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研究生入学考试]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3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983389
  • 上传时间:2022-06-19
  • 格式:PPT
  • 页数:151
  • 大小:44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研究生入学考试]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3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研究生入学考试 研究生 入学考试 复旦大学 公共 经济学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八讲第八讲 收入再分配与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与社会保障一、收入与分配的定义一、收入与分配的定义二、收入二、收入 再分配的主要理论观点再分配的主要理论观点三、收入再分配的制度与手段三、收入再分配的制度与手段四、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四、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 . .收入的定义收入的定义一般定义: 收入是指人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所获得货币的总和。公共经济学的收入定义: 1、被行使的消费权力的市场价值和 2、财产权在所涉时期的期初与期末之间储存价 值变化的两者的代数和包括三个层次: 收入因素收入因素 收入单位收入单位 收入时间收入时间 . . .收入因素收入因素可观察因素: 禀赋(天赋和父母的遗赠)、偏好、运

    2、气禀赋(天赋和父母的遗赠)、偏好、运气不可观察因素: 已经产生但尚未兑现的资本收益已经产生但尚未兑现的资本收益 服务于家庭消费的生产服务于家庭消费的生产 来自政府的现金转移支出来自政府的现金转移支出. . .收入单位:家庭收入单位:家庭跨代收入跨代收入婚前家庭收入婚前家庭收入婚后家庭收入婚后家庭收入. . .收入时间收入时间生命周期:高收入期生命周期:高收入期 低收入期低收入期暂时收入暂时收入恒久收入恒久收入. . .分配的定义分配的定义功能分配: 以要素报酬所体现的国民经济初以要素报酬所体现的国民经济初次分配。次分配。规模分配: 从个人与家庭国民收入所占比例从个人与家庭国民收入所占比例角度来

    3、观察的国民经济再分配。角度来观察的国民经济再分配。. . .功功 能能 分分 配配(要素分配要素分配)从收入来源角度研究收入的分配,试图说从收入来源角度研究收入的分配,试图说明每个生产要素所得报酬占国民总收入的明每个生产要素所得报酬占国民总收入的份额。份额。分析单位是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分析单位是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功能分配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功能分配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 . .规模分配规模分配(个人或家庭分配个人或家庭分配)从是否公平的角度来研究收入的分配,试图说从是否公平的角度来研究收入的分配,试图说明个人和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份额。明个人和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份额。

    4、分析单位是个人或家庭。分析单位是个人或家庭。分析工具是劳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工具是劳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 .劳伦兹曲线劳伦兹曲线(Lorenz Curve )社会总财富社会总财富 y百分比百分比 100% E 80% 60 40 A 20% B F O 20% 40 60 80% 100 x 家庭百分比家庭百分比 . .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基尼系数由劳伦斯曲线而来,是劳伦斯基尼系数由劳伦斯曲线而来,是劳伦斯曲线的指数化。曲线的指数化。基尼系数基尼系数A(A+B) A为阴影部分,为阴影部分,B为为OEF。. . .二、收入分配的主要理论观点二、收入分

    5、配的主要理论观点功利主义: 反对政府在收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反对政府在收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正义论: 政府推行收入平等化的公共政策是必要的政府推行收入平等化的公共政策是必要的机会平等论: 只要机会均等就是公平只要机会均等就是公平倒U型理论: 经济发展使社会公平处于先恶化后改进的过程之中。经济发展使社会公平处于先恶化后改进的过程之中。新福利经济学: 公平和效率兼顾是永久的难题。公平和效率兼顾是永久的难题。. . .功功 利利 主主 义义提出: 英国哲学家边沁英国哲学家边沁(J.Bentham)。主要观点: 政府施政的落脚点应是为了取得最大多政府施政的落脚点应是为了取得最大多数人利益的最大化;否定收入

