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土壤学第七章-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ppt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965583
  • 上传时间:2022-06-17
  • 格式:PPT
  • 页数:28
  • 大小:2.3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土壤学第七章-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土壤学 第七 土壤 水分 移动 循环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上午5时48分1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掌握有关掌握有关“土壤液态水运动土壤液态水运动”、“土壤气态水运土壤气态水运动动”、“土壤水循环土壤水循环” ” 、“土壤溶质运移土壤溶质运移”等的重等的重要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有关要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有关“农田土壤水动态与调农田土壤水动态与调控控”等的计算方法,了解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浓度和其等的计算方法,了解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浓度和其他元素浓度。他元素浓度。上午5时48分2 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7-1 7-1 土壤液态水运动土壤液态水运动 一、土壤饱和流一、土壤饱和流 二、土壤非饱和流二、土壤

    2、非饱和流 三、土壤水分入渗与再分布三、土壤水分入渗与再分布7-2 7-2 土壤气态水运动土壤气态水运动 一、土壤水分蒸发一、土壤水分蒸发 二、土壤内部的水汽运动二、土壤内部的水汽运动 7-3 7-3 土壤水循环、平衡及有效性土壤水循环、平衡及有效性 一、农田土壤水分循环及平衡一、农田土壤水分循环及平衡 二、土壤水分有效性二、土壤水分有效性 三、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三、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 7-4 7-4 农田土壤水动态与调控农田土壤水动态与调控 一、土壤水分的动态特性一、土壤水分的动态特性 二、农田灌溉与灌溉量计算二、农田灌溉与灌溉量计算 三、农田排水三、农田排水7-5 7-5 土壤中的溶质运

    3、移土壤中的溶质运移 一、溶质的对流运移一、溶质的对流运移 二、分子扩散与溶质弥散二、分子扩散与溶质弥散 三、土壤溶质的动态特性三、土壤溶质的动态特性上午5时48分3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黄河之水天上来,滚滚东流能复回黄河之水天上来,滚滚东流能复回”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上午5时48分4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陆地水文循环地表水地表水上午5时48分5 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

    4、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类型:类型: 1 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 2 内陆间循环内陆间循环 3 海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上午5时48分6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 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 转换运动。这种循环又称为大循环。转换运动。这种循环又称为大循环。上午5时48分7 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陆地内循环陆地内循环: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

    5、全部( (指内流区域指内流区域) )通过陆通过陆 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 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这就是内陆循环。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这就是内陆循环。发生的领域发生的领域:陆地及其上空。陆地及其上空。上午5时48分8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海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就是海洋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就是海洋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发生领域发生领域:海洋及其上空海洋及其上空上午5时48分9 7 7

    6、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的意义 1. 水循环运动使自然界的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水循环运动使自然界的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上午5时48分10 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 2.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1)缓解了高低纬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缓解了高低纬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 (2)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上午5时48分11 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

    7、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3.3.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 运动,不断雕塑地表形态。运动,不断雕塑地表形态。上午5时48分12 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7-1 7-1 土壤液态水运动土壤液态水运动一、土壤饱和流一、土壤饱和流 饱和流的推动力主要是重力势梯度和压力势梯度,服从饱和状态下多孔介质饱和流的推动力主要是重力势梯度和压力势梯度,服从饱和状态下多孔介质的达西定律:的达西定律: 土壤水通量土壤水通量(q)-(q)-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土壤的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土壤的水量水量( (cm/h) ), q q与土水势梯度与土水势梯度( (H

    8、)H)成正比。成正比。 L- L-水流水流路径的直线长度路径的直线长度( (cm) );“”水流方向与土水梯度方向水流方向与土水梯度方向相反;相反;Ks(Ks(cm/h)-)- 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饱和导水率( (土壤所有的孔隙都充满土壤所有的孔隙都充满水时,水分向土壤下层或横向运动的速度)水时,水分向土壤下层或横向运动的速度)。土柱的水通量土柱的水通量(Q-(Q-cmcm3 3h h) ):Q= q.A Q= q.A A A为此土柱的横截面积为此土柱的横截面积(cm(cm2 2) )LHKqs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特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特点: 土壤饱和导水率是常数土壤饱和导水率是常数 是土壤导水率的

