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学讲义资料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仲裁学讲义资料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仲裁 讲义 资料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仲裁法理论与实务第一章导论本章重点:1.仲裁的特点2.仲裁的性质3.仲裁的优势与局限性引言:民商事争议及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一)民商事争议的概念和特征(一)民商事争议的概念和特征民商事纠纷民商事纠纷,又称民商事争议,又称民商事争议,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商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主要特征主要特征:1民商事纠纷发生在平等的主体之间。2民商事纠纷的内容是对民商事权利义务的争议。3民商事纠纷的解决具有可处分性。(二)民商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二)民商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 私力救济私力救济:包括自决与和解。它是指纠纷主体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纠纷,以达到维护自己的权益。公力救济公力救济 :诉
2、讼。社会救济社会救济:包括调解(诉讼外调解)和仲裁,它是指依靠社会力量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三)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三)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1 1概念:概念: 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缩写为(缩写为ADRADR)的意译。的意译。主要是指在诉讼外或者审判外解决诉讼纠纷的方式 方法和途径以及制度架构的总称。 2 2要素要素(1 1)代替性代替性(替代性)。它是指对法院审判或判决的代替。(替代性)。它是指对法院审判或判决的代替。(2 2)选择性选择性。它是指这种纠纷解决方
3、式以当事人的自主合。它是指这种纠纷解决方式以当事人的自主合意和选择为基础。意和选择为基础。(3 3)解决纠纷功能。解决纠纷功能。 3 3、ADR ADR 兴起的原因分析兴起的原因分析 (1)利益和冲突的多元化。 (2)社会主体关系的多元化。 (3)价值观和文化传统上的多元化。 (4)纠纷解决手段的多样化。(四)(四)ADR ADR 对仲裁的影响对仲裁的影响 1 1、法院附设仲裁、法院附设仲裁 2、调解调解仲裁仲裁3、根据协议的仲裁根据协议的仲裁4 4、终局性提交裁决、终局性提交裁决 5、出租法官出租法官 第一节仲裁的概念 一、仲裁的定义二、仲裁的分类三、仲裁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 仲裁的定义仲裁
4、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第三者就纠纷居中评判是非,并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拘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方法或方式。 二、仲裁的性质司法权论该理论认为,虽然仲裁源于当事人之间的协议,但在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员的权力、仲裁员的审理行为以及仲裁裁决的执行方面,其权威性都取决于有关国家的法律契约论该理论认为,仲裁员是从当事人那里,而不是从法律或司法当局获得仲裁权,仲裁具有完全自愿的特征混合论该理论认为,一方面,仲裁源于私人契约;另一方面,仲裁又不能超越于法律制度之外,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和仲裁裁决的可执行性最终取决于有关法院的裁定自治论该理论认为,仲裁是法
5、律秩序的诸多机制之一,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其目的和作用上,仲裁法应以满足当事人的愿望为目标,其功能是发展商人法;尽管还应保留最低限度的公共政策为限制,但是完全的当事人意思自治是仲裁充分发展所必需的关于仲裁的性质,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A司法权说B仲裁是一种契约性质的行为C仲裁具有司法和契约双重性质 D自治说E仲裁是便利处理民商事关系的一种需要三、仲裁的特性自愿性 专业性 国际性 灵活性 保密性 快捷性 经济性 独立性 四、仲裁的分类以仲裁案件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为标准以仲裁案件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为标准国内仲裁国际仲裁以仲裁机构的组织形式为标准以仲裁机构的组织形式为标准临时仲裁机构仲裁 机构仲裁机构仲
6、裁,又称为制度性仲裁、常设仲裁,又称为制度性仲裁、常设仲裁,是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将他们之间的纠是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将他们之间的纠纷提交给某一常设仲裁机构所进行的仲裁。纷提交给某一常设仲裁机构所进行的仲裁。以仲裁机构的性质为标准以仲裁机构的性质为标准民间仲裁行政仲裁以作出裁决的依据为标准以作出裁决的依据为标准依法仲裁友好仲裁友好仲裁友好仲裁,或称友谊仲裁,依原则仲裁,则是指仲裁,或称友谊仲裁,依原则仲裁,则是指仲裁庭依当事人的授权,不根据严格的法律规定而按照它庭依当事人的授权,不根据严格的法律规定而按照它所认为的公允及善良原则和商业惯例对纠纷进行裁决。所认为的公允及善良原则和商业惯例对纠纷进