    6、的平等化。数人利益的最大化;否定收入的平等化。. . .正正 义义 论论提出: 哲学家约翰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罗尔斯(John Rawls)主要观点: 各个社会成员因所处地位和境遇不同,因而对各个社会成员因所处地位和境遇不同,因而对公正的理解是不同的。罗尔斯认为,客观的公公正的理解是不同的。罗尔斯认为,客观的公正只存在于社会成员在未出生之前的讨论中。正只存在于社会成员在未出生之前的讨论中。那时所有的人均处于戴着无知面纱的原始状态那时所有的人均处于戴着无知面纱的原始状态中,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关心收入分配中最下层中,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关心收入分配中最下层人的境遇。因此,政府目标应是如何使社会状人的境遇。因

    7、此,政府目标应是如何使社会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推行公平的收入分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推行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因此,政府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实际上配政策。因此,政府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实际上是一种保险。是一种保险。. . .机会平等论机会平等论提出: 自由意志主义哲学家罗伯特自由意志主义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诺齐克(Robert Nozick) 。主要观点: 自由权利至高无上不可侵犯,收入分配政策的自由权利至高无上不可侵犯,收入分配政策的重点是自我权利的实现和保护,财产的分配是重点是自我权利的实现和保护,财产的分配是正当的,因此分配的结果也是正当的。只要不正当的,因此分配的结果也是正当的。只要不以不

    8、正当手段来取得财产,政府就不应干涉。以不正当手段来取得财产,政府就不应干涉。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 . .倒倒U型理论型理论提出: 库兹涅茨库兹涅茨(R.Kuznets)主要观点: 收入分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收入分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收入分配变动的轨迹是先恶化后改善。原因是:收入分配变动的轨迹是先恶化后改善。原因是:政府干预、人口变动(富人绝对数下降)、技政府干预、人口变动(富人绝对数下降)、技术进步。术进步。. . .库兹涅茨所引美、英、德若干年份各阶层库兹涅茨所引美、英、德若干年份各阶层收入变动资料收入变动资料年年份份美美 国国英

    9、英 国国联邦德国萨克森地区联邦德国萨克森地区 收收 入入 份份 额额 ()()最贫穷最贫穷的的40最富裕最富裕的的20最富裕最富裕的的5最贫穷最贫穷的的85最富裕最富裕的的5最贫穷最贫穷的的40中间的中间的40最富裕最富裕的的201880191019131929 1938 194719504143 46315513.54643333124552044181528.556.514.53154.5. . .福利经济学的效率与公平之争福利经济学的效率与公平之争旧福利经济学庇古旧福利经济学庇古(Pigou A.C.)的主张的主张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Pareto)的主张的主张. . .

    10、旧福利经济学:庇古旧福利经济学:庇古(Pigou A.C.)Pigou A.C.)的主张的主张社会福利的基本命题:1. 国民收入越大,社会福利越大;国民收入越大,社会福利越大;2. 国民收入中穷人所占份额越大,社会福利也就国民收入中穷人所占份额越大,社会福利也就越大;越大;3. 国民收入增长越稳定,社会福利越大。国民收入增长越稳定,社会福利越大。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国民收入最大化、分配的平等化、国民收入最大化、分配的平等化、 国民经济增长稳定化国民经济增长稳定化. . .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Pareto)的主张的主张帕累托避开了收入分配,只探讨资源配帕累托避开了收入分配

    11、,只探讨资源配置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提出了帕累托最置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提出了帕累托最优原则。优原则。帕累托的学生卡多尔和希克斯等又提出帕累托的学生卡多尔和希克斯等又提出了了“假想补偿原则假想补偿原则”。. . .卡多尔的主张卡多尔的主张 一次经济变动后,总有人受益有人一次经济变动后,总有人受益有人受损。因此,须通过税收或价格政策使受损。因此,须通过税收或价格政策使受益者拿出一部分来补偿受损者,使之受益者拿出一部分来补偿受损者,使之能保持原有地位。能保持原有地位。. . .希克斯的主张希克斯的主张 让受益者去补偿受损者是不可能的,但是,让受益者去补偿受损者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次变动中的受益者很可能