    9、最大值是土壤导水率的最大值 主要取决于土壤的质地和结构。主要取决于土壤的质地和结构。 砂质土砂质土 壤质土壤质土 粘质土粘质土 (表表7-1)影响饱和导水率的因素影响饱和导水率的因素: 质地质地-水通量与孔隙半径水通量与孔隙半径4次方呈正比。次方呈正比。 结构结构-土壤结构对土壤饱和导水率有显著的影响。土壤结构对土壤饱和导水率有显著的影响。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 粘土矿物种类。粘土矿物种类。上午5时48分13 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二、土壤非饱和流二、土壤非饱和流 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简称为非饱和流或不饱和流,即土壤中只有部分孔隙中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简称为非饱和流或不饱

    10、和流,即土壤中只有部分孔隙中有水时的水流,这主要是毛管水和膜状水的运动。有水时的水流,这主要是毛管水和膜状水的运动。 土壤非饱和流的推动力主要是基质势梯度和重力势梯度。也可用达西定律来土壤非饱和流的推动力主要是基质势梯度和重力势梯度。也可用达西定律来描述:描述: K(K(m) )为非饱和导水率;为非饱和导水率; 为总水势梯度。为总水势梯度。 非饱和条件下土壤水流的数学表达式与饱和非饱和条件下土壤水流的数学表达式与饱和 条件下的类似,二者的区别在于:条件下的类似,二者的区别在于: A. A.饱和条件下的总水势可用差分形式,而非饱和条件下的总水势可用差分形式,而非 饱和条件下则用微分形式;饱和条件

    11、下则用微分形式; B. B.饱和条件下的土壤导水率饱和条件下的土壤导水率(K) (K) 对特定土壤对特定土壤 为一常数,而非饱和导水率是土壤含水量或基质为一常数,而非饱和导水率是土壤含水量或基质 势的函数。势的函数。 土壤水吸力和导水率之间的关系(如右图)土壤水吸力为零或接近于零,饱土壤水吸力和导水率之间的关系(如右图)土壤水吸力为零或接近于零,饱和导水率最大。和导水率最大。dxdKqm)(dxd上午5时48分14 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三、土壤水分入渗与再分布三、土壤水分入渗与再分布 水进入土壤包括两个过程:水进入土壤包括两个过程: 入渗入渗( (渗吸、渗透渗吸、渗透)

    12、 )和再分布。和再分布。( (一一) )水分入渗水分入渗 入渗过程一般是指水自入渗过程一般是指水自 土表垂直向下进入土壤的过土表垂直向下进入土壤的过 程,但也不排斥如沟灌中水程,但也不排斥如沟灌中水 分沿侧向甚至向上进入土壤分沿侧向甚至向上进入土壤 的过程。的过程。 水进入土壤的情况是由水进入土壤的情况是由 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是供水速度一是供水速度; ; 二是土二是土 壤的入渗能力。壤的入渗能力。上午5时48分15 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 (二二) )土壤水再分布土壤水再分布 在地面水层消失后,入在地面水层消失后,入渗过程终止。土内的水分在渗过程终

    13、止。土内的水分在重力、吸力梯度和温度梯度重力、吸力梯度和温度梯度的作用下继续运动和分布,的作用下继续运动和分布,这个过程这个过程( (在土壤剖面深度没有地在土壤剖面深度没有地下水出现的情况下下水出现的情况下) ) 称为称为土壤水土壤水的再分布的再分布。( (三三) )土壤水的渗漏土壤水的渗漏 土壤水再分布至地下水,地下水位抬高或随地下水流侧向流动土壤水再分布至地下水,地下水位抬高或随地下水流侧向流动“内排内排水水”,而垂直向下的水分运动称为,而垂直向下的水分运动称为土壤水的渗漏。土壤水的渗漏。上午5时48分16 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7-2 7-2 土壤气态水运动土壤气态

