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及质量控制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hiv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及质量控制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iv 检测 实验室 生物 安全 质量 控制 课件
- 资源描述:
-
1、2 2Laboratory Biosafety Manual1st edition1983199320032004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非常严重疾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严重疾病,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
2、或者动物疾病,但一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组织组织 对象对象 低低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高高WH
3、OWHO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1 1 2 2 3 3 4 4美国美国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1 1 2 2 3 3 4 4 日本日本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病毒 1 12a2a2b2b3a3a3b3b4a4a4b4b英国英国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C C B B A A中国中国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4 4 3 3 2 2 生物安全实验室慨念生物安全实验室慨念 1 1、通过规范的实验室设计建造、实验设备的配置、个、通过规范的实验室设计建造、实验设备的配置、个 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硬件)。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硬件)。 2 2、严格遵从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管理规程等(软件)、严格遵从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管理规程等
4、(软件) 3 3、确保操作生物危险因子的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的伤、确保操作生物危险因子的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的伤 害,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害,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 ,确保实验因子保持原有本性所确保实验因子保持原有本性所 采取综合措施的实验室。(目的)采取综合措施的实验室。(目的) 分级分级根据实验室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害程度和采根据实验室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把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其中取的防护措施,把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其中一级对生物安全隔离的要求最低,四级最高。一般一级对生物安全隔离的要求最低,四级最高。一般以以BSLBSL1 1、BSLBSL2 2、BSLB
5、SL3 3、BSLBSL4 4表示实验表示实验室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室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目的目的1 1、确保操作生物危险因子的工作人员不受实、确保操作生物危险因子的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的伤害验对象的伤害-人人 2 2、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环境环境 3 3、确保实验因子保持原有本性(不受污、确保实验因子保持原有本性(不受污染)染)-物物 三道屏障:三道屏障:1 1、生物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装置;、生物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装置; 2 2、实验室设施,实验室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实验室设施,实验室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 3 3、实验室管理制度(软件部分)。包括标准、
