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机械制图第2章-几何元素的投影-习题集p12-p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927878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格式:PPT
  • 页数:111
  • 大小:7.6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机械制图第2章-几何元素的投影-习题集p12-p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机械制图 几何 元素 投影 习题集 p12 课件
    资源描述:

    1、 P12(1):根据轴测图作出各点的投影图。P12(2):已知点的两面投影,作出第三面投影,以及各点的轴测图。注意注意d 的位置的位置P12(3):已知A(8,18,12)、B (20,0,22)两点的坐标,作出各点的三面投影。注意b 的位置P13(1):已知E、F 的两面投影,作出各点的第三面投影。P13(2):已知A(18,12,0)、B(0,18,25)、C(26,0,0)三点的坐标,作各点的三面投影。注意b、b 、c 的位置P13(3):比较A、B、C 三点的相对位置。B 在A 的下、左、前;B 在C 的上、左、后;C 在A 的下、右、前。P13(4):已知点K(15,20,24)、M

    2、(35,20,10)、N(15,20,10)三点的坐标,作出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可见性,把不可见点的投影加上括号。 注意:判断可见性,只需判断重合的那面投影的可见性,另外的两面投影不需判断。P14(1):判别两点的相对位置。B 在A 的(下、右、前)方。C 在D 的(上、左、后)方。P14(2):求空中两球A、B 在光线S照射下,在地面上的落影。a0b0bbaassa0 b0 分析:空中小球A在光线S 照射下在地面上的落影,应是过A 的一条与S 平行的光线与地面( H 面)的交点。P15(1): 判别下列直线属于哪一类位置的直线。侧平线水平线侧垂线正垂线倾斜线P15(2): 写出立体上棱线的

    3、名称。试标记出三棱锥底面上与锥顶S水平投影重影的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可见性。(k)kkP15(3): 试标记出与D点水平投影重影的E点的三面投影,并判别可见性。AB是侧垂线,CD是倾斜线。AB、CD是交叉两直线。P16: 按下列已知条件,画出各直线段的两面投影,并判断直线的空间位置。(1)(1)z zA A=z=zB B , ,=30=3030(2) (2) cdcd=CD =CD , ,cdcd /OXOXP16: 按下列已知条件,画出各直线段的两面投影,并判断直线的空间位置。(3 3)B B 点位于点位于V V 面内面内, ,y yA A=z=zB BP16: 按下列已知条件,画出各直线段

    4、的两面投影,并判断直线的空间位置。(4)(4)两端点坐标两端点坐标E E(20,8,5),(20,8,5),F F(5,18,20)(5,18,20)P16: 按下列已知条件,画出各直线段的两面投影,并判断直线的空间位置。P17(1):已知CD 为正平线,CD=25mm,=45,作出直线的三面投影。(只需作出一个解答)45P17(2):在直线AB上作出K点的两面投影,已知K点距V面15mm。 注意:15mm需要标示清楚。P17(3):K点在直线CD上,已知k,求作k。注意比例关系。P17(4):在EF上求一点P,使P点与E点的距离为15mm,并补画出侧面投影。15 注意:15mm需要标示清楚。

    5、P18(1):求作线段AB 的实长及其与投影面的倾角、。B0A0实长实长实长实长注意: 、 、实长需要标示清楚。用符号表示相等关系。P18(2):距H 面15毫米作水平线MN与AB,CD 相交。15P18(3):已知直线AB 的投影ab 及a,倾角=30,完成它的投影。30 Y YABABababP18(4):过M点作一长度为23mm的侧平线与AB 相交。提示:由M 的正面投影可以确定过M 的侧平线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方位,AB 的水平投影也可求得,因此可求两直线的交点,再求直线投影。23P19(1):判别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P19(1):判别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

    6、交叉)。交叉AB 与CD 交叉AB 与DE 平行CD 与DE 相交P19(2): 标注出各个重影点的正面投影及水平投影。P19(3):直线CD与V 面倾角为=60,求V 面投影。P20(1):过点C 引直线CD 同时与直线AB 及Y 轴相交。提示:直线与Y 轴相交,交点必在Y 轴上,因此交点的正面投影在原点。P20(2):作水平线EF,使它与H 面距离为12mm,且与AB、CD 相交,求出介于二相交点间线段实长。实长P20(2):作水平线EF,使它与H 面距离为12mm,且与AB、CD 相交,求出介于二相交点间线段实长。P20(3):已知点M 在V 面上,点E 在AB上,ME/CD,补全所缺的