7、行裁决。五、仲裁的优势和局限性仲裁的优势裁决较容易得到外国法院的承认与执行自主性 专业性 保密性 管辖权的确定性 费用低、速度快 仲裁的局限性自主性特点是一柄双刃剑某些争议通过仲裁解决也许不能一揽子平息全部争议 不是所有类型的民商事争议都最适宜于仲裁欠缺法的安定性和预测性 仲裁员的权力与法官相比是有限 六、仲裁的历史沿革一、国外仲裁起源的概况一般认为,法律意义上的仲裁起源于奴隶制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为仲裁法律制度,主要解决国内民商事纠纷近代以来,仲裁在仲裁范围、裁决的执行、仲裁组织、仲裁活动本身等方面有了极大的发展 二、中国仲裁的起源和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仲裁制度在中国产生
8、于20世纪初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分别建立了国内仲裁制度和涉外仲裁制度。涉外仲裁制度基本上按国际惯例设立和运行 。国内仲裁制度则经历了“只裁不审”与“两裁终局”、停顿状态、又裁又审与两裁两审、或裁或审与一裁终局等几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建立的仲裁制度包括( )。A、涉外仲裁 B、经济合同仲裁C、技术合同仲裁D、劳动争议仲裁第二节 仲裁法的概念一、仲裁法的定义仲裁法仲裁法是指调整仲裁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指调整仲裁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仲裁关系仲裁关系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 法人和其它法人和其它组织之间在仲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组织之间在仲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
9、系,以及他们与仲裁机构、人民法院之间所系,以及他们与仲裁机构、人民法院之间所发生的仲裁裁决关系和仲裁监督关系。发生的仲裁裁决关系和仲裁监督关系。狭义的仲裁法在我国指1994年8月31日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仲裁法,该法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广义的仲裁法包括所有涉及仲裁制度的法律规范。我国的仲裁法包括( )。 A、仲裁法B、民事诉讼法中的仲裁规定C、合同法D、国际公约中的仲裁规定二、二、仲裁法仲裁法制定的背景、宗旨及意义制定的背景、宗旨及意义制定制定仲裁法的背景的背景 全国人大法工委于1991年5月着手制定仲裁法。在考虑国情、总结经验特别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
10、仲裁委员会仲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国际惯例和国外立法成果,经过大量调查研究,于1994年3月提出了仲裁法的草案 仲裁法的宗旨建立一个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建立一个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仲裁法律体系制需要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仲裁法律体系 规范中国国内仲裁,同时促进中国涉外仲裁走上国规范中国国内仲裁,同时促进中国涉外仲裁走上国际化、现代化的道路际化、现代化的道路 仲裁法的意义 结束了中国没有仲裁法典的历史 恢复了仲裁制度的本来面目 将促进中国的仲裁事业在正常的轨道上迅速、健康地发展为中国仲裁法学研究的深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三、仲裁法的性质
11、 首先,仲裁法是民事程序法。首先,仲裁法是民事程序法。 其次,仲裁法是仲裁组织法其次,仲裁法是仲裁组织法 再次,仲裁法是部门法再次,仲裁法是部门法 四、仲裁法的功能 宗旨:宗旨:公正、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对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调节功能。对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调节功能。 对诉讼法律制度有不可缺少的弥补功能。对诉讼法律制度有不可缺少的弥补功能。 缓和社会矛盾的功能。缓和社会矛盾的功能。 五、五、仲裁法仲裁法的特点的特点明确界定了仲裁范围 实行或裁或审和一裁终局制度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机关 明确了法院对仲裁进行监督的形式六、 中国仲裁法上的仲裁范围
12、(一)仲裁范围的概念 仲裁范围,是指可仲裁的事项或争议的范围,即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 虽然各国仲裁法关于仲裁范围的规定不完全相同,但当事人有无和解的权利几乎是公认的判断可仲裁性的试金石。(二)(二)仲裁法仲裁法规定的仲裁范围的特点规定的仲裁范围的特点 1争议主体的平等性 2争议事项的可处分性 3争议内容的财产性(三)(三)仲裁法仲裁法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1 1对人的适用范围对人的适用范围2 2对事的适用范围对事的适用范围 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1 1)国内仲裁范围:国内仲裁范围:
