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课程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场地设计课程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场地 设计 课程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场地设计课程主讲人:龚立君 由于场地设计是逻辑性很强的工作,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尤其是艺术设计类的学生,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场地设计知识中运用的是逻辑思维能力,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会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希望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将本课程知识学好并掌握,以指导以后的工作实践。 场地设计是一个建筑、景观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专业设计内容。通过场地设计达到解决下列问题的目的,如:建筑物布置;群体组合的协调和统一;竖向布置;场地道路与交通;绿地布置等。 本课程由七个章节内容组成,分别为:第一章 场地分析第二章 地形设计第三章 场地剖面第四章 地面停车场第五章 绿化布置第六章 管道综合第七章 场地综
2、合设计 第一章 场地分析 第一节 基本知识一、 自然条件1、 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的依据是地形图(或现状图)。 地形指地表面起伏的状态(地貌)和位于地表面的所有固定性物体(地物)的总体,主要是采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间距,其疏密反映了地面坡度的缓与陡。根据坡度的大小,可将地形划分为六种类型,见下表 类型坡度值坡度度数设计基本特征平坡地3%以下0-143基本上是平地,道路及房屋可自由布置,但须注意排水缓坡地3%-10%1 4 3 - -543建筑区内车道可以纵横自由布置,不需要梯级,建筑群布置不受地形的约束中坡地10%-25%543-1402建筑区内须设
3、梯级,车道不宜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建筑群布置受到一定限制陡坡地25%-50%1402-2634建筑区内车道须与等高线成较小锐角布置,建筑群布置与设计受到较大的限制急坡地50%-100%2634-45车道须曲折盘旋而上,梯道须与等高线成斜角布置,建筑设计需作特殊处理悬崖坡地100%以上45车道及梯道布置极困难,修建房屋工程费用大,一般不适于建筑用地 进行地形坡度分析时,需要根据一定的坡度,求出等高线间对应的长度d(即等高线截距) 等高线截距d的计算公式为: dhI*M 式中d-与需要坡度相对应的等高线截距(m) h-等高距(m) i-路线坡度(%) M-所用地形图的比例尺分母数。 例题:分析坡地可
4、建建筑范围解题方法:1、掌握计算截距的公式 2、用楔形图快速判断坡度的位置 设计条件:比例:(见图1-2),单位:m,用地地形图上已知等高距为2 m。 设计任务:1、地形坡度分别等于10%、25%时等高线的间距为多少米? 2、用地按0%-10%、10%-25%和25%的标准,进行坡度分类。 3、在用地平面图上,绘出0%-10%的可建建筑范围,10%-25%占地范围和25%的占地范围。 解答提示:1、图上计算等高线截距: d(10)=h/iM=2/10%1000=0.02m(2cm) d(25)=h/iM=2/25%1000=0.008m(8mm) 2、用长度2 cm和8mm绘制楔形图,(图1-
5、3) 3、用楔形图在平面图中分别查找等高线间距2cm和8mm的点,相应地用图例表示出0%-10%,10%-25%,25%的用地范围。(图1-4) 2、气候条件 影响场地使用的气候条件较多,如风象、降雨、日照、温度等,其中降雨和温度条件可以通过对场地的条件改造达到使用目的,而日照、风向较难改造,要合理利用。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用8个或16个方位来表示(图1-5),可以根据风玫瑰图来了解。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某一地区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还可分别绘出全年、冬季、夏季的风玫瑰图。 日照是表示能直接见到太阳照射时间的量。太阳的辐射强度和日照率随着纬度和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太阳高度角是指直
6、射阳光与水平面的夹角。同一时间,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方位角是指直射阳光与正南方位的夹角,正南为0,午前为负值。我国一年之内,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最小,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在计算日照间距时,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为准;而在同一时间内,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在建筑设计资料集1中,根据建设场地的纬度值,可以查得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数值,用于有关日照间距的实际计算。 3、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的依据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场地岩土条件 地层结构、地下水情况、地震、不良地质现象、地表水体等方面及其对工程
7、的影响。 (2)场地岩土条件评价 地基土的均匀性、地基土的承载力标准值、场地地震效应、对不良地质现象的评价。 (3)结论与建议 有无不良地质现象,是否适宜建筑,各地层承载力标准值取值,地下水类型和稳定水位标高、抗震设防烈度等级。 二、建设条件 建设条件包括了区域环境条件和周围环境条件,前者是指场地在区域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生态状况与环境公害的防治,后者包括下列内容: 1、周围道路交通条件 场地是否与城市道路相邻或相接,周围的城市道路性质、等级和走向情况,人流、车流的流量和流向。 2、相邻场地的建设状况 基地相邻场地的土地使用状况、布局模式、基本形态,以及场地各个要素的具体处理形式,是基地周围建设
8、条件调研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场地要与城市形成良好的协调关系,必须做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3、基地附近所具有的一些城市特殊元素 场地周围已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城市元素,比如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城市广场或其他类型的自然或人文景观等,对场地设计会有一些特定的影响。 4、现状建筑物 现状建筑物的用途、质量、层数、结构形式和建造时间。 5、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 场地设施主要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两大类。前者包括商业与餐饮服务、文教、金融办公等,后者是指基地内现有的道路、广场、桥涵、和给水、排水、供暖、供电、电信和燃气等管线工程。 6、现状绿化与植被 基地中的现状植物是一种有利的资源,应尽可能地加
9、以利用,特别是对场地中的古树和一些独特树种,更应如此。 7、文物古迹 场地内如有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文物存在,应注意保护。 三、城市规划设计条件 城市规划设计条件由当地的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城市规划确定,是场地设计的前提,必须遵守。在设计时应了解清楚,掌握以下这些规定。 1、 用地界限 征地界限是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划定的供使用者征用的边界线,其围合的面积是征地范围(图16)。征地界限内包括城市公共设施,如代征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征地界限是土地使用者征用土地,向国家缴纳土地使用费的依据。 2、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边界线,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用地条件图中注明。道
