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写作基础教程第一章-储材与选材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943098
  • 上传时间:2022-06-13
  • 格式:PPT
  • 页数:42
  • 大小:42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写作基础教程第一章-储材与选材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写作 基础教程 第一章 选材 课件
    资源描述:

    1、一、材料及其相关的概念材料,是一个外延广泛的概念。它是作者为着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并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与客观事理。在文学写作中,材料有素材和题材之分。素材是指作家、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搜集到的尚未经过提炼加工的原始材料,具有片断性、零散性、直观性的特点,是题材的基础。第一节第一节 材料的意义和种类材料的意义和种类1二、材料的意义(一)材料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必须先占有材料,这是由我们的写作目的和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决定的。只有在掌握丰富材料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写出内容充实、为世所用的文章。正如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所言:“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白色尘土)手段,何处设施?”

    2、没有材料,大匠也无用武之地,好文章从何而来?俗话中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2(二)材料是主题的支柱写作总要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达正确的思想观点,决不能信口开河,瞎说一通。正确的认识和思想观点,即文章的主题,是从实践中获得并积累起来的材料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没有材料,就没有观点,也就没有主题。在文章中,观点需要材料的支撑才能站立起来。在文学作品中,主题思想、感情、倾向等,往往不是特别“指点”出来,而是让它在场面和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一系列具体的生活画面与形象因素,便是一则则生动可感的材料,它为主题的表达提供了充分的依据。3(三)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无事不

    3、用,失之枯寂。”(明王骥德曲律)没有材料的文章,是空泛抽象、干瘪无力的;材料用得不够的文章,也会显得单薄、瘦弱。从生活中广泛搜集、占有详尽充实的材料,为文章提供丰富的内容,这是写作第一位的工作。我国古代的诗文名著,没有哪一部的材料不是丰富多彩的。如诗经,据毛诗类释统计,“其中出现的谷物二十四种,蔬菜三十八种,药物十七种,草类三十七种,花果十五种,树木四十三种,鸟类四十三种,兽类四十种,马的异名二十七种,虫类三十七种,鱼类十六种。4三、材料的种类材料的种类很多,从其源处来分,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作者在生活实践中的所见、所感的材料。它是感性的、鲜活的第一手材

    4、料,对触动作者情思、激发作者写作欲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二)间接材料人的经历和精力的有限,决定了材料的获得不可能都是直接的。人们通过阅读以及其他方式(如通过视听设备),也可以获得一些材料,这就是间接材料,即第二手材料。间接材料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弥补人们感知上的不足。“卧游”、“神游”可以使人足不出户而尽知天下事,使人“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在谈古论今中左右逢源。6(三)发展材料在直接材料、间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思考、分析、研究或一定的集中、概括而得到的材料,就是发展材料。发展材料带有很大的创造性,体现了作者的思想立场、观点、审美观、人生观等,也往往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审美评

    5、判。任海的杂文“废名论”存疑(1956年 8月 10日人民日报)由一则直接材料谈起:作者星期六到颐和园去,看到附近有一所“一一中学”,由此想到解放初期北京的许多学校、商店、书店、文艺杂志、文艺团体等纷纷“废名排号”(穿插一定的间接材料)的现象。7第二节第二节 储材的途径与方式储材的途径与方式一、储材的概念储材,即储存材料,指在生活中广泛搜集、占有材料的过程,是写好文章的基础。“长袖善舞”、“多财善贾”,这是教人认真储材的比喻说法。储材,能使写作者积累丰富,厚积薄发,去劣取优,提炼出精深的思想和主题。为此,秦牧曾提出过作家应该建立材料“仓库”。储材实际上是一种信息输入和信息储存,而写文章则是在进