    7、投影。P20(4):作CD 交AB 于D,且使CD=40毫米。40ZCD提示:CD 交AB 于D ,则D 必在AB 上,由图可得到ZCD ,又CD 40mm,可作直角三角形,另一直角边即CD 水平投影的长度。cdcdP21(1):以AB为一边作平面的三面投影图。1. 作等边三角形ABC 为水平面2. 作正方形ABCD为铅垂面P21 (1) :以AB为一边作平面的三面投影图。P21(2):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 的AD 边平行于V 面,BC 边平行于H 面,试完成平面的V 面投影。提示:由水平投影可知AD、BC 必相交,可先求交点。P22(1):补画 ABCD 平面上 EFG 的正面投影。P22

    8、(1):补画 ABCD 平面上 EFG 的正面投影。P22(2):已知EFG 与AB,CD 在同一平面内,求作efg。P22(2):已知EFG 与AB,CD 在同一平面内,求作efg。P22(3):完成L 形平面的正面投影。提示:平行两直线的同面投影互相平行。P22(4):在四棱台上挖孔,正面投影如图示,补画水平投影。P23(1):已知BC 为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试完成正面投影(bc/OZ )。P23(2):以正平线AB 为一直角边,A为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并使C 点在V 面上。提示:CD 交AB 于D ,则D 必在AB 上,由图可得到ZCD ,又CD 40mm,可作直角三角形

    9、,另一直角边即CD 水平投影的长度。P23(2):以正平线AB为一直角边,A为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并使C点在V 面上。ccP24(1):在三角形ABC 内确定正平线EF,使EF 距V 面为20mm。P24(2):在三角形ABC 内确定K 点,使K 距H 面为18mm,距V 面为20mm。1820P24(3) :直线AB 为一平面对H 面的最大斜度线,试作出该平面。P24(4):求ABC 平面对H 面的倾角1。1P25(1):完成正方形ABCD 的两面投影。P25(2):以正平线AC 为对角线作一正方形,B 点距离V 面为35mm。P25(2):以正平线AC 为对角线作一正方形,B 点

    10、距离V 面为35mm。ZOB/2P26(1):已知直线DE 平行于ABC,作出de 。过点F 作正平线平行于ABC。P26(2):判别直线AB 是否平行于CDE。AB 与CDE 不平行。P26(3):已知直线DE 平行于ABC,含直线DE 作平面平行于ABC。ffP26(4):已知ABC/DEF,并知DEF 内一点K,求DEF 的正面投影。 P27(1) :求直线EF 与 ABC 的交点,并判断其可见性。P27(2):求直线EF 与 ABC 的交点,并判断其可见性。P27(3):作 ABC 与圆平面的交线,并表明可见性。提示:两铅垂面的交线一定是铅垂线。P27(4):作EFG与矩形MNPQ 的

    11、交线,并表明可见性。提示:两正垂面的交线一定是正垂线。P28(1):求ABC与铅垂面DEFG 的交线,并判别可见性。PVP28(2):求作AB与已知平面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1212辅助面法求交点的作图步骤:1.含已知直线作垂直面;2.求所作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3.求所得交线与已知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面与线的交点;4.判断可见性。P28(3):求作直线EF 与ABC 的交点,并判断可见性。辅助面法求交点的作图步骤:1.含已知直线作垂直面;2.求所作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3.求所得交线与已知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面与线的交点;4.判断可见性。P28(4):作出ABC 与DEF 的交线,并判断可

    12、见性。作图步骤一:辅助平面法求AC 与DEF 的交点的交点M 。P28(4):作出ABC 与DEF 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作图步骤二:辅助平面法求EF 与ABC 的交点的交点N。MN即两三角形的交线。即两三角形的交线。P28(4):作出ABC 与DEF 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作图步骤三:重影点法判断可见性。P28(4):作出ABC 与DEF 的交线,并判断可见性。注意:此题为两个平面互交。求N 点时存在另一种情况。P29(1):作出两平面 ABC 与四边形DEFG 的交线,并判断其可见性。P29(2):求两平面的交线。三面共点法求交线:三面共点法求交线:1.作垂直面或平行面与作垂直面或平行面与

