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我国生产要素收入税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6章-我国生产要素收入税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6 我国 生产 要素 收入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节 生产要素收入税概述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第四节 土地增值税1一、主流观点1.课税对象为:生产要素收入。2.生产要素收入:工资、利润、地租,等3.生产要素收入最终表现为“个人收入”4.个人所得税是“对人税”,按个人纳税能力设计,不易转嫁5.个人所得税为一般税,企业所得税为精选税,此外,土地增值税也作为收入税的精选税种。21.征税对象扣除了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后的净所得2.税负具有直接性3.税收课征的公开性4.“量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5.税收管理的复杂性31.分类所得税(分类税制):将所得按来源分为若干类别,对不同来源所得分别计征所得税理论依据:不同性质的所得项目适用不同的税率
2、,分别施加不同的税负,如劳动所得应轻税,资本和土地所得应较重税42.综合所得税(综合税制)对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综合计征所得税理论依据:课税应当依据人的总体负担能力,即综合纳税人全年各种所得的总额,扣减各种法定的减免和扣除项目后,按统一税率纳税53.分类综合所得税分类综合所得税(混合税制):综合分类、综合两种所得税的优点,实行分项课征、综合计税相结合日本的个人所得税属于混合税制综合计征(10)其他收入综合计征(9)临时所得综合或分类计征综合或分类计征(8)资本利得分类计征分类计征(7)林业收入分类计征分类计征(6)退休收入综合计征(5)工薪收入综合计征(4)经营利润综合计征(3)不动
3、产所得综合或分类计征综合或分类计征(2)股息综合或分类计征综合或分类计征(1)利息日本个人所得税6一、企业所得税概述企业所得税是指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业所得税是指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二、税制要素1.征税对象:企业未分配利润即资本的价格收入。应税所得额企业收入总额按规定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有正常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正常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7l扣除标准:l1.利息: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
4、支出,按照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按照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的数额以内的部分。l2.工资、薪金支出:税法规定允许扣除的工资、工资、薪金支出:税法规定允许扣除的工资、薪金支出。薪金支出。2008年起,年起,“据实扣除据实扣除”。不再按。不再按“计税工资计税工资”为限。为限。l3.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2%、14%、1.5%计算扣计算扣除。除。 84.公益性的捐赠,公益性的捐赠,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5.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全年销售全年销售(营业营业)收入净额
5、在收入净额在1500万万元及其以下的,不超过销售元及其以下的,不超过销售(营业营业)收入净额的收入净额的0.5;全年销售;全年销售(营业营业)收入净额超过收入净额超过1500万元万元的部分,不超过该销售的部分,不超过该销售(营业营业)收入净额的收入净额的0.3。6.各类保险基金和统筹基金各类保险基金和统筹基金 纳税人按国家有关规定上缴的基本养老基金、纳税人按国家有关规定上缴的基本养老基金、补充养老基金、基本医疗基金和补充医疗基金补充养老基金、基本医疗基金和补充医疗基金等,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在规定的比例内扣除。等,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在规定的比例内扣除。97.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
6、新工艺 研究开发费用研究开发费用 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费,允许在缴纳企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费,允许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业所得税前扣除 。 亏损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只能按规定亏损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只能按规定据实列支,不实行增长达到一定比例抵扣应纳据实列支,不实行增长达到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办法。税所得额的办法。8.其他其他10不得扣除的项目不得扣除的项目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项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项目不得从收入总额中扣除。具体包括:目不得从收入总额中扣除。具体包括:资本性支出;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资本性支出;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违法经营的罚款、被没收财物的损
7、失违法经营的罚款、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自然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捐赠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捐赠 ;各;各种赞助支出种赞助支出 ;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各项支出。 112.纳税人:占有“所得”的企业3.税率(居民企业为25%、非居民企业为20%)。高新技术企业,减按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小型;小型微利企业(微利企业(年利润在30万以内;资产总额在3000万元以内
8、;从业人数在100人以内)20%。三、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2一、个人所得税概述1.含义课税对象为个人的要素未支配收入。13(1)优点 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符合税收普遍原则 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课征所得税会抑制个人投资、储蓄、消费在征收制度上实行分类征收制在征收制度上实行分类征收制在费用扣除上定额、定率扣除并用在费用扣除上定额、定率扣除并用在税率上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并用在税率上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并用在申报缴纳上采用自行申报和代扣第缴两种方法在申报缴纳上采用自行申报和代扣第缴两种方法 (2)缺点:所得税课征手续繁琐,技术条件要求高,要求稽征人员素质高14(1)课征范围:一国税收管辖权及于纳
9、税人和征税对象的范围(2)税收管辖权原则有属地主义原则和属人主义原则(3)课征范围: 居民纳税人本国公民或居民取得的来源于全世界的所得 非居民纳税人外国居民或公民来源于该国疆域范围的所得151.征税对象:个人的未支配要素收入2.计税依据:3.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的个人4.纳税环节:要素收入的支付环节5.税率:工薪所得3%-45%(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共七档),个体户等所得5%-35%(生产经营所得税率表第一级级距由年应纳税所得额5000元调整为15000元,其他各档的级距也相应作了调整。 ),劳务报酬等所得20%-40%。161.工资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工资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一)
10、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为应纳元,为应纳税所得额。税所得额。(二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 17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算(一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额成本、费用及损失年收入额成本、费用及损失1.收入总额收入总额2.准予扣除的项目准予扣除的项目3.不得扣除的项目不得扣除的项目(二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11、速算扣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除数 18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得(一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年收入总额80012(二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 =(年收入总额年收入总额80012)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94.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 (一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1.每次收入不超过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每次收入额8002.
12、每次收入在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每次收入额(120%)(二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20%205.稿酬所得稿酬所得(一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1.每次收入不超过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每次收入额8002.每次收入在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每次收入额(120%)(二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20% (1 30%)21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