    14、水运动 土壤中:液态水土壤中:液态水 气态水气态水一、土面水分蒸发一、土面水分蒸发 土面水分蒸发:土面水分蒸发:土壤水不断以水汽的形态由表土向大气扩散而逸失的现象称为土土壤水不断以水汽的形态由表土向大气扩散而逸失的现象称为土面水分蒸发。面水分蒸发。 大气蒸发能力:大气蒸发能力:土面蒸发的形成及蒸发强度受到辐射、气温、湿度和风速等外界条土面蒸发的形成及蒸发强度受到辐射、气温、湿度和风速等外界条件的影响,综合起来称为大气蒸发能力。件的影响,综合起来称为大气蒸发能力。 土壤的供水能力:土壤的供水能力:土壤水分向上输送会受到土壤含水率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即土土壤水分向上输送会受到土壤含水率的大小和分布

    15、的影响,即土壤的供水能力。壤的供水能力。 潜在蒸发强度:潜在蒸发强度:当土壤供水充分时,由大气蒸发能力决定的最大可能蒸发强度称为当土壤供水充分时,由大气蒸发能力决定的最大可能蒸发强度称为潜在蒸发强度。潜在蒸发强度。 土壤水分蒸发过程持续进行的三个前提条件:土壤水分蒸发过程持续进行的三个前提条件: 不断有热能到达土壤表面不断有热能到达土壤表面,以满足水的汽化热需要以满足水的汽化热需要( (在在1515o oC C时时,1g1g水的汽化热约为水的汽化热约为3.47kJ)3.47kJ);土壤表面的水汽压须高于大气的水汽压,以保证水汽不断进入大气;土壤表面的水汽压须高于大气的水汽压,以保证水汽不断进入

    16、大气;表表层土壤须能不断地从下层得到水的补给。层土壤须能不断地从下层得到水的补给。上午5时48分17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 (一一) )大气蒸发力控制阶段大气蒸发力控制阶段 在蒸发的起始阶段,当地表含水率很高时,尽管含水率有所变化,但地表处的水汽压仍维持或在蒸发的起始阶段,当地表含水率很高时,尽管含水率有所变化,但地表处的水汽压仍维持或接近于饱和水汽压。结果含水率的降低并不影响水汽的扩散通量,土壤能向地表充分供水。在这种接近于饱和水汽压。结果含水率的降低并不影响水汽的扩散通量,土壤能向地表充分供水。在这种情况下,表土的蒸发强度不随土壤含水率降低而变化,称为稳定蒸发阶段。

    17、稳定蒸发阶段蒸发强度情况下,表土的蒸发强度不随土壤含水率降低而变化,称为稳定蒸发阶段。稳定蒸发阶段蒸发强度的大小主要由大气蒸发能力决定的大小主要由大气蒸发能力决定, ,可近似为水面蒸发强度可近似为水面蒸发强度E Eo o。 ( (二二) )表土蒸发强度随含水率变化的阶段表土蒸发强度随含水率变化的阶段 当表土含水率低于临界含水率当表土含水率低于临界含水率k k时,时,土壤导水率随土壤含水率的降低或土壤水土壤导水率随土壤含水率的降低或土壤水吸力的增高而不断减小,导致土壤水分流吸力的增高而不断减小,导致土壤水分流向地表的土壤水通量向地表的土壤水通量( (即土壤的供水能力即土壤的供水能力) )减小减小