    13、已知两平面同时相交,已知两平面同时相交,分别求出该平面与已知分别求出该平面与已知两平面的交线,可得到两平面的交线,可得到两交线的交点。两交线的交点。2.重复上述作图步骤可重复上述作图步骤可得到另一个交点。得到另一个交点。3.将两个交点连线即可。将两个交点连线即可。P29(2):求两平面的交线。三面共点法求交线:三面共点法求交线:步骤一:步骤一:作铅垂面作铅垂面P P与两平面同时相交,与两平面同时相交,求得点求得点M M。步骤二:步骤二:作正垂面作正垂面Q Q与两平面同时相交,与两平面同时相交,求得点求得点N N。步骤三:步骤三:连线。连线。PHQVP30(1):检查两平面是否垂直。垂直P30(

    14、2):过点D 作ABC 的垂直面。无数解P30(3):过点A 作直线MN 的垂直面。P30(4):已知ABC 与DEF 垂直,试完成ABC 的正面投影。11P31(1):求直线AB 对H、V 面的倾角、 的实长。实长实长P31(2):已知直线AB 的实长为38mm,作出ab 。R38P31(3):作出A点绕OO 轴线逆时针转90后的投影。P31(4):作出B点绕OO 轴线顺时针转120后的投影。P32(1):作AB 交CD 于B点,使ABC=60。P32(1):作AB 交CD 于B点,使ABC=60。ba1d1c1H1VX1H1V2X2b2b1c2d2a2bP32(2):已知平面图形的实体投影

    15、,求作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P33(1):求A点到DEF 的距离。距离距离P33(2):已知CD为ABC平面内的正平线,ABC 对V 面的倾角30,作出abc 。 P34(1):试确定连接管子AB、CD 的最短管子EF 的位置及其长度。长度长度P34(2):求作飞机挡风屏ABCD 和玻璃面CDEF 的夹角 的真实大小。P35(1):将点D 绕EF 旋转到ABC上。XX2121ddP35(2):已知点K 与AB、AC 两直线等距离,点K 的正面投影k ,求水平投影k 。X1VH11111X2V2H12222P36(1):用直角三角形法求线段AB 实长L 及与V 面夹角 的正确作图方法是(C)。P3

    16、6(2):一直线KL 在ABC 平面内,它的正确作图是(d)。P37(1):在ABC 的AB 边上找一点D,使D与AC 的距离等于与BC 的距离(方法不限)。P37(2):已知直线AB与直线CD间距离为25mm,且AB为正垂线,试求出其正面投影ab 及距离的两面投影。P38(1):试在直线EF上取一点D,使其与三角形ABC 相距20mm。P38(1):试在直线EF上取一点D,使其与三角形ABC 相距20mm。方法一:P38(1):试在直线EF上取一点D,使其与三角形ABC 相距20mm。方法二:P38(1):试在直线EF上取一点D,使其与三角形ABC 相距20mm。P38(2):求点M 到平面

    17、ABC 的距离。P38(2):求点M 到平面ABC 的距离。方法一:P38(2):求点M 到平面ABC 的距离。距离方法二:P39(1):过K 点做一直线KL 与AB、CD 均相交。llP39(2):在H 面内找一点M,使MN 的连线与AB、CD所确定的平面平行,且与H 面夹角最大。P39(3):过N 点作一直线与CD、AB 均相交。P40(1) :已知直线DE 与平面ABC 成60夹角,完成直线DE 的正面投影。实长实长实长实长方法一:P40(1) :已知直线DE 与平面ABC 成60夹角,完成直线DE 的正面投影。方法二:P40(2) :在H 面上求作一点K,到A、B、C 三点等距离。方法一:P40(2) :在H 面上求作一点K,到A、B、C 三点等距离。方法二:P41(1) :试用不少于两种的方法求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方法一距离距离P41(1) :试用不少于两种的方法求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方法二距离距离距离距离P41(2): 过点k 做一直线KL 与平面ABC 平行,与直线EF 相交。方法一P41(2): 过点k 做一直线KL 与平面ABC 平行,与直线EF 相交。方法二P41(2): 过点k 做一直线KL 与平面ABC 平行,与直线EF 相交。方法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机械制图第2章-几何元素的投影-习题集p12-p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92787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