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预测理论与方法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事故预测理论与方法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故 预测 理论 方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事故预测概述定性预测技术定量预测技术其他预测方法1234目录目录Contents事故预测概述1按预测对象范围分:宏观预测;微观预测按预测时间长短分:长(远)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按预测技术的性质分类:定性预测;定量预测1.事故预测种类事故预测种类2.事故预测原则任何事故都是随机事件,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认识事故的发展变化规律,利用其必然性,是进行科学预测所应遵循的总的原则。具体进行系统安全预测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相关性原理 2)类推性原理3)惯性原理 4)反馈原理2.事故预测原则1)相关性原理:系统的安全预测的对象是系统,而系统有大有小,千差万别,但其基本特征是一致的。系统的整体功
2、能和任务是组成系统的各子系统、单元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因此,不仅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与单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各子系统之间、各单元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2.事故预测原则2)类推性原理:对于具行相同特征的类似系统的安全性预测,可采用类推原理。主要有:(1)平衡推算(2)代替推算(3)因素推算(4)抽样推算(5)比例推算(6)概率推算2.事故预测原则3)惯性原理:按照这一原则,认为过去的行为不仅影响现在,而且也影响未来。尽管未来时间内有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差异,但对于系统安全状况的总的情况看,今天是过去的延续,明天则是今天的发展。2.事故预测原则4)反馈原理:预测未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当前
3、,因此应用反馈原理不断地修正预测才会更好地指导当前工作,为决策提供依据。3.事故预测程序事故预测程序1)确定事故预测目标 2)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3)选择预测方法 4)建立预测模型5)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6)进行预测7)分析预测误差 8)改进预测模型9)规划政策和行动3.事故预测程序事故预测程序上面所列的预测程序只是一般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实际上,预测是对客观事物不断认识和深化的动态过程,这一动态过程可用图7-1表示。4.事故预测注意事项事故预测注意事项在事故预测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预测工作的领导。(2)依靠集体的力量。(3)协调预测人员的认识。(4
4、)注意积累资料。(5)采用先进的计算技术和工具-计算机。定 性 预 测 技 术2定性预测是种直观性预测。它主要根据预测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能力,不用或仅用少量的计算,即可从对被预测对象过去和现在的有关资料及相关因素的分析中,揭示出事物发展规律,求得预测结果。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预测领域的今天,定性预测技术仍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定性预测方法很多,本节将重点介绍德尔菲法、交叉概率法、类推法。1.定性预测概述定性预测概述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一种专家调查法,即利用专家们的经验和知识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的一种方法,它具有三个特征:匿名、循环和有控制地反馈、统计团体响应。2.德尔菲法德
5、尔菲法它是依靠若干专家背靠背地发表意见(各抒己见),同时对专家们的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和信息反馈,经过几轮循环,使得分散的意见逐渐收敛,最后达到较高准确性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最常用于中长期预测。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1)德尔菲法的程序(1)组织专门小组(2)拟定调查提纲(3)选择预测人选(4)专家征询和轮间信息反馈德尔菲法的程序可用图7-2表示。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2)德尔菲法的特点(1)匿名性。它采用调查表,并以通信的方式征集专家意见。这样可以避免当面谈或署名探讨问题时可能受到社会、心理方面有意或无意的干扰,较易得到比较实事求是的科学意见。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2)反馈性。为了使参加预测的专家掌握
