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 摄影 测量 系统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数字摄影测量系统12121230 王浩宇1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产生由来已久。早在60年代,第一台解析测图仪AP-1问世不久,美国的全数字化测图系统DAMCS也有了初步的试验结果。其后先后出现了多套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参考本章绪论),至1988年京都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第16届大会上展示出DSP-l型为代表的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基本上都是属于体现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概念的试验系统。尽管DSP-1是作为商品推出的,但实际上并没有成功地销售。2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产生由来已久。到1992年8月在美国华盛顿第17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上,已有
2、较为成熟的产品,其型式很像1976年赫尔辛基第13届国际摄影测量大会上展出的解析测图仪,它表明了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正在由试验阶段步入摄影测量的生产阶段。1996年7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18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上,展出十几套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这表明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已进入了使用阶段。3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1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任务是利用数字影像或数字化影像完成摄影测量作业。根据所处理的影像是部分数字化还是全部数字化可分为混合型( hybrid)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与全数字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在全数字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若从影像获取到影像处理获取目标的三维信息是在一
3、个视频周期(1/30s)内完成,则属于实时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4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1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一、主要功能与产品1立要功能影像数字化影像处理单像量测:特征提取与定位多像量测:影像匹配摄影测量解算:与解析摄影测量相同,如空中三角测量数字表面内插:如DEM建立等值线自动绘制机助量测与解译交互编辑2主要产品 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成果 数字表面模型:如数字地面模型DEM 数字线划图:如数字地图 数字正射影像图 景观图 透视图 立体模型 各种工程设计所需的三维信息 各种信息系统、数据库所需的空间信息5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1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二、作业方式 原则上,数字摄影测量
4、系统是对影像进行自动化量测与识别的系统。但数字摄影测量现在正处于发展的早期,对影像物理信息的自动提取自动识别方面的研究还非常粗浅,即使是对影像几何信息的自动提取自动量测,也还存在许多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阶段其作业方式只可能是全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操作三种方式相结合。6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1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二、作业方式1自动化与人工干预在自动化作业状态下“作业”,应无须任何人工干预。系统无法处理的问题应自动记录下来留给人工进行后处理,而不能因此使整个系统停止工作去等待人工干预,系统应能继续正常地运行下去。人工干预应是自动化处理的“预处理”与“后处理”。这就意味着:自动化的
5、作业过程与人工干预不是一个交互的过程,而是分开来的两个部分。人工干预作为自动化系统的“预处理”与“后处理”以交互方式为自动化作业作准备,如必要的数据准备、必要的辅助量测工作等及处理自动化过程所残留的尚无法解决的问题。按此策略设计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虽还需要“人工干预”,但它采用批处理方式,能充分发挥系统的效率。7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1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二、作业方式2人工干预与半自动化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人工的干预不应与模拟与解析测图中的相同,即完全由人工控制,而应尽可能地达到半自动化。即在大多数情况下,只须作业人员给出一简单的“指示”、或概略位置、或近似值,系统就能自动地处理。此