    12、成为下一次变动中这次变动中的受益者很可能成为下一次变动中的受害者。因此,在长期的经济变动中,社会的受害者。因此,在长期的经济变动中,社会中的受益者和受损者会相互抵消,然而,在这中的受益者和受损者会相互抵消,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整个社会福利却是在不断提高的。一过程中,整个社会福利却是在不断提高的。也就是说,只要以效率为目标,经过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只要以效率为目标,经过一段时间,所有的人都会好起来,只不过有快有慢而已。所有的人都会好起来,只不过有快有慢而已。. . .三、收入再分配的制度和手段三、收入再分配的制度和手段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三大主体参与分配:政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三大主体参与分配:政府

    13、、工会、雇主。功能分配以雇主和工会为府、工会、雇主。功能分配以雇主和工会为主体,规模分配以政府为中心。主体,规模分配以政府为中心。政府主导的规模分配的特点政府主导的规模分配的特点收入再分配的手段收入再分配的手段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评判标准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评判标准. . .政府主导的规模分配的特点政府主导的规模分配的特点宏观性广泛性: 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在全社会广泛执行再分配。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在全社会广泛执行再分配。自觉性 受到技术进步、政治制度的有效性和市场力受到技术进步、政治制度的有效性和市场力量的约束。量的约束。. . .宏观性宏观性 争取本阶级以外社会阶层的支持是政府存争取本阶级以外社会阶层的

    14、支持是政府存续的基础,因此政府往往能察觉本阶级所不能续的基础,因此政府往往能察觉本阶级所不能察觉的社会公众利益,通过财税政策实行国民察觉的社会公众利益,通过财税政策实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收入的再分配。. . .自觉性自觉性 选民通过政治选举来选择政党,也就是间选民通过政治选举来选择政党,也就是间接地选择了不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选民、接地选择了不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选民、政党和政府政策三者之间的制衡使得政府不能政党和政府政策三者之间的制衡使得政府不能不自觉地调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不自觉地调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收入再分配的手段收入再分配的手段税收制度:主要是所得税。主要是所得税。

    15、财政政策社会保障:政府为了确保所有社会成员最低生活水政府为了确保所有社会成员最低生活水平,运用政治权力强制性地把一部分人的收入以现平,运用政治权力强制性地把一部分人的收入以现金、实物或服务等方式转移到另一部分人身上,以金、实物或服务等方式转移到另一部分人身上,以形成社会安全网。其中以养老、医疗和失业为核心。形成社会安全网。其中以养老、医疗和失业为核心。其他:价格管制、最低工资立法、就业支援、反贫价格管制、最低工资立法、就业支援、反贫困计划、振兴教育等等困计划、振兴教育等等。. .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社

    16、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实现缴款基准制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实现缴款基准制和受益基准制两大思路的有机结合。和受益基准制两大思路的有机结合。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 .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 以立法手段建立专门基金,在纳税以立法手段建立专门基金,在纳税人永久或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人永久或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形式与制度。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形式与制度。 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 .社会救济社会救济 国家对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

    17、的人国家对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人给予短期或长期物质帮助的制度。给予短期或长期物质帮助的制度。 包括灾难救济、孤寡病残救济、贫困包括灾难救济、孤寡病残救济、贫困救济等。救济等。. .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 国家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的各种福国家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的各种福利补贴和福利事业的总称。利补贴和福利事业的总称。 主要由公共卫生设施、居民住房、主要由公共卫生设施、居民住房、社会津贴和物价补贴等构成。社会津贴和物价补贴等构成。. . .社会优抚社会优抚 政府依照法律给予那些为国家和社政府依照法律给予那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人员及其家庭的物会作出贡献和牺牲的人员及其家庭的物质优待和抚恤。质优

