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试验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电动汽车试验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动汽车 试验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九章第九章 电动汽车试验电动汽车试验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国内标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国内标准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 随着全球市场电动汽车商品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对高功率和高能量动力电池需求迅速增加,为保证电池基本性能水平,获得电池基本数据,相关的动力蓄电池试验必不可少。 由于电动车辆研究和车用动力电池研究的需要,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2001年颁布了GB/T18332.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GB/Z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GB/T18332.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三项标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2006年颁布了QC/T742-
2、2006 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QC/T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和QC/T744-2006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三项行业标准。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 后三项行业标准是对前三项国家标准的继承与完善,在三项行业标准中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在三项行业标准中对单体蓄电池和蓄电池模块的试验分别进行规定,并区分能量型蓄电池和功率型蓄电池的差别,尤其强调了对电池安全性的测试要求,安全性测试的内容包括过放电试验、过充电试验、短路试验、跌落试验加热试验、挤压试验和针刺试验等。 蓄电池检验时,外观不得有变
3、形及裂纹,表面应平整、干燥、无外伤、无污物等,且标志清晰、正确,端子极性应正确,并应有正负极的清晰标志,蓄电池外形尺寸、质量应符合生产企业提供的技术条件。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 根据国家标准GB/Z18333.1-2001和GB/T18332.2-2001规定,蓄电池的额定容量用C表示,其下标表示放电小时率,如C3 即表示在(205)条件下,以13(A)(I3C3/3)电流放电达到放电终止电压时,蓄电池所能输出的能量。1. 锂离子电池试验方法和要求1)单体蓄电池(1)蓄电池充电 按厂家提供的专用规程进行充电,若厂家未提供充电器,在(205)条件下,蓄电池
4、以13(A)电流放电,至蓄电池电压达到3.0V(或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时停止放电,静置1h,然后在(205)条件下以13(A)恒流充电,至蓄电池电压达4.2V(或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充电终止电压)时转恒压充电,至充电电流降至0.1I3(A)时停止充电,充电后静置1h。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2)20 放电容量 按要求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在(205)下以I3(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终止电压3.0V(或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用I3(A)的电流值和放电时间数据计算容量(以A.h计),如果计算值低于规定值,则可以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大于或
5、等于规定值,允许5次,蓄电池检验时,其容量不低于企业提供的技术条件中规定的额定值,同时容量不应高于企业提供的技术条件中规定的额定值的110。(3)-20放电容量 按要求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在(-202)下储存20h,蓄电池在(-202)下以I3(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终止电压2.8V(或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用电流值I3(A)和放电时间数据计算容量(以A.h计),并表达为额定容量的百分数。蓄电池试验时,其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值的70 。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4)55放电容量 按要求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在(52)下储存5h,蓄电池在(552)下