6、每轮预测的汇总结果和其他专家提出意见的论证,专门小组对每一轮的预测结果做出统计,并作为反馈材料发给每位专家,供下一轮预测时参考。(3)收敛性。通过多次征询意见,专家们之间的意见,一轮比一轮更趋向一致。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3)预测结果的处理(1)中位数法中位数法是将专家预测结果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然后把数列二等分,则中分点值称为中位数,表示预测结果的分布中心,即预测的较可能值。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为了反映专家意见的离散程度,可以在中位数法前后二等分中各自再进行二等分,先于中位数的中分点值称为下四分位数,后于中位数的中分点值称为上四分位数。用上下四分位数之间的区间来表示专家意见的离散程度,也可称为预
7、测区间。其中位数按式计算式中 中位数;xk第k个数据;xk+1第k+1个数据;k正整数。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上四分位点记为x上,其计算公式为:下四分位点记为x下,其计算式为: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例如:某企业邀请16位专家对该企业某事件发生概率进行预测,得16个数据,即n=16,n=2k,k=8为偶数。由小到大将所得数据排列如表7-1所示。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k=8为正整数,n=2k为偶数,则中位数为:由于k=8是偶数,由式(7-2)第4式,得 ,则上四分点x上是第12个数与第13个数的平均值为: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由式(7-3)的第4式,得k/2=4,k/2+1=5,可知下
8、四分位点是第4个数与第5个数的平均值为:处理结果为:该事件发生几率期望值为: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2)主观概率法主观概率法(又称:空想预测法),它是预测者对所预测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即可能性大小)做出主观估计,或者说对事件变化动态的一种心理评价,然后计算它的平均值,以此作为预测事件的结论的一种定性预测方法。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例如,要预测某一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可以调查一组专家的预测概率,然后相加求平均值,得出某事件的预测概率,即:式中:P事件预测概率平均值;Pi每一位专家主观预测概率;n为专家人数。4)几点注意事项(1)如果专家人数较少,结果处理的工作量不大,可用一般的科
9、学计算器完成运算。在专家人数多,测定的因素也多时,靠计算器很难保证计算质量,而且费时较长,应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2)由于德尔菲法不是所有专家都熟悉,所以预测组织者要在制订征询表的同时,对德尔菲法作说明,重点是讲清德尔菲法的特点、实质、轮间反馈的作用、方差、均值和其他统计量的意义。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3)专家评估的最后结果是建立在统计分布的基础上的,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同的专家总体,其直观评估意见和协调情况不可能完全一样。这是德尔菲法的主要不足之处。但是由于德尔菲法简单易行,对许多非技术性的因素反映敏感,能对多个相关因素的影响作出判断,因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预测方法。
10、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交叉概率法(也称为:交叉影响法),是1968年由海沃德(Hayward)和戈尔登(T.J. Cordon)在德尔菲法和主观概率法基础上首次提出的,这种方法是主观估计每种新事物在未来出现的概率,以及新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的概率,对事物发展前景进行预测的方法。3.3.交交叉概率法叉概率法交叉概率法的基本思想是:很多事件的发生或发展对其他事件将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根据各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以修正专家的主观概率,从而对事物的发展做出较客观的评价。3.3.交交叉概率法叉概率法交叉概率法研究一系列事件Ei(i=1,2,n)及其概率Pi(i=l,2,n)之间的相互关系。
11、若其中的一个事件Em(1mn)发生,即发生概率Pm=1时,求Em对于其余事件Ei(i=1,2,n;im)的影响,也就是求Pi(i=l,2,n;im)的变化,其中包括有无影响、正影响还是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3.3.交交叉概率法叉概率法该方法的步骤为:(1)确定各事件之间的影响关系;(2)专家调查,评定影响程度;(3)计算某事件发生时对其他事件发生概率的影响;(4)分析其他事件对该事件的影响;(5)确定修正后的主观概率。3.3.交交叉概率法叉概率法例如:现以美国能源评价预测分析来说明交叉概率法的使用。经简化,影响美国能源政策的因素有:E1-用煤炭代替石油,其概率P1=0.3;E2-降低国内石油价
