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技能与艺术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950747
  • 上传时间:2022-06-14
  • 格式:PPT
  • 页数:136
  • 大小:257.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技能与艺术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课程 背景 有效 课堂教学 技能 艺术 课件
    资源描述:

    1、 一、重新认识课堂 二、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性的主要表现 四、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 五、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一、重新认识课堂一、重新认识课堂 (一)课堂是什么?(一)课堂是什么? 第一,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第二,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第三,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第四,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二)对理想课堂的意义追寻(二)对理想课堂的意义追寻 理想课堂应具有以下六个特征:六个特征: 一是参与度,一是参与度,即有学生的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

    2、参与; 二是亲和度,二是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三是自由度,三是自由度,即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等; 四是整合度,四是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 五是练习度,五是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 六是延展度,六是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追问理想课堂追问理想课堂 我们以追问的形式,对理想课堂的情景进行了这样的描绘: 在教学中,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 我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 我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 我能否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

    3、欢跳? 我能否使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我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感受和谐的欢快、发现的欣喜? 我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悠然心会”? 我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或者“百感交集”? 我能否帮助学生达到内心澄明、视野敞亮理想课堂是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生成、理想课堂是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生成、智慧碰撞、情趣横生、心灵融合、共同智慧碰撞、情趣横生、心灵融合、共同发展的课堂。发展的课堂。 具体地表现为:1 1理想课堂,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理想课堂,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 在课堂中教师能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 关注学

    4、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时空; 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意义的问题与情境; 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多维有效的互动; 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实施个别化的差异教学。 理想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呵护自尊,培育自信,激励自强。2理想课堂,是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理想课堂,是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 在课堂中教师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问题化、活动化、情趣化;依靠知识本身内在的魅力或者创设童趣化的课堂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

    5、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灵活地处置好生成性教学资源;实施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理想课堂能 “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 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3理想课堂,是洋溢成长气息的课堂。理想课堂,是洋溢成长气息的课堂。 在课堂中学生受教师的启发与鼓励,满怀兴趣和探究热情,主动地参与智慧性、挑战性的学习活动,通过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创造力,将外在的知识进行选择、重组,以个性化方式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并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个性不断发展。 与此同时,教师也通过自己的生命实践活动教学,使自我价值不断得以实现,并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

    6、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与学相长的过程。二、二、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1. 1. 有效性有效性 我们先从关于有效性的一个隐喻谈起: 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块玉米地,那么,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呢? 第一,要比谁穿越得快; 第二,要比在穿越的过程当中掰玉米,看最后谁掰的多; 第三,是比过程当中,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 这就是企业平常所说的速度、收益和安全。成熟的企业家都知道速度、收益和安全必须要全面考虑,必须要整体考虑。 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 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学习时间(长度)投入; 收益可看作学

    7、习结果(收获学习结果(收获)产出; 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学习时间学习时间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显然,学习速度快,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就少,效率也就高。 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课堂教学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第二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学习结果学习结果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 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效性,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感觉得到的学习收获,它表现为:

    8、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 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学习体验学习体验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 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生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和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学习体验,它是有效性

    9、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提高学习效率(速度速度) 增进学习结果(质量)(深度深度) 提升学习体验(兴趣)(温度温度) 显然,这三个指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速度速度 (学习时间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积极)的基础; 深度深度(学习结果学习结果)是关键,学习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 温度温度(学习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实际上,学习体验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结果。 总之,考量学生学习的有

    10、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积极)是学习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2.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 (1 1)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 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 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 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

    11、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 其一是显型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的教,使学生的学大倒胃口,从而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 其二是隐型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学(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发展,阻碍学生学的所谓教是糟糕透顶的误人子弟。(2)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那么发展指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那么发展指什么?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发展观?什么?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发展观?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

    12、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三维目标的整合。 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履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 而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总之,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

    13、是等值的。 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静态、凝固、共性), 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态、流动、个性)。 第二,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第二,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 关于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

