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第九章:梁的弯曲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工程力学第九章:梁的弯曲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力学 第九 弯曲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问题引入工程实际中常见产生平面弯曲变形的构件有单梁吊车的横梁,车间用天车的横梁,火车轮轴,镗刀的刀杆,轧板机的轧辊等,这些构件可统称为梁,梁的强度问题和刚度问题是工程中必须解决的。下列这些工程实例都是工程中常见的梁,它们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该如何建立呢?起重机大梁在工作的时候要考虑梁的强度和刚度,重点是考虑强度条件。车削工件也是平面弯曲的常见实例。火车轮轴:火车轮轴也是工程中常见平面弯曲的实例,其对应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是什么?桥式吊梁:此梁在车辆通过的时候如果弯曲变形过大,会引起车辆通行困难,因此即使桥梁的强度是能够满足的,也要考虑刚度条件,以满足通车需求。解决任务的方法:外力分析正应力的强
2、度计算正应力计算内力分析找到正应力在截面上的分布规律,建立正应力计算公式1.正应力的强度校核2.设计截面尺寸3.设计外载荷截面法变形分析刚度计算取整体为研究对象,求解支座约束力。切应力计算切应力的强度计算细长梁可以不必考虑切应力的强度条件。细长梁可以不必考虑刚度条件。第一节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简化第二节 弯曲梁的剪力和弯矩第三节 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第四节 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第五节 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第六节 弯曲梁的强度计算第七节 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第一节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简化一、平面弯曲的概念1. 弯曲: 杆受垂直于轴线的外力或垂直于横截面的外力偶矩的作用时,轴线由直线变成了曲
3、线,这种变形称为弯曲。2. 梁: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通常称为梁。MeMeF3. 平面弯曲常见弯曲构件截面纵向对称平面平面弯曲的特点:有纵向对称面,纵向对称面由梁的轴线和纵向对称轴组成。受力特点:外力、外力偶都作用在此面内。变形特点:弯曲变形后轴线变成对称面内的平面曲线。轴线纵向对称轴1F2FABAFBF纵向对称平面梁变形后的轴线与外力在同一平面之内二、梁的简化1. 构件本身的简化通常取梁的轴线来代替梁。2. 载荷简化作用于梁上的载荷(包括支座约束力)可简化为三种类型:集中力、集中力偶和分布载荷。固定铰支座如:桥梁下的固定支座。3. 支座简化可动(滚动)铰支座 如:桥梁下的辊轴支座。火车轮轴的简
4、化ABFF支座简化为固定铰链和滚动铰链支座车厢施加的压力简化为集中力吊车大梁简化:ABq支座简化为固定铰和滚动铰起重物重力简化为集中力梁沿着轴线分布的重力简化为均布载荷P 固定端如:游泳池的跳水板支座, 木桩下端的支座等。AxFAyFAAAMA梁不考虑截面尺寸和大小,取梁的轴线代替梁本身。支座简化为固定端支座,有约束力和约束力偶。4. 梁的三种基本形式简支梁:梁的两端分别简化为固定铰和滚动铰外伸梁:梁的一端或两端伸出支座之外悬臂梁:梁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FAxFAyFByFAxFAyFByFAxFAyMA例1:已知:如图P,a,l。求:距A端x处截面上内力。解:求外力0 , 00 ,
5、 00 , 0PFFFPalFMFFBAyyBAAxxAxFAyFBFPBA在类似梁的受力分析图中,固定圆柱铰链支座的水平分量可不画aABlPxlalPFlPaFFAyBAx)(, , 0 第二节 弯曲梁的剪力与弯矩ABPF AyFBmm求内力截面法 弯曲构件内力:剪力、弯矩1. 弯矩:M构件受弯时,在外力所在作用面内的内力偶矩。2. 剪力:FQ构件受弯时,横截面上其作用线平行于截面的内力。xF AyACPFBBCQFQFMM取截面右段梁分析,剪力和弯矩大小不变,反向。AyAyyAyAyCFFFFFxFMxFMMQQ , 0 , 0 , 0 , 03.内力的正负规定:剪力FQ: 绕研究对象顺时
6、针转为正剪力;反之为负。弯矩M:使梁变成凹向上形状的为正弯矩;使梁变成凹向下形状的为负弯矩。dx)(QF)(QFdx)(QF)(QF)(M)(M)(M)(M计算时必须假设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为正,计算得到的负值说明计算结果的真实方向和假设方向相反。QFMQFM取截面左段为研究对象,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设定为正。取截面右段为研究对象,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设定为正。dxdx解:求支座约束力 0yF02FFFBA 0AM023aFFaaFB35FFA3FFB例2:求简支梁E截面的内力。FaMFFEE5 . 1,3Q对截面左端进行受力分析,并建平衡方程05 . 025 . 102QaFaFMMFFFFAEE