6、以I3(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终止电压3.0V(或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用电流值I3(A)和放电时间数据计算容量(以A.h计),并表达为额定容量的百分数,蓄电池试验时,其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值的95 。(5)20倍率放电容量 能量型蓄电池 按要求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在(205)下以4.5I3(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终止电压3.0V(或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用放电电流值和放电时间数据计算容量(以A.h计),并表达为额定容量的百分数,对于能量型蓄电池试验时,其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值的90。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6)常温与高温荷电保持与容
7、量恢复能力 常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 按要求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在(205)下储存28天,蓄电池在(205)下以I3(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终止电压3.0V(或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用放电电流值和放电时间数据计算容量(以A.h计),荷电保持能力可以表达为额定容量的百分数,蓄电池再充电,蓄电池在(205)下以I3(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终止电压3.0V(或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用放电电流值和放电时间数据计算容量(以A.h计),容量恢复能力可以表达为额定容量的百分数。高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 按要求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在(552)下储存7天,蓄电池在(205)下恢复
8、5后,以I3(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终止。电压3.0V(或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用放电电流值和放电时间数据计算容量(以A.h计),荷电保持能力可以表达为额定容量的百分数,蓄电池再充电。蓄电池在(205)下以I3(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终止电压3.0V(或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用放电电流值和放电时间数据计算容量(以A.h计)。容量恢复能力可以表达为额定容量的百分数,蓄电池试验时,其常温及高温荷电保持率应不低于额定值的80,容量恢复能力应不低于额定值的90 。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
9、力蓄电池试验(7)储存 按要求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在(205)下I3(A)电流放电2h,蓄电池在(205)下储存90天,再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在(205)下以I3(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终止电压3.0V(或企业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用放电电流值和放电时间数据计算容量(以A.h计),容量恢复能力可以表达为额定容量的百分数,蓄电池试验时,其容量恢复应不低于额定值的95 。(8)循环寿命 按要求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在(202)下以1.5I3(A)电流放电,直到放电容量达到额定容量的80,再给蓄电池充电,按以上步骤连续重复24次,检查容量,如果蓄电池容量小于额定容量的80终止试验,以上步骤在
10、规定条件下重复的次数为循环寿命数,蓄电池试验时,其循环寿命应不少于500次。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9)安全性 蓄电池在(205)下I3(A)电流放电,直至蓄电池电压0V(如果有电子保护线路,应暂时除去放电电子保护线路),蓄电池在在(205)下,从1.5m高度处自由跌落到厚度为20mm硬木地板上,每个面1次。注意:蓄电池进行以上两种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不漏液。 以3I3 (A)电流充电,至蓄电池电压达到5V或充电时间达到 90min(其中一个条件优先达到即停止试验),或以9I3(A)电流充电,至蓄电池电压达到10V即停止试验,将蓄电池经外部短路20
11、min,垂直于蓄电池0min,外部极线板路方电向阻施应压小挤于压5m头面积蓄不电小池于置至直于(2852)蓄电池恒温壳体箱破内裂,并或保内部温20cm。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 20cm短路(蓄电池电压变为0V),用?3?8mm的耐高温钢针、以(1040)mm/s的速度,从垂直于蓄电池极板的方向贯穿(钢针停留在蓄电池中)。注意:蓄电池进行以上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2)蓄电池模块 要求每个模块由5只或以上单体蓄电池串联组成。蓄电池模块检验时,外观不得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应平整干燥、无外伤,且排列整齐、连接可靠、标志清晰,端子极性应正确,并应有正负极的清晰标
12、志。(1)20 放电容量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 在(205)下以I3(A)电流放电,至蓄电池模块电压达到n3.0V时或单体蓄电池电压低于2.5V时停止放电,然后在(205)条件下以I3(A)恒流充电,至蓄电池模块电压达到n4.2V时转恒压充电,充电电流降至0.1I3时停止充电。若充电过程中有单体蓄电池电压达到4.3V时则停止充电,充电后静置1h,蓄电池模块检验时,其容量不低于企业提供的技术条件中规定的额定值,同时容量不应高于企业提供的额定值的110。(2)简单模拟工况 蓄电池模块试验时承受脉冲数不低于4个,此项目只用作数据积累,根据数据进行蓄电池模块的一