    14、种水平的原理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 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 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说明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在成熟的过程正在进行。 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到,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 我国传统教学中也有“跳一跳、摘果子”的优秀经验,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 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

    15、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促进两种发展水平的良性循环。第三,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第三,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内在发展在发展”与与“外在发展外在发展”。 内在发展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 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应用为标志的发展。 简单地说,内在发展是智慧发展;外在发展是知识发展,两种发展具有关联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传统教学过分追求外在发展,导致内在发展受损, 新课程倡导内在发展,为此,在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上,要强调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

    16、识,从而使他们从小懂得知识是永远进步的,没有哪一种知识是不需要质疑和发展的,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永远是值得关注和学习的。第四,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第四,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发展和生成性发展。 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即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 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也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 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 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 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新课程在注

    17、重预设性发展的同时,强调生成性发展。第五,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第五,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展和终身发展。 所谓眼前发展是指即时发展,它要求立竿见影,注重可测性和量化; 所谓终身发展是指面向未来的发展,它着眼可持续,注重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显然,眼前发展注重教学的短效,长远发展注重教学的长效。第六,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第六,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展和教师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设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

    18、的需求来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正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达到的目的。 可以说,以上六个方面是我们新课程考察教学有效性和发展性有效性和发展性的专业向度。三、有效性的主要表现三、有效性的主要表现 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哪里? 课程改革使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本质的、积极的变化。一位小学教师在写给中国教师报的文章中呼吁:真正扎实搞课改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用新课程理念教学,学生明显地爱学习了,自信心增强了,能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了, 有自己的见解了,学习的渠道和空间拓宽了,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多了,尝试探索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等等。 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学

    19、生学习更有“后劲”,对今后的发展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难道不是学生终身发展必需的“基础”么? 新课程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其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变了。学生变了。 课改以后,学生的变化和进步是明显的。 (1 1)学生变得爱学习了。)学生变得爱学习了。 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使儿童从“受逼”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头等大事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可以说,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儿童一个幸福的童年,也是一线教师的共同心声。 一个实验教师说,看到学生快乐、幸福,自

    20、己也变得快乐、幸福了。 我们在实验区调研时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学校成了学生向往的地方了。 一位实验老师十分动情的写着:“孩子们在课堂上不时蹦出精彩的发言,展现出可爱的动作,流露出欣喜的眼神。每当此时,我就会感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想:我要是也像他们那么大,也能沐浴课改的春风,多幸福!”(2)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 在实验区调研时,一位小学老校长十分自信地告诉我们:“课改不一定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但一定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这是判断课改成败得失的一条根本标准。 本次课改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十一世

    21、纪需要的不是应试高手,而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课改几年来,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课改几年来,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突出表现在:突出表现在: 学生识字量增大了、阅读能力提高了; 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 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 学生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 我们在听课时还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小学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行为、方式、习惯、技能、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很多老师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课改这样搞下去,学生将来不得了!”2. 教师变了。教师变了。 新课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 1)教师的观念变了。)教师

    22、的观念变了。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 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程的感觉,形成了课程的意识,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教学中再也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是十分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儿童经验的回归,十分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 因此,教学不再只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教师的角色变了。)教师的角色变了。 新课程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摆

    23、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实际上,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广大实验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 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不少教师坚持写实验日记、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 教师之间随时在一起讨论实验中的问题,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请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自己也为别人提供帮助。 这样的研讨,能把教师身边发生的、与教师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适时解决,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们欣喜地看到,实验教师正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新课程实施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3. 课堂教学变了。课堂教学变

    24、了。 (1 1)课堂教学目标变了。)课堂教学目标变了。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 突出表现在:突出表现在: 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 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 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

    25、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于想象的,也难于企及的。 用实验教师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学的过程有什么样的体验。”这实在是了不起的进步,它把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实处。(2)课堂教学活起来了。)课堂教学活起来了。 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闷课的主要特征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闷课的结果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

    26、维的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四、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四、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 要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首先就得了解和把握其表现和成因: 1 1三维目标的割裂三维目标的割裂 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进而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 但是课程实施中却出现了三维目标的割裂现象, 其一,其一,“游离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这种活动既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因而是低效