6、时虽然不是全自动化地进行处理,仍然属于半自动化,但这种半自动化比起解析测图与计算机辅助测图(数字测图)中的半自动化,其自动化的程度则更进了一步。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大部分的人工干预与半自动化的处理,依然是借助于影像匹配来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及借助于特征提取与定位来代替人工的实时量测。8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1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三、硬件9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1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三、硬件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数字影像获取装置与成果输出设备;另一部分(也是其核心部分)是一台计算机及其他外设。实际上,数字影像获取与输出设备也是计算机的外设。全
7、数字型的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需专门设计的高精度光机部件,但混合型的系统一般是在现有解析测图仪或坐标仪上加装CCD数字相机构成。早期的一些系统需要专门的硬件相关器以弥补计算机速度低不能满足处理要求的缺陷。后来的一些系统利用现成的图像处理系统来构成,或者利用多处理器的模块式方法构成。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速度与容量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而目前许多系统硬件就是一台工作站,甚至是386微机或486微机。10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1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三、硬件一般情况下,一台实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计算机应具有不低于33MIPS与6MFLOPS的处理速度,配备32MB以上的内
8、存与1GB以上的硬盘及海量外存贮器(磁带机或光盘),24bit彩色图像处理板(若希望有动画功能还应带有Z-buffer)。对数字影像的立体观察,可将立体反光镜置于显示屏幕前,对并列显示的两幅影像进行观察;或者利用互补色影像显示,如左片为红色、右片为绿色并叠加在屏幕上,然后利用红绿眼镜进行观察;或者利用偏振光及闪闭法进行立体观察,这种专用于立体观测的监视器已得到迅速发展,它必将替代前两种立体观测方式。11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1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四、软件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软件实际上是解析摄影测量软件与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的集合,其主要部分为:1定向参数的计算(1)内定向。框标的自动与半自动
9、识别与定位,利用框标检校坐标与定位坐标,计算扫描坐标系与像片坐标系间的变换参数。(2)相对定向。将左影像分区提取特征点,利用二维相关寻找同名点,计算相对定向参数 。当不进行内定向而直接进行相对定向时,则还有 x0 , y0 与 f 三个参数。金字塔影像数据结构与最小二乘影像匹配方法一般都要用于相对定向的过程,人工辅助量测有时也是需要的。(3)绝对定向。现阶段主要由人工在左(右)影像定位控制点,由最小二乘匹配确定同名点,然后计算绝对定向参数 。今后有可能建立控制点影像库以实现自动绝对定向。, , ,GGGZYXK,12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1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四、软件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
10、软件实际上是解析摄影测量软件与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的集合,其主要部分为:2空中三角测量其基本算法与解析摄影测量相同,但由于数字摄影测量可利用影像匹配,替代人工转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空中三角测量的敖率,避免了粗差,提高了精度。3形成按核线方向排列的立体影像 按同名核线将影像的灰度预以重新排列,形成核线影像。4影像匹配沿核线进行一维影像匹配,确定同名点。考虑结果的可靠性与精度,应合理地应用影像匹配的各种方法。13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1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四、软件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软件实际上是解析摄影测量软件与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的集合,其主要部分为:5建立DTM按定向元素计算同名点的地面坐标(X