12、格,其概率P2=0.4;E3-控制空气、水源的质量标准,其概率P3=0.3。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如表7-3所示。3.3.交交叉概率法叉概率法3.3.交交叉概率法叉概率法表中向上的箭头表示正方向的交叉影响,它表明该事件的发生将促进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而箭头向下,则表明负的影响,说明该事件发生将抑制或消除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号表示两事件无明显关系或相互间没有影响。3.3.交交叉概率法叉概率法根据上表列出的矩阵,可求出其中各因素相互影响程度数值,用以修正发生概率,做出预测。Ei事件发生后,其余事件发生的概率可按下式调整:3.3.交交叉概率法叉概率法式中 PjEi事件发生前,t时间Ej事件发生的概
13、率; PjEi事件发生后,t时间Ej发生的概率; K说明Ei发生对Ej的影响方向,若Ei对Ej的影响为正,则取K=1,若Ei对Ej影响为负则取K=-1,若无影响取K=0; S表明Ei发生对Ej的影响程度,0S1,随影响程度由小到大,S取值由0到1逐渐加大。3.3.交交叉概率法叉概率法事件Ei发生后,Ej发生概率的调整如图7-3所示。3.3.交交叉概率法叉概率法事物发展有各自的规律性,但其间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把先发生的事件称为先导事件,后发生的事件称为迟发事件,当发现它们之间有某些相似之处,就可以利用先导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来类推迟发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特征,起到预测的作用。4.4.类类推法推法类
14、推法包括:随机类推和形式类推。随机类推来源于直观,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只能看作是进行类推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科学的方法。形式类推是指当发现了两个事件有某些相似之处时,就尽力探求其他的相似性。在预测工作中因此大多采用形式类推。4.4.类类推法推法使用类推法进行预测的步骤如下:(1)选择先导事件。例如需要预测事件B,可选择另一事件A,要求事件A与事件B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发展规律,发展规律已知并领先于事件B。通常称事件B为迟发事件,事件A为先导事件。4.4.类类推法推法(2)依据时间序列统计分析先导事件的数据,找出先导事件的发展规律、关键特征,并绘制发展趋势图。(3)分析先导事件与迟发事件发展规律的相似程
15、度,判断是否可以进行类推预测。若差异显著则必须重新选择先导事件。(4)根据先导事件的发展现律,类推迟发事件的未来情形。4.4.类类推法推法类推法预测的关键是选择先导事件。不同类型的预测目标应使用不同类型的先导模型,常见的先导模型主要有以下3种:(1)历史上发生过的同类事件。例如:用蒸汽机车类推内燃机车的演变过程时,蒸汽机车就是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即先导事件。4.4.类类推法推法(2)国外或外地发生过的同类事件。例如:用国外小轿车的发展速度类推我国小轿车未来的发展时,国外小轿车的发展规律就是先导事件。(3)其他领域内发生过的同类事件。例如:用已在航空航天工业领域中应用的新技术类推在汽车工业等
16、其他应用领域中应用时,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就是先导事件。4.4.类类推法推法定 量 预 测 技 术3 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未来的状况与较近时期的状况有关。根据这一假设,可采用与预测期相邻的几个数据的平均值,随着预测期向前滑动,相邻的几个数据的平均值也向前滑动作为滑动预测值。1.滑动平均法1.滑动平均法假定未来的状况与过去三个月的状况关系较大,而与更早的情况联系较少,因此可用过去三个月的平均值作为下个月的预测值,经过平均后,可以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平均值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7-6)3211ttttxxxx作为xt+1的预测值,不仅只用三个月的滑动平均值来预测,也可用更多月份的滑动平均值来
17、预测,计算公式如下: (7-7)式中 预测值; t时间单位数; 实际数据。1.滑动平均法txxxxttttt)1(111 txx也可以用连加符号把上面的公式归纳为:1.滑动平均法1011tiittxtx在这一方法中,对各项不同时期的实际数据是同等看待的。但实际上距离预测期较近的数据与较远的数据,它们的作用是不等的,尤其在数据变化较快的情况下更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可采用加权滑动平均法来缩小预测偏差。加权滑动平均法根据距离预测期的远近,预测对象的不同情况,给各期的数据以不同的权数,把求得的加强权平均数作为预测值。1.滑动平均法例如,在计算三个月的加权滑动平均值时,分别以权数3、2、
