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宣贯与培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宣贯与培训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生产 法律法规 知识 培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宣贯与培训宣贯与培训主讲:AAAAA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第一节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法律的概念 1、法律概念、法律概念 由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 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2、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规范性规范性和和一般性一般性(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权威性权威性、普通性普通性和和统一性统一性(国家认可)(国家认可) 、现实性现实性(规定主体的权利、义务规定主体的权利、义务) 、强制性强制性(最终由国家强制力保障)(最终由国家强制力保障) 、公平公正性公平公正性法律面前
2、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法律的职能、法律的职能 政治职能政治职能 经济职能经济职能 社会职能社会职能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职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职能表现在:表现在: 通过规范政府、部门、单位、社会以及有通过规范政府、部门、单位、社会以及有 关人员的职责关人员的职责 ,确立安全生产关系确立安全生产关系。 规定相关主体权利、义务。规定相关主体权利、义务。 明确主体法律责任、惩戒违法行为、明确主体法律责任、惩戒违法行为、维护安维护安 全生产秩序。全生产秩序。 保障生产经营活动安全运行,保障生产经营活动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保障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
3、、社会进步。 4 4、我国法律五大领域、我国法律五大领域 、宪法和国家机构方面:、宪法和国家机构方面: 宪法宪法 选举法选举法 、民事方面、民事方面 : 民法通则民法通则 、经济方面:、经济方面: 工业企业法工业企业法 公司法公司法 劳动法劳动法 、行政方面:、行政方面: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电力法电力法 矿山安全法矿山安全法 、刑事方面:、刑事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概念、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概念 权利权利:享有者按法律规定具有自己这样:享有者按法律规定具有自己这样 行为或不这样的行为,或要求他行为或不这样的行为,或要求
4、他 人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人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能力能力 或资格。或资格。 义务义务:表示承担者:表示承担者应履行法律规定的应履行法律规定的 责任责任。 6、违法与犯罪行为、违法与犯罪行为 违法(广义违法):指违反法律的行为,含犯违法(广义违法):指违反法律的行为,含犯 罪和狭义违法。罪和狭义违法。 狭义违法:包括狭义违法:包括民事和行政侵权民事和行政侵权行为,指除犯行为,指除犯 罪外所有非法侵犯他人人身权、财罪外所有非法侵犯他人人身权、财 产权、政治权利、精神权利、知识产权、政治权利、精神权利、知识 产权的行为。产权的行为。 犯罪犯罪:由刑法明文规定,是一种危害社会已经:由刑法明文规定,
5、是一种危害社会已经 达到触犯刑法的程度,并且达到触犯刑法的程度,并且应当受到刑应当受到刑 罚处罚的行为。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社会危害性:一看行为侵犯的客体,二看行、社会危害性:一看行为侵犯的客体,二看行 为手段、后果、时间地点,三看行为人情况为手段、后果、时间地点,三看行为人情况 及主观因素。及主观因素。 、刑事违法性:只有当、刑事违法性:只有当危害社会的行为触犯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触犯了 刑法刑法才构成犯罪。才构成犯罪。 刑罚惩罚性:犯罪是适用刑法的前提,刑罚刑罚惩罚性:犯罪是适用刑法的前提,刑罚 是犯罪的法律后果。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违法行
6、为的构成要素: 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违法行为的客体违法行为的客体 违法行为的主体违法行为的主体 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7、违法行为的分类、违法行为的分类 .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行政管理法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如侵权行为、违约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指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违宪行为:指违反宪法的行为。 8、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主要表现为财产责任,补偿性的。 行政责任:主要指触犯行政法或不履行行政 义务,应承担的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主体违反刑事法律所应承 担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安全生产法
7、律法规体系和法律效力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和法律效力 一、一、宪法宪法中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中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第第42、 43、 48条条 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 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 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 劳动法劳动法 消防法消防法 质量法质量法 三、有关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三、有关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保护条例 安全生产许可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四、有关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四、有关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 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 五、 有关安全生产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第三
8、节第三节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 一、安全第一的涵义一、安全第一的涵义(一)(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的涵义内容的涵义内容:(1)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第一)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第一(2)危险识别第一)危险识别第一(3)生产条件安全化第一)生产条件安全化第一(4)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第一和安全操作第一)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第一和安全操作第一(5)生产的安全保障第一)生产的安全保障第一(6)安全是评价的第一标准)安全是评价的第一标准(二)(二) “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在生产工作中的应用:在生产工作中的应用:(1 1)在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在一切生产经营
9、活动中,首先首先要确保劳动要确保劳动者在生者在生 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2 2)在计划、组织、指挥和从事生产时,)在计划、组织、指挥和从事生产时,首先首先要全面、准确了解生产中有什么危险;要全面、准确了解生产中有什么危险;(3 3)任何生产经营单位,)任何生产经营单位,首先首先要具备安全生产要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条件,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4 4)劳动者上岗作业前,)劳动者上岗作业前,首先首先要进行安全教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在岗位作业时,育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在岗位作业时,首先首先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要严格执行安全操
10、作规程,安全作业;(5 5)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生产服从安全生产服从安全”的原则,的原则,优先优先解决安全问解决安全问题,确保安全才进行生产;题,确保安全才进行生产;(6 6)在评价生产工作时,)在评价生产工作时,首先首先以安全作衡量以安全作衡量标准。标准。二、预防为主的涵义二、预防为主的涵义1 1、预防为主:、预防为主: 是指是指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放在事前做好各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放在事前做好各项预防工作上项预防工作上。2 2、预防工作的形式:、预防工作的形式: (1 1)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2 2)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
11、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 (3 3)防止安全管理上的缺陷)防止安全管理上的缺陷3 3、预防工作的内容:、预防工作的内容: (1 1)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素质;)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素质; (2 2)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3 3)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4 4、“预防为主预防为主”的主要体现:的主要体现: (1 1)安全意识在先)安全意识在先 (2 2)安全投入在先)安全投入在先 (3 3)安全责任在先)安全责任在先 (4 4)建章立制在先)建章立制在先 (5 5)隐患预防在先)隐患预防在先 (6 6)监督执法在先)监督执法在先
12、事后型事故管理事后型事故管理预防型隐患管理预防型隐患管理 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1.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危险是客观存在的又是可以防范的危险是客观存在的又是可以防范的 .生产必须安全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促进生产安全促进生产 .安全与生产是统一体安全与生产是统一体 2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安全可以产出效益安全可以产出效益 .良好的效益有利于安全投入的落实良好的效益有利于安全投入的落实第二章第二章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一、一、宪法宪法中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内容中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内容第四十二条规定:第四十二条规定:“加强劳动