6、实验室管理制度(软件部分)。包括标准 化操作程序和严格实验室管理。化操作程序和严格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所在机构应设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实验室安全负责人是安全委实验室所在机构应设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实验室安全负责人是安全委员会委员,该实验室管理层有责任确保安全检查的执行。每年应对工员会委员,该实验室管理层有责任确保安全检查的执行。每年应对工作场所进行不定期抽查,例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检查内容包括:作场所进行不定期抽查,例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 1、应急装备、警报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正常。、应急装备、警报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正常。 2 2、用于危险物质漏出控制的程序和物品状态正
7、常。、用于危险物质漏出控制的程序和物品状态正常。 3 3、对可燃易燃性、可传染性、放射性和有毒物质的存放进行适当防护、对可燃易燃性、可传染性、放射性和有毒物质的存放进行适当防护和控制;污染和废弃物处理程序的状态。和控制;污染和废弃物处理程序的状态。 4 4、实验室设施、设备、人员的状态正常、实验室设施、设备、人员的状态正常 5 5、实验室各项操作规程与管理制度正确实施。、实验室各项操作规程与管理制度正确实施。 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可任命一名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可任命一名有适当资质和经验的实验室安全负责人来协助管理安全有适当资质和经验的实验室安全负责人来协助管理安
8、全事宜。实验室负责人对所有实验室员工和实验室来访者事宜。实验室负责人对所有实验室员工和实验室来访者的安全负责。的安全负责。 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应对实验室以及实验人员进行日常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应对实验室以及实验人员进行日常管理监督。管理监督。 信息安全及保密制度:与信息安全及保密制度:与HIV/AIDSHIV/AIDS检测相关的所有资检测相关的所有资料均应严格保密,包括送检单、检测记录、样品登记、料均应严格保密,包括送检单、检测记录、样品登记、报告单及工作人员年度检测结果等,不得对无关人员透报告单及工作人员年度检测结果等,不得对无关人员透露检测结果。露检测结果。(五)制定、维护和监督有效的实验室安全
9、计划。该安全计划应包括(五)制定、维护和监督有效的实验室安全计划。该安全计划应包括教育及培训、审核及评估、促进实验室安全行为的程序。教育及培训、审核及评估、促进实验室安全行为的程序。(六)有权阻止不安全的活动。实验室负责人应制定规定和程序确保(六)有权阻止不安全的活动。实验室负责人应制定规定和程序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材料等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要求,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材料等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要求,定期检查、维护、更新,确保不降低其设计性能。定期检查、维护、更新,确保不降低其设计性能。(七)确保提供实验室人员适当的实验室安全方面(如潜在危害性,(七)确保提供实验室人员适当的
10、实验室安全方面(如潜在危害性,保护暴露者必要的注意事项以及暴露评估程序)的培训。实验室人保护暴露者必要的注意事项以及暴露评估程序)的培训。实验室人员必须接受年度最新的补充培训以了解操作规程和政策的变化。员必须接受年度最新的补充培训以了解操作规程和政策的变化。(八)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进行实验室安全自查,对于自查情况应有记(八)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进行实验室安全自查,对于自查情况应有记录,对重大生物安全隐患或发现问题应立即向上级生物安全委员会录,对重大生物安全隐患或发现问题应立即向上级生物安全委员会汇报,对发现问题应有整改与复查措施。汇报,对发现问题应有整改与复查措施。 实验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生物安全
11、委员会负责:实验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实验室人员的组织管理、上岗资格认定、培训、实验室人员的组织管理、上岗资格认定、培训、岗位制定和准入标准。岗位制定和准入标准。 负责成立实验室人员考核工作组,制定分类的负责成立实验室人员考核工作组,制定分类的 考核标准,定期对实验室人员基本知识、操作技考核标准,定期对实验室人员基本知识、操作技 能、生物安全进行考核与评价。能、生物安全进行考核与评价。化学品安全应符合以下要求:化学品安全应符合以下要求: 在实验室中,对化学品的存放、处理、使用及处置在实验室中,对化学品的存放、处理、使用及处置的规定和程序均应符合良好的规定和程序均应符合良好化学
