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自然资源 环境管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内容n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n农业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 n农业环境及其保护 n可持续农业发展与生态农业建设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第一节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带来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资源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从时间维度讲,资源的数量、质量、内容和利用等随着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而日益不同;
2、从空间维度讲,资源的数量、质量、内容和利用等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资源因时因地而异。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资源主要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利用或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自然资源是自然状态存在的资源,具有自然存在性、有用性、可控性和有限性等特性。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二、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一)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 农业自然资源是人
3、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条件下,可用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的总称。从现在已为人类所开发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来看,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野生生物资源、草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和农村能源等。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二、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二)农业自然资源的特征: 要素的整体系统性 分布的地区差异性 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 可更新性或再生性 利用的多宜性 6不可替代性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三、农业自然资源的分类 1从环境科
4、学的角度,自然资源分为原生性自然资源和次生性自然资源 原生性自然资源,如阳光、空气、降水等,它们随地球的形成和运动而存在,属非耗竭性资源。 次生性自然资源,是地球在演化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的,质与量有限定,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属可耗竭性资源。耗竭性资源又可分为非再生性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和可再生性资源(如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各类生物群等)。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三、农业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经济学的角度,农业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可以用自然力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可以自我更新繁殖、增
5、加,生物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非再生资源是不能运用自然力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如铁矿、煤等。非再生资源又可分为可回收非再生资源和不可回收非再生资源,前者如金属等资源,后者如石油、煤、天然气等能量资源。此外,许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混合,其特性介于两者之间,如土壤资源。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三、农业自然资源的分类 3按照被人类利用时间长短,农业自然资源分为可耗竭资源和不可耗竭资源 可耗竭资源又分为可更新和不可更新两类。可更新资源从理论上讲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即用了一次之后,可再更新被利用的资源,如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不可更
6、新资源是指储量有限,能被用尽的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不可耗竭资源指用之不竭的资源,如太阳能、海水等。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三、农业自然资源的分类 4按照用途,农业自然资源分为生产性资源和服务性资源 生产性资源是指用于生产过程,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自然资源。 服务性资源是指用于服务性产业的自然资源。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三、农业自然资源的分类 5按照利用状况,农业自然资源分为潜在资源和现实资源 潜在资源是指尚未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 现实资源是指已经开发利用并且正在发挥效用的自然资源。 Agri
7、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第二节农业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 一、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 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是指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治理和管理,以达到最大的综合利用效果,是改善人类生活生产条件的需要,是进一步建设良性生态农业的先决条件。同时,农业自然资源又是形成农产品和农业生产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发展农业生产创造社会财富的要素和源泉。因此,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一、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 二、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1
8、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3因地制宜原则 4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5多目标开发,综合利用原则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三、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有效的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及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机制,传统的农业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和法规体系将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 2经济发展在传统上过分依赖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同时伴随大量的自然资源浪费和污染产出,忽视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退化的关系。 3采用不适当行政干预的方式分配自然资源,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源产
9、权制度的建立以及资源市场的培育。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三、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不合理的自然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自然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资源无价、 自然资源产品低价以及自然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 5缺乏有效的自然资源政策分析机制以及决策的信息支持,尤其是跨部门的政策分析和信息共享,从而经常出现部门间政策目标相互摩擦的不利影响。 6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上分散,缺乏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和机构。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四、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1建立合理高效的农业
10、生态系统结构 判断一个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是:合理的农业生态结构应在农业资源的利用上既充分又合理;在农、林、牧、副、渔业的比例搭配上要合理;在农产品的输出上要讲求高质化和多样化;在农业生产上保持良性化循环;要有很强的维持农业生态平衡的能力,而且农业生态系统应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四、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2改进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强化管理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为加强农业自然资源保护、促进其合理开发和利用,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改进农业自然资源管理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长期奉行数量型扩张工
11、业化战略和按行政方式无偿低价配置农业自然资源的经济体制,以致农业自然资源供给短缺和过度消耗并存的局面十分严峻。因此有必要制订一条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方针,执行集约利用资源的技术路线,适当压缩需求,使供需缺口尽可能减少,变目前粗放分散利用的方式,提高其利用效率,稳定和扩大资源基础。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四、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3发展农业自然资源产业,补偿资源消耗 我国在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普遍存在补偿不足,更新积累投入过低的问题。为增加农业自然资源供给,必须发展从事农业自然资源再生产的产业,逐渐建立正常的资源折旧和更新积累的经济补
12、偿机制。为了强化资源产业的地位,有必要把资源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四、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4建立和完善农业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培育资源市场体系 树立农业自然资源资产观念,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强化资源所有权,实现资源有偿占有和使用,是改善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建立和完善资源产权制度的过程中,要逐步调整行政性自然资源配置体系,理顺自然资源和资源产品价格,培育市场体系,消除农业自然资源需求过度的经济根源,抑制滥用和浪费资源的不良现象。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
13、gement四、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5建立农业自然资源核算制度,制订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农业自然资源核算是对自然资源的存量、流量以及自然资源的财富价值进行科学的计量,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正确地计量国民总财富、经济产值及其增长情况,以及自然资源的消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根据全国农业自然资源总量及其时间、空间分布以及各地区科技水平、利用的能力和效率,制订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发挥其优势互补的作用,协同发展,实现全局的最大效益。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四、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6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价值 要实现充分
