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上)心脏生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上)心脏生理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生理学 第四 血液循环 心脏 生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四章第四章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脏的生物电活动第二节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三节第三节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脏的解剖结构(复习)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脏的生物电活动一一、 心肌细胞的分类心肌细胞的分类 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 机制机制(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 机制机制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 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90mV形成机制形成机制 :主要是:主要是K+经经K通道外流,通道外流, 达到
2、平衡电位达到平衡电位 ;少量;少量Na内内 流;生电性流;生电性Na K泵活泵活 动结果。动结果。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主要特征: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主要特征: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 间很长,动作电位的降支间很长,动作电位的降支 和升支不对称。和升支不对称。机制机制: (1)去极化过程:(又称为)去极化过程:(又称为0期)期) 去极化到阈电位(去极化到阈电位(-70mV)快快Na+通通道开放,出现再生性道开放,出现再生性Na+内流内流Na+顺电顺电-化学梯度进入细胞内化学梯度进入细胞内去极化去极化 (2)复极过程:从)复极过程:从0期去极化期去极化静息电位静息电位1期期 :从:从+30mV0
3、mV 约约10ms,由短暂的一过性外,由短暂的一过性外向电流引起通道在去极化到约向电流引起通道在去极化到约-20mV时激活,为时激活,为K+外外流流 。 2期:期:又称缓慢复极期。膜内电位停滞于又称缓慢复极期。膜内电位停滞于0mV左右,常左右,常称平台期,持续称平台期,持续100150ms。 平台期初期平台期初期,内向,内向Ca2+电流与外向电流与外向K+电流处于相对平电流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膜电位稳定在衡状态,膜电位稳定在0mV左右。左右。 平台期晚期平台期晚期,内向,内向Ca2+电流逐渐减弱,外向电流逐渐减弱,外向K+电流逐电流逐渐增强,出现一种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的微弱的净外渐增强,出现一
4、种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的微弱的净外向电流,导致膜电位缓慢地复极化。向电流,导致膜电位缓慢地复极化。3期期:又称快速复极末期。:又称快速复极末期。0mV左右左右 90mV,约,约100150ms。Ca2+通通 道关闭,道关闭,Ca+内流停止,而内流停止,而K+外流外流 进行性增加所致。进行性增加所致。 4期期:又称静息期(电舒张期)。膜电位稳定于:又称静息期(电舒张期)。膜电位稳定于 90mV,恢复细胞内外离子的正常,恢复细胞内外离子的正常 分布。分布。Na+-K+泵泵 排排Na+,摄摄K+,恢复,恢复 Na+、K+的分布。的分布。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
5、其形成 机制机制 工作细胞工作细胞4期的膜电位是基本稳定的。期的膜电位是基本稳定的。 自律细胞自律细胞4期的膜电位不稳定,可自动期的膜电位不稳定,可自动 除极化。除极化。1、浦肯野细胞、浦肯野细胞离子基础:离子基础:除除4期外,与工作细胞离子基础相同。期外,与工作细胞离子基础相同。 4期自动去极化的离子基础期自动去极化的离子基础 :随时间而逐渐随时间而逐渐增强的内向离子电流(即增强的内向离子电流(即If电流),通常被电流),通常被称为起搏电流。称为起搏电流。If主要为主要为Na+(也有少量也有少量K+)。If在复极至在复极至-60mV时开始激活,至时开始激活,至-100mV时时完全激活。因其激
6、活缓慢,并随时间的延长完全激活。因其激活缓慢,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而增大,在4期内进行性增大。当期内进行性增大。当4期自动去期自动去极达阈电位时,便可产生新的极达阈电位时,便可产生新的AP,而,而If在在0期去极化至期去极化至-50mV时因通道的失活而终止时因通道的失活而终止 。2 2、窦房结细胞、窦房结细胞 最大复极电位(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电)和阈电位(位(-40mV)均高于浦肯野细胞)均高于浦肯野细胞 ;0期去极化幅度低(仅期去极化幅度低(仅70mV),),速度慢(约速度慢(约10v/s),时程长),时程长(7ms左右),左右),0期只去极化到期只去极化到0mV左右,无明显