    6、行信息的输出。没有输入、储存,就没有条件输出。“凡作诗,平居须收拾诗材以备用。”(强幼安述唐子西文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8二、储材的途径(一)观察感受文章离开了生活,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基础。那些认为靠个人的“天才”和“灵感”,靠书本知识的填充就可以作好文章的观点是极端有害的。写作者应该热爱生活,深入观察体验生活,获得写作的不竭之源。91.观察 观察,就是通过视觉器官,对客观物象进行仔细的察看。它可以使作者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观察要求全面、细致,要求凝神贯注,有重点,善于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并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对象不同,观察的侧重点也不同:(1)观察人。主要观察人的外貌、语言、行动、性格、作风,

    7、观察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等。观察人一般从外表开始,再深入内质去探索个性、特征,以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这一个”。10(2)观察物。即观察客观存在的物体,包括对静物和动物的观察。前者如村庄、道路、建筑,后者如飞禽走兽、运动变化着的物体,等等。要注意观察其外貌、形态、性状和特征。(3)观察事。应注意事情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了解其来龙去脉,了解全面情况。不要知其一不知其二,有头无尾。(4)观察景。即观察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既要观察整体,也要察看局部。点面结合,并注意立足点和角度的变化。力求从外到内,由浅入深,反映出景物的全貌。112.感受 感受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比观察更深入

    8、。它调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各个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全面的感受。有时,还可以用一种感官代替另一种感官,变抽象为具体。感官之间互相替代,引起共鸣,形成通感。请看冰心的往事(二):“回来倚在枕上,等着出到了廊外之时,忽然看见了几上的几朵石竹花,那三朵白的,倒不觉得怎样,只那三朵红的,红得异样的可怜!这时不知是花可怜,还是红可怜,我心中所起的爱的感觉,很模糊而浓烈”红色有了“可怜”的声息神态,视觉与心里感觉互相融通,感受新鲜、独特。12(二)调查采访1. 调查 这是对客观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研究而获取材料的方法。一些应用文体、理论论文的写作,离不开周密的、有计划的调查。调查的方法很多,如

    9、个别访问、开调查会、蹲点调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现场采访、查阅资料等。要根据写作的需要,根据调查对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调查方法。132.采访 采访就是采集访问,适用于向个别人了解情况。新闻文体的写作离不开采访。采访前,要做一定的准备,如制定采访计划,拟出采访的重点,并尽可能从现有材料中了解采访对象等。采访的方式有显性采访和隐性采访两种:前者是向采访对象说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采访意图,让对方有所准备;后者是不让采访对象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或者不让对方知道是在采访他。运用两种方式的目的都在于适应对方特点,消除对方顾虑,获得真实情况。14(三)博览精读博览精读,是获取间接材料的主要途径。“熟读暗诵,虽

    10、支枕据鞍间,与对卷无异。久之,乃能超然自得。”(陆游渭南文集杨梦得集句杜诗序)广泛深入的阅读博览,不仅能储备材料,积累知识,而且能提高修养,借鉴技法。151.博览 博览群书,可博取众长。博学可使人得其神韵,写作时得心应手。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18世纪至 19世纪的几位世界文学巨匠,私人藏书都极其丰富。普希金藏书 1 523册,契诃夫 1 900 册,歌德 5 424册,伏尔泰 6 902 册。而他们的藏书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列夫托尔斯泰,他共藏书 2. 2 万册。读与写的关系,由此可见。2.精读 郑板桥诗云:“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户儿,颇为用钱苦。”说的就是阅读方法的问题。精读,就是深

    11、入研读,不然,书海茫茫,反而叫人无所适从。16(四)广闻博见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丰富的经历、广博的见闻、丰富的阅历,都是写作的基础。如李白的云游四海,杜甫的“行万里路”,陆游的“志在四方”,蒲松龄的摆茶摊听传闻,巴尔扎克跟在剧院下戏的工人后面窃听私语都是为了“尽取江山锦绣句,呕心沥血入奚囊”。17三、储材的方式“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只有把平时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经过思考的内容记载下来,才能“积学以储宝”,避免知识、灵感与智慧的流失,写作起来才比较容易。储材的方式有:18(一)观察记录这是观察之后的必要总结与记载。观察不是随便看看,然后凭印象写作。观察要确定一定的