11、,Y,Z)(若利用地面元相关方法,则无需此步),然后内插DTM格网点高程,建立DTM。6自动生成等高线7制作正射影像8等高线与正射影像叠加,制作带等高线的正射影像图9制作景观图、DTM透视图10基于数字影像的机助量测(如地物地貌元素的量测)11注记14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1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五、工作流程15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1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五、工作流程扫描影像扫描影像卫星卫星近景近景地面控制点地面控制点DTM矢量数据矢量数据金字塔影像金字塔影像内定向内定向量测控制点量测控制点三角测量三角测量自动地形采集自动地形采集交互地形编辑交互地形编辑坐标量测坐标量测像片解译像
12、片解译交互式特征采集交互式特征采集注记注记等高线等高线, DTM体积体积晕渲晕渲视线视线生成正射生成正射建立透视图建立透视图特征图形特征图形,线划图线划图, 属性属性报告报告Mosaicking产品产品: 正射影像正射影像, DTM, TIN, 等高线等高线, 镶嵌镶嵌, 特征特征/矢量矢量, 透视景观透视景观, GIS, 交叉断面交叉断面, 影像地图影像地图, 等等.建立工程建立工程输入数据输入数据16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1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六、产品DEMDLGDRGDOM 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 DEMDEM 数字线划地图数字线划地图 DLGDLG 数字栅格地图数字栅格地图
13、DRGDRG 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DOM 简称简称“4D”4D”产品。产品。 17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在解析测图仪或坐标仪上附加影像数字化装置及影像匹配等软件构成在线自动测图系统。只对所处理的局部影像数字化,可以不需大容量的计算机内存与外存,例如早期的AS-llB-x,GPM以及RASTAR系统均属此类。这些系统的共同特点是采用专门的硬件数字化相关系统,速度快,但其算法已被固化,无法修改。随着计算机容量的加大和速度的加快,可以在常规民用解析测图仪上附加全部由软件实现的数字相关系统,例如在DSR-11解析测图仪与C100解析测图仪上安装CCD
14、数字摄影机实现数字相关。这种在解析测图仪(或坐标仪)上加装CCD数字相机的系统属于混合型( hybrid)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著名的混合型系统还有美国的DCCS与日本TOPCON的PI-1000。18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一、DSR11+ CCDDSR11是由瑞士Kern厂生产的解析测图仪,其控制计算机是美国DEC公司的PDP1123,80年代末又更换为PDPl173。由该厂研制的Kern相关器是作为DSR-11解析测图仪的附件(图2-8-1);19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一、DSR11+ CCD 光源照明的影像,通过光学系统
15、以及分光镜,将光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到达目镜系统,因此作业人员还能与观测常规的DSR-11 -样进行操作,同时也可以用于监视自动立体匹配的过程;另一部分光线则到达阵列摄像机。阵列摄像机是由100100个光电二极管组成的阵列,每个光电二极管中心之间的间距为60m,由于从像平面到摄像机之间的光学系统的放大倍率是3倍,因此每个光电二极管相当于像平面上是20m。我们可以看做为摄像机将像片上的影像分成20m20m大小的一个像元素。因此摄像机的整个幅面相当于像平面上为2mm2mm,它将这样范围内的影像分成100100个像素,后来又更换为Hitachi的CCD相机,幅面为512像元480像元的面阵列,像元大
16、小为13m16m。两个CCD相机与一个插在主处理器P1中的实时影像处理器相连(如图2-8-1所示)。20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一、DSR11+ CCD21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一、DSR11+ CCD 实时影像处理器由两块线路板组成,第一块为模拟处理器AP-512,其作用是将CCD相机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第二块是帧缓冲器FB-512,可存贮512512像素的8bit灰度,并以1.25MB/s的速度传送到主机。 影像匹配采用VLL法,直接在物方获取数字地面模型。22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摄影
17、测量系统二、C100 +CCD 为了实现数字相关,与Kern DRS-11 -样,在Planicomp C100解析测图仪上安装CCD数字摄影机,实现光电转换。整个仪器的光机部分的改装如图2-8-2所示。23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二、C100 +CCD 为了实现数字相关,与Kern DRS-11 -样,在Planicomp C100解析测图仪上安装CCD数字摄影机,实现光咆转换。整个仪器的光机部分的改装如图2-8-2所示。 它是在仪器上安装了两个Hamamatsu固定摄像机,为了不影响解析测图仪原来的观测系统,仅用一个分光镜代替了原来的棱镜,来自原来照明系统
