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纵断面基本概念和设计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道路纵断面基本概念和设计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 纵断面 基本概念 设计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道路纵断面基本概念和设计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一、一、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1.纵断面纵断面(vertical)-用一曲面沿道路中线竖直剖用一曲面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展开成平面。切,展开成平面。 2.路线纵断面图路线纵断面图(vertical pro) -反映路线在纵断反映路线在纵断面上的形状、位置及尺寸的图形叫面上的形状、位置及尺寸的图形叫路线纵断面图。路线纵断面图。 3.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路线线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路线线位高度及坡度变化情况的过程。位高度及坡度变化情况的过程。地面线地面线: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点绘的一条不
2、规则的折线;设计线:设计线: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线。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线。二、路线纵断面图构成:二、路线纵断面图构成:三、路基设计标高三、路基设计标高(design elevation of subgrade)1.新建公路:新建公路: 高速、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速、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高; 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和加宽路段时则是指设置超高加宽之前设置超高和加宽路段时则是指设置超高加宽之前该处标高;该处标高;设计标高设计标高设计标高设计标高三、路基设计标高三、路基设计标高(design elev
3、ation of subgrade)1.新建公路:新建公路: 高速、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速、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高; 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和加宽路段时则是指设置超高加宽之前设置超高和加宽路段时则是指设置超高加宽之前该处标高;该处标高;2.2.改建公路:改建公路: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以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以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3.3.城市道路:城市道路:一般指车行道中心标高。一般指车行道中心标高。 四、纵坡度四、纵坡度(longitud
4、inal gradient)表示方法:表示方法: 纵坡度的表示方式不用角度,而用百分数()纵坡度的表示方式不用角度,而用百分数() 道路上的纵坡对汽车行驶不造成困难道路上的纵坡对汽车行驶不造成困难 。路线前进水平距离路线前进水平距离米,克服高差米,克服高差米,米,则纵坡为则纵坡为?%2.5%纵断面设计线纵断面设计线 直坡段直坡段坡度两变坡高差坡度两变坡高差/平距平距上坡为正上坡为正下坡为负下坡为负平坡为平坡为0坡长:水平距离坡长:水平距离竖曲线段竖曲线段凸型竖曲线凸型竖曲线凹型竖曲线凹型竖曲线半径半径R长度长度L(水平距离)(水平距离)竖距竖距h(%)Lhi1.1.最大纵坡最大纵坡 定义定义
5、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 作用作用 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地形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用质量、起伏较大地区,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用质量、运输成本及造价。运输成本及造价。第二节 纵坡设计一、纵坡度影响因素影响因素u汽车的动力特性:汽车的动力特性: 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的爬坡能力 汽车下坡的安全性汽车下坡的安全性u道路等级:道路等级: 等级高,行驶速度大,坡度阻力尽量小等级高,行驶速度大,坡度阻力尽量小u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海拔高程、气候(积雪寒冷等)海拔高程、气候(积雪