    27、、无效的; 其二,其二,“贴标签贴标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脱离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其三,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其三,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练。这种现象依然存在,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冷落、忽视了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2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内容的泛化 课程资源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

    28、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其突出表现就是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到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 如语文课:如语文课: 或者丧失自我,异化为生物课、历史课、物理课、文化课、思维课、班会课等; 或者忽视语言文字,重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的分析,高唱人文主义,教学内容虚泛、空洞; 或者教师急于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独立阅读、感悟课文的时间得不到基本的保证。 在数学课上:在数学课上: 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案例:一年级上册案例: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的认识 上课开始,老师在

    29、黑板上画了一个“0”,问:小朋友们,知道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吗? 学生急忙举手回答:“零”。 老师似乎不满意其回答,暗示起坐下。启发道:谁再动动脑筋,0又像什么? 生2:像轮胎。 老师:你真会动脑筋,想得非常好。 生3:“0”像太阳。 生4:“0”像十五的月亮。 生5:“0”像西瓜。 与此同时,教室里的学生都是抡起手臂把桌子敲得震山响,纷纷抢着发言,各种想象应有尽有。 (老师分别予以表扬,表扬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 活跃的课堂的气氛持续了将近20分钟。学生所描述的都是有关“0”像什么。 即将下课,老师进行着课堂小结。 老师:小朋友们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 生1:我们学习了“0”,我知道“0”像

    30、鸡蛋、像地球、还像 学生还想说,老师马上暗示其坐下,让其他的学生回答。 生2:我知道了“0”像太阳。 生3:我还知道“0”像车轮胎。 连续叫了4个学生,学生的回答都是“0”像什么。老师只能作罢,草草说了有关“0”的作用与意义,就宣布下课了。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堂很热闹的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注重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启发,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 这堂十分贴近生活的数学课虽然有以上优这堂十分贴近生活的数学课虽然有以上优点,但是从最后的小结可以看出明显偏离点,但是从最后的小结可以看出明显偏离了数学教学的目标,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几乎成几乎成了生活例子的附庸。了生活例子的附庸。3教学

    31、活动的外化教学活动的外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典型表现在: (1)“自主自主”变成变成“自流自流” 只赋权却不增能,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 (2)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 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3)探究有形无实)探究有形无实 学生只是机

    32、械地接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 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有“温度”无“深度”,也是这个道理。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4教学(层次)的低下教学(层次)的低下 与学生的两个发展水平相对应,我们把教学分为两个层次: 针对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高层次的教学, 针对现有发展区现有发展区的教学是低层次的教学。 显然,只有高层次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教学实

    33、际来看,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学习潜力): 从具体一节课来说,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现有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可以通过独立学习掌握的,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师帮助才能掌握的。 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层次不分明,教师常常花很多时间解决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导致教学水平和效益的低下,更为严重的是阻滞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责任感的形成。 一位文学教授曾经指出中学语文无效教学的重要原因就是语文老师的解读思维活动与学生同在一个层次上,他要讲的不用讲学生就已经自明,即便这个时候老师明智地采用提问式,让学生自己

    34、给自己讲,这仍然是浪费教学资源。因为这对学生来说没有增加新的信息。 教师讲授往往只是对文本信息的重复性归结,是学生已经懂得的“真理”,学生不能从老师那里摄入任何有效的能够生成思维能力的成分。 这是当前语文课文本解读最失败的地方。 从教学全过程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作用告终。 遗憾的是,现在的教学缺乏一种动态的、变化的观点,教与学始终处于平面、定格的关系,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教支配、控制学甚至替代学,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

    35、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离不开教,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所以,教学层次也就始终上不去。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常看到这样的怪现象:年级和学段越高的课堂,教师教得越多,教得越满。5预设生成的冲突预设生成的冲突 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 表现之一是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这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教学观的