    18、, , 表层土壤消耗的水分得不到补充,表层土壤消耗的水分得不到补充,导致地表含水率进一步减小。随着表土含导致地表含水率进一步减小。随着表土含水率的降低,地表处的水汽压也降低,蒸水率的降低,地表处的水汽压也降低,蒸发强度随之减弱。发强度随之减弱。( (三三) )水汽扩散阶段水汽扩散阶段 当表土含水率很低,低于凋萎系数时,土壤表面形成干土层。土壤水分在干土层下汽化,然后当表土含水率很低,低于凋萎系数时,土壤表面形成干土层。土壤水分在干土层下汽化,然后以水汽扩散的方式穿过干土层而进入大气。以水汽扩散的方式穿过干土层而进入大气。大气蒸发条件下变时土面蒸发过程示意图大气蒸发条件下变时土面蒸发过程示意图表

    19、土蒸发强度表土蒸发强度保持稳定的阶段保持稳定的阶段表土蒸发强度随含表土蒸发强度随含水率变化的阶段水率变化的阶段土体内水汽扩土体内水汽扩散阶段散阶段上午5时48分18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二、土壤内部的水汽运动二、土壤内部的水汽运动 “ “夜潮夜潮”现象现象-夜晚,水汽由暖处向冷处扩散便夜晚,水汽由暖处向冷处扩散便可凝结成液态水。可凝结成液态水。 “ “冻后聚墒冻后聚墒”现象现象-我国北方冬季土壤冻结后我国北方冬季土壤冻结后的聚水作用。由于冬季表土冻结,水汽压降低,而的聚水作用。由于冬季表土冻结,水汽压降低,而冻层以下土层的水汽压较高,于是下层水汽不断向冻层以下土层的水汽压

    20、较高,于是下层水汽不断向冻层聚集、冻结,使冻层不断加厚,其含水量有所冻层聚集、冻结,使冻层不断加厚,其含水量有所增加,这就是增加,这就是“冻后聚墒冻后聚墒”现象。现象。上午5时48分19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7-3 7-3 土壤水循环、平衡及有效性土壤水循环、平衡及有效性 一、农田土壤水分循环及平衡一、农田土壤水分循环及平衡 田间土壤水分平衡田间土壤水分平衡-数学表达式为:数学表达式为:W = P+I+U-E-T-R-In-DW = P+I+U-E-T-R-In-D WW表示计算时段末与时段初土表示计算时段末与时段初土 体储水量之差体储水量之差(mm)(mm); P P表

    21、示计算时段表示计算时段 内降水量内降水量(mm)(mm);I I表示计算时段内灌表示计算时段内灌 水量水量(mm)(mm);U U表示计算时段内上行水表示计算时段内上行水 总量总量(mm)(mm);E E表示计算时段内土面蒸表示计算时段内土面蒸 发量发量(mm)(mm); T T表示计算时段内植物叶表示计算时段内植物叶 面蒸腾量面蒸腾量(mm)(mm);R R表示计算时段内地表示计算时段内地 面径流损失量面径流损失量(mm)(mm);InIn表示计算时段表示计算时段 内植物冠层截留量内植物冠层截留量(mm)(mm);D D表示计算表示计算 时段内下渗水量时段内下渗水量(mm)(mm)。上午5时

    22、48分20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 二、土壤水分有效性二、土壤水分有效性( (一一) )土壤一植物一大气连续体中的水分运动土壤一植物一大气连续体中的水分运动 植物从土壤中吸水然后又经叶面蒸腾到大气中去,可以看做是一个统一物理过程的连续体系,把植物从土壤中吸水然后又经叶面蒸腾到大气中去,可以看做是一个统一物理过程的连续体系,把这个体系称为土壤一植物一大气连续体这个体系称为土壤一植物一大气连续体(SPAC)(SPAC) SPACSPAC连续体中水流总是由水势高处流向水势低处,其通量与水势差成正比,与相应的阻力成反比。连续体中水流总是由水势高处流向水势低处,其通量与水势差成正比,