18、1,那么预测值为: (7-9)1.滑动平均法623211ttttxxxx用任意几个月,给予其它权数来计算加权滑动平均值,其公式为: (7-10)式中 ct各期的权数; 各期的实际数据。1.滑动平均法) 1(1) 1() 1(111tttttttttttttcccxcxcxcxtx把上述归纳为: (7-11)1.滑动平均法10101tiitttitittcxcx例如:表7-4列出了某矿务局2010年至2017年采煤机械化程度(%),利用滑动平均法和加权滑动平均法来预测2018年的采煤机械化程度。1.滑动平均法1.滑动平均法 从表中可以看出,应用3种滑动平均对实际采煤机械化程度的变化的反映是各不相
19、同的。由于3年的加权滑动平均更强调近期的作用,它对机械化程度的变化反映较快,预测值符合实际。5年的滑动平均对机械化程度的变化反映较为迟缓,但它反映的数值较为平滑、波动少,可以看出机械化程度的变化趋势。1.滑动平均法 在一个时间序列中,特别是某些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渐变发展过程,往往可能存在某种长期趋势,用适当的方法测定这个趋势,给它选择一个合适的趋势曲线方程,以作为外推预测的依据,是趋势预测的基本方法之一。2.趋势外推法 趋势预测是基于如下两个假设基础之上的:第一,影响预测对象过去发展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决定其未来的发展;第二,预测对象的发展过程不是突变,而是渐变过程。利用趋势预测法,关键要
20、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找到合适的趋势曲线方程;二是确定趋势曲线方程中参数。下面将着重讨论几种常见的趋势曲线方程及其参数的确定。2.趋势外推法(1)趋势直线预测模型趋势直线预测模型是趋势预测模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预测模型。即根据系统行为的历史和现在的统计数据建立趋势直线,以此预测系统的未来行为。趋势直线预测模型为: (7-12)式中 a趋势直线模型中的待定参数,x=0时的值; b趋势直线模型中的待定参数,表示趋势直线的斜率。2.趋势外推法bxay若取时间数列的中点为原点,利用最小二乘法可得: (7-13) (7-14)式中 y时间序列数据的实际值; N数列的项数。2.趋势外推法Nya2xxyb例如:已
21、知某矿井的供风量近11年来的数据如表7-5所列,试建立趋势直线预测模型并预测2013年的供风量。2.趋势外推法根据表7-5中的数据可得:2.趋势外推法91.20371122417Nya88.144110159372xxyb则趋势直线预测模型为: =2037.91+144.88x利用该模型预测2013年的供风量为: =2037.91+144.886=2907.192.趋势外推法y y (2)二次趋势曲线预测模型 二次趋势曲线预测模型与趋势直线预测模型不同之处在于:二次曲线的斜率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二次趋势曲线预测模型为: (7-15)2.趋势外推法2cxbxay若取时间数列的中点为原点,则利用最
22、小二乘法可得: (7-16)求解上述方程组即可求出待定参数a、b和c的值。2.趋势外推法42222xcxayxxbxyxcNay例如:已知某矿井20042012年的年产量如表7-6所列,试建立二次趋势曲线预测模型并预测2013年的产量。2.趋势外推法将表7-6中的数据代入式(7-16)得:解上述方程组,得:a=135.47,b=18.5,c=-2.54则二次趋势曲线预测模型为: =135.47+18.5x-2.54x2根据此模型,该矿井2013年的产量预测为: =135.47+18.55-2.5452=164.472.趋势外推法cabca7086063326011106091067y y 3三
23、次趋势曲线预测模型三次趋势曲线预测模型是将二次趋势预测模型的次数提高一次,增加预测模型的一个常数则可使趋势曲线多一个弯度。二次趋势曲线只有一个弯度,而三次趋势曲线则有两个弯度。有时统计数据需要有两个弯度的曲线,才能更接近实际。2.趋势外推法三次趋势曲线的预测模型为: (7-17)若取时间数列的中点为原点,则利用最小二乘法可得: (7-18)解上述方程组即可确定待定参数a,b,c和d的值。2.趋势外推法32dxcxbxay643422422xdxbyxxcxayxxdxbxyxcNay例如:若以上例表7-6中的数据为例,试建立三次趋势曲线预测模型并预测该矿井2013年的产量。2.趋势外推法将表7
24、-7中的数据代入式(7-18)中得:解上述方程组,得:a=135.47,b=29.43,c=-2.54,d=-0.932.趋势外推法dbcadbca9780708117787086063327086011106091067则三次趋势曲线预测模型为: =135.47+29.43x-2.54x2-0.93x3根据此模型,该矿井2013年的产量预测为: =135.47+29.435-2.5452-0.9353=102.872.趋势外推法y y (4)修正指数曲线预测模型修正指数曲线预测模型是通常指数曲线的数学方程:y=abx增加一个常数项K,成为:2.趋势外推法xabKy 上式则称为修正指数曲线。此
25、曲线可说明一种常见的成长现象,即初期迅速成长,随后逐渐降低其成长率,终至接近高限(渐近线)。y=K为曲线的渐近线,如图所示。2.趋势外推法xyy=abxa00b00b1oK(b)aa+Kay=abxa00b1a+Ky=K+abxa00b1(a)指数曲线)指数曲线 (b)修正指数曲线)修正指数曲线例如:已知某矿井20062017年的年产量资料如表7-8所列,试建立修正指数曲线预测模型。2.趋势外推法将数据按年份分成相等的三部分,并求其局部总和1y,2y和3y。1y= K+ab0+K+ab1+K+ab2+K+ab3=4K+a+ab+ab2+ ab32y= K+ab4+K+ab5+K+ab6+K+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