14、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最大可能地提高其使用价值,建立节约低耗的技术体系,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因此,以农业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为主体,以低耗物、低耗能研究为两翼的多学科联合研究对提高其使用价值十分必要。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第三节农业环境及其保护 一、农业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一个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的概念。由于人们所指的中心事物不同,因而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环境”的具体含义,如劳动环境、社会环境、国际环境等环境概念。 我们所讲的环境,主要是指“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部分。自然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自然因素,包括大气、水
15、、海洋、矿藏、森林、草原、自然遗迹等。人为环境也可称为人工环境或人造环境,是指人类为了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环境。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一、农业环境的概念 农业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所谓农业环境是指影响农业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农业用地、水、大气和生物等。常规农业就本质而言只强调生物产品为人类基本需求,生物生产力为农业活动的单一目标,而农业化学物和沉积物对地表地下水的污染、农药化肥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危害、水土流失、相应的土地生产力的下降等弊
16、端则较小考虑到其中。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一、农业环境的概念 1991年4月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在荷兰召开“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对农业的持续发展作了这样的定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久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保护资源和环境。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
17、ment二、农业环境的主要特征 1范围广泛 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荒漠、冻原和城镇、工矿区之外,都属于农业环境的范围。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二、农业环境的主要特征 2环境质量恶化后难以恢复 农业环境的恶化是逐渐积累的,一般不会在宏观上立刻出现明显变化,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和分析才能捕捉起发生变化的踪迹。同时,又由于农业环境因素复杂,各因素的定量测定不易进行,更不容易了解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这些都是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察觉的客观因素。一旦农业环境恶化,在经历较长时间的积累,表现出明显的质量改变后,要恢复和改
18、善它,是极不容易的。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二、农业环境的主要特征 3不稳定性 农业环境是在一定程度上手人类控制和影响的半自然环境。人们为了追求高产出,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大量投入,包括使用机械、化肥、农药和其他物质,同时又把大量农产品作为商品输出。因此,现代化农业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能量和物质大量流进、流出的开放系统。在高度投入和产出条件下,如果控制不当,就容易使农业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造成生态结构的破坏和生产能力的衰退。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三、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 加强保护环
19、境的宣传教育工作,树立全民的环境意识 国际上通常把环境意识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与人们密切联系的日常生活环境意识;另一个层次是与人们间接联系,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的生态环境意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人口的增长、经济建设的发展、环境意识的缺乏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已经和正在威胁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此要加强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克服单纯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的观点,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真正把环境保护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对资源开发项目严格执行环评管理制度,减少或避免由于决策失误所带来的生态破坏
20、与不利影响,从源头上把好关。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三、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对策 (二) 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完善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加大执法力度,要应用法律法规来调解社会关系规范人们的社会经济行为,坚决保护环境 1决落实现有的法律法规,如草原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基本农田保护法。 2对有些法规要重新修订,解决现有法规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业环境保护方面出现不足的问题,开创更全面的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三、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
21、对策 3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现象,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坚持“谁破坏谁恢复,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方针,鼓励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对从事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环境补偿费或环境税,并应对受到破坏的环境进行必要的恢复治理。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三、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对策 (三) 建立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的考核奖惩机制,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要把环境保护作为评价政府工作和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促进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
22、、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每年考核一次,由环保、人事、监察部门负责执行。各级政府要改善领导管理机制: 1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坚持“三同步”方针,从源头上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在制定产业、价格、税收、进出口等经济政策时,要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三、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对策 2建立环保资金筹措机制,逐步建立起“污染者治理、利用者付费、开发者保护、破坏者补偿,政府增加投入”的机制。 3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机制,做到增产不增污。 4建立加强科学研究,发展适
23、用技术的机制,鼓励科技人员科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适用技术,提高资源的开采率、利用率,减少浪费。提高环境预测、预报工作水平和减轻污染的决策水平。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三、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对策 (四)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传统发展模式往往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和数量,以大量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发展,忽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约,忽视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则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资源的节约、综合利用和持续利用,强调后代人享有与当代人同等的发展机会。因此,要迅速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Agric
24、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三、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对策 (五)发展国际间的环境合作与交流,促进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进步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任何一个地区环境的破坏很快会涉及其他地区乃至全世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影响是无国界的。因此,要积极开展国际间环境保护工作的合作,发达国家不仅要提供经济援助,要提供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要坚持发展优先的原则,发展成果除用于在适当程度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之外,应最大限度用于改善和发展教育、科技、管理和治理环境。我国要积极争取国外资金开展环境保护
25、建设,学习国外先进适用的技术,通过对外交流让国外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扩大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国际影响。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第四节可持续农业发展与生态农业建设 一、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的背景 可持续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并被付诸实施的一种新的农业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农业领域的体现和运用。世界上最早正式提出“可持续农业”的是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的“可持续农业研究教育法”,这是农业发展道路面临重新选择的时候提出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2000年:转向可持续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