    23、与相应的阻力成反比。 当土壤供水充足,能满足植物蒸腾的需要时,蒸腾强度是由大气蒸发力决定的。但在土壤供水不当土壤供水充足,能满足植物蒸腾的需要时,蒸腾强度是由大气蒸发力决定的。但在土壤供水不足或土水势降低,不能满足植物蒸腾消耗时,叶水势降低,膨压下降,叶片气孔关闭,蒸腾减弱。足或土水势降低,不能满足植物蒸腾消耗时,叶水势降低,膨压下降,叶片气孔关闭,蒸腾减弱。 土水势土水势 根水势根水势 叶水势,植物能顺利地从土壤中吸水,并满足蒸腾耗水时,植物就不会萎蔫。叶水势,植物能顺利地从土壤中吸水,并满足蒸腾耗水时,植物就不会萎蔫。 土水势土水势 根水势根水势 叶水势,水通过植物的阻力加大,植物吸不到水

    24、,植物就会发生萎蔫。叶水势,水通过植物的阻力加大,植物吸不到水,植物就会发生萎蔫。( (二二) )土壤水的有效性土壤水的有效性( (表表7-3)7-3)三、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三、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 (表表7-4)7-4)造成土壤水分在空间上分布不同的原因:造成土壤水分在空间上分布不同的原因: 影响土壤水分运动的各个土壤因子存在空间变异性影响土壤水分运动的各个土壤因子存在空间变异性(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导水率等存在较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导水率等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性大的空间变异性) ) 影响土壤水分平衡的各个量,在空间上也存在着差异影响土壤水分平衡的各个量,在空间上也存在着差异( (

    25、灌溉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植物的根灌溉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植物的根系在土体内分布也不可能是均一化的系在土体内分布也不可能是均一化的, ,某一类型的植物,其根系有它的空间分布模式某一类型的植物,其根系有它的空间分布模式) ) 上午5时48分21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上午5时48分22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7-4 7-4 农田土壤水动态与调控农田土壤水动态与调控一、土壤水分的动态特性一、土壤水分的动态特性二、农田灌溉与灌溉量计算二、农田灌溉与灌溉量计算 三、农田排水三、农田排水( (一一) )土壤灌溉计划湿润层深度确定土壤灌溉计划湿润层深度确定 ( (

    26、二二) )土壤含水量上下限的确定土壤含水量上下限的确定( (三三) )灌溉日期与灌溉量的确定灌溉日期与灌溉量的确定上午5时48分23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7-5 7-5 土壤中的溶质运移土壤中的溶质运移一、溶质的对流运移一、溶质的对流运移 土壤中溶质对流:土壤中溶质对流:指土壤溶质随土壤水分运动而运移的过程。单位时间内通指土壤溶质随土壤水分运动而运移的过程。单位时间内通过土壤单位横截面积的溶质质量称为过土壤单位横截面积的溶质质量称为溶质通量溶质通量,通过对流运移的称为,通过对流运移的称为溶质对溶质对流通量流通量(Jc)(Jc)。单位体积土壤水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质量,称为。

    27、单位体积土壤水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质量,称为溶质的浓度溶质的浓度(C)(C)。溶质的对流通量溶质的对流通量(Jc)(Jc)为溶质溶度为溶质溶度(c)(c)和土壤水通量和土壤水通量(q)(q)的乘积的乘积: : Jc=qcJc=qc 土壤水溶液的平均空隙流速土壤水溶液的平均空隙流速 v=q/ v=q/ q=v q=v Jc=vcJc=vc 溶质穿过土层深度溶质穿过土层深度 L L 时所需的时间:时所需的时间:t tb b=L/v t=L/v tb b=L/q=L/q二、分子扩散与溶质弥散二、分子扩散与溶质弥散 ( (一一) )分子扩散分子扩散 溶质由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运移,以求最后达到浓度的均匀。

