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3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976863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格式:PPT
  • 页数:49
  • 大小:7.8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3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城市 产生 发展 课件
    资源描述:

    1、u关于城市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城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也有人认为“是防御安全的需要”。u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u一、原始畜牧业、原始农业的发展-村庄的出现 n100多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最初,因谋生不易而过着成群结队的、漂泊不定的生活。n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有了很大进步。首先,打猎的发展导致了原始畜牧业的产生。其次,在采集野生果实和植物根的基础上,慢慢开始种植植物,原始农业随之出现。n后来,人们利用驯养了的牲畜来耕田和金属工具的开始使用,农业生产率有较大提高,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较巩固的基础,人类定居下来的可能性

    2、和必要性愈来愈迫切,愈来愈明显。n许多萌芽状态的村落逐渐发展成为定型的乡村。并且,随着农牧业的发展,陆续涌现许多新的村庄。u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市集的出现 n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继续提高,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开了。n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各自都有若干产品剩余,因此,就为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间开始进行商品交换提供了足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交换从偶然性逐渐变为经常性了。n交换一具有经常性,就必然出现固定交换的场所。这些场所逐步演变为市集。u三、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城市的出现n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原为农人和牧人的副业织布业、金属加工业、陶器制造业等手工业

    3、,逐步完善起来,成为许多人的独立职业。手工业又与农业分离开来,形成第二次大分工。n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交换范围。交换的扩大引起了商品生产的萌芽和发展,交换日益繁荣和扩大,逐渐形成了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市集逐步成为城市。观点1:城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观点2:城市的产生是防卫安全的需要。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A 温带山区温带山区B 温带丘温带丘陵陵C 温带平原温带平原D 温带内陆高原温带内陆高原 观察这四个地形区的特点,如果让观察这四个地形区的特点,如果让你选择定居的地方,你会选择什么地方你选择定居的地方,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定居呢?说说你的理

    4、由。定居呢?说说你的理由。u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n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n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比小城镇要紧密得多,因此大城市地域分布上的规律性更典型。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地形 城市分布 特点 影 响 分 布 的 原 因 典 例 平原濒海、濒湖、沿河的平原地区城市密集地形平坦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投资;土地平坦,利于农耕,为城市居民提供农副产品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成都位于成都平原 山区沿谷地或低地分布谷地或低地海拔低,地形平坦,利于农耕西安位于渭河谷地,太原位于汾河谷地,兰州位于黄河谷地 高原热

    5、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地势地处湿热,不适于居住,高原上凉爽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u温度适中:中低纬度u降水适度:沿海u中低纬度地区温度适宜、降水适中,适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密度大,城市多。u严寒、干旱、湿热的气候不利生活世界大城市集中区世界大城市集中区气候对城市的影响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的沿海地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的沿海地区区气候温和湿润。气候温和湿润。猜猜连线u北京u上海u巴黎u开罗u开封u西安u伦敦u巴格达u杭州u新奥尔良u黄浦江u黄河u塞纳河u底格里斯河u渭河u密西西比河u富春江u永定河u泰晤士河u尼罗河u

    6、由此看出,许多城市都是沿河流发展的。u那么城市沿河流发展有哪些优势呢?河流对城市的影响沿河城市的区位类型 区位优势 典例 河口处 既可与全河流连通,也可以与陆地相连,利于货物的集散海河入海口的天津,长江入海口的上海,钱塘江入海口的杭州,闽江入海口的福州,珠江入海口的广州,密西西比河口的新奥尔良美国两条或多条河流的汇合处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有多个方向的水运优势重庆位于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 、武汉水路交通的转运点陆路交通穿过河流需建码头处,是人流、物流的集聚、转运处 伦敦、兰州水运的起点货物转运、集散地赣州水运转陆运的转换处水路交通要道,是水运的终点杭州u矿产资源与城市:矿产开发城市形成u

    7、煤矿城市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中国的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u石油城市英国的阿伯丁(北海油田)、美国的休斯顿(墨西哥湾沿岸)、中国的大庆、东营(胜利油田)、克拉玛依、玉门u铁矿城市中国的鞍山、包头、攀枝花u金矿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u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u1、大多数城市的分布,既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适度的降水。n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其平均纬度在上世纪20年代初是44度30,在50年代初是36度20,70年代初是34度50,具有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方向缓慢移动的趋势。 u2、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分布也有密切关系。n1981年世界197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80以上(160个

    8、)分布在海拔不足200m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其中又以位于海拔100m以下的居多。n我国设市的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67(1983)。探索问题u我国主要特大城市分布与地形关系 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有10种类型: u 1滨海城市。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u 2三角洲平原城市。与滨海城市的差异在于周围平原广阔,水网稠密,土肥人众,农产资源丰富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主要优势。以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密集城市群最典型。u 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n这是我国城市形成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种区域地形类型。在我国北方分布十分广泛,尤