13、致性分析。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3)耐振动性 将蓄电池模块紧固到振动试验台上,按下述条件进行线性扫频振动试验:放电电流为I3(A),上下单振动,振动频率在(1055)Hz范围内,最大加速度为30m/s2 ,扫频循环为10次,振动2h振动试验过程中,观察有无异常现象出现。 蓄电池模块试验时,不允许出现放电电流锐变、电压异常、蓄电池壳变形、电解液溢出等现象,并保持连接可靠、结构完好,不允许装机松动。(4)安全性 蓄电池模块进行过放电、过充电、短路、加热、挤压、针刺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不漏液。2.镍氢电池试验方法和要求1)单体蓄电池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
14、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 蓄电池检验时,外壳不得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平整、干燥、无外伤、无污物,且标志清晰、正确,蓄电池极性应与标志的极性符号一致,蓄电池外形尺寸、质量应符合生产企业提供的技术条件。(1)充电 在(205)通风环境条件下,蓄电池先以I3(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10V,搁置1h,然后以I3(A)电流恒流充电3h时转0.15I3(A)充电2h,搁置1h。(2)20放电性能 蓄电池检验时,在(205)条件下,放电容量应不得低于表9-1的规定值,同时容量不应高于企业提供的额定值的110。20放电性能放电性能 表表9-1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
15、蓄电池试验(3) -20放电性能 蓄电池试验时,在(-202)条件下,放电容量应不低于表9-2的规定值。(4)55 放电性能 蓄电池试验时,在(552)条件下,放电容量应不低于表9-3的规定值。-20低温放电性能低温放电性能 表表9-255 放电性能放电性能 表表 9-3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 (5)20倍率放电性能 对于能量型蓄电池试验时,其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值的80,对于功率型蓄电池试验时,其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值的60 。(6)常温与高温荷电保持能力 蓄电池试验时,其常温荷电保持率应不低于额定值的80,高温荷电保持率应不低于额定值的60 。(7)安全性
16、蓄电池进行短路、过放电、过充电、加热、针刺、挤压、跌落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不漏液。(8)循环寿命 蓄电池试验时,循环寿命500次之后其容量不低于额定容量的90,试验期间不得漏液。(9)储存 蓄电池试验时,恢复后放电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容量的90。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2)蓄电池模块 每个模块由5只或以上单体蓄电池串联,蓄电池模块检验时,外观不得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平整干燥、无外伤,且排列整齐、连接可靠、标志清晰,极性应与标志的极性符号一致。(1)充电 在(205)通风环境条件下,蓄电池模块先以I3(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n1.0)V,搁置1h,然后在同
17、一温度下,以I3(A)电流恒流充电3h时转0.15I3(A)充电搁置1h;(2)20放电性能 要求蓄电池模块试验时,其放电容量不低于额定值;(3)简单模拟工况 蓄电池模块试验时,承受脉冲数不低于4个,此项目只用作数据积累,并根据数据进行蓄电池模块的一致性分析。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4)耐振动性 蓄电池模块试验时,不允许出现放电电流锐变、电压异常、蓄电池壳变形、电解液溢出等现象,并保持连接可靠、结构完好,不允许装机松动。(5)安全性 蓄电池模块进行过放电、过充电、短路、 加热、 挤压、 针刺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不漏液。3.磷酸铁锂电池测试1)单体蓄
18、电池充电测试 被测磷酸铁锂电池容量为100A.h,测试过程中,电池以I3(A)电流放电至2.0V静止1h然后分别以0.1C、0.3C和0.7C恒流充电,当电池电压达到电压限制3.65V时,终止恒流充电,转入恒压充电阶段,充电电流逐渐降低,当恒压充电电流降至0.02C时停止充电,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曲线如图9-1所示。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图图9-1 磷酸铁锂电池充电曲线磷酸铁锂电池充电曲线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 由图9-1可以看出,电池组以0.1C充电时,恒流充电比例较高,占总充电量的99.7。随着充电电流增加,由于
19、电池内阻的存在,使得电池端电压升高,电池恒流充电比例逐渐下降,在充电电流达0.7C时,恒流充电比例下降为93.5, 且电池在3080SOC(State of Charge,电池荷电状态)时,充电电压较平稳,在低于30SOC和高于70SOC的范围内,电压变化速率较快,尤其在SOC太低或太高时,如低于5,电压变化比较大。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2)单体蓄电池放电测试 被测磷酸铁锂电池容量为10A.h,测试过程中,电池以I3(A)电流恒流充电至3.8V时转恒压充电,至充电电流降至0.1C时停止充电,静止10min然后分别以0.5C、1C、2C和3C恒流放电,当电
