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法律公共基础知识基础法律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事业单位法律公共基础知识基础法律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业单位 法律 公共 基础知识 基础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事业单位法律基础要点主讲人 颜三忠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法理学法理学一、法的概念与本质1、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2、本质:(1)法律反映统治阶级或广大人民的意志。法律反映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整体意志、根本意志。(2)法律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具有物质制约性,即当时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3)法律要以社会为基础,即法要尊重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道德观念。(4)法律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 3、分类 公法与私
2、法 例题1: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B )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例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法的产生取决于经济关系 B.法律价值观念决定于经济关系 C.法的发展变化完全取决于经济关系 D.法的性质决定于经济关系例题3:下列法律属于公法的是( C )。A.婚姻法 B.公司法 C.宪法 D. 保险法 二.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1.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2)预测作用 (3)评价作
3、用 (4)强制作用 (5)教育作用 2.社会作用(1)维护阶级统治 (2)执行社会公共事务职能 法律作用的局限性: (1)法律只是众多社会调整手段中的一种. (2) 法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 (3)法具有滞后性的特点 (4)法律是概括性的规范,它不能在一切问题上都做到天衣无缝、续密周延,也不能处处做到个别正义。 例题1: 在一个陌生环境下,我们敢于与陌生人交易,主要基于法律具有的( C )。 强制作用 B.指引作用 C.预测作用 D.教育作用 例题2:下列属于法的社会作用的是( )。 预测作用 B.评价作用 C.指引作用 D.维护阶级统治 例题3: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
4、之一在于( B )。 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 B.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 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 D.法律只对坏人起作用,不对好人起作用。 例题4: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表述属于有选择的指引是( B )。 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三、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一)要素 它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和法律关系客体三种要素构成。 1、法律关系主
5、体 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权义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有权利能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公民、国家机关、法人、企业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国家。 2、法律关系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法学当中最为重要的一对概念,在两者的关系中,权利具有最终的地位,义务始终是为权利服务的,这就是“权利本位”思想。 例题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
6、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答案及解析:B 例题2: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是( C.D.E ) A.可以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 B.可以只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利 C.权利义务是辨证的统一 D.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E.权利和义务是互相对立的 3、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或权义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二)法律事实 引起法律关系产
7、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如结婚产生夫妻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结婚即为法律事实;死亡引起婚姻法律关系的消亡、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死亡即为法律事实。依是否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法律事实大体上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 例题1:法律事实是( B )。 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依据 法律事件 法律活动中所有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例题2:要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 A )。 权利能力 B.行为能力 C.责任能力 D.完全行为能力 例题3:依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不能形成法律关系( B )? 李某和王某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并获得结婚证书 甲单位销售假
8、冒伪劣商品,被市公安局处罚 张某委托赵某在民事诉讼中做自己的诉讼代理人 孙某因赌博欠钱某2万元 例题4:甲杀害乙,乙的继承人因乙的死亡继承其遗产。引起继承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是( A ). A.乙的死亡 B.甲的杀人行为 C.甲的事实行为 D.乙的死亡和甲的杀人行为 例题5:法的主要内容是( C )。 国家意志 B.党的政策 C.权利和义务 D.社会关系 四、法律体系、法律部门、法律渊源 (一)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法律部门也叫部门法,是根据法律所调整的不同社会关系即调整对象和法律调整方法的不同所划定的
9、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刑法部门、民商法部门、经济法部门、诉讼法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部门。划分法律部门主要依据是调整对象,其次是调整方法。 (三)法律渊源 法律的表现形式,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际公约。 例题1:划分法律部门最重要的标准是( )。 A.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不同社会关系 B.根据法律所调整的方法 C.根据法律部门法规的数量 D.根据该法律的制定机关 五、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一)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由于法的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的后果。 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1、侵权
10、行为,也是违法行为。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知识产权、政治权利或精神权利产生的法律责任,在全部法律责任中占多数。 2、违约行为,即违反合同约定,没有履行一定法律关系中的作为的义务或不作为的义务。 3、法律规定,这是指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从表面上看,责任人并没有侵犯任何人的权利,也没有违反任何契约义务,仅仅由于出现了法所规定的法律事实,就要承担某种赔偿责任。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1)责任主体;(2)过错;(3)违法行为;(4)损害事实; (5)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法律责任的分类:(1)民事责任(2)刑事责任(3)行政责任(4)国家赔偿责任(5)违宪责任。例题1:法律责任
11、的核心构成要素是( B )责任主体、客体 B.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 C.损害结果和主观过错 D.因果关系(二)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一个重要方式。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或体现。另一方面,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又有明显的区别。法律责任不等于法律制裁,有法律责任不等于一定有法律制裁。例题2: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关系中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责任就是法律制裁 B.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互为因果C.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 D. 法律制裁是前提,法律责任是结果 六、法治 1、
12、法治的含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2、法治与人治、权治、德治对立 3、法治的主要功能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公共权力。 4、社会主要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例题1:亚里士多德认为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 D )