    28、溶质由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运移,以求最后达到浓度的均匀。 自由水溶质的分子扩散通量符合自由水溶质的分子扩散通量符合FickFick第一定律第一定律: : J-J-溶质在自由水体中的分子扩散通量,溶质在自由水体中的分子扩散通量,Do-Do-溶质在自由水体中的扩散系数,溶质在自由水体中的扩散系数, - -溶质的浓度梯度。溶质的浓度梯度。上午5时48分24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 土壤中的溶质分子扩散规律也符合土壤中的溶质分子扩散规律也符合FickFick第一定律:第一定律: J Jd d- -溶质在土壤中的分子扩散通量,溶质在土壤中的分子扩散通量,Ds(Ds( )-)-土壤含水量

    29、为土壤含水量为 时相应的扩散系数时相应的扩散系数(Ds(DsDo)Do) 溶质在土壤中的分子扩散系数为含水率的函数,与溶质浓度无关。溶质在土壤中的分子扩散系数为含水率的函数,与溶质浓度无关。经验公式为:经验公式为: a a和和b b均为经验常数均为经验常数 b=10b=10,a a值:值:0.0010.0010.0050.005,土壤黏性愈大,土壤黏性愈大,a a值愈小。值愈小。( (二二) )机械弥散机械弥散 泊肃叶方程泊肃叶方程( (定律定律) ):流体在水平圆管中作层流运动时,:流体在水平圆管中作层流运动时,Q-Q-体积流量与管子两端的体积流量与管子两端的压强差压强差P P,管子半径,管

    30、子半径r,r,管子长度,以及流体的粘滞系数管子长度,以及流体的粘滞系数存在关系:存在关系: Q=rQ=r4 4P/(8P/(8L) L) 机械弥散机械弥散: :土壤颗粒和孔隙在微观尺度上不均匀,溶液在流动过程中,溶质不断被土壤颗粒和孔隙在微观尺度上不均匀,溶液在流动过程中,溶质不断被分细后进入更为纤细的通道分细后进入更为纤细的通道( (每个细孔中流速方向、大小不一每个细孔中流速方向、大小不一) ),使溶质在随水流动过,使溶质在随水流动过程中逐渐分散并占有越来越大的渗流区域范围程中逐渐分散并占有越来越大的渗流区域范围, ,溶质的这种运移现象称为机械弥散。溶质的这种运移现象称为机械弥散。 由机械弥

    31、散引起的溶质通量也是符合由机械弥散引起的溶质通量也是符合FickFick第一定律第一定律: :( (三三) )水动力弥散水动力弥散( (分子扩散与机械弥散的综合分子扩散与机械弥散的综合) ) 水动力弥散引起的土壤中溶质分子的扩散规律同样符合水动力弥散引起的土壤中溶质分子的扩散规律同样符合FickFick第一定律。第一定律。上午5时48分25 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三、土壤溶质的动态特性三、土壤溶质的动态特性( (一一) )土壤溶液的总浓度土壤溶液的总浓度 ( (二二) )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浓度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浓度 ( (三三) )土壤溶液中其他元素养分浓度土壤溶液中其他元素

    32、养分浓度 潮土潮土(发育于富含碳酸盐或不含碳酸盐的河流冲积物土,受地下潜水作用,经过耕作熟化而形成的一种半水成土壤)、盐化潮土、盐化潮土(在潮土的基础上,具有附加的盐化过程,土壤表层具有盐积现象的土壤)和盐土和盐土(含水溶性盐类较多的低产土壤),其土壤溶液浓度随土层深度和时间的变化,其土壤溶液浓度随土层深度和时间的变化: :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上午5时48分28思考题(作业): 1估算在地面无积水,且土壤水分为饱和的情况下,土壤水分运动从表层开始穿过1m质地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分别所需要的时间。 2某平原地区,年降水量1000mm,实际年蒸散量为750mm,不发生径流,地下水位埋深为10m,在地下水位以上的非饱和带,假定土壤的体积含水量恒定不变为0.25。现在土壤表面施入一浓度为5mol/L的溶质,该溶质的化学性质是不和土壤固体、植物及大气环境发生任何交互作用。试求该溶质在非饱和带的淋洗速率;溶质达到地下水位的时间;溶质的通量。 7 7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土壤学第七章-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ppt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96558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