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协调基础知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劳动关系协调基础知识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 关系 协调 基础知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劳动关系协调基础知识劳动关系协调基础知识二零一一年九月二零一一年九月袁袁 辉辉现场调查现场调查问题一:您目前从事什么职业?问题二:您参加本次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协调”“和谐”关于和谐关于和谐和睦协调诗周南关雎“关关睢鸠” 汉 郑玄笺:“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 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晋书挚虞 传:“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 使和睦协调宋司马光瞽叟杀人: “所贵於舜者,为其能以孝和谐其亲。” 关于协调关于协调 配合得适当 使配合得适当 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关于人关于人关于人关于人江江本本胜胜博博士士人、
2、组织、社会的关系人、组织、社会的关系社会社会组织组织 人人关于劳动关系关于劳动关系富士康的警示 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已发生14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2011年7月18日凌晨3时,又有一名员工跳楼,年仅21岁。 关于劳动关系协调员(师)关于劳动关系协调员(师) 2007年1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了新的职业信息,其中包括劳动关系协调员,这是自2004年以来,公布的十批106个新职业当中最新的一个职业之一 关于劳动关系协调员(师)关于劳动关系协调员(师) 是什么?是什么? 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关系协调员是从事劳动标准的宣传和实施
3、管理以及劳动合同管理、集体协商协调、促进劳资沟通、预防与处理劳动争议等工作的人员。关于劳动关系协调员(师)关于劳动关系协调员(师)做什么?做什么? 主要从事劳动标准的宣传和实施管理以及劳动合同管理、集体协商协调、促进劳资沟通、预防与处理劳动争议等工作。 关于劳动关系协调员(师)关于劳动关系协调员(师)劳动规章制度建设劳动规章制度建设劳动标准实施管理劳动标准实施管理劳资沟通与民主管理劳资沟通与民主管理员工申诉与劳动争议处理员工申诉与劳动争议处理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管理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管理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管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关于劳动关系协调员(师)关于劳动关系协调员(师)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劳动关
4、系协调员(师)劳动关系协调员(师)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怎么做?怎么做?关于劳动关系协调员关于劳动关系协调员您应该运用(掌握)的知识体系关于劳动关系协调员关于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关系协调的发展前景关于考试关于考试看书看书多看书看书看书多看书练习练习再练习练习练习再练习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概述劳动关系概述劳动关系的运行与劳动关系的运行与调整调整我国劳动关系概述我国劳动关系概述运行环境调整机制手段政府、工会、雇主的地位和作用概念及主体表现形式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我国劳动关系发展变化我国劳动关系调整制度建设我国劳动关系立法状况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一、劳动关系的概念二、劳动关
5、系与劳务关系三、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和手段四、工会组织在劳动关系调整过程中的 地位和作用 五、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制度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一、劳动关系的概念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也称劳工关系、劳资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使用者劳动者与劳动使用者所结成的经济关系总称。 主体:劳动者(团体工会) 用人单位(团体企业协会) 政府(广义,P3)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劳动法劳动法规定,劳动关系的建立以订立劳动合同为主要标志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条件: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条件:主体条
6、件劳动者加入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参加生产劳动,遵守劳动规则劳动使用者 给付报酬,提供工作条件改进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P5)合作、冲突、力量、权力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 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劳务关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之间就劳务事项进行等价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 特点:特点: 1、双方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是通过劳务合同建立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提供劳务的一方取得报酬是以劳动结果为准; 2、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的一方自行承担风险。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项目劳
7、动关系劳务关系法律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民法通则、合同法合同形式必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书面、口头或其它形式主体确定不确定隶属关系经济关系、行政隶属关系经济关系,地位平等管理权限用人单位处置权、管理权用人单位不再使用权,当事人承担责任权主体待遇用人单位依法依规分配工资、奖金劳动者获取社会保险及福利双方报酬协商确定,用人单位不承担当事人社会保险义务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 三、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和手段(P13) 劳动关系的调整是一个把冲突转化为管理规则的过程,即劳动权利义务的设定和维护,其目的是使劳动关系良性运行和发展,达到和谐。 作用:化解、疏导、预防和调节 调整机制和手段:集体协商、员工参
8、与、三方性机制、劳动争议的处理和劳动立法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四、工会组织在劳动关系调整过程的职能作用四、工会组织在劳动关系调整过程的职能作用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 工会指由雇员组成的组织,其首要任务是通过团结工会,争取改善雇员的工作条件。 工会主要以集体谈判的方式直接参与劳动关系。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 工会在处理劳动关系中的工会在处理劳动关系中的功能功能 1、通过申诉/仲裁程序为会员提供法律代表参与对劳动争议的裁决; 2、通过与雇主的集体谈判维护会员的整体利益; 3、通过工会的组织力量部分制约雇主的职权,维护员工的利益; 4、可以平衡和协调员工内部不同派系的竞争和冲突