13、合同纠纷,财产权益纠纷。合同纠纷,财产权益纠纷。 (2 2)涉外仲裁范围涉外仲裁范围:经济贸易,运输,海事纠纷。:经济贸易,运输,海事纠纷。(3 3)禁止适用情形禁止适用情形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劳动争议。劳动争议。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3 3时间上的适用范围时间上的适用范围4 4空间上的适用范围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我国仲裁法适用于( )。A、合同纠纷 B、收养、抚养纠纷C、婚姻、继承纠纷D、劳动争议和行政纠纷 E、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王某面
14、临多起民事纠纷,拟通过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解王某面临多起民事纠纷,拟通过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解决,但王某对诉讼和仲裁的作用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决,但王某对诉讼和仲裁的作用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区别联系等不够了解,遂就有关问题进行咨询。下列区别联系等不够了解,遂就有关问题进行咨询。下列有关仲裁与民事诉讼两者的关系的表述中,哪些是正有关仲裁与民事诉讼两者的关系的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确的?A A各类民事纠纷既可以用仲裁的方式解决,也可以各类民事纠纷既可以用仲裁的方式解决,也可以用诉讼的方式解决用诉讼的方式解决B B请求仲裁机构解决纠纷,应当以双方当事人之间请求仲裁机构解决纠纷,应当以双方当事人之间有仲裁协议为条
15、件,而进行民事诉讼则不一定要求双有仲裁协议为条件,而进行民事诉讼则不一定要求双方当事人之间有进行民事诉讼的协议方当事人之间有进行民事诉讼的协议C C仲裁案件,通常情况下不公开审理,而法院审理仲裁案件,通常情况下不公开审理,而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通常情况下应公开审理民事案件通常情况下应公开审理D D审理案件的仲裁员可以由双方当事人选定或仲裁审理案件的仲裁员可以由双方当事人选定或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审理案件的法院审判员则原则上不委员会主任指定,审理案件的法院审判员则原则上不可以由当事人选定,除非经人民法院院长同意可以由当事人选定,除非经人民法院院长同意 某市某路某市某路250250号房屋王姓一家人。因
16、小女儿结婚一事,在房号房屋王姓一家人。因小女儿结婚一事,在房屋使用权上发生争吵。该房屋的产权人是王某,他与前妻生屋使用权上发生争吵。该房屋的产权人是王某,他与前妻生有一女王甲。前妻去世后,王某与翟某于有一女王甲。前妻去世后,王某与翟某于19401940年结婚,生年结婚,生有王乙、王丙、王丁、王戊四个子女。有王乙、王丙、王丁、王戊四个子女。19471947年年8 8月,王某购月,王某购买上述房产,后进行翻修,在二楼房内架了三层阁楼横条,买上述房产,后进行翻修,在二楼房内架了三层阁楼横条,但未铺楼板,房屋面积约但未铺楼板,房屋面积约8787平方米。平方米。19501950年后,王甲因子年后,王甲因
17、子女多,居住困难,征得父亲同意后,在三层阁楼横梁上铺设女多,居住困难,征得父亲同意后,在三层阁楼横梁上铺设了楼板居住使用。了楼板居住使用。19721972年,王甲与丈夫自购私房居住,迁年,王甲与丈夫自购私房居住,迁出三层阁。出三层阁。19801980年王某去世后,系争房屋二楼年王某去世后,系争房屋二楼1616平米前间平米前间由王乙居住;后间由王乙居住;后间1414平米由翟某居住。底层平米由翟某居住。底层1414平米前间一平米前间一隔为两小间,由王丙、王丁居住,王戊居住三层阁楼。底层隔为两小间,由王丙、王丁居住,王戊居住三层阁楼。底层1212平米后间自搭灶间和卫生间,大家共同使用。平米后间自搭灶
18、间和卫生间,大家共同使用。19971997年年2 2月,王戊拟将三层阁楼作婚房,受到王乙阻挠,双方发生争月,王戊拟将三层阁楼作婚房,受到王乙阻挠,双方发生争执,王戊便向某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继续使用三层执,王戊便向某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继续使用三层阁楼。阁楼。问:仲裁委员会应如何处理?问:仲裁委员会应如何处理?第二章 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本章内容是整个课本的中轴线,是统领全书的中心内容。 2用整体与个体、抽象与具体关系的哲学思想理解本章与其他整节的关系。 3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一词来自于拉丁语principium,其基本含义是指开始、起源和
19、基础。在法学中,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原理和准则。仲裁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仲裁法所规定的,在仲裁活动中仲裁机构、双方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是指导仲裁程序依法有序进行的基本准则。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具有以下特征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应当能够体现仲裁制度的本质特点,把握仲裁制度的立法精髓。其次,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应当贯穿仲裁制度始终,全面指导仲裁机构、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仲裁活动。再次,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应当具有概括性,是制定具体仲裁制度和仲裁规定的基础。第一节 基本原则一、尊重当事人意愿原则尊重当事人意
