示爱心的方式来相互约束的社会的人,“仁”通常表现为全心全意地帮助穷人。n公元前100年,罗马帝国确立了所有罗马公民在贫困时可得到由贵族家族分发的谷物的传统。n基于这种思想,政府和社会建立了孤儿院、济贫院,并给贫困人员发放救济金等。n宗教中的一些教义成为社会救助思想的来源之一,尤其是基督教中的一些思想对社会救助的影响最大。n许多宗教机构根据宗教教义来举办各种慈善事业,具有社会救助的一些特征。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主张人类不分种族、身份、国籍、财产等应一律平等。基督教
14、所主张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逐渐发展成为西方民众的普遍信念,为近代人权观念的形成奠定了精神基础。14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的 “天赋人权论”,主张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是人人享有的,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权利,自由和平等合乎人的本性,是自然权利。 (二)人权思想又被称为父爱主义,它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处于困境的社会成员以温情的态度来对待,给予一定的救助而不管陷入困境是由于个人的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温情主义思想成为当代社会救助理论的一部分,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实践。(三)温情主义 马尔萨斯(1766-1834)认为人口增长模式与生活资料增长模式是不同的,人口以几何模式(如1、2、4、8)增长,而生活
15、资料以代数模式(如1、2、3、4)增长。 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所能允许的范围时,就必然会导致贫困。 较强的人口生育能力被贫困和罪恶所抑制从而使人口同生活资料最终保持平衡。贫困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二、马尔萨斯的社会救助思想u他认为u一是“两性间的情欲”会导致人口在食物供应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扩张;u二是人口的加速增长使劳动力的供给增加,从而对既定的土地资源形成压力,一旦这一过程趋于恶化,其结果只能是饥荒和死亡的增长;u三是从长期看,食物供给的增长滞后于人口的增长,因此贫困是不可避免的,它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不相干。u私有制是使人口和生活资料保持平衡的最有效的制度。 (一)贫困思
16、想 他反对当时英国以家庭人口数量为基础的社会救助制度。 第一,第一,社会救助制度一般导致人口增长而食物并没有相应增加。将导致分配给每个人的食物减少,最终使得更多的劳动者申请社会救助。 第二,第二,在济贫院生活的贫困人员往往是一些相对没有价值的社会成员,这些人消费掉的食物必然会减少其他有价值社会成员应该享受的食物,从而使得更多的人依赖社会救助为生。提高济贫院内贫困人员的生活水平必然会使济贫院外贫困人员生活质量下降。(二)对社会救助制度的批判 第三,第三,为了实行社会救助制度,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不良影响,给那些不信赖社会救助的自谋生计者带来很多麻烦。违背了自由思想。 第四,第四,社会救助制度阻碍了人
17、们自立精神的发挥,应该把没有自立能力而陷入贫困看成是一种耻辱。这种风气对个人来说是显得残酷了一些,但对全人类的幸福是绝对必要的。 第五,第五,社会救助制度大大削弱了贫困人员的勤俭节约精神,削弱了普通国民的储蓄意识。 马尔萨斯认为应废除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各地可以为极端贫困人员建立济贫院,由全国统一征收济贫税解决资金问题,收容本地的贫困人员,是暂时缓和、艰苦困难的地方。霍布森、阿瑟C庇古、帕雷托及阿马蒂亚森等经济学家则运用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工具对贫困问题进行了理论释义。福利经济学对贫困问题的探讨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三、福利经济学的社会救助思想 英国经济家霍布森认为,经济学的中心任务就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