    9、以华北平原外侧沿着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淮阳丘陵北麓、鲁中南丘陵山地外缘的一连串城市数量最多。u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n最典型的是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的城市。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这类城市在江南丘陵区数量最多、最典型。6平原中腹的城市。城市位于广阔的平原面上,不临海、不背山、面坡小、地势低平甚至低洼。在古代,这种区域的城市发展条件相对较差。7高平原上的城市。数量很少,都分布在开阔、平坦,海拔在1000m上下的蒙古高原面上。 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在我国地形二级阶梯的高原上,绝大多数城市均集中在相对低平的山间盆地或谷地,并滨临河流,如位于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中的城市。u9中

    10、山谷地城市。n在海拔5003000m的中山地区,相对高差较大,城市一般位于狭窄的河谷平原,如南平、十堰;攀枝花。u10高山谷地城市。n在3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城市极少。必定在河谷之中,如拉萨。u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n城市要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服务。城市和区域之间的这种双向联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城市与外界区域目标的交流手段也各不相同。n城市是区域的缩影,区域的中心和焦点。区域整个历史的特殊状态,规定了每个城市的特点。u 从更小尺度来看,为什么一个城市会在某一地点形成发展起来?u为什么这个城市发展得很大,那个城市却很小?u为什么有的城市长盛不

    11、衰,即使城市毁于天灾人祸,往往又在原地重建,而有些城市却在历史上昙花一现?u揭示某个城市形成、发展的特性,除了上节所述的条件外,还必须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这一因素。u一、城市地理位置概念u 巴朗斯基曾给地理位置下了这样一个定义:n位置就是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的总和。n也就是说,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然。u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u1、大、中、小位置n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n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

    12、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n有时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分出一种中位置。以上海为例,n大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口处。对内它是广阔富饶的长江流域以至更大地域的门户,对外它是我国大陆向东最接近太平洋世界贸易要道的城市。n中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整个长江三角洲平原,特别是太湖流域作为上海的直接腹地,为上海城市的形成和繁荣奠定了区域基础。n黄浦江和吴淞江相汇的特点则是上海形成与发展的小位置因素。广州的地理位置n大位置:中国南部,珠江出海口,邻接香港、澳门,中国的南大门(面向东南亚出口)、对外通商口岸n中位置:岭南地区、珠江流域的下游,位于珠

    13、江三角洲的中上部,邻近香港、澳门n小位置:西江、北江的交汇的地方,白云山南部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u中心位置: n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n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会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因而促使城市的发展。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u重心位置:n如西安、杭州、南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的中心位置,却都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u邻接位置n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不必要或不可能在本区域的中央。n渔港要求邻近渔场,如舟山的沈家门,广西的北海;矿业城市要求邻接矿区,如

    14、煤城淮北、鸡西;耗能工业要求接近廉价电源地等。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u门户位置:n一种特殊的邻接位置可叫门户位置或出入口位置。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中央,而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n河口港是最典型的门户位置。位于闽江口的福州就是在能控制福建省整个闽江流域商品集散的地理基础上发展成省会城市的。u 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u 所有城市原则上都要求依托一定的对外交通设施。u 河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n从中国城市发展史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江湖河海交通要道发育壮大起来的。就沿河城市论,可以分成六种区位类型:航运端点、梯级中转点、河

    15、流交汇点、河曲位置、过河点位置(渡口)、河口。n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船型不断加大,吃水不断加深,河口港城市向下游出海口方向推移是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到近现代,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在我国如广州向黄浦、天津向塘沽、福州向马尾、宁波向镇海和北仑、上海向宝山都是典型的例子。 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u铁路促进近代城市发展n铁路的修筑可以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和兴盛,又可能带动另一些城市的发展。n石家庄市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乡村,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为了不破坏正定县的风水,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大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16、,其地位不仅超过了正定县城,而且成了省城,人口已超过100万,正定县城仍不过是3万人的小城。u从城市产生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将城市分成三种类型,综合分析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u (1)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形成的中心地城市,如大多数集镇、城镇、县城等 ; -中心型城市u (2)为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而形成的、以交通运输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如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公路中心等; -交通型城市u (3)为满足某种专门需要,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如工业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大学城等。 -专门化城市u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u小城镇随着商品农业的

    17、出现和发展,物资集散和交换功能的扩大而不断产生和发展。u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稳定和加强了小城镇在整个城市体系中的地位。u这类小城镇的共同特点是职能的综合性,发展的稳定性和鲜明的等级性。u我国大部分小城镇属于此类,可细分为乡级镇、区级镇、县级镇、专署所在地的市镇四级。u这类小城镇发展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其发展前景如何,是否能发展成为大城市,取决于城镇的行政等级、服务范围大小以及服务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本身的发展条件。u二、转运功能、区级贸易与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城市u转运功能,可分成三类:u (1)实体转运(physical break)n指货物从一种交通方式转换为另一种交