18、的光线通过透明正片后,投影到分光镜上,分光镜将85%的光线仍然反射到原来仪器的光学系统中。因此,作业员还能按常规的方法进行观测,丝毫不受干扰,仅有15%的光线透过分光镜后,通过物镜达到CCD阵列摄像机。24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二、C100 +CCD 摄像机C1000-35M是由244(竖直方向)320(水平方向)个金属氧化半导体元件组成的传感器阵列,每个半导体原件的尺寸是27m27m,所以总的传感器阵列的面积为6.6mm8. 8mm。在分光镜与传感器之间插入的光学系统的放大倍率是1.35倍,因此,在像片上每个像素约为20m20m,传感器在像片上的有效尺寸为
19、4.9mm6.4mm,摄像机将影像的灰度转变为电信号,然后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灰度值。经过直接数据通道和输入/输出接口,送入计算机处理,同时,摄像机所摄的影像窗口,还可以在监视器上显示出来,如图2-8-3所示。25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二、C100 +CCD26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二、C100 +CCD Planicomp C100是由原西德Opton厂生产的解析测图仪,但在它上面实现高精度数字相关是由Stuttgart大学Ackermann教授提出来的。其出发点是想利用数字相关实现区域网平差作业中“转点”自动化。但
20、是,当时任何一种数字相关方法均不能满足这一精度要求。基于此目的,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平差的高精度数字相关方法。由于它所能达到的影像配准精度很高,但是目前的速度还比较慢,约需要5s/点。因此,它主要的功能将应用于空中三角测量与变形观测等高精度的量测方面。27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二、C100 +CCD(1)相对定向。 在空中三角测量中能用以自动量测视差完成相对定向。例如,他们利用一个像对,摄影机是RMK,像片比例尺为1:8900,总共观测了27个标志点和12个自然明显地物点,根据平差理论,由相关后影像灰度的较差(即残差)v,可求得理论的标准差 X ,
21、Y ,它可以作为自动视差量测的内部精度。 对人工标志点 0.05像素(1 m) 对自然明显点 0.07像素(1.4 m)同时利用相对定向后,残余的上下视差PY,用下式估算量测精度:)5/(220nPY28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二、C100 +CCD(1)相对定向。所得的结果列于表2-8-1。从表中可以看出,数字相关可以达到作业员立体观测的精度。29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二、C100 +CCD(2)相邻航带公共点的传递。 实现空中三角测量自动化,众所周知,区域网平差中相邻航带之间加密点和控制点的转刺,是影响区域网精度的一个重
22、要因素。即使用很好的转点仪进行转刺,其精度也汉为7-10m,而且还要破坏周围的影像,影响立体观测。因此,为了进行高精度的空中三角测量,必须将外业控制点与加密点全部做成人工标志点,显然这是十分费时和不经济的。高精度数字相关就是为解决相邻航带的转点而提出来的。30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二、C100 +CCD(2)相邻航带公共点的传递。 例如图2-8-4所示,一个控制点在几张相邻的像片上出现。为了实现转点,可将其中一个点周围的影像(如像片1-2上的点)窗口的数字影像存在计算机中作为“模板”。当观测任何一个像对(如-l/-2)时,先将该点的影像“模板”调入计算机内存
23、,与该像对中的任何一张像片上该点附近的影像作数字相关,确定它在这两张像片上的精确点位,从而实现了点的传递。31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二、C100 +CCD(2)相邻航带公共点的传递。 根据他们的试验,共三条航带,26张像片,所有控制点与加密点全部采用标志点。为了试验比较,总共做了四组观测:一、二组分别由作业员在PSKI与解析测图仪C100上观测人工标志点;三、四组是采用高精度数字相关在C100上进行,其中第三组是标志点。第四组是观测自然明显点,四组观测结果列于表2-8-2。32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二、C100 +CCD(
24、2)相邻航带公共点的传递。 根据他们的试验,共三条航带,26张像片,所有控制点与加密点全部采用标志点。为了试验比较,总共做了四组观测:一、二组分别由作业员在PSKI与解析测图仪C100上观测人工标志点;三、四组是采用高精度数字相关在C100上进行,其中第三组是标志点。第四组是观测自然明显点,四组观测结果列于表2-8-2。 从表中看出,高精度数字相关结果略低于作业员,但自动化结果所作的标志点与自然点的精度相差极微。而且,它的精度是人工转刺明显点(用转点仪)的23倍。因此,采用高精度数字相关后,可以不用标志点(加密点),而且无须人工转刺,这是高精度数字相关的明显的经济效益。33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
25、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二、C100 +CCD(3)自动量测框标,实现内定向自动化。 即将一个标准的框标灰度分布阵列作“模板”,用它对实际像片上的框标影像作相关,即能求得框标的仪器坐标。(4)数字地面模型。 即对在C100上已定好向的像对,作断面扫描,自动形成数字地面模型。(5)变形观测。 过去为了进行变形观测需做大量的标志点,做标志点时还必需按变形规律进行布设。利用高精度数字相关进行变形观测,只要将固定的明显点影像作“模板”存放起来,与不同时期所摄的影像进行数字相关,求得其变形移位量,这被认为是高精度数字相关的主要应用前景之一。34第八章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2.8.2 混合型数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