7、的极化倒转左右,无明显的极化倒转 ;无明显复极无明显复极1期和期和2期;期; 4期自动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约去极化速度快(约0.1v/s),明显),明显快于浦肯野细胞(快于浦肯野细胞(0.02V/s)。)。 离子基础:离子基础: 0期去极期去极: L型型Ca2+通道激活,通道激活, Ca2+内流。由于内流。由于L型型Ca2+通道激活、失活缓慢,故通道激活、失活缓慢,故0期去极化缓慢,持续时期去极化缓慢,持续时间长。间长。 3期复极期复极: L型型Ca2+通道逐渐失活,通道逐渐失活,Ca2+内流相应减少,内流相应减少,及及IK通道的开放,通道的开放,K+外流增加。外流增加。 4期自动去极化期自动
8、去极化 :IK:复极至:复极至-60mV时,因失活逐渐时,因失活逐渐关闭,导致关闭,导致K+外流衰减,是最重要的离子基础。外流衰减,是最重要的离子基础。 ICa:在:在4期自动去极化到期自动去极化到-50mV时,时,T型型Ca2+通道激活,通道激活,引起少量引起少量Ca2+内流参与内流参与4期自动去极化后期的形成。期自动去极化后期的形成。 If: 因因窦房结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只有细胞最大复极电位只有-70mV,If不能充不能充分激活,在分激活,在窦房结窦房结细胞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中作用不大。期自动去极化中作用不大。 三、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一)兴奋性 兴奋性的概念及与阈值的关系
9、。(复习)兴奋性的概念及与阈值的关系。(复习)1、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静息电)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或阈电位位(或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或阈电位水平上移,水平上移,二者间差值增大二者间差值增大兴奋性降低。兴奋性降低。(2)离子通道的性状)离子通道的性状 : Na+通道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是快反应细胞通道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是快反应细胞当时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正常静息电位当时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正常静息电位水平又是决定水平又是决定Na+通道能否处于或复活到备通道能否处于或复活到备用状态的关键用状
10、态的关键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 0期去极化到期去极化到3期复极期复极 至至-60mV 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 :0期去极化到期去极化到3期复极期复极 化至化至-55mV (2)相对不应期:复极化相对不应期:复极化-60mV至至- 80mV的时间的时间 (3)超常期:膜内电位由超常期:膜内电位由-80mV恢复恢复 到到-90mV3、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 系系 心肌兴奋性变化特点:有效不应期长心肌兴奋性变化特点:有效不应期长 意义:意义:a、保证了心肌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保证了心肌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
11、 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b、与期前收缩(、与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后代)后代 偿性间歇(偿性间歇(compensatory pause)的产)的产 生有关生有关 期前收缩 与代偿性间歇 (二)自律性(二)自律性 1、概念: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概念: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 。具有自动节律。具有自动节律性的组织或细胞称为自律组织或自律性的组织或细胞称为自律组织或自律细胞。自律性的高低可用单位时间细胞。自律性的高低可用单位时间(每分钟)内自动发生
12、兴奋的次数,(每分钟)内自动发生兴奋的次数,即自动兴奋的频率来衡量。即自动兴奋的频率来衡量。 2、心脏的起搏点、心脏的起搏点 正常起搏点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窦房结) 潜在起搏点潜在起搏点 (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 安全因素,当正常起搏点活动障碍安全因素,当正常起搏点活动障碍 时,作为备用起搏点仍能以较低的频时,作为备用起搏点仍能以较低的频 率保持心脏跳动率保持心脏跳动 。 潜在的危险因素,当其自律性增高并潜在的危险因素,当其自律性增高并 超过窦房结时,可引起心律失常超过窦房结时,可引起心律失常 异位起搏点异位起搏点 (病理条件下的起搏点)(病理条件下的起搏点)3、窦房结