    18、通方式,如水运转为铁路运输;u(2)商业性转运(commercial break)n主要指商品所有权的改变;u (3)政治性转运(politica lbreak)n主要指商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这时需要付关税。u二、转运功能、区级贸易与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城市u 港口城市是最典型的以转运功能为主的城市,它可能包括上述三种转运功能。在这里,不同类型的船舶运输、管道运输、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交汇。u在货物转运过程中,城市可利用这些外来的资源进行销售、储存、加工,吸引许多建设项目,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使城市发展。u 转运职能为主的城市按其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分为:铁路沿线小城市,铁路-枢

    19、纽城市,渡口小城镇,河海港城市,边境和特区城市,综合性运输枢纽城市等。u 在一定社会经济前提下,转运职能为主的城市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经济腹地、后方疏运系统及城市本身的建设条件。经济腹地是决定此类城市发展的基础,腹地越大、越富饶,转运要求越大,城市发展规模就可能越大。后方疏运系统是这类城市发展的生命线。u三、规模经济、聚集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u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其产生与发展强烈的依赖于某种天赋的资源和人类某种特殊的需要。u这类城市的发展取决于:n资源数量、种类、质量等,n市场的需要,n受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的制约。u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技术进步使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技术和组织

    20、方式的结合使创新扩散发生,使经济结构变化,从而产生了新的发展方式。u在新的发展方式下,产业发生更替,产业区位发生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因而形成了新的产业空间和新的劳动分工,区域和城市空间也因此发生重大转换。一、信息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核心:信息技术的发明和创新生产组织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国家 大公司新的生产组织控制着能源和资源,决定着土地、资本、资源和技术的利用,它们制定和要实现的目标将改变个人、团组、区域和整个国家的生活,将影响区域和城市发展的类型。u二、信息技术革命与新产业空间的形成u信息技术产业的区位表现出两个明显趋势:u集中区位,专门进行信息技术产品从构思、设计、样本制作、

    21、实验性生产以及产品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形成了一些新的增长中心和核心区。如美国以生产半导体和计算机为主的硅谷和波士顿,以生产航天航空器原件为主的达拉斯沃思堡、休斯顿u分散区位,主要进行装配工序生产,分散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如美国华盛顿州、俄勒冈州、新墨西哥州进行半导体装配设备的生产,英国苏格兰、威尔士、北部标准区进行的信息技术产业中以装配工序为主的活动。u三、信息革命时代世界城市体系的形成u1跨国网络化城市体系u西方发达国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加速了经济全球化,促成了新国际分工的形成。出现了范围更大的、以大城市(区)集聚发展为特色的跨国城市网络。u跨国网络化城市体系的主要物质基础是跨国高

    22、速道路网络和发达的电子通讯设施。在地域和功能上跨越国界,具有洲际或国际重要性。跨国网络化城市体系内,大都市区出现人口与经济活动再集中趋向,出现重新城市化(reurbanization)现象。但经济活动内容发生变化,由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进而由分配性服务业、社会性服务业和个人服务业为主转为生产者服务业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城市体系是经济全球化为背景, 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日趋专门化,如工业城市(汽车城、机器制造城、高技术工业城等)、服务业城市(如金融城)、旅游城市等。 专门化城市对劳动力产生特殊需求,从而将进一步强化城市的专门化。在这种网络化城市体系中,空间极化趋势渐趋明显。大都市,尤其

    23、是核心区的大都市具有其他规模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 因而获得更快的发展,加之不同国家分别处于城市化的不同阶段,产生了空间极化,核心与边缘城市差异拉大。如西欧核心区的城市(比利时、德国、荷兰、法国中北部、英格兰)比边缘地区的城市(苏格兰、爱尔兰、希腊、葡萄牙)发展更快。2世界城市体系u首先,世界城市体系由世界各国城市组成,并有明显的等级结构。n在一定程度上讲,这种结构是跨国公司内部垂直分工的反映。最高等级是全球经济的控制和管理中心,资本集聚的主要场所, 跨国公司总部高度集中,如伦敦、纽约、东京、巴黎。第二级是大量的区域性金融、管理和服务中心,其作用是协调上下级关系。第三级是大量具体进行生产和装配的

    24、城市。世界城市体系中的主要城市是信息网络上的节点,是网络依附性城市,城市职能在不向程度上带有国际性。 其次,空间极化和城市职能专门化趋势将进一步强化。n信息网络的建造往往以原有基础设施(有形的和无形的)为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原有格局的制约。因此, 虽然信息网络可以从分散的大小居民点连接成一个巨大的居民点网络,一些经济活动亦能分散在不同地点进行,但许多决定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活动和职能仍在大都市集中发展。大都市的优势吸引了大量时高质量劳动力,因而强化了大都市的支配地位。大都市影响范围之内的中小城市因接近大都市亦获得较大发展。相反,在远离大都市的地区,尤其是在信息网络和交通网络未及地区或稀疏地区,获得的投资与大都市相比将相对或绝对减少。第三,传统的国家和区域城市系统将直接或间接地从属于世界城市体系。n过去在国家城市系统中居统治地位的大都市可能失去在国家的重要性;一些位于对外开放边界地带的城市可能获得较快发展,地位上升,过去处于衰落状态的边缘城市可能进一步衰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3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97686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