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建筑与火灾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章建筑与火灾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建筑 火灾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建建 筑筑 防防 灾灾建筑技术教研室.绪绪 论论氧化剂受到光、热或摩擦、撞击等作用,能发生分 解,放出氧气,使可燃物氧化燃烧(卤族、硝 酸盐、氯酸盐、高锰酸盐等)点火源明火、电火花、冲击与摩擦火花、高温表面等火灾违反人们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 燃烧现象 有燃烧的物质、有助燃的氧气、有燃烧的火源 可燃物:无机可燃物、有机可燃物 灾害灾害发生,有三种情况 3、行为性灾害人为造成 1、自然性灾害由自然界物质的内部运动而造成的灾害2、条件性灾害必须具备某种条件. 本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本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了解起火的原因和燃烧条件; 火灾的规律和蔓延; 建筑材料在高温下的状态; 掌握
2、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火的“三要素”条件,火势的蔓延途径 建材按燃烧性能分三类,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第一章第一章 建筑和火灾建筑和火灾.生活和生产用火不慎;违反生产安全制度;电器设备设计、安装、使用及维修不当;自然现象引起;纵火;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材料选用不当第一节第一节 起火原因和燃烧条件起火原因和燃烧条件一、起火原因一、起火原因二、火的二、火的“三要素三要素”条件条件存在能燃烧的物质有助燃的氧气或氧化剂有能使可燃物燃烧的火源同时存在,相互依存,就能起火. 火源一般分为直接火源和间接火源两大类。v直接火源主要有四种: 明火、电火花、
3、雷击起火、地震和战争火灾v间接火源主要有两种: 加热自燃起火 物品本身自燃起火.火灾原因总起数年度 电气电气(起数(起数/ /比例)比例)生活生活用火用火不慎不慎(起数(起数/ /比例)比例)违反违反安全安全规定规定(起数(起数/ /比例)比例)吸烟吸烟(起数(起数/ /比例)比例)玩火玩火(起数(起数/ /比例)比例)放火放火(起数(起数/ /比例)比例)自燃自燃(起数(起数/ /比例)比例)其它其它( (起数起数/ /比例比例) )不明不明原因原因( (起数起数/ /比例比例) )1998年年8404023153/27.521406/25.56006/7.18009/9.55500/6.5
4、5157/6.11201/1.46961/8.36647/7.91999年年9763824233/24.825857/26.56035/6.29347/8.67281/7.55716/5.91127/1.29468/9.78574/8.82000年年12220231933/26.133558/27.57083/5.810168/8.39001/7.47449/6.11417/1.28592/7.013001/10.62001年年12428230954/24.935776/28.86230/5.010451/8.47890/6.47707/6.21401/1.18443/6.815430/12.
5、42002年年13955729741/21.338760/27.85966/4.311278/8.115881/11.48415/6.01658/1.28674/6.21918413.7.续表续表1-22003年年13211130356/22.838290/28.96400/4.710062/7.69628/7.38067/6.11754/1.39658/7.317896/13.62004年年14256829448/20.742991/30.26104/4.310593/7.411148/7.88740/6.12156/1.511509/8.019879/14.02005年年143234313
6、80/21.943883/30.66130/4.310075/7.08117/5.77342/5.12373/1.710993/7.722941/16.02006年年14067232431/22.141165/29.25392/3.679679/6.87623/5.45961/4.23161/2.211717/8.323311/16.62007年年15900045703/28.837195/23.48904/5.612720/812561/7.923373/14.739752.514946/9.4合计合计1403265336089/24.0378607/27.092852/6.5119425/
7、8.5106334/7.587746/6.321316/1.594521/6.7166433/11.8.应先调查建筑物可能起火的因素,分析同类建筑物起火的一般原因,以及该建筑 物周围的环境,有针对性的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些可燃物质受到水、空气、热、氧化剂 或其他物质的作用时,虽未接触到火源, 也要自行燃烧。在没有外界明火点燃的条件下,由于温度 逐渐提高而达到的自己发焰燃烧的温度液体遇到高温,散发出气体,气体一接触 到火焰即燃烧闪点闪点出现闪燃的最低温度易燃液体易燃液体闪点小于或等于450C的液体。可燃液体可燃液体闪点大于450C的液体三、燃烧类型及常用术语三、燃烧类型及常用术语1、自燃、自
8、燃自燃点自燃点2、闪燃闪燃.固体的分类标准固体的分类标准 固体在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品,如硝化棉、赛璐珞、黄磷等划为甲类。 固体在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的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品,如钾、钠、氧化钠、氢化钙、磷化钙等划为甲类。 固体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如氯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等划为甲类。 凡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如:镁粉、铝粉、硝化纤维漆布等),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如:硝酸铜、亚硝酸钾、漂白粉等)以及常温下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积热自燃的危险物品(如:桐油、