13、的法律。 A.反映民意 B.体现城邦意志 C.体现神意 D.制定得良好 例题2:法治的功能在于( )。 A.强化通知基础 B.发展国民经济 C.建设精神文明 D.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 例题3:法治的政治基础是( D )。 A.君主专制 B.暴君专制 C.贵族专制 D.民主政治 七、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一)法律的制定(立法) 法律制定,就是通常所说的立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简称为法律的订、修、废活动。 1、法律渊源 (1)宪法:最高法律效力。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可以提出宪法修改建议,并经全国人大
14、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2)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一般用XX法的名称) 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其他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一般用XX条例的名称。但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行政法规无权制定。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
15、方性法规,但要报请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 较大的市包括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经国务院批准较大的市。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6)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7)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
16、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例题1:在我国,基本法律的制定机关是( C )。A.最高人民法院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例题2:现行法律规定,制定基本法律的机关是(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例题3:以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是( C )。A.行政复议法 B.刑法 C.国务院组织法 D.宪法例题4:下列不享有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制定权的机关是(D )。A.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C.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D.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例
17、题5: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包括(A )。A.行政规章 B.自治条例 C.单行条例 D.地方性法规 2、法律规范效力冲突解决原则 (1)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 (2)新法优于旧法 (3)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 3、法的溯及力: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二)法律的实施 1、守法 2、执法(行政执法)指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职权,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行政执法要遵循合法、公正和效率原则。 3、司法(法律适用)即当发生违反法律的情况和发生法律纠纷的情况时,司法机关处理案件
18、的活动。司法机关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原则。 例题1:下列活动,哪些属于司法活动( C ) 法官张某对邻居间的口角进行劝解,使其和好如初 警察李某劝说其犯罪的弟弟去公安机关自首 检察机关根据林某举报对相关人员进行侦查 法官王某怀疑自己妻子有外遇而决定自行访查 例题2:下列不属于司法机关的是( C )。 A.最高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司法局 D.军事法院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宪法宪法 一、宪法基础知识一、宪法基础知识 1.宪法的概念 宪
19、法是确立国家制度和根本任务,调整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基本关系的国家根本大法。 (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宪法的特征 第一,内容的根本性。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最基本的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运作的原则等,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具有原则性强特点。 第二,法律效力的最高性。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宪法是法律法规的制定依据,具有母法地位。 第三,程序的特殊性。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经过区别于
20、普通法律的特别程序。修改宪法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并经全体人大代表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第四,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第五,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例题1:宪法不同于普通法律的根本区别是(A )。 A.宪法是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宪法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 C.宪法是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的根本法 D.宪法的制定与修改具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 例题2:宪法序言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结果,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 D )。 A.政治制度B.社会制度C.国家制度D.根本任务 例题3: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C )。 A
21、.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B.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例题4: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并经全体人大代表( B )以上通过。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四分之三 D.五分之四 例题5:宪法修正案的通过需要全国人大( )以上。 A.全体代表2/3 B.出席代表2/3 C.全体代表3/4 D.出席代表3/4 3宪法发展历史 最早的资产阶级宪法:出现在17世纪中期首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体现为不成文宪法,主要有1628年权利请愿书、1679年人身保护法、1689年权利法案、
22、1701年王位继承法等。 最早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 最早的社会主义宪法:1918年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 历史最悠久的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仍有效,只制定了26个修正案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是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建国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这部宪法先后于1975年、1978年和1982年作了全面修改。1988、1993、1999、2004年先后对1982年宪法作了四次修改。 例题1:近代宪政运动最早发生于( A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二、国家制度二、国家制度 1、国体(国家性质)
23、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我国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3、政体又叫政权组织形式、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其实质是国家权力的配置。我国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核心内容与实质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 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人民
24、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政治协商会议不属于国家机构,也不同于人民团体。其主要的职能是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例题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 )。A.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在国家机关中,人民代表大会至上原则C.少数服从多数原则D.集体行使职权例题2:我国宪法规定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D )。A.人民民主专政 B.社会主义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例题3:我国的( A )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A.民主制度 B. 社会主义制度C.选举制度 D.少数服从多数制度例题4:下列关于政
25、权组织形式与国体关系正确的是(B )。A.政权组织形式与国体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B.任何国体均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C.国体从属于政权组织形式D.只有借助于政权组织形式,国体才能外化出来例题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A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民主专政 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通常按地方名称-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