    18、待和抚恤。 主要有退伍军人优抚安置、伤残抚主要有退伍军人优抚安置、伤残抚恤等。恤等。. . .缴款基准制缴款基准制(on Contribution Base) 根据资金来源和数量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根据资金来源和数量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 谁出钱,谁受益,多出钱,多受益。谁出钱,谁受益,多出钱,多受益。 强调效率和市场原则。强调效率和市场原则。. . .受益基准制受益基准制(on Benefit Base) 根据受益人的状况来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根据受益人的状况来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 不出钱也受益。不出钱也受益。 强调公平和社会伦理。强调公平和社会伦理。. . .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效率社会保障的公

    19、平与效率公平: 使所有人都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使所有人都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效率: 能力不同,受益程度不同。能力不同,受益程度不同。. . .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评判标准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评判标准目标的效率性资源配置的中立性: 拟采取的政策既能达到收入再分配目标,又不拟采取的政策既能达到收入再分配目标,又不使资源配置扭曲。使资源配置扭曲。兼顾消费者主权和纳税人主权: 发放实物是对纳税人主权的尊重;发放现金是发放实物是对纳税人主权的尊重;发放现金是对消费者主权的尊重。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对消费者主权的尊重。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其他: 效果的明了性、行政支出的节约、便捷的调查效果的明了性、行

    20、政支出的节约、便捷的调查处理机制。处理机制。. . .目标的效率性目标的效率性指所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指所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目标。它由垂直效率和水平效率两个概念构成。目标。它由垂直效率和水平效率两个概念构成。 为政策对象阶层带来的利益为政策对象阶层带来的利益垂直效率垂直效率 该政策为社会各阶层带来的总利益该政策为社会各阶层带来的总利益 政策对象人口政策对象人口水平效率水平效率1 政策对象阶层总人口政策对象阶层总人口 为施政对象带来的实际利益为施政对象带来的实际利益水平效率水平效率2 为施政对象阶层带来的总利益为施政对象阶层带来的总利益. . .四、发达

    21、国家的社会保障四、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瑞典的福利国家模式瑞典的福利国家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 .美国的收入再分配美国的收入再分配税收和公共支出是美国收入分配调节的主要手段。税收和公共支出是美国收入分配调节的主要手段。美国联邦所得税税率:美国联邦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收入(美元)应纳税收入(美元)税率()税率()39 000以下以下39 00094 25094 250143 600143 600256 500256 500以上以上15.028.031.036.039.6资料来源;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册),梁小民译,资料来源;

    22、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册),梁小民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年9月第月第1版,第版,第251页。页。. . .美国的社会保障美国的社会保障由联邦社会保障总署掌管,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福由联邦社会保障总署掌管,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利两部分。社会保险:社会保险: 支出占联邦预算支出占联邦预算60以上,包括养老保险、遗属保以上,包括养老保险、遗属保险、伤残保险和老年医疗保险(险、伤残保险和老年医疗保险(65岁以上老人)。岁以上老人)。社会福利:社会福利: 为伤残者、穷人和特定少数民族提供实物和现金帮为伤残者、穷人和特定少数民

    23、族提供实物和现金帮助。(如食品券、廉价住房、救济金等)助。(如食品券、廉价住房、救济金等)失业保险由各州政府自行建立和管理。失业保险由各州政府自行建立和管理。医疗保险是官助民办。即官方通过向商业保险机构医疗保险是官助民办。即官方通过向商业保险机构提供资助和补贴来向国民提供各类医疗保险。提供资助和补贴来向国民提供各类医疗保险。. . .瑞典的福利国家模式瑞典的福利国家模式三个基本原则: 保证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证个人和家庭保证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证个人和家庭有能力应付生病、失业和养老等有能力应付生病、失业和养老等“社会意外事社会意外事故故”;保证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服务向全体国民;保证一定范