9、,协调对雇主的立场。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 五、我国调整劳动关系制度五、我国调整劳动关系制度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三方协调机制 劳动标准体系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劳动保障法律基本制度概述构成要素运行概念宗旨和基本原则劳动法的渊源主体、内容、客体运行环节、法律事实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一、劳动法律关系二、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三、劳动法的宗旨和原则四、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内容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劳
10、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一、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 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主体:劳动者、用人单位 客体:基本客体劳动行为 辅助客体劳动条件 内容: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的纽带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二、劳动法律关系运行环节(P28)终止终止暂停暂停变更变更延续延续发生发生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1、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 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 劳动法的概念和宗旨劳动法的概念和宗旨 劳动法劳动法是指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调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政府与用人单位之间、政府与劳动者之间的、为实现和保障社会劳动过程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 劳动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P35) 1、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2、三方协调劳
12、动关系原则 3、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 4、公法手段和私法手段相结合原则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 三、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内容(P43) 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3、劳动标准制度 4、劳动监督制度 5、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6、社会保险制度 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基础知识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工资决定与工资结构劳动力市场概念、研究内容及对象需求、供给、失业工资决定、工资类型性别工资差异、工资不平等概念及类型均衡与非均衡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一、劳动经济学的一般概念一、劳动经济
13、学的一般概念二、劳动力需求二、劳动力需求三、劳动力供给三、劳动力供给四、劳动力市场与失业四、劳动力市场与失业五、工资决定和工资结构五、工资决定和工资结构六、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六、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 一、劳动经济学的一般概念一、劳动经济学的一般概念 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和劳动力之间租让劳务的环境,构成了劳动力市场。即劳动力买卖的环境。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研究劳动运行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层次(方法,P96-99): 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
14、学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代表人物及成就:亚当斯密奠定了劳动经济的基本理论架大卫李嘉图劳动经济学关于工资运动规 律及劳动供给决定工资观点的直接基础让阿萨市场法则论奠定了劳动经济学的 直接基础斯图亚特穆勒促进了劳动经济学的成熟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通过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社会与个体利益的最佳结合,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劳动力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学科。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P99) 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效用最大化与选择 劳动力市场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 劳动力
15、与其他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相比劳动力与其他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性:所具有的特殊性: 1、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 2、劳动力的形成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3、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 在运行方式上的重大区别: 1、劳动者及其家庭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有重大影响; 2、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以及就业和工资决定的机制,受到一定的制度结构的制约。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二、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力需求: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且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与支付能力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劳动力需
16、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P101-103) 1、工资率与劳动力需求: 规模效应、替代效应 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负相关,既工资率越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 2、其他因素: 1)特定行业的产品需求增加,劳动力增加(规模效应) 2)产品需求不变,资本价格下降,生产成 本降低,一种情况导致劳动力增加(生产 扩张),另一种情况导致资本代替劳动(替代效应)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 三、劳动力的供给 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