20、池电压达到放电截至电压2.0V时,放电结束,在放电电流分别为0.05C、1C、2C和3C时,20下放电容量分别为10.556A.h、10.511A.h、10.456A.h和10.402A.h磷酸铁锂电池的放电曲线如图9-2所示。由图可知,磷酸铁锂电池放电电压比较平稳,1C电流放电时,电池在SOC为1090的范围内变化时,电压变化在15mV之内,在0.5C电流放电下,当放电电压低于3.0V后也会很快下降,放电终止电压一般控制在2.50V。 基本实验及要求基本实验及要求第一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试验图图9-2 磷酸铁锂电池放磷酸铁锂电池放 电曲线电曲线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测试技术要求电动汽车用电动
21、机测试技术要求第二节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试验1.定频振动和扫频振动 根据安装部位,电动机及其控制器应满足QC/T413-2002中对定频和扫频试验的要求。2.控制器壳体机械强度 控制器壳体30cm30cm的表面积上能承受100kg质量的物体产生的重力,而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3.防护等级 电动机及其控制器的防护等级应参考GB/T4942.1-2006和 GB/T4942. 2-2006,具体依据产品标准中的规定。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测试技术要求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测试技术要求第二节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试验4.温升限值 在规定的环境条件和工作制下,电动机应符合GB/T755-2008中规定的温升限值,控制
22、器中各部位的温升不应超过表9-4中的规定。5.电动机定子绕组冷态直流电阻 其电阻值应符合在产品标准中的规定。6.电动机绕组的匝间绝缘 应达到GB/T14711-2013中9.2.1的要求。7.电动机定子绕组对机壳的绝缘电阻 在冷态时电动机定子绕组对机壳的冷态绝缘电阻值应大于20M。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测试技术要求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测试技术要求第二节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试验 控制器各部分温升限值控制器各部分温升限值 表表9-4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测试技术要求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测试技术要求第二节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试验8.耐电压 电动机绝缘应具有足够的介电强度,应能承受GB/T1471-2013中9.1和9.
23、2规定的耐电压试验,无击穿和闪络现象。控制器的各带电电路对地(外壳)和彼此无电连接的电路之间的介电强度,应能耐受表9-5所规定的试验电压,持续时间为1min。 控制器各部分耐受电压(单位控制器各部分耐受电压(单位:V) 表表9-5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测试技术要求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测试技术要求第二节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试验9.热态绝缘电阻 电动机在冷态、热态和受潮后都应有足够的绝缘电阻值,在湿热试验后其热态绝缘电阻应不低于GB/T12665-2008中4.1.1的规定,控制器中带电电路之间及带电零部件与导电零部件或接地零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表9-6的规定,控制器中各带电电路与地(外壳)之
24、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测试技术要求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测试技术要求第二节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试验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表表9-6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测试技术要求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测试技术要求第二节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试验10.电压波动 电动机及其控制器必须能在电源电压为120额定电压之下安全承受最大电流。另外,电动机在电源电压降为75额定电压时,应能在最大电流下运行(不要求连续运行)。11.电动机转矩-转速特性及效率 电动机及其控制器的转矩-转速特性以及效率应符合产品标准中的规定。12.电动机及其控制器的过载能力 在额定输出电流下连续工作,允许加非周期性过载,过载倍数
25、和持续时间具体在产品标准中规定。13.堵转转矩和堵转电流 电动机的堵转转矩和堵转电流应符合产品标准中的规定。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测试技术要求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测试技术要求第二节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试验14.再生能量回馈特性 在电动机因惯性旋转或被拖动旋转时,电动机运行于发电状态,电动机通过控制器应能给出125的额定电压以向电源充电,馈电电流的大小和馈电效率在产品标准中作具体规定。15.最高工作转速 在额定电压时,电动机带载运行所能达到的最高转速,带载的大小和最高工作转速值,在产品标准中作具体规定。16. 超速 电动机应能承受1.2倍最高工作转速试验,持续时间为2min,并能保证其机械不发生有害变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