6、寒冷等)有经验的卡车司机会在下坡前给刹车毂加水降温有经验的卡车司机会在下坡前给刹车毂加水降温 n最小纵坡:各级公路在特殊情况下容许使用的最小各级公路在特殊情况下容许使用的最小坡度值。坡度值。 最小纵坡值:最小纵坡值:0.3%0.3%, 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0.5%0.5%为宜。为宜。n适用条件:横向排水不畅路段:长路堑、桥梁、隧横向排水不畅路段:长路堑、桥梁、隧道、设超高的平曲线、路肩设截水墙等。道、设超高的平曲线、路肩设截水墙等。A 当必须设计平坡(当必须设计平坡(0%0%)或小于)或小于0.3%0.3%的纵坡时,边的纵坡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A 干旱少雨地区最小纵坡
7、可不受上述限制。干旱少雨地区最小纵坡可不受上述限制。2.最小纵坡最小纵坡3.3.平均纵坡平均纵坡l1.1.定定 义义 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它是衡量纵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衡量纵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l2.2.作作 用用 (1 1)在山区高差较大地区,为了防止交替最大纵坡)在山区高差较大地区,为了防止交替最大纵坡和最短长度的缓坡形成和最短长度的缓坡形成“台阶式台阶式”纵断面线形,应对路线纵断面线形,应对路线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平均坡度加以限制,以提高行车质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平均坡度加以限制,以提高行车质量。量。
8、 (2 2)汽车在长上坡上行驶,会长时间地使用二档,造)汽车在长上坡上行驶,会长时间地使用二档,造成发动机长时间发热,导致车辆水箱沸腾;下坡则频繁刹成发动机长时间发热,导致车辆水箱沸腾;下坡则频繁刹车,司机驾驶紧张,也易引起不良后果。车,司机驾驶紧张,也易引起不良后果。LHip 标准标准规定:规定: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坡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坡( (或下坡或下坡) )路段,相对高差为路段,相对高差为200200500m500m时,平均纵坡不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应大于5.55.5;相对高差大于相对高差大于500m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 5。任意连续任
9、意连续3km3km路段平均纵坡不应大于路段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5.5。 山城道路的平均纵坡按上述规定减少山城道路的平均纵坡按上述规定减少1.0%1.0%。 对于海拔对于海拔3000m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平均纵坡应较规以上的高原地区,平均纵坡应较规定值减少定值减少0.5%0.5%1.0%1.0%。4.4.高原纵坡折减高原纵坡折减1 1高原为什么纵坡要折减?高原为什么纵坡要折减? 在高海拔地区,困空气密度下降而使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在高海拔地区,困空气密度下降而使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汽车的驱动力以及空气阻力降低,导致汽车的爬坡能力下汽车的驱动力以及空气阻力降低,导致汽车的爬坡能力下降。降。 另
10、外,汽车水箱中的水易于沸腾而破坏冷却系统。另外,汽车水箱中的水易于沸腾而破坏冷却系统。2 2规范规范规定:规定: 位于海拔位于海拔3000m3000m以上高原地区的公路,最大纵坡应按规定以上高原地区的公路,最大纵坡应按规定予以折减。最大纵坡折减后若小于予以折减。最大纵坡折减后若小于4 4,则仍采用,则仍采用4 4。二、坡长限制二、坡长限制 坡长是纵断面上相邻两变坡点间的长度。坡长是纵断面上相邻两变坡点间的长度。 坡长限制,主要是对较陡纵坡的最大长度和一般纵坡的最坡长限制,主要是对较陡纵坡的最大长度和一般纵坡的最小长度加以限制。小长度加以限制。1.1.最小坡长最小坡长(1)原因:)原因: 若坡长
11、过短,则变坡点个数增加,行车时颠簸频繁,影若坡长过短,则变坡点个数增加,行车时颠簸频繁,影响行车平顺性;响行车平顺性; 若坡长过短,则不能满足设置最短竖曲线这一几何条件若坡长过短,则不能满足设置最短竖曲线这一几何条件的要求。的要求。(2 2)最小坡长要求)最小坡长要求最小坡长通常规定汽车以设计速度行驶最小坡长通常规定汽车以设计速度行驶9s9s15s15s的行程为宜。的行程为宜。 坡长坡长2.2.最大坡长最大坡长(1 1)原因)原因 汽车在长距离的陡坡上行驶时,行车速度会显著下汽车在长距离的陡坡上行驶时,行车速度会显著下降,甚至要换低速档克服坡度阻力,使车辆间相互干扰增降,甚至要换低速档克服坡度
12、阻力,使车辆间相互干扰增加,通行能力下降多。易使水箱沸腾,爬坡无力。加,通行能力下降多。易使水箱沸腾,爬坡无力。 下坡时,则因坡度过陡,坡段过长频繁刹车,影响下坡时,则因坡度过陡,坡段过长频繁刹车,影响行车安全。行车安全。 (2 2)最大坡长限制计算与规定)最大坡长限制计算与规定 纵坡长度限制主要是依据纵坡长度限制主要是依据8t8t载重车(功率载重车(功率/ /重量重量比是比是9.3W/kg9.3W/kg)的爬坡性能曲线,同时考虑坡底的入口速)的爬坡性能曲线,同时考虑坡底的入口速度与允许速度差确定的。度与允许速度差确定的。 标准采用入口的运行速度是通过调查得到的,允许速标准采用入口的运行速度是
13、通过调查得到的,允许速度差为度差为20km/h)20km/h)。标准中所规定的坡长限制是变坡点间的。标准中所规定的坡长限制是变坡点间的直线距离。直线距离。 设计设计速度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纵纵坡坡坡坡度度(%)390010001100120047008009001000110011