    12、目标和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掌握观察对象的情况,并把在观察过程中的收获真实、准确地记载下来。无论是科学观察,还是文学观察,都应当如此。列夫托尔斯泰不论在什么地方,总是注意观察,注意记录。有一次他妻子的妹妹塔吉雅娜一家到托尔斯泰家做客,托尔斯泰记下了塔吉雅娜的言行举止,作为妇女形象特征的材料。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丰富而细腻的刻画,应得力于他细致的观察和勤于笔录的习惯。19观察记录的写法有两种:1.扼要式 对观察到的人、事、景、物作提纲式的记录,简明扼要,重点突出。2.素描式 把观察到的人、事、景、物写成一篇简短的传记或速写,生动具体,能鲜明地反映个性特征。20(二)生活札记把在生活中的见闻、随

    13、想、杂感等,随时记下来,便是生活札记。生活札记的包容面非常宽广,反映了写作者的生活阅历。果戈理有一本“万宝全书”,里面有他看到的人情和乡俗,听到的奇闻和趣事,读到的警句和心得,甚至有他记下的上饭馆的菜单他的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记述了许多乌克兰的风俗习惯、传说故事、民歌谚语,就是从他的笔记本上摘录下来的。21(三)调查和采访笔记调查和采访时,要与重要的当事人、知情人及其他有关人员接触,把向他们了解、核准的事实记载下来,这就是调查和采访笔记。做这种笔记,要耳快、手快,口勤、脑勤。同时,要注意避免遗漏和失实,尽量准确掌握较多的第一手材料。写调查报告、工作研究等实用文体和新闻文体,要通过调查和采

    14、访去获得材料。对其中获得的真实情况,如人物姓名、机构名称、事件因果、成绩、问题以及一些统计数字,要如实记录下来,以便作出实事求是的反映。有了调查和采访笔记,就有了可靠的写作材料。22(四)读书笔记这是阅读时,为提高阅读质量、巩固阅读成果而作的笔记。“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把读书时获得的新知、心得等记下来,更有益于积累。读书笔记的做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标记式 阅读时,直接在文章中作一定的标记,如显示重点,表示感叹、赞扬,表示疑问、否定等等,体现对文章要点、知识点的把握。232.评点式 阅读时,对文章作出评点,以眉批、夹批、尾批的形式,写出自己的见解、评价,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深化和

    15、发展自己的思考和思想。3.摘录式 即抄录重要的、精彩的句段,或提要书中的主要内容。摘录后,要标明出处,分类保存,便于查找,实现材料价值。不要断章取义,扭曲原文。244.索引式 将资料的书名、文题、报刊名、出版日期、作者、页码等记下来,广泛掌握书刊中的有关材料,为查找、运用提供方便,形成一定的材料体系。5.心得式 将读书时的体会、认识、思考、疑问等记下来,加强对知识的融通,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与现实发生联系,与自己的思想发生联系。写心得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它使读书不再是机械地接受别人的思想,而是主动的吸取精华的有效方式。25(五)报刊剪辑报刊剪辑,就是有关报纸刊物内容的剪报集。许多名作家在写作

    16、中曾大量运用过报刊上的材料。原苏联名记者阿加波夫的写作经验有一条是“经常注意报上的消息,多读报纸和杂志。经常剪辑报刊上的文章、图片,不断丰富自己的剪报材料。”(苏联名记者写作经验谈)鲁迅的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中的一些素材,就源于他的剪报集。报刊剪辑,首先要剪贴整齐,然后注明资料来源(报刊名称、出版日期、作者姓名等),并适当地加上标题或批语;再分类编号,装订成册。26(六)资料卡片资料卡片,是理论、研究工作者储材的重要方式。历史学家吴晗的书房里,不仅有卡片柜,还摆着许多卡片盒。他曾总结出做资料卡片的三点经验:“一、每一段资料上要加上题目,指出这个资料属于什么问题。二、抄录的问题要有所选择,选取能说