    24、围内的社会服务向全体国民提供最好的服务。提供最好的服务。两个基本特点: 激进的收入平等化(年薪最高的激进的收入平等化(年薪最高的110家大公司家大公司领导人的工资与普通工人工资相比,税前为领导人的工资与普通工人工资相比,税前为127:1,税后为,税后为5:1);高而全的福利。);高而全的福利。. . .德国的社会市场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模式社会市场经济竞争的市场广泛的政府调社会市场经济竞争的市场广泛的政府调节充分的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框架内,节充分的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框架内,寻求效率与公平。寻求效率与公平。以高额累进制所得税作为再分配的手段。以高额累进制所得税作为再分配的手段。充实的社会保障充

    25、实的社会保障代价:代价: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GNP)的的1/3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用于社会保障支出。. . .德国高额累进制所得税德国高额累进制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最高为个人所得税最高为53,最高收入者与,最高收入者与普通雇员的工资比为普通雇员的工资比为3.1:1每月收入少于每月收入少于1000马克马克的家庭的家庭每月收入高于每月收入高于10 000马克马克的家庭的家庭初次分配初次分配28772二次分配二次分配注:根据注:根据1983年统计资料。年统计资料。. . .德国的社会保障德国的社会保障根据跨代分配的理论建立了养老制度,根据跨代分配的理论建立了养老制度,养老金月额原工资的养老金月额原工资的

    26、6368强制性的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强制性的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 . . 思考题思考题什么叫收入?影响收入的要素是什么?什么叫收入?影响收入的要素是什么?功能分配和规模分配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我国工资功能分配和规模分配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我国工资制度改革来谈谈功能分配和规模分配的作用与意义。制度改革来谈谈功能分配和规模分配的作用与意义。功利主义的最大利益理论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功利主义的最大利益理论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罗尔斯正义论的含义和社会意义是什么?罗尔斯正义论的含义和社会意义是什么?自由意志主义的机会平等论强调的重点是什么?自由意志主义的机会平等论强调的重点是什么?库兹涅茨的倒库兹涅茨的倒

    27、U形理论的内容是什么?结合发展中形理论的内容是什么?结合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明其意义和局限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明其意义和局限性。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明效率与公平的相互关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明效率与公平的相互关系。. . .政府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途径是什么?政府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途径是什么?应如何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原则应如何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原则是什么?是什么?评判政府收入分配政策有效性的标准是什么?评判政府收入分配政策有效性的标准是什么?美国、德国和瑞典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特美国、德国和瑞典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特点是什么?点是什么?

    28、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政策的特点和不足是什么?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政策的特点和不足是什么?中国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和不足是什么?中国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和不足是什么?. . .第九讲第九讲 公共经济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公共经济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一、一、公共经济与国民收入决定公共经济与国民收入决定二、二、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三、三、公债的运用与管理公债的运用与管理. . .一、公共经济与国民收入决定一、公共经济与国民收入决定相关概念:相关概念: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29、两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两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三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三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财政乘数与国民收入的均衡财政乘数与国民收入的均衡. .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含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的最终产品(含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一般以和。一般以Y代表。代表。. .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供消费者使用的消费品和用于投资的资本品。供消费者使用的消费品和用于投资的资本品。 中间产品是指在以后的生产或经营中作为投入中间产品是指在以后的生产或经营中作为投入品的产品。品的

    30、产品。 在国民收入中只计算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为在国民收入中只计算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了避免重复计算。. .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自由支配的全部收入,一般指个人个人自由支配的全部收入,一般指个人纳税后的收入,大致分消费和储蓄两个纳税后的收入,大致分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部分。. .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 消费增量(消费增量( C )在收入增量中所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即每新增

    31、一单位的收入中消占的比例,即每新增一单位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分额。费所占的分额。 MPC C Y. . .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指储蓄增量(指储蓄增量( S )在收入增量中所占在收入增量中所占比率,即每新增一单位收入中储蓄所占比率,即每新增一单位收入中储蓄所占的份额。的份额。 MPSSY Y、C、S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 YC S MPC1MPS. . .两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两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无公共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无公共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 厂商厂商家庭家庭支付生产要素报酬支付生产要素报酬购买