7、EAyAFBFA2FEAFEFQMEAB3a2F1.5aFaM eEa截面上的内力假设为正注意:请观察计算结果的规律,总结出计算内力的直接方法。从上例可观察出: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一侧外力的代数和,横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一侧外力对该截面形心的力矩的代数和。可由外力直接计算横截面上的内力。对于剪力,截面左侧的向上外力或右侧的向下外力产生正剪力,反正为负。对于弯矩,向上的外力(不论在截面的左侧还是右侧)产生正弯矩,反之为负;截面左侧的顺时针力偶和截面右侧的逆时针力偶产生正弯矩,反之即为负。解 求支座约束力。建立平衡方程求支座约束力kN10,kN10BAFF例3:求图所
8、示梁指定截面的内力。0321402eqMFFMqFFFFBABAyABF=12kNkN.m4eMEkN/m4q1m1m2m11223344AFBF求指定截面上的剪力与弯矩。kN.m101,kN1011QAAFMFFkN.m101,kN222QAAFMFFFkN.m812,kN233QFFMFFFAAmkN.12122,kN2244QqFMqFFBB集中力所在截面剪力发生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的值,集中力偶所在截面弯矩发生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偶的值。ABF=12kNkN.m4eMEkN/m4q1m1m2m11223344kN10AFkN10BF内力方程:内力与截面位置坐标 x 间的函数关系式。
9、剪力图和弯矩图:剪力方程)(QQxFF 弯矩方程)(xMM 剪力图的图线表示)(QQxFF 弯矩图的图线表示)(xMM 第三节 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一、利用梁的内力方程绘制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利用内力方程绘制内力图的步骤:求解梁的支座约束力,悬臂梁可以不求。建立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通常与梁的一端齐平。对梁分段:凡是集中力、集中力偶、分布载荷的起始终止截面都是分段的依据。建立各段的内力方程,确定各段控制截面及内力值。分段画图。例4:悬臂梁受均布载荷作用,试写出剪力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解:任选一截面x,写出剪力和弯矩方程 lxFxF0Q lxFxxM0依方程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xFQxMx
10、lFFFl例5:简支梁受均布载荷作用,试写出剪力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解:确定约束力写出剪力和弯矩方程x lxqxqlxF02/Q lxqxqlxxM02/2/2依方程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FQxMx2qlFFBA8/2ql2/ql2/qlBAlqFBFA( )022dM xqllqxxdx21()28lM xql例6:图示简支梁C点受集中力作用。试写出剪力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解:确定约束力00,BAMM写出剪力和弯矩方程AC axlFbxF11Q0/ axlFbxxM1110/CB lxalFaxF22Q/ lxalxlFaxM222/依方程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lFaFl
11、FbFBA/,/FaABlbC1x2xAFBFlFb/lFa/lFab/QFxMx例7:图示简支梁C点受集中力偶作用,试写出剪力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解:确定约束力0, 0eMlFMA写出剪力和弯矩方程AC axlMxF1e1Q0/ axlxMxM11e10/CBbxlMxF2e2Q0/bxlxMxM22e20/依方程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lMe/xFQxMlMFFBA/eMeaABlbC1x2xAFBFlaM/elbM/e对dx段进行平衡分析:剪力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处荷载集度的大小。 dx)(QxF)()(QQxdFxF)(xM)()(xdMxM)(xq0)()()()(,
12、 0QQQxdFxFdxxqxFFy)()(QxdFdxxq)()(QxqdxxdF二、利用微分法绘制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1. 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之间的关系xdx xq弯矩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处剪力的大小。)(d)(d22xqxxM弯矩与荷载集度的关系是dx)(QxF)()(QQxdFxF)(xM)()(xdMxM)(xq0)()(21)()()(02QxMdxxqdxxFxdMxMMAA)()(QxFdxxdM FQ (x)=常数, FQ图为一条水平直线M图为一条斜直线1)当q = 0时2. 规律总结0)()(QxqdxxdF常数)()(QxFdxxdMFABCFQMxx2)q=常数