    17、明关键性问题的资料。三、写清楚材料的来源:书名、作者、事件发生的时间,等等。”(漫谈资料工作和研究工作)学会做资料卡片,可以培养自己挑选、思考、运用材料的能力,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27第三节第三节 鉴别材料的方法鉴别材料的方法鉴别材料,是对材料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认识和判断的一项工作。鉴别材料的方法很多,可从外部形态、内在属性、功能价值等方面进行鉴别。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也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去鉴别:28一、鉴别材料的真与假这是最重要的。唯有材料的真,才能说服人,感染人,教育人;唯有材料的真,才能使文章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具有生命力。判断材料是否真实,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材料是否能反映生活面貌

    18、的真实刘勰提出的“事信而不诞”,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在非文学作品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成绩、问题等材料因素,有没有虚构、不实之处,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价值与成败。以反映真人真事为主体的一些文学文体,也不能随意虚构。29(二)材料是否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写作中,在尊重生活真实的同时,还应尊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尊重写作的艺术性原则,反映出生活本质的真实。要注意区别两种情况:1.表象虚假,本质真实 有一些貌似虚假、荒诞的材料,却反映了生活的某些本质,这些材料应该是真实可信的。基希的报告文学作品吴淞废墟中写道:“有着红色太阳和红色太阳光线的日本国旗在吴淞的尸体之上飘动着旗帜上的太阳像一个圆的

    19、创伤,从那上面,鲜血向四周流出。”日本的太阳旗与创伤、鲜血表面上没什么联系,实质上却难以分开。302.表象真实,本质虚假 有时表现看上去真实的材料,在本质上却是不可信的。1958年,全国搞“大跃进”,放高产“卫星”,河北青年报记者祁淑英采写了天津市效区新立村亩产水稻 20万斤的报告文学。这个产量是经过几级“验收”的,记者没有故意造假。但历史证明,记者选用的是貌似真实的虚假材料,对生活的本质不能作出真实的反映。因此,表象的不真实,不一定代表本质的不真实;表象的真实,也不一定代表本质的真实。要注意透过现象,作细致、深入的分析,从科学性、准确性方面加以考察,把具有本质真实的材料选取出来。31二、鉴别

    20、材料的大与小有的材料反映了社会的重大问题,容量足,影响大,意义深,可视为大材料;反之,则视为小材料。这是相对的。因为,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不同,作者不同,对材料的需求与处理也会有所不同。大材可小用,小材可大用,其轻重程度也可以随之变化。郭沫若的南京印象系列散文写于 1946年,从各个方面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积极准备内战的社会现实。其中的梅园新村之行通过作者访问梅园新村的观感,赞扬周恩来不避艰难,无私无畏,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的崇高革命精神。这是大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重大现实。32三、鉴别材料的奇与平奇,指奇人奇事。平,指平常人,平常事。在生活中,总是平多奇少。应着眼于平,反映人

    21、们熟知的生活。袁鹰的散文归帆(1984年第 1 期名作欣赏)写于 1960 年秋,他借助“归帆”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了三类渔民:一类在“笑”(超额完成了生产指标),一类在“忙”(要趁归航时再抢出点活来),一类在“气”(没能完成任务)。他们的神态、举止都不特别,与寻常人无异。他们对于工作的态度,对于明天的信念,都与常人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的生活、奋斗、情感都为我们熟知,读起来有亲近之感。当然,平常不是平淡、平庸。33四、鉴别材料的鲜与腐新鲜的材料,是充满活力,有真趣、真味的。陈腐、过时的材料则如“昨日黄花”衰败枯萎,无美质可言。袁枚曾谈到,画死蛟龙不如画活老鼠。蛟龙虽然奇特,但毕竟