13、保护,改善劳动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条件”、“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动就业训练”。第四十三条规定:第四十三条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第四十八条规定: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利益益”。 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20022002年年1111月月1 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一)法律地位:(一)法律地位: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安全生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安全生产的专门法律,是我
14、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主产的专门法律,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主体法。体法。(二)立法目的:(二)立法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三)适用范围:(三)适用范围:在中华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在中华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二二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四)阐明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四)阐明安全生产工作方针: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安全第一,预防为
15、主为主”的方针。的方针。(五)形成六项基本原则:(五)形成六项基本原则: 1 1、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 2 2、预防为主的原则;、预防为主的原则; 3 3、权责一致的原则;、权责一致的原则; 4 4、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 5 5、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原则;、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原则; 6 6、奖惩原则。、奖惩原则。(六)确立七项基本法律制度:(六)确立七项基本法律制度: 1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2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制度; 3 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
16、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 任制度;任制度; 4 4、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 5 5、安全中介服务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 6 6、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7 7、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七)主要内容(七)主要内容1 1、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1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作保障全面负责作保障 :A.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B.B.组
17、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C.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D.D.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全事故隐患; ;E.E.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F.F.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 2)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作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作保障: 概括为场所、设备、设施、管理组织与技术措施概括为场所、设备
18、、设施、管理组织与技术措施符合安全要求。符合安全要求。(3 3)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作保障:)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作保障: 为确保企业建立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而设立,是为确保企业建立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而设立,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织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织保证。(4 4)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作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作保障: 安全教育与培训是全员的:负责人、安全员、基安全教育与培训是全员的:负责人、安全员、基 层干部、技术员、班组长、工人、特种作业人员层干部、技术员、班组长、工人、特种作业人员(5 5)项目建设的安全保障:)项目建设的安全保障: A A、项目建设的、项目建
19、设的“三同时三同时”制度制度 B B、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制度、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制度 (6 6)设备设施的安全保障:)设备设施的安全保障:A A、加强安全设备的管理;、加强安全设备的管理;B B、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安全警示;、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安全警示;C C、设备的报废与淘汰;、设备的报废与淘汰;D D、特种设备实行安全许可证;、特种设备实行安全许可证;E E、劳动防护用品及工伤保险;、劳动防护用品及工伤保险;F F、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G G、相关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协调;、相关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协调;H H、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投入。2
20、 2、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 1)从业人员享有的安全生产权利:)从业人员享有的安全生产权利: A A、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 B B、危害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危害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C C、安全管理的批评、检举、控告权;、安全管理的批评、检举、控告权; D D、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 E E、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2 2)从业人员应履行的安全生产义务:)从业人员应履行的安全生产义务: A A、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遵守安
21、全生产规章制度; B B、接受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与培训;、接受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与培训; C C、报告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报告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3 3、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1 1)安全生产监督主要来自七个方面:安全生产监督主要来自七个方面:A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B B、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管理;理;C C、监察机关的监督;、监察机关的监督;D D、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E E、社会公众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F F、基层群众性自治
22、组织的监督;、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监督;G G、新闻媒体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2 2)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A A、企业负责、企业负责 B B、行业管理、行业管理 C C、国家监察、国家监察 D D、群众监督、群众监督 E E、劳动者遵章守纪、劳动者遵章守纪 安全生产新格局:安全生产新格局: 政府统一领导(安全生产监管主体)政府统一领导(安全生产监管主体) 部门依法监督部门依法监督 企业全面负责(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企业全面负责(安全生产责任主体) 社会监督支持社会监督支持(3 3)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责:)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安县级以上
23、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全生产状况,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处理。当及时处理。(4 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职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职权: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生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使以
24、下职权:使以下职权:A A、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B B、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要求限期改正;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以纠正或要求限期改正;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依照法律、法规作出行政处罚决处罚的行为,依照法律、法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定。C C、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除;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生
25、产经营和使用。D D、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设备、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器材予以查封或扣押。设施器材予以查封或扣押。 (5 5)安全生产事项的审批和监管:)安全生产事项的审批和监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有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需要审查批准(包括批准、核准、许可、项需要审查批准(包括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等)或者验收的,依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等)或者验收的,依法进行审查、批准和监督管理。法进行审查、批准和监督管理。(6 6)安全生产的社会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