10、路红线总是成对出现的,两条红线之间的线性用地为城市道路用地,由城市市政和交通部门管理。 3、 建筑控制线 建筑控制线(也称建筑红线、建筑线),是建筑基底位置控制线,是基地中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基线。实际上,一般建筑控制线都会从道路红线后退一定距离,用来安排台阶、建筑基础、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地下管线和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当基地与其他场地毗邻时,建筑控制线可根据功能、防火、日照间距等要求,确定是否后退用地界限。4、 城市绿线 在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J217-2002)中,城市绿线是指在规划中确定的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线。应按当地规划管理部门要求执行。 5、 蓝线
11、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按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保留的河道规划线。为保证河网、水利规划实施和城市河道防洪墙安全以及防洪抢险运输要求,沿河道新建建筑物应按规定退让河道规划蓝线。 6、城市紫线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限。 7、 交通控制 交通控制包括以下三方面:(1)基地交通出入口方位:给定机动车出入口的方位、禁止机动车开口地段和主要人流出入口方位。(2)停车泊位数:场地内应配置的机动车、自行车车位数,包括室内外。(3)道路:地块内各级支路的位置、红线宽度、断
12、面形式、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等。 8、 建筑高度 (1) 建筑限高:建筑限高是指场地内建筑物的最高高度不得超过一定的控制高度,这一控制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坪至建筑物顶部女儿墙或檐口的高度。 (2)建筑层数:指建筑物地面以上主体部分的层数。 9、 容积率 是指场地内地面以上的总建筑面积与场地用地总面积的比值,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 10、 建筑密度 是指场地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场地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11、 绿地率 是指场地内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场地用地面积的比例。包括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防护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等用以绿化的用地。公共绿地面积的计算起止界限一般为:绿地边界距房屋墙脚1。
13、5米;临城市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临场地内道路时算到人行道外线或路缘石外1米处;临围墙、院墙算到墙脚。但不应包含宅旁(宅间)绿地,以及建筑标准日照、防火等间距内或建筑四周附属的零散、小块绿地。 12、建筑形态 建筑形态控制主要针对文物保护地段、城市重点区段、风貌街区及特色街道附近的场地,并根据用地功能特征、区位条件及环境景观状况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限制要求。建筑形态控制内容有:建筑形态、艺术风格、群体组合、空间尺度、建筑色彩、装饰小品等。 第二节 规范规定 一、 道路红线对场地建筑的限制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试行)规定: 第221条 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1、 建筑物的台
14、阶、平台、窗井。 2、 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 3、 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 第222条 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1、 在人行道地面上空: (1)2米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0米; (2)2。5米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米,并不应大于3米; (3)3。5米以上允许突出阳台、凸行封窗、雨蓬、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米; (4)5米以上允许突出雨蓬、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米,并不应大于3米。2、 在无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 (1)25米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0米; (2)5米以上允许突出雨蓬、挑
15、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米。3、 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排泄雨水。 第221条 可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 属于公益上有需要的建筑和临时性建筑,经当地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第222条 骑楼、过街楼、悬挑建筑 骑楼、过街楼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其净高、宽度等应根据当地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定。 B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 2003中规定:222 临街建筑物的台阶、平台、楼梯、窗井、地下建筑、建筑基础、围墙、工程地下管线及其他构筑物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 223 地下建筑物距离用地红线应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建筑物底
16、板)的0。7倍,不得小于5米。 224 符合下述条件的建筑突出物允许突出道路红线上空(见图17) 225 在道路旁设置骑楼时,骑楼柱外缘距道路红线不得小于0。45米,且应有安全措施。 1、 骑楼建筑的底层外墙面至道路红线距离不得小于3。5米。 2、 骑楼净高不得小于3。6米。 3、骑楼地面与人行道地面相平,无人行道时应高出道路边界0。10。2米,表面铺装平整(见图18) 二、场地中建筑物的布置与相邻场地的关系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试行)中有如下规定: 第214条 相邻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与空地 1、建筑物与相邻基地边界线之间应按建筑防火的消防等要求留出空地或通路。当建筑前后各留有自
17、己空地或通路,并符合建筑防火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线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 2、建筑物高度不应影响邻地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 3、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接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不得向邻地方向设洞口、门窗、阳台、挑檐、废气排除口及排泄雨水。 三、建筑高度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 2003中有如下规定:231 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风景区附近的建筑物、在航线控制高度以内的建筑物,其高度系指建筑物的最高点,包括电梯间、楼梯间、水箱、烟囱等。 232 在上条所指地区以外的一般地区,其建筑高度,平顶房屋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女儿墙高度计算。坡顶房屋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