13、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 抢先占领抢先占领 窦房结的自动节律性兴奋频率高于其他潜在窦房结的自动节律性兴奋频率高于其他潜在起搏点。(先达到阈电位。)起搏点。(先达到阈电位。) 超速驱动压抑超速驱动压抑 a、超速驱动超速驱动:当自律细胞在受到高于其固有频:当自律细胞在受到高于其固有频率的刺激时,就按外加的频率发生兴奋。率的刺激时,就按外加的频率发生兴奋。b、超速驱动压抑:超速驱动压抑:外来的超速驱动刺激停止外来的超速驱动刺激停止后,自律细胞不能立即呈现其固有的自律性后,自律细胞不能立即呈现其固有的自律性活动,须经一段静止期后才逐渐恢复其自律活动,须经一段静止期后才逐渐恢复其自律
14、性。性。C、意义:当一过性窦性频率减慢时,使潜在、意义:当一过性窦性频率减慢时,使潜在起搏点自律性不能立即表现出来,有利于防起搏点自律性不能立即表现出来,有利于防止异位搏动。止异位搏动。4、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间差距小,自律性增高间差距小,自律性增高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期自动去极化速度:4期自动去极化期自动去极化 速度增快,自律性增高速度增快,自律性增高(三)传导性(三)传导性 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为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为传导性。传导性的高低可用兴奋的传传导性。传导性的高低可用兴奋的传 播速
15、度来衡量。播速度来衡量。 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特点、心脏内兴奋传播的特点(1)心肌细胞间直接电传递:心肌细)心肌细胞间直接电传递:心肌细胞间存在闰盘,相邻细胞间可通过缝胞间存在闰盘,相邻细胞间可通过缝隙连接处的细胞间通道相互联系,兴隙连接处的细胞间通道相互联系,兴奋可在细胞间迅速传播,以实现其同奋可在细胞间迅速传播,以实现其同步性活动,使整个心室(或整个心房)步性活动,使整个心室(或整个心房)构成一个功能上互相联系的功能性合构成一个功能上互相联系的功能性合胞体。胞体。 (2)通过特殊传导系统有序传播)通过特殊传导系统有序传播(3)心脏内兴奋传导速度不均一:)心脏内兴奋传导速度不均一: 传导最慢
16、传导最慢: 房室结房室延搁房室结房室延搁 意义:房室不同时收缩意义:房室不同时收缩,心室收缩紧心室收缩紧 跟在心房收缩完毕后进行,跟在心房收缩完毕后进行, 不会发生心房和心室的收缩不会发生心房和心室的收缩 时间上重叠的现象。时间上重叠的现象。 传导最快传导最快: 心室内浦氏纤维心室内浦氏纤维 意义:保证心室肌几乎完全同步收意义:保证心室肌几乎完全同步收 缩,产生较好的射血效果缩,产生较好的射血效果2、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心肌细胞的结构)心肌细胞的结构 a、细胞直径:细胞直径大,细胞内的、细胞直径:细胞直径大,细胞内的电阻降低,则空间常数增大,兴奋部电阻降低,则
17、空间常数增大,兴奋部位的电位变化所引起的电紧张扩布的位的电位变化所引起的电紧张扩布的范围也越远,传导速度增快。范围也越远,传导速度增快。 b、细胞间缝隙连接数目:细胞间缝隙、细胞间缝隙连接数目:细胞间缝隙连接数目多,使纵向细胞内电阻小,连接数目多,使纵向细胞内电阻小,传导快。传导快。 (2)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0期去极的期去极的速度速度愈快,局部电流的形成愈快,局部电流的形成也将愈快,兴奋传导愈快。也将愈快,兴奋传导愈快。0期去极的期去极的幅度幅度愈大,兴奋与未兴奋部愈大,兴奋与未兴奋部位间的电位差愈大,向前影响的范围位间的电位差愈大,向前影响的范围也愈广,兴奋传导愈快
18、。也愈广,兴奋传导愈快。 (3)邻近未兴奋部位的兴奋性邻近未兴)邻近未兴奋部位的兴奋性邻近未兴奋部位的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增奋部位的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增大时,兴奋性降低,此时膜去极化达大时,兴奋性降低,此时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到阈电位水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延长,传导减慢。延长,传导减慢。 三、体表心电图 (一)、概念:(一)、概念: 将引导电极置于身体一定部位,记录将引导电极置于身体一定部位,记录整个心动周期中心电变化(各细胞的整个心动周期中心电变化(各细胞的综合心电向量)的波形图。综合心电向量)的波形图。(二)、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二)、正常心电图的波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