    36、体现, 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 表现之二则是生成过多,一方面,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空,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另一方面,生成过多就会使教学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同时也会导致泛泛而谈,浅尝辄止,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针对上述问题,要着力做到:针对上述问题,要着力做到: 第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37、第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 第三,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 第四,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可以说,这是提高课堂教学

    38、有效性,克服无效和低效教学的五条基本措施。6. 有形无实的对话有形无实的对话 一提到师生对话,也许我们中的许多人就自然而然联想到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以为那就是师生对话。 但作为教学状态的师生对话,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堂上的师生问答。 发生在课堂上的有些师生问答,其实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案例:案例: 刘胡兰刘胡兰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刘胡兰一文时,在与学生进行的这么一段问答。 师问:这篇文章是写谁的? 生答:是写刘胡兰的。 师问:你怎么知道? 生答:题目就是刘胡兰。 师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生答:1947年1月4日。 师问:你怎么知道? 生答:课文第一句就是这么写的。 师问:

    39、这个云周西村在什么地方? 有学生答是在陕北,有学生答是在延安。 师说:云周西村在革命根据地。 课文中有敌人对刘胡兰说的这么一句话:“你说出一个共产党员给你一百元钱。”师问:谁知道那时发什么钱?有学生答是发银圆,有学生答是发铜板,而另有一位学生则说,那时候的钱中间是有窟窿的。 教师最后作总结说:反正那时候的钱比现在的钱值钱。 这段对话虽然以师生的问答组成,但却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对话,因为这样的对话徒具师生对话之形,却不具师生对话之实。 而我们所说的师生对话,指的是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 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对话,是师

    40、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在实践中,对话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在实践中,对话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 1)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 一提到师生对话,许多人就自然而然联想到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以为那就是师生对话。 但作为教学状态的师生对话,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堂上的师生问答。 发生在课堂上的有些师生问答,其实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 真正的师生对话,指的是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 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 这是对

    41、话在质方面的要求。(2)对话并非越多越好。)对话并非越多越好。 教学中的对话无论是作为一条“原则”,还是作为一种方法,它的使用都必须服从服务于教学的目的,不能为对话而对话,对话的滥用必然导致形式主义。 总之,对话并非越多越好,这是对话在量方面的要求。(3)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一致。)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一致。 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排除异己,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差异。 观点的不同正说明问题的复杂性,说明有对话的必要与可能。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应该是“对话”的主旋律。 案例:在多元对话中教语文案例:在多元对话中教语文项链项链教学实践及反思(董文)教学实践及反思(董文) 在讲解

    42、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时,我就在思考: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一直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我该如何向中学生们讲解这个问题并在课堂上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呢? 上课后我就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来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希望大家各抒己见、踊跃发言。你们可以随时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也可针对某位同学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我们也来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趁热打铁,问同学们:“读完这篇小说以后,你对玛蒂尔德的印象如何?你喜欢她吗?” 课堂上很快形成针锋相对的两派,有人说“喜欢”,有人说“不喜欢”。抓住这个机会,我把班上的同学分成两大组,要求观点相同的,坐得比较近的同学互

    43、相讨论,然后推举代表站起来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为什么“不喜欢”,最后集体评议看看谁说的道理更充分。 几分钟以后,我首先让“不喜欢”玛蒂尔德的同学说说理由。 甲同学说:“玛蒂尔德整天奢望得人欢心,被人艳羡,被人追求。说明她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想入非非,心中充满了空想,我不喜欢她。” 乙同学说:“玛蒂尔德追求奢华生活,幻想挤入上流社会,渴望能过上养尊处优的富裕生活,她贪图享受,虚荣心太强,我不喜欢。” 丙同学说:“十年的艰辛就是对她虚荣心的惩罚。活该!” 等到他们再也没有什么补充意见时,我又请“喜欢”玛蒂尔德的同学发言。 A同学说:“她诚实守信,当她确信项链的确是再也找不回来时,她想的依然是如何