12、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行为标准。应按行为标准。应按照相关标准在每个储存容器上标明每个产品的危害性和照相关标准在每个储存容器上标明每个产品的危害性和风险性,还应在风险性,还应在“使用中使用中”材料的器上清楚标明。材料的器上清楚标明。 对化学、物理及火灾危害应有足够可行的控制措施。对化学、物理及火灾危害应有足够可行的控制措施。应定期对这些措施进行监督以确保其有效可用。应保存应定期对这些措施进行监督以确保其有效可用。应保存监督结果记录。监督结果记录。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制定应对涉及本科室及工作的意外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制定应对涉及本科室及工作的意外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和预案,报生物安全委员会备案;并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13、和预案,报生物安全委员会备案;并制定专人负责应对意外事故应急处理所需的设备材料的制定专人负责应对意外事故应急处理所需的设备材料的保管和维护。实验室人员应熟记紧急情况下的正确应对保管和维护。实验室人员应熟记紧急情况下的正确应对措施。措施。 实验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并实验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同时做好详细的记录。实验室发生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同时做好详细的记录。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时,应视事故类型等不同情况,进行紧急处理,安全事故时,应视事故类型等不同情况,进行紧急处理,并详细记录事故经过,按规定报告生物安全委员会。并详细记录事故经过,按规定报
14、告生物安全委员会。 应制定紧急撤离的行动方案。该方案应考虑应制定紧急撤离的行动方案。该方案应考虑到生物性、化学性、失火和其他紧急情况。到生物性、化学性、失火和其他紧急情况。应包括所采取的使留下的建筑物处于尽可能应包括所采取的使留下的建筑物处于尽可能安全状态的措施。所有实验室人员都应了解安全状态的措施。所有实验室人员都应了解紧急撤离的行动方案、撤离路线和紧急撤离紧急撤离的行动方案、撤离路线和紧急撤离的集合地点。每年至少一次演习。的集合地点。每年至少一次演习。 实验室负责人应备有用于急救的物品储备实验室负责人应备有用于急救的物品储备(如急救药箱,包括普通和特殊的解毒剂等。(如急救药箱,包括普通和特
15、殊的解毒剂等。(Biosafety Cabinet, BSC)Biosafety Cabinet, BSC)负压过滤排风柜:在生物因子操作过程中用来负压过滤排风柜:在生物因子操作过程中用来保护操作人员、环境和(或)实验物品,防止其暴保护操作人员、环境和(或)实验物品,防止其暴露于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性或潜在危险性生露于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性或潜在危险性生物气溶胶或溅出物。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重要设物气溶胶或溅出物。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重要设备,是备,是“病原体操作的一级安全隔离屏障病原体操作的一级安全隔离屏障”,关系,关系生命安全和环境安全,要求非常严格。生命安全和环境安全,要求非常严
16、格。2424保护类型及生物安全柜的选择保护类型保护类型生物安全柜的选择生物安全柜的选择个体防护,针对危险度个体防护,针对危险度1 13 3 级微生物级微生物级、级、级、级、级生物安全柜级生物安全柜个体防护,针对危险度个体防护,针对危险度4 4 级微生物,级微生物,手套箱型实验室手套箱型实验室级生物安全柜级生物安全柜个体防护,针对危险度个体防护,针对危险度4 4 级微生物,级微生物,防护服型实验室防护服型实验室级、级、级生物安全柜级生物安全柜实验对象保护实验对象保护级生物安全柜,柜内气流是层级生物安全柜,柜内气流是层流的流的级生物安全柜级生物安全柜少量挥发性放射性核素少量挥发性放射性核素化学品的
17、防化学品的防护护级级B1 B1 型生物安全柜,外排风式型生物安全柜,外排风式级级A2A2型生物安全柜型生物安全柜挥发性放射性核素挥发性放射性核素化学品的防护化学品的防护级、级、级级B2 B2 型、型、级生物安全级生物安全柜柜 生物安全柜摆放位置生物安全柜摆放位置 1 1、与其它操作区域相分离;、与其它操作区域相分离; 2 2、远离主要通道;、远离主要通道; 3 3、与气道有一定距离;、与气道有一定距离; 4 4、与实验室入口保持一定距离。、与实验室入口保持一定距离。 安装检验 1 1、下降气流流速、流入气流流速、气流模、下降气流流速、流入气流流速、气流模式过滤器泄漏警报和联锁功能式过滤器泄漏警
18、报和联锁功能 2 2、排气系统性能(负压排气压力和排气罩、排气系统性能(负压排气压力和排气罩 性能)性能) 3 3、照度、噪声、振动、漏电流、接地电阻、照度、噪声、振动、漏电流、接地电阻 维护检验维护检验 1 1、更换过滤器和安全柜内部维修、更换过滤器和安全柜内部维修 2 2、使用的安全柜每年进行验证、使用的安全柜每年进行验证 3 3、检验项目与安装检验相同、检验项目与安装检验相同 检测周期检测周期 1 1、实验室施工时,、实验室施工时,级生物安全柜搬放到指级生物安全柜搬放到指定位置后。定位置后。 2 2、 级生物安全柜被移动位置后。级生物安全柜被移动位置后。 3 3、 对对级生物安全柜进行检