    32、最终产品和服务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A)支付生产要素报酬支付生产要素报酬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厂商厂商家庭家庭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投资投资储蓄储蓄(B). . .总需求角度的考察总需求角度的考察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消费投资消费投资YCI ( Y国民收入国民收入 C消费消费 I投资)投资). . .总供给角度的考察总供给角度的考察国民收入各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国民收入各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消费储蓄消费储蓄YCS. . .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国民收入达到

    33、均衡的条件: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总供给YCICS ISC+IY 经济扩张经济扩张 C+IY 经济收缩经济收缩 C+IY 经济均衡经济均衡. . .无政府预算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决定无政府预算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总支支出出总总需需求求国民收入(总供给)国民收入(总供给)OFFFEC+I=YC+Iabfg45. . .三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三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有公共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有公共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政政 府府厂商厂商家庭家庭税税收收政政府府采采购购税税收收转转移移支支付付支付生产要素报酬支付生产要素报酬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 . .总需求角度的考

    34、察总需求角度的考察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私人消费需求私人投资需求政府需求私人消费需求私人投资需求政府需求私人消费支出私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私人消费支出私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 即:即:YCIG . . .总供给角度的考察总供给角度的考察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私人部门各种生产要素供给政府的供给私人部门各种生产要素供给政府的供给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消费储蓄税收消费储蓄税收 即:即:YCST. . .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总供给YCIGCST IGST CIGY 经济扩张经济扩张 CIGY 经济收缩经济

    35、收缩. . .有政府预算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决定有政府预算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决定总总支支出出总总需需求求国民收入(总供给)国民收入(总供给) FFO45E EC+I+G=YC+I+GC+IC+ICC. . .结论结论:政府支出和税收是决定国民收:政府支出和税收是决定国民收 入的重要因素。入的重要因素。. . .财政乘数与国民收入的均衡财政乘数与国民收入的均衡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最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政府乘数是用来衡量政府经济行为(政府支出政府乘数是用来衡量政府经济行为(政府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增减影响的工具。和税收)对国

    36、民收入增减影响的工具。政府乘数包括:政府支出乘数政府乘数包括:政府支出乘数 政府税收乘数政府税收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 .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 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政府支出每增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政府支出每增加加1元用于购买相关商品和劳务,就会引起生元用于购买相关商品和劳务,就会引起生产和提供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企业和个人收入产和提供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企业和个人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等)的增加。这些(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等)的增加。这些收入增加又会引起其他相关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收入增加又会引起其他相关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增加。增加。 支出乘数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边际倾向,消支

    37、出乘数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边际倾向,消费边际倾向又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费边际倾向又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 . 设边际消费倾向为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新增,新增1元收入元收入中有中有0.8元用于消费,新增收入元用于消费,新增收入0.8元中又元中又有有0.64元用于消费,新增收入元用于消费,新增收入0.64元中又元中又有有0.512元用于消费元用于消费 Y10.80.640.5120.4096 1(10.8)10.8210.83 11(10.8) 110.55 . . . 因此,新增因此,新增1元政府支出引起国民收元政府支出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入增加5元,反之则减少元,反之则减少1元政府支出引元政府

    38、支出引起整个国民收入减少起整个国民收入减少5元。元。 Y 1 1 GK G 1MPC MPS. . . 总总支支出出O45AFC+I+G+GC+I+G国民收入国民收入. . . OA为为CIG时国民收入水平时国民收入水平 OF为为CIGG时国民收入水平时国民收入水平 OFOA G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 . .政府税收乘数政府税收乘数 政府税收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减政府税收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减少,而且国民收入的减少额必定大于政少,而且国民收入的减少额必定大于政府税收的增加额。府税收的增加额。 税收增加税收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 消费支出下降消费支出下降. .