    44、按时还上,从没有想过赖着不还,或是买个假的还上,体现出她高尚的人格。” B同学说:“她有自尊和自爱,丢失项链后她决定靠自己的劳动来还债,决不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比现实生活中那些以不正当方式不劳而获的人不知要强多少倍,在她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C同学说:“她还有坚韧、忍耐、吃苦的精神,丢失项链后,面对巨额债务,勇于向命运抗争,值得尊敬。” 双方争执不下。 此时,我便对同学们说:“先撇开自己观点,想想对方刚才所说的,你觉得有道理吗?” “好像都有道理啊!”同学们小声地谈论。 “的确如此。”我连忙肯定,“双方的同学所说的都言之有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随后,我又对双

    45、方观点作了简评和总结。 同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赞扬了双方的同学:“这说明大家的确认真阅读了文章,并认真思考了,双方的发言都很精彩。”我看到了有些同学脸上露出了笑容,我的内心更是高兴。因为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这时,又一个同学突然站起来问:“老师。像您这样说,我们对人物的分析不是丧失了一个标准了吗?” 这也正是我想要说明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结束,我因此向学生们点明了文学鉴赏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具有某种未定性和模糊性,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阅读快感和遐想,这也正是文学经典的魅力之所在。我也希

    46、望同学们在解读文学经典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独特体验,读出经典新的含义。” 讲到这里,同学们都露出若有所悟的样子。 我又和学生约定,我们都以我心目中的玛蒂尔德为题写一篇人物短评,然后在一起交流。我从交上来的作文情况中发现,许多同学都写出了论点鲜明、有理有据的好文章。 这节课基本上实现了我所预期的目标,形成多元对话的课堂氛围。靠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主动探究问题。我不再为学生代言,而仅仅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我讲的少,学生讲得多;我教得轻松,学生们也学得轻松。五、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五、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一)优质教学的基本特征(一)优质教学的基本特征 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

    47、水平高境界的教学,优质教学当然是有效教学,但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 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优质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优质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 深刻深刻 深刻者,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 “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赞科夫)。 深刻意味着不是把教材看懂,而是看穿、看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一句成语说得好,深入浅出。教师把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简单,也即能够讲在点子上。正所谓“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 教师一句精辟的话,常使学生萦绕于脑际而终生难忘; 一个生动的比喻常使学生

    48、抓住了知识的关键而茅塞顿开; 一句幽默的批评常使学生放下包袱又惭愧不已。 言不在多,贵在精当; 语不在长,贵在适时; 要语不烦,达意则灵。 简洁是天才的姐妹,智慧的象征。 一个科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科学的秘密就在于把复杂的东西演变成为若干简单的东西去做。 教师把课上得简单,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一种能耐、一种功夫、一种水平、一种境界,它决不是把教学简单化了,而是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 总之,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上起课来就会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从而让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 与深刻相对立的是肤浅,肤浅的实质是智慧的疲软,肤浅就像一锅二十七八度的温开水,即没有沸汤的那样的烫人,

    49、也没有寒冰那样的彻骨。 因此,你不要指望从肤浅者的教学中去寻找刻骨铭心的印象。2. 独到独到 独到者,独具慧眼也。 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这样,他的课就如同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项发明,是独一无二的创造,学生听这样的课就像是在独享一片风景。 从心理学角度说,独到见解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之一是首创性。 一位外国作家说:“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再这样形容的是傻子”。 首创性只承认第一,而无视第二,它拒绝雷同和模仿,鲁迅先生最欣赏第一吃螃蟹的人,也即是这个道理。 特点之二是独创性。 独创性是思维最宝贵的品质,

    50、任何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都是独创性思维的产物,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 独到的东西总会给人特别的、难忘的印象。 独到的对立面是平庸,平庸的特征是从众。 平庸者只肯定别人肯定的,也只否认别人否认的。 至于那些应该肯定而别人没有肯定的东西,他是断然不会点头的;同样,对于那些应当否定而别人没有否定的东西,他也不会带头说不。 所以,一般来说,你想从平庸者的教学中讨到什么让你开窍的钥匙,往往是徒劳的。3. 广博广博 广博者,知识广阔博大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技能与艺术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95074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