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及其教学设计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混合式学习及其教学设计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合式 学习 及其 教学 设计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及其教学设计及其教学设计讨论的问题讨论的问题 如何理解如何理解“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 如何从课程与教学论视角来解读?如何从课程与教学论视角来解读? 如何设计可能有效?如何设计可能有效?场景一:上次课结束部分 课外学习任务:阅读或观看以下材料 杨丹: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是在线教育的未来趋势(http:/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3期(http:/ 钟启泉:“微课”的诱惑与反诱惑,内蒙古教育 2015年25期(http:/ 思考:“元芳 ,你怎么看? ” 提示:可以从 “混合式学习 不是什么,是什么”来思
2、考。 在线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场景二:现在 我对“混合式学习”的理解 “混合式学习”背后的课程与教学理念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1 对对“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的理解的理解 传统学习(T-L)E-learningB-learning 传统学习(T-L) + E-learning = B-learning 混合式学习(B-learning): blending-learning blended-learning 类似的概念有:统整课程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ntegrated curriculum1 对对“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的理解的理解 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 电化
3、教学多媒体教学CAICALIIT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混合式学习(B-learning)其实就是IITC 它强调的是学习环境的混合:线上、线下相混合的学习环境(类似于O2O模式) 至于学习理论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传统学习早已强调; 而关于学习资源的混合,E-learning也早已强调。1 对对“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的理解的理解 其实,它就是“常态”的人类学习。 实践中的学习原本就是混合的。 它是所有学习、课程、教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整合。 它是学习方式的“返朴归真”: 学习是人的本能 学习无处不在 “自然”学习状态传统的时空限制的课堂教学状态有指导的“生态”学习状态1 对对“混合式学
4、习混合式学习”的理解的理解不是不是是是在描述一种新的学习概念在描述学习的原本(自然)样态一种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教学模式)课程与教学的理念仅指线上线下的混合在一个人的生活实践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来学习2 “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背后的教学理念背后的教学理念 对理解对理解“学学”与与“教教” “先学后教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以学定教” “少教多学少教多学” 2.1 对理解对理解“学学”与与“教教” “學”字解读 “学”: 心理学:相对持久的变化 传播学:接受信息 人类学: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教”: 引起、维持、促进学习的所有行为。 分为:主教行为、辅教行为、管理行为 學2.2 何谓何谓“先
5、学后教先学后教” 第一层含义:从研究、思考、设计的角度来看 先考虑学生、后考虑教师 先考虑学习、后考虑教授 在研究“学”的基础上设计专业的“教” 第二层含义:从实践行为的实施(操作)的角度来看 学生先“学习”,经过“评价”以后,再决定并实施具体的“教授”(不一定是“教授”,也可能只要“(组织)管理”、“(动机)激发”等即可) 2.3 何谓何谓“以学定教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以学定教”的两种理解:的两种理解: 1)“学”即“学生”,反映的是一种理念(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等) 2)“学”即“学习情况”,反映的是一种行为(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的行为)2.4 何谓何谓 “少教多学少教
6、多学” “少教多学少教多学”:少教能多学吗?:少教能多学吗? 教学层面上:教的行为(时间)少一点,学的行为(时间)多一点 课程层面上:教的素材(内容)少一点,学的结果多一点、深一点、丰富一点 理念层面上:少考虑教,多考虑学,赋予学生学习的权力和责任2.5 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 有效性 什么情况下直接“教”?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什么情况下先“学”后“教”?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此问题留待大家来解答并实践证明 必要性 “恢复”学生学习的权力和责任 “先学后教”才真正体现了教学的专业性激发、维持、促进学习 教学专业的领地在哪里? 教学作为一种完整的专业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