    39、. 设边际消费倾向为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纳税人可支配收入减少减少1元,其消费支出减少元,其消费支出减少0.8元,生产者减少元,生产者减少了了0.8元的可支配支出,其消费支出减少元的可支配支出,其消费支出减少0.64,下游生产者减少下游生产者减少0.64元的可支配收入,其消费元的可支配收入,其消费支出减少支出减少0.512 Y0.80.640.512 10.810.8210.83 0.8 1 144 10.8 即税收每增加即税收每增加1元,国民收入即减少元,国民收入即减少4元,反元,反之亦然。之亦然。. . . Y MPC TK= T MPS 新增国民收入新增国民收入 边际

    40、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 新增税收新增税收 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MPC1MPS MPC 1MPS TK MPS MPS 1 MPS 1 1 GK1 MPS MPS MPS. .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政府税收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反之政府税收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反之亦然;政府支出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反亦然;政府支出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反之亦然。之亦然。但是,两者不会完全相互抵消,仍是有但是,两者不会完全相互抵消,仍是有差异的。差异的。. . . 在边际消费倾向(MPC)为0.8时:如税收和政府开支同时增加:如税收和政府开支同时增加: 增加增加1元政府支出,新增国民收入为元

    41、政府支出,新增国民收入为5元;元; 增加增加1元政府税收,新减国民收入为元政府税收,新减国民收入为4元。元。 结果:国民收入净增结果:国民收入净增1元。元。如政府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减少:如政府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减少: 减少减少1元政府支出,国民收入减少元政府支出,国民收入减少5元;元; 减少减少1元政府税收,国民收入减少元政府税收,国民收入减少4元。元。 结果:国民收入净减结果:国民收入净减1元。元。. . .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的同时等额变动量之府支出和政府税收的同时等额变动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永远为间

    42、的比率,其数值永远为1。 MPC MPSBKGKTK( ) 1 MPS MPS ( BK为平衡预算乘数)为平衡预算乘数). . .结论: 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时等量增加,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时等量增加, 国民收入有国民收入有扩张作用,其扩张额为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量;扩张作用,其扩张额为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量; 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时等量减少,对国民收入有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时等量减少,对国民收入有紧缩作用,其紧缩规模为政府支出或政府税收的紧缩作用,其紧缩规模为政府支出或政府税收的减少量。减少量。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了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了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有时会采取一些相互矛盾的措施。有

    43、时会采取一些相互矛盾的措施。 . . .二、公共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二、公共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公共经济政策的核心是财政政策。公共经济政策的核心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三个层次:财政政策的三个层次: 微观财政政策微观财政政策 中观财政政策中观财政政策 宏观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 . .微观财政政策微观财政政策 对象是私人、企业和政府。通过采对象是私人、企业和政府。通过采取影响私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来调节国取影响私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来调节国民经济,一般通过税收和价格补贴来实民经济,一般通过税收和价格补贴来实现。(如平抑粮价、补贴职业教育)现。(如平抑粮价、补贴职业教育). . .中观财政政策中观财政政策

    44、 对象是产业结构和政府。通过采取对象是产业结构和政府。通过采取影响产品结构变动的经济行为来调节国影响产品结构变动的经济行为来调节国民经济,使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均衡发展,民经济,使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均衡发展,一般属产业政策范畴。一般属产业政策范畴。. . .宏观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 宏观财政政策的定义宏观财政政策的定义 宏观财政政策的目标宏观财政政策的目标 实施宏观财政政策的政策手段和政策主体实施宏观财政政策的政策手段和政策主体. . .宏观财政政策的定义宏观财政政策的定义 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政府通过采取影响投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政府通过采取影响投资、消费和国际收支、货币供应量、失业率、物资、消费