19、修后。级生物安全柜进行检修后。 4 4、 级生物安全柜更换高效过滤器后。级生物安全柜更换高效过滤器后。 5 5、 级生物安全柜一年一度的常规现场级生物安全柜一年一度的常规现场 检测。检测。 1 1、工作台内不应存放过多器具,当使用旋转、震荡或加、工作台内不应存放过多器具,当使用旋转、震荡或加热器具时,应尽可能把这些器具置于操作区的后端,这样就热器具时,应尽可能把这些器具置于操作区的后端,这样就可以减少通道口的湍流现象;可以减少通道口的湍流现象; 2 2、不可随便改变鼓风机的风速,除非通过检测空气速度、不可随便改变鼓风机的风速,除非通过检测空气速度确实降低了方可进行;确实降低了方可进行; 3 3
20、、切勿用操作台来储藏设备或实验室器具;、切勿用操作台来储藏设备或实验室器具; 4 4、不要阻塞空气入口格网;、不要阻塞空气入口格网; 5 5、不要在操作台内使用有毒、易燃或易爆等高度危物;、不要在操作台内使用有毒、易燃或易爆等高度危物; 6 6、操作前后应对台面进行消毒;、操作前后应对台面进行消毒; 7 7、应对安全柜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应对安全柜定期进行检查、维修。1 1、当发生少量溢洒时,应用吸收纸巾立即处理,并立、当发生少量溢洒时,应用吸收纸巾立即处理,并立即用浸满消毒液的毛巾或纱布对生物安全柜及其内部的所即用浸满消毒液的毛巾或纱布对生物安全柜及其内部的所有物品进行擦洗。工作面消毒后应
21、更换手套,不论是摘下有物品进行擦洗。工作面消毒后应更换手套,不论是摘下手套还是更换手套都要洗手。手套还是更换手套都要洗手。 2 2、若发生大量溢洒,液体会通过生物安全柜前面或后、若发生大量溢洒,液体会通过生物安全柜前面或后面的格栅流到下面去,生物安全柜内所有的物品都应该进面的格栅流到下面去,生物安全柜内所有的物品都应该进行表面消毒并拿出生物安全柜,在确保生物安全柜的排水行表面消毒并拿出生物安全柜,在确保生物安全柜的排水阀被关闭后,可将消毒液倒在工作台面上,使液体通过格阀被关闭后,可将消毒液倒在工作台面上,使液体通过格栅流到排水盘上。所有接触溢出物品的材料都要进行消毒栅流到排水盘上。所有接触溢出
22、物品的材料都要进行消毒和和/ /或高压灭菌处理。或高压灭菌处理。表面消毒表面消毒 1 1、工作完成时,所有的容器和设备应该、工作完成时,所有的容器和设备应该进行表面消毒并拿出安全柜。在每天工作结束时,进行表面消毒并拿出安全柜。在每天工作结束时,应该对安全柜进行最后的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应该对安全柜进行最后的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安全柜的边壁、后壁和观察窗玻璃内部的擦面、安全柜的边壁、后壁和观察窗玻璃内部的擦拭。如果必要,安全柜也应该进行放射性检测并拭。如果必要,安全柜也应该进行放射性检测并进行必要的消毒。进行必要的消毒。 2 2、作为安全的微生物学操作的最后步骤,、作为安全的微生物学操作的最
23、后步骤,操作者应该摘下手套、脱下工作服并且洗手。操作者应该摘下手套、脱下工作服并且洗手。 气体消毒气体消毒 在更换在更换HEPAHEPA过滤器或进行内部维修之前要过滤器或进行内部维修之前要对生物安全柜必须进行消毒。对生物安全柜必须进行消毒。1.1.定期清洁操作台面和前窗玻璃定期清洁操作台面和前窗玻璃 2.2.保持实验室内空气质量保持实验室内空气质量, ,延长高效过滤器的延长高效过滤器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3.3.定期检测紫外灯的照射强度定期检测紫外灯的照射强度, ,及时更换灯管及时更换灯管 4.4.长期不用应定期进行维护性运行高效过滤长期不用应定期进行维护性运行高效过滤器应定期检测器应定期检测,
24、 ,及时更换及时更换. . 5. 5.做好使用和维护记录做好使用和维护记录. . 1 1、生物安全危害评估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处理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时,对可能、生物安全危害评估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处理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时,对可能给人或环境带来的危害所进行的评估,包括对微生物危险性和防护屏障的评估。给人或环境带来的危害所进行的评估,包括对微生物危险性和防护屏障的评估。 2 2、生物危害评估原则和依据是根据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致病性、生物危害评估原则和依据是根据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致病性、传播途径、在环境中的稳定性、感染剂量、浓度、动物实验数据有效的预防和治传播途径、在环境中的稳定
25、性、感染剂量、浓度、动物实验数据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诸因素进行生物危害评估。疗方法等诸因素进行生物危害评估。 3 3、危害评估是为了确定某种微生物实验过程中的危险所在,危险性大小,以及、危害评估是为了确定某种微生物实验过程中的危险所在,危险性大小,以及如何避免和防护危险的发生,达到保护人、物和环境的目的。如何避免和防护危险的发生,达到保护人、物和环境的目的。 4 4、根据卫生部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艾滋病毒属第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根据卫生部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艾滋病毒属第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国际危险程度为物(国际危险程度为级)级) 5 5、根据危害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