20、愿原则,或称当事人自愿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仲裁法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整个仲裁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仲裁最本质的特征仲裁最本质的特征即尊重当事人的意愿,遵循意思自治原则。自愿原则就是这一本质的反映,也是仲裁这一纠纷解决方式的特点。自愿原则贯穿仲裁程序的始终,是仲裁制度的根本原则,是仲裁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事人自愿原则体现在:(1 1)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以双方当事人自)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以双方当事人自 愿为前提。愿为前提。 (2 2)仲裁机构和仲裁地点,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仲裁机构和仲裁地点,由双方当事人协商 选定。选定。 (3 3)仲裁庭组成形式及仲裁员,由当事人选定。)仲裁庭组成
21、形式及仲裁员,由当事人选定。 (4 4)提交仲裁的争议事项,由当事人双方约定。)提交仲裁的争议事项,由当事人双方约定。 (5 5)当事人可以约定开庭形式,审理方式等有)当事人可以约定开庭形式,审理方式等有 关程序事项。关程序事项。(6)达成和解或调解协议须当达成和解或调解协议须当 事人自愿事人自愿 。 二、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 决纠纷原则我国仲裁法第7条规定: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依法仲裁依法仲裁2 2、仲裁庭应当依照公平合理的原则解决纠纷、仲裁庭应当依照公平合理的原则解决纠纷 依原则仲依
22、原则仲裁裁 依原则仲裁依原则仲裁又称为友好仲裁制度友好仲裁制度,是指仲裁庭经过双方当事人授权,在认为严格适用法律规范会导致不公平结果的情况下,不依据严格的法律规范,而是依据它所认为的公平标准作出对双方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方式。三、独立仲裁原则仲裁法第8条:“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仲裁法第14条:“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独立仲裁原则是仲裁法的重要原则,是保障仲裁公正性的前提。独立有两层含义:一是仲裁机构在设置上独立;二是仲裁庭在审理案件时独立。四、司法支持与监督原则 1、法院对仲裁 的支持其一,法院对仲裁委
23、员会提 交的当事人的财产保全申请、证据保全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 的,作出保全裁定,采取保全措施;其二,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 请对仲裁裁决采取执行措施。2 2、法院对仲裁的监督、法院对仲裁的监督其一,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仲裁协议的效 力进行审查,作出裁定;其二,法院根据当事人提出的撤销仲裁 裁决的申请,进行审查;其三,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仲裁裁 决进行审查并裁定不予执行。 第二节 基本制度一、协议仲裁制度一、协议仲裁制度 协议仲裁制度是我国仲裁法规定的仲裁自愿原则的具体体现,主旨是通过仲裁协议体现当事人的仲裁意愿。协议仲裁制度的确立是由仲裁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是各国仲裁制度所奉行的基本制度,也
24、是我国已经由行政仲裁走向民间仲裁的标志。该制度为遵循仲裁的内在规律,独立、公正地解决各类民商事纠纷奠定了基础。二、或裁或审制度 1、或裁或审制度的含义 或裁或审制度,是指当事人在选择仲裁或诉讼解决其纠纷 时,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要么选择仲裁,要么选择诉讼。 仲裁法第5条:“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或裁或审制度的内容 首先,仲裁与诉讼不能同时选择 其次,有仲裁协议的,只能通过仲裁途径解决再次,没有仲裁协议的,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三、一裁终局制度 1、一裁终局制度的含义 一裁终局制度:是指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一经仲裁庭审理和裁决即告终结,
25、该裁决具有终局法律效力的制度。 仲裁法第9条:“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仲裁法第62条:“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1)当事人之间的纠纷经仲裁庭审理和裁决后,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就同一纠纷再次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当事人之间的纠纷经仲裁庭审理和裁决后,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就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仲裁庭所作出的仲裁裁决与人民法院所作出的终审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