    45、和国际收支、货币供应量、失业率、物价水平及经济增长率等经济总量的经济行为来调价水平及经济增长率等经济总量的经济行为来调节国民经济,即政府采取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节国民经济,即政府采取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经济行为来调节国民经济。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国经济行为来调节国民经济。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也称稳定型财政政策。宏观财民经济稳定增长,也称稳定型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在财政政策的三个层次中占主导地位,也政政策在财政政策的三个层次中占主导地位,也是公共经济学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公共经济学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 .宏观财政政策的目标宏观财政政策的目标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46、、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最终目标: 经济稳定: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资源有效配置、反经济周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资源有效配置、反经济周期 公平分配:不仅是经济的,而且也是道德的和社会公平分配:不仅是经济的,而且也是道德的和社会 的,是社会、政治和历史的统一。的,是社会、政治和历史的统一。中间目标:平衡预算平衡预算. . .政策手段和政策主体政策手段和政策主体政策手段:政策手段: 公共收入:税收(税制、税率)公共收入:税收(税制、税率) 公共支出:政府采购、政府公债、预算制度公共支出:政府采

    47、购、政府公债、预算制度 补贴、物价管制、就业创造等补贴、物价管制、就业创造等政策主体:政府政策主体:政府 宏观财政政策:中央政府宏观财政政策:中央政府 中观和微观财政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中观和微观财政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 . . 自动稳定的财政制度(内生性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制度(内生性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制度(外生性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制度(外生性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制度和相机抉择的财政制自动稳定的财政制度和相机抉择的财政制度的并用配合度的并用配合. . .自动稳定的财政制度自动稳定的财政制度不是政府根据经济形势而采取的人为调节,而不是政府根据经济形势而采取的人为调

    48、节,而是财政政策内部本身就有的自动发挥作用使经是财政政策内部本身就有的自动发挥作用使经济稳定增长的机制。济稳定增长的机制。税收的自动稳定作用税收的自动稳定作用政府的转移支出:政府的转移支出: 失业救济金、福利支出、农产品价格稳定基金失业救济金、福利支出、农产品价格稳定基金自动稳定的财政制度作用有限,必须与相机抉自动稳定的财政制度作用有限,必须与相机抉择财政制度相结合。择财政制度相结合。. . .税收的自动稳定作用税收的自动稳定作用政政府府支支出出和和税税收收赤字赤字盈余盈余OY2Y1Y3国民收入国民收入TG. . . 所得税起征点越低,自动稳定作用所得税起征点越低,自动稳定作用越大。累进程度越

    49、高,对个人收入刺激越大。累进程度越高,对个人收入刺激能力越大,自动稳定作用也越大。能力越大,自动稳定作用也越大。. . .失业救济金的自动稳定作用失业救济金的自动稳定作用 经济下降经济下降 失业增加失业增加 失业救济金发失业救济金发放增加放增加 制止消费需求进一步下跌制止消费需求进一步下跌 防防止经济进一步萧条止经济进一步萧条 经济繁荣经济繁荣 失业减少失业减少 失业救济金发失业救济金发放减少放减少 抑制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张抑制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张 防防止经济过热止经济过热 . . .农产品价格稳定基金农产品价格稳定基金为了把农产品价格维持在一定水平而设立的政为了把农产品价格维持在一定水平而设立的

    50、政府基金。价格上扬时政府抛出农产品,反之则府基金。价格上扬时政府抛出农产品,反之则收购农产品。收购农产品。经济萧条经济萧条 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 农产品稳定基农产品稳定基金支出上升金支出上升 农场主收入增加农场主收入增加 维持一定维持一定的消费投资需求的消费投资需求经济繁荣经济繁荣 农产品价格上扬农产品价格上扬 政府抛售农产政府抛售农产品品 农产品价格回落农产品价格回落 农场主收入减少农场主收入减少 抑制消费投资需求抑制消费投资需求 防止经济过热防止经济过热. .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不是自动起作用的,而是一种人为的政策调节。不是自动起作用的,而是一种人为的政策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研究生入学考试]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3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98338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