17、供的劳动时间。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 劳动参与率:是有工作者和正在寻找工作者占相应人口的百分比 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 市场需求因素、劳动力供给偏好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1、市场参与率 2、工作决策理论 3、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P110)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 工作决策是一种时间利用方式的选择。 时间的使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愉快和闲暇活动,二是用于工作。 工作决策是在闲暇和有酬工作之间进行的选择。 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工作决策理论:工作决策理论:1、如果收入增加,工资率不变,愿意工作的时间将减少;相反
18、,如果收入下降,工资率不变,愿意工作的时间增加。这种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收入变化导致的闲暇时间需求的变化称为收入效应。2、如果收入不变,工资率增加,闲暇的价格提高,闲暇需求减少,从而提高工作动机,出现替代效应。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相互替代。3、劳动力供给对于工资增加的反应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如果收入效应占优势,工资上升,如果替代效应占优势,劳动力供给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 四、劳动力市场与失业 劳动力是指16岁及其以上或者在工作,或者在积极寻找工作,或者因暂失业而等待被召回的所有人。 劳动力中那些没有获得有报酬职业的人被称为失业者。 没有工作,并不寻找
19、工作,也不是因暂时失业而等待雇主召回的人,不算作劳动力。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四种流动形式:1、由于自愿辞职或被解雇,就业者变失业者;2、失业者由于新近被雇用或被召回原岗位,失业者变成就业者;3、无论是就业者或失业者,由于退休或决定不再承担或不再寻求有报酬的工作,劳动力变为非劳动力4、由于以前从未工作或从未求职过的人进入,或者由于中途退职者的重新加入,劳动力的数量扩大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 失业及其类型(P114) 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务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理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 摩擦性失业 结
20、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 自然的失业率:经济正常情况下的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 充分就业不是指所有的劳动力都就业,而是指就业水平在自然失业率范围之内(通常控制在4%以内)。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五、工资决定与工资结构 工资:所谓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在一定的价格下达到均衡水平。 出清工资:在均衡的工资水平(均衡价格)下,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工资率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工资的决定因素:1、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2、受社会、历
21、史的因素影响,包括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影响。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 工资的类型 名义工资:指以现行货币支付给工人的单位时间工资,可用来比较一定时间内各类工人的报酬。 实际工资:用某种价格标准除名义工资,可以用来说明名义工资的购买能力。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 工资率、工资报酬、劳动报酬和收入之间的关系(P127) 工资率:单位时间的报酬 工资报酬:工作时间乘工资率 收入:指某个时间,个人或家庭资源的全部 报酬,包括劳动所得和非劳动所得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六、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 内部劳动力市场:当一系列正式的规则和程序来指导和限制企业内部的雇
22、用关系时,就存在该市场 次级劳动力市场:报酬低廉且不稳定的工作岗位被称之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市场的构成与特点: 劳动力市场的主体由相互对立的两级构成:一为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二为使用劳动者的企业。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性质(P138)本质属性(P138)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市场均衡: 1、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影响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因素:影响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因素: 1、阻碍工资和就业随供求变化而调整的
23、因素 2、非市场因素,如法律、习惯或制约个人和 企业选择的制度因素 3、工会的影响 4、工资过高或过低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工会对市场均衡的影响有两种:1、劳资合同或集体谈判协议带来的影响协议式工资;2、直接限制供给协议要求只能从工会成员中雇用人员,而工会则控制着进入工会的标准和人数。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力经济学劳动力经济学工资过高或过低的影响: 工资过高有两种情况: 1、为了生产,雇主支付高于必须支付的工资 2、求职者的数量超过了工作岗位的数量 工资过低,一方面企业难以雇到工人,导致劳动力短缺,另一方面企业难以留住人。第四章第四章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
24、理基本理论工作分析员工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概念与特点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理论基础概念内容与作用分析的过程及方法概述基本程序主要形式招聘评估概述指标体系考核方法与组织实施概念及构成制度与体系设计法律环境第四章第四章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三、工作分析的方法四、招聘的形式及程序五、绩效与绩效考核六、薪酬设计的原则与步骤第四章第四章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联系与区别 人力资源的概念: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它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25、,被经济学家称为第一资源。第四章第四章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的特点(P48) 能动性 资本性 再生性 时效性 社会性 第四章第四章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本的概念: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范畴,是以增值为目的,以自然人为载体,经过教育和培训等多种投资方式,聚集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和能力。第四章第四章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项目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理论视角人的能力的自然属性人的能力的自然属性人的能力的经济属性人的能力的经济属性外延外延宏观、概括的范畴,具宏观、概括的范畴,具有层次性,包括人力资有层次性,包括人力资本及非人力资本的人力本及非人力资本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