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政诉讼法PPT资料66页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最新行政诉讼法PPT资料66页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行政诉讼法 PPT 资料 66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新行政诉讼法解读新行政诉讼法解读1990-2019年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修订背景一、修订背景二、修改情况二、修改情况三、工作建议三、工作建议一、修订背景一、修订背景背景一:法治大势不可阻挡背景一:法治大势不可阻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治国理政治国理政2019年年10月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八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题的决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题研究
2、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基本治国方略。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科学立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民守法依法执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办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六大任务六大任务 1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
3、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2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3 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 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5 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6 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背景二:问题突出不可回避背景二:问题突出不可回避三难三难三低三低立案难立案难审理难审理难执行难执行难起诉率低起诉率低胜诉率低胜诉率低执行率低执行率低全国行政诉讼案件审理情况全国行政诉讼案
4、件审理情况1294.7万件万件12.1万件万件 0.9%13.6 12.9 12.1万件万件2019年年天津市行政诉讼案件审理情况天津市行政诉讼案件审理情况803 4737 6598 4498 件件背景三:内容陈旧不可维系背景三:内容陈旧不可维系1979年年7月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议通过根据根据2019年年3月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的决定第一次修正第一次修正 根据根据2019年年3月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日第
5、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五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法的决定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二次修正)1991年年4月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会议通过2019年年10月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关于修改中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的决定,自,自2019年年4月月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2019年年8月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届第二十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届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
6、修改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19年年1月月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1989年年4月月4日由七届全国日由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同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日公布,1990年年10月月1日日起施行。起施行。二、修改情况二、修改情况(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1修订过程:修订过程:三次人大修改、两次公众征询三次人大修改、两次公众征询 2019年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在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首次审议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首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
7、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会后,征询社会公众意。会后,征询社会公众意见。见。 2019年年8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会后,征询社会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会后,征询社会公众意见。公众意见。 2019年年11月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自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9年年5月月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2大修情况:大修情况:原条文:原条文:11章章75条条现条文:现条文:10章章99条条增:增:23条条改:改:
8、36条条删:删:4条条(二)主要修改内容(二)主要修改内容 修正立法目的修正立法目的 增加被告被诉行为增加被告被诉行为 保障相对人诉权保障相对人诉权 完善管辖制度完善管辖制度 调整诉讼参加人范围调整诉讼参加人范围 延长诉讼期间延长诉讼期间 修改举证制度修改举证制度 新增审查规范性文件规定新增审查规范性文件规定 方便原告诉讼方便原告诉讼 健全裁判内容健全裁判内容 树立法律权威树立法律权威 强化依法治权强化依法治权修改修改1:修正立法目的:修正立法目的 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为保证人民法院为保证
9、人民法院公正公正、及时审理、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行政案件,解决解决行政争议,行政争议,保护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法制定本法。第一条第一条:修改修改2:增加了被告及被诉行为:增加了被告及被诉行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前款所称
10、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第二条第二条:1 1、将被诉对象由、将被诉对象由“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扩大至扩大至“行政行为行政行为”修改修改2:增加了被告及被诉行为:增加了被告及被诉行为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2 2、加重了复议机关的法律责任、加重了复议机关的法律责任 经复议的案件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和复议机
11、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是被告。 复议机关与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复议机关与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为共同被告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对复对复议决定和原行政行为一并作出裁判议决定和原行政行为一并作出裁判。修改修改
12、2:增加了被告及被诉行为:增加了被告及被诉行为(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服的;(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
13、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或者不予答复的;(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
14、其经营自主权(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九)(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十一)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十一)认为行政机
15、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十二)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十二)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3 3、受理案件范围扩大、受理案件范围扩大修改修改3:保障相对人诉权:保障相对人诉权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1
16、 1、原则要求、原则要求修改修改3:保障相对人诉权:保障相对人诉权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
17、起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
18、诉状。2 2、程序安排、程序安排修改修改3:保障相对人诉权:保障相对人诉权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当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事
19、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立案、审理,也可以指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立案、审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立案、审理。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立案、审理。 3 3、程序救济、程序救济修改修改4:完善管辖制度:完善管辖制度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经复议的案件,复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经最高人民法院批
20、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1 1、一般管辖、一般管辖修改修改4:完善管辖制度:完善管辖制度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一)对国务院部门或者(一)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提起诉讼的案件;(二)(二)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四)其他法律规定由
21、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四)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移交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移交下级人民法院审判。 下级人民法院对其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下级人民法院对其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或者指定管辖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民法院审理或者指定管辖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决定。2 2、级别管辖、级别管辖修改修改4:完善管辖制度:完善管辖制度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
22、可以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立案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的人民法院管辖。 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应当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按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法院
23、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不得再自行移送。3 3、一般管辖、一般管辖修改修改5:调整诉讼参加人范围:调整诉讼参加人范围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有权提起诉讼。权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1 1、原告、原告修改修改5:调整诉讼参加人范围:调整诉讼参加人范围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一至二人作为诉作为诉讼代理人。讼代理人。 下列
24、人员可以被委托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三)当事人所在社区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推荐的公民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2 2、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修改修改5:调整诉讼参加人范围:调整诉讼参加人范围 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5人以上人以上)
25、的共同诉)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应当经被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应当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3 3、共同诉讼代表人、共同诉讼代表人修改修改5:调整诉讼参加人范围:调整诉讼参加人范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