9、漆布、油纸、油浸金属屑等),都划为乙类。 可燃固体,如:竹木、纸张、橡胶、粮食等属于丙类。 难燃固体,如:酚醛塑料、水泥刨花板等属于丁类。 不燃固体,如:钢材、玻璃、陶瓷等属于戊类。. 可燃固体的燃点可燃固体的燃点名称名称燃点(燃点()名称名称燃点(燃点()纸张纸张130130粘胶纤维粘胶纤维235235棉花棉花150150涤纶纤维涤纶纤维390390棉布棉布200200松木松木270270290290麻绒麻绒150150橡胶橡胶130130. 液体的分类标准液体的分类标准 液体分类的标准,是根据闪点划分的,汽油、煤油、柴油等常用的三大油品是甲、乙、丙类液体的代表。 将闪点小于28的液体,如二
10、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醚、汽油、丙酮等划为甲类。 闪点大于或等于28,小于60的液体,如煤油、松节油、丁烯醇、溶剂油、冰醋酸等划分为乙类。 闪点大于或等于60的液体,如柴油、机油、重油、动物油、植物油等划为丙类。 气体的分类标准气体的分类标准 划分气体火灾危险性的标准是气体的爆炸下限。 凡是爆炸下限10的气体为甲类, 爆炸下限10的气体为乙类。 氦、氖、氩、氪等不燃气体划为戊类。.液体的闪点液体的闪点 液体名称闪点()液体名称闪点()石油醚-50吡啶+20汽油-58+10丙酮-20二硫化碳-45苯-14乙醚-45醋酸乙酯+1氯乙烷-38甲苯+1二氯乙烷+21甲醇+7闪燃闪燃液体遇到高温,散
11、发出气体,气体一接触 到火焰即燃烧闪点闪点出现闪燃的最低温度.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在一 起时,在浓度达到一定范围内能形成爆炸性的混合 物,此时一接触到火源就立即发生爆炸,此浓度界 限的范围成为爆炸极限。能引起爆炸的浓度最低(高)界限浓度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接触到火源都不会引起爆炸3、爆炸爆炸 爆炸极限爆炸极限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极 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的现象。 爆炸下(上)限爆炸下(上)限. 浓度在下限以下的时候,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蒸气、粉尘的数量很少,不足以发火燃烧; 浓度在下限和上限之间,即浓度比较合适时遇明火就要爆炸; 超过上限则因氧气不足,在
12、密闭容器内或输送管道内遇明火不会燃烧爆炸。. 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蒸气爆炸下限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蒸气爆炸下限 名称名称爆炸下限爆炸下限(%容积容积)名称名称爆炸下限爆炸下限(%容积容积)煤油煤油1.0丁烷丁烷1.9汽油汽油1.0异丁烷异丁烷1.6丙酮丙酮2.55乙烯乙烯2.75苯苯1.5丙烯丙烯2.0甲苯甲苯1.27丁烯丁烯1.7二硫化碳二硫化碳1.25乙炔乙炔2.5甲烷甲烷5.0硫化氢硫化氢4.3乙烷乙烷3.22一氧化碳一氧化碳12.5丙烷丙烷2.37氢氢4.1. 我国我国19981998年年20072007火灾状况统火灾状况统计计 年度年度火灾起数火灾起数火灾直接经济损失火灾直接
13、经济损失(万元)(万元)死亡人数死亡人数1998年年84040144257.323891999年年97638143394.027442000年年122202152217.330212001年年124282140326.123342002年年13955796625.923932003年年132111159088.624822004年年142568113576.325632005年年14323490293.125002006年年2227027844.6815172007年年159000 99001418合计合计1367334105752323361 火灾是失去控制的燃烧现象。我国1998年2007
14、年火灾状况统计见表11。由此表可见,10年间我国共发生火灾1367334起,平均每年的火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5亿元,死亡2336余人。.四、燃烧条件在消防工作中的运用四、燃烧条件在消防工作中的运用 1、防火的基本措施、防火的基本措施以难燃或不燃的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材料;用防火涂料刷涂可燃材料,改变其燃烧性能;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采 用通风的方法, 以降低易燃气体、粉尘在厂房空气中的浓度;凡是性质上能相互作用的物品,要分开存放。1)控制可燃物.用于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应在密闭设备中进行;对于异常危险的生产,可充装惰性气体保护;隔绝空气储存,如钠存于煤油中,磷存于水中,二 硫化碳用水密封
15、存放等隔离、控温、接地、避雷、安装防爆灯、遮挡阳 光、禁止烟火2)隔绝空气3)消除火源.4)阻止火势蔓延阻止火灾从一栋建筑向另一栋建筑蔓延:相邻建筑物之间留 出一定的防火间距;阻止和减慢火灾在建筑物内部的蔓延:在建筑中设防火墙、 防火门窗、防火卷帘等;在管道上设防火阀等。.将火源处或其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与燃点以下,或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体上,使其不受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火点。(水、二氧化碳属物理降温) 2、灭火的基本方法、灭火的基本方法1)隔离法2)窒息法 3)冷却法 4)抑制法使灭火剂参与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