    22、是死的、僵硬的。老鼠虽然平常,但它是活的、有动感的。鉴别材料也要注意其鲜、腐之别。34第四节第四节 选材的原则与要求选材的原则与要求一、选材的原则选材,就是在鉴别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写作目的和主题需要对材料进行选择,决定取舍的过程。“将开说之事,淘汰其枝叶,而约取其本根,则辞旨简,读者不烦而听者易解也。”(陈维菘四六金针约事)善于选材,是进行高质量写作的必要条件。35选材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一当十,以严为佳鲁迅先生告诫我们:“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对材料的选择要严格,要发掘出深意,不能只罗列现象,堆砌材料。他在秋夜中写了枣树的战斗英姿:与小粉红花的脆弱、单薄相比,它是那样挺拔、执著

    23、和坚韧,与“奇怪而高”的夜空及“冷眼”的星星进行着坚强不屈的斗争。枣树的孤军奋战、势单力薄,表现了鲁迅面对当时革命阵营内部的分化、面对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彷徨、苦闷与矛盾心情。取材简约,但“文约事丰”,以一当十。36(二)考虑文体,熟悉材料任何文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要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必须考虑文体的需要,选择那些自己熟悉,适合文体需要的材料。袁枚续诗品选材说:“用一僻典,如请生客。”即在文章中选用了一个生僻典故,就如同请了一个不熟悉的客人,很别扭。在文章中用了不合文体,不够熟悉的材料,行文也必然勉强。如写“随笔”一类文章,取材广泛,章法灵活,上至国家大事,下至个人悲欢,凡自己的真

    24、实情感、思想、思考都可尽展笔端。语从心出,畅所欲言。37(三)去粗取精,服从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材料的选择,要服从主题的需要。作家李惠文说:“我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体会到,写作时对材料的选择,必须坚定不移地遵循着一条原则,那就是千万不能离开主题思想。”与主题没有关系的材料,即使生动,也不可取。“非当所用,未尝强出。”(叶少蕴石林诗话)要围绕主题,去粗取精,选用最富有表现力的材料。38二、选材的要求(一)真实真实,包括人真、事真、情真、意真、理真。经过对材料的鉴别,把虚假的材料坚决排斥掉,不能以讹传讹,虚假为文,贻害社会。选材不真实,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粗心大意。对第二手材料不肯花功夫核实

    25、,道听途说便信以为真;或是凭印象,想当然,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二是动机不纯。为达到某一写作目的而有意编造假材料,或随意加工,改造原始材料。这是极其有害的,应坚决制止。材料失实,会损害文章的价值,损害人民的利益,甚至会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39怎样才能避免材料失实,保证材料的真实呢?要做到:端正写作态度,实现正确的写作目的;尽量选用有权威来源的文字材料;对第二手材料要进行认真的核实;对无法核实,没有把握的材料,宁可不用。40(二)典型典型是指最有特点、最有代表性、能够充分显示事物本质的材料。在一篇文章里,不能把一切可以表现主题、说明中心的材料都放进去。对那些不典型的材料,要忍痛割爱,大胆舍弃。彭大将军回故乡(见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选获奖作品集(二)中,选用典型情节塑造彭德怀的形象,堪称范例。文中记叙彭德怀 1958 年12月从故乡返回途中的一件事:云湖桥水利工地上,热气腾腾,几千人化了妆,有的抹红脸,有的抹黄脸,有的抹黑脸工地指挥部的一角,一排社员脖后插着白旗跪在雪地上,一个社员被吊在树上挨皮鞭。41(三)新颖新颖,指新鲜、别致。“意未经人说过,则新;书未经人用过,则新。诗家之能新,正以此耳。”(赵翼瓯北诗话)写文章应注意研究新情况,反映新事实。对历史材料,也要选用别人没有用过或很少用过的,文章才能给人以新鲜感。4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写作基础教程第一章-储材与选材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94309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