18、算。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间、楼梯间、水箱、烟囱等,其总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的25%、高度不超过4米的不计入高度之内。(该技术措施建筑设计部分,第55页第2。3。1条补充规定:如建筑物处于航线控制高度以内的区域时,其高度应包括上述屋顶突出物。) 233 特殊体形的建筑顶层设有景观构筑物或设有其他辅助设施的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234 消防要求的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地坪到其屋顶面或檐口的高度。 235 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通信(含微波通信)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部门对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 四、日照标准 日照标准即建筑物的最低日照
19、要求,与建筑物的性质和使用对象有关。我国采用的日照标准日是冬至日或大寒日。在日照标准日,要保证建筑物的日照量,即日照质量和日照时间。日照质量是每小时室内地面和墙面阳光投射面积累计的大小及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 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试行)中规定: 第313条 日照标准 1、住宅应每户至少有一个居室、宿舍及每层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小时。 2、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疗养院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应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3小时。 B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规定:第5021条 住宅
20、日照标准应符合表5。0。2-1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标准。 2、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3、旧区改造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表5。0。2-1 注: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内地坪0。9米高的外墙位置。 建筑气候区划、气候区气候区、气候区大城市 中 小 城市大城市 中 小 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小时)231有效日照时间带(小时)8-169-15日照时间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 不同方位间距折减换算表 表5。0。2-2 注:表中方位为正南向
21、(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米)。 本表指标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条式住宅之间。 方位0-15(含)15-30(含)30-45(含)45-60(含)60折减值100L090L080L090L095LC、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 2003中规定:247 有日照要求的建筑除以日照间距系数控制外,还应以日影图进行计算或检验。 五、防火间距 1、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规定:第5。1。1条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建筑面积,应符合表5。1。1的要求。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建筑面积
22、表5。1。1耐火等级最 多允 许层数防火分区间备注最 大 允许 长 度(米)每 层 最大允许建 筑 面积 ( 平米)一、二级按 本规范第10 2条规定15025001、 体育馆、剧院、展览建筑等的观众厅、展览厅的长度和面积可以根据需要确定2、 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设置在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内三级5层10012001、 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场所和医院、疗养院的住院部分不应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内2、 商店、学校、电影院、剧院、礼堂、食堂、菜市场不应超过二层四级2层60600学校、食堂、菜市场、托儿所、幼儿园、医院
23、等不应超过一层注:重要的公共建筑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商店、学校、食堂、菜市场如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有困难,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建筑物的长度,系指建筑物各分段中线长度的总和。如遇有不规则的平面而有各种不同量法时,应采用较大值。 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一倍。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一倍计算。 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如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和水幕分隔。 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应独立建造。当必须设置在其他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出入口。 第5。2。1条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1的
24、规定。 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表5。2。1 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防火间距(米)耐火等级一、二级679三级7810四级91012注:两座建筑相邻较高的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相邻的两座建筑物,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顶不设天窗、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且相邻的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小于3。5米。 相邻的两座建筑物,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开口部位设有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和水幕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小于3。5米。 两座建筑相邻两面的外墙为非燃烧体如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当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超
25、过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根据本表减少25%。 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原有建筑物,其防火间距可按四级确定。 第5。2。4条 数座一、二级耐火等级且不超过六层的住宅,如占地面积的总和不超过2500平米时,可成组布置,但组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4米。组与组或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仍不应小于本规范第5。2。1条的规定。 2、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规定: 第3。0。1条 高层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进行分类。并宜符合表3。0。1的规定。 建筑分类 表3。0。1 名称一类二类居住建筑高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