13、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抛物线常数)()(22xqdxxMd常数)()(QxqdxxdFBAqFQMxx3)当有集中力4)当有集中力偶剪力发生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的大小,该截面弯矩值不变。弯矩发生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偶的大小,该截面剪力不变。5 )极值的判断当梁上作用均布载荷时,梁的弯矩图为抛物线,抛物线存在极值点。剪力为零的截面就是弯矩的极值截面。FABCQFxMeMx3. 利用三者微分关系画内力图的步骤求解梁的支座约束力,悬臂梁可以不求。对梁分段:凡是集中力、集中力偶、分布载荷的起始终止截面都是分段的依据。判断各段内力图形状,求出控制截面的内力值;分段画图,并校核内力图。例8 :利用FQ
14、、M与q之间的关系,画外伸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解: (1)求梁支座约束力kN14,kN28BAFFkN18kN10(2)确定分界点处各横截面上的剪力F=10kNMe=4kN.mq=4kN/m2m8mFA=28kNFB =14kN1234,kN102Q1Q FF,kN18kN28103QFkN144QFkN140, 0AyMFABm.NkMNkQF(2)确定分界点处各横截面上的弯矩。 041 MMkN.m20kN.m2102MkN.m16kN.m42103MkN.m5 .24kN.m75. 15 . 345 . 3145MkN18kN10kN14F=10kNMe=4kN.mq=4kN/m2m8m
15、FA=28kNFB =14kN12345x20kN.m16kN.m24.5kN.mm5 . 30145QxqxF求抛物线极值点ABm.NkMNkQF例9 :利用FQ、M与q之间的关系,画简支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F=20kNMe=20kN.mq=10kN/m2m1mFA=16kNFB =24kNAB1m1mCDE解: (1)求梁支座约束力0, 0BAMMkN24,kN16BAFF(2)分段,画出控制截面m.NkMNkQF123 45 67kN161QF4kNkN210165Q4Q3Q2Q-FFFF4kN7Q6Q-2 FF16424(3)求控制截面的剪力值例9 :利用FQ、M与q之间的关系,画简支
16、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F=20kNMe=20kN.mq=10kN/m2m1mFA=16kNFB =24kNAB1m1mCDEm.NkMNkQF123 45 6716424071 MM(4)求控制截面的弯矩值kN.m12kN.m12102162MkN.m8kN.m22103163MkN.m28kN.m1202244MkN.m24kN.m12465 MM24288128xm6 . 1010168QxxF求抛物线极值点kN.m8 .12kN.m8 . 06 . 1106 . 1168M12.8第四节 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弯曲构件横截面上的(内力)应力内力剪力FQ 切应力弯矩M 正应力MeMe纯弯曲:某段
17、梁的内力只有弯矩没有剪力时,该段梁的变形称为纯弯曲,如CD段。横力弯曲:某段梁的内力既有弯矩又有剪力时的变形称横力弯曲,如AC、BD段。FFaABlCaDFFFa1. 纯弯曲变形实验及实验结果分析一、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取截面具有纵向对称轴(例如矩形截面)的等直梁,在梁侧面画上与轴线平行的纵向直线和与轴线垂直的横向直线。然后在梁的两端施加外力偶Me,使梁发生纯弯曲,观察现象: MeMe纵向直线变形后成为相互平行的曲线,靠近凹面的缩短,靠近凸面的伸长。 横向直线变形后仍然为直线,只是相对地转动了一个角度。 纵向直线与横向直线变形后仍然保持正交关系。MeMe两个概念:中性层:梁内一层纤维既不
18、伸长也不缩短,因而纤维不受拉应力和压应力,此层纤维称中性层。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所有与轴线平行的纵向纤维都只处于轴向拉压的简单受力状态,梁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平面假设: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只是绕中性轴发生转动,距中性轴等高处,变形相等;实验推论:梁的各纵向纤维之间无挤压,梁横截面上没有切应力;2. 几何变形方程 . (1)y1111ABABABOOABOOyyddd)((对确定截面, 是常量)d1c1d1a1b1O1O1A1BdxbacdOOAByxy3. 物理关系: . (2)EyE当正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即处在线弹性范围,满足胡克定律,有因此横截面上某点的正应力与此点到中
19、性轴的距离成正比。Myyxz中性轴可推知弯曲正应力分布规律:到中性轴距离相等的点,正应力相等。正应力大小与其到中性轴距离成正比。弯矩为正时,正应力下拉上压。弯矩为负时,正应力上拉下压。中性轴上,各点正应力等于零。-M+M此直线上所有点正应力相等04. 静力学关系:梁发生纯弯曲,横截面上无轴力,只有x y平面内的弯矩,因此:以上两个方程可得到两个结论:AzzzdAyIIyIM2,惯性矩,且是截面图形对中性轴的其中中性轴z轴通过横截面形心。AAydAMdAF00NMyyxz中性轴zIMy该点到中性轴距离该截面惯性矩该截面弯矩横截面上某点正应力通过截面法,或者绘制弯矩图求得。计算的时候弯矩正负号不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