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剩余劳动力 转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第一节 二元经济模型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William Lewis)发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的论文,开创了对不发达经济的二元结构分析。 他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假设 发展中国家存在“二元经济”(Dual Economy):先进但弱小的现代工业部门与庞大但落后的传统农业部门。 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传统农业部门则为此提供丰富和廉价的“无限劳动供给”。二、说明 “无限”的含义:“最低生存费用”决定了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是一种“不变制度工资”,在这个工资水平上,现代工业部门能够得到它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进一步的说明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2、劳动力丰富,新增劳动力以“自然就业”的形式进入生产。 农村总是按总人口平均分配总产量,维持自己和家庭最低限度的生存消费“最低生存费用” (图5-1射线OF上的斜率)。 传统的农业部门没有资本,土地有限,根据边际生产率递减原理,有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低至零,即“零值劳动力”(图5-1L2L3),是多余的。 一部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虽然大于零,但小于最低生存费用,这部分劳动力也是多余的“伪装的失业(图5-1L1L2)。总产量曲线(TP)与边际产量曲线(MP)lMP是TP上点的切线的斜率。TPLMPLQOQOLL拐点图5-1“零值劳动力”(L2L3);“伪装的失业(L1L2)经济发展的过程
3、一方面,工业部门积累资本,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和壮大现代工业部门。 另一方面,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自身提高效率。 经济发展的结果:“异质的”二元经济转变为“同质”的一元经济。二元经济模型(图5-2)三,工业化与城市化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含义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内容,也是现代化的过程。工业化:指现代工业部门发展壮大,在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过程。一般用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工业化率)衡量。城市化:在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和社会生产力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过程。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市化率)衡量。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内在联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工业化引致
4、人口和生产力向城市聚集。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推动器”:城市为工业提供规模和廉价的基础设施服务。一个经典说明: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钱纳里和塞尔昆“多国发展模型”3,城市化滞后与超城市化 城市化滞后,是指城市化发展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水平型滞后,表现为农业劳动力和人口转变为工业和城市人口滞后于工业发展,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不对称; 二是功能型滞后,表现为城市规模和结构不协调,不能为工业化的深入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 超城市化,指城市膨胀超过了现代部门提供的就业和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城市病”)。第二节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一,计划经济时期 吸取农业剩余积累工业化资金
5、,阻止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极其微弱。 1952-1978年,26年间我国社会总产值中农业份额由45.4%下降到20.4%,年平均下降3%,而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份额由83.5%下降到70.5%,年平均下降仅0.5%。 1978年我国第二产业占GDP48.2%达到“半工业化国家”,但农业劳动力份额高达70.5%却是农业大国。二、改革以来:8090年代 1,转移数量 农民有了择业自由,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呈加速趋势。 改革20多年,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量1.5亿左右,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份额由1978年的70.5%,下降到199
6、9年的50.1%(至今差不多是这个水平)。 2003年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1.7亿,约占农村劳动力总量32%,占全国二三产业从业人员55.4%2、转移模式: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the pattern of both peasants and workers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呈明显的封闭性:农村内部转移,80%以上是转移到农村非农产业。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行业上高度集中,主要转入农村工业部门。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浓厚的兼业色彩。3, “离土不离乡” 模式的历史意义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不同于经典的刘易斯模式,着力点在农村,发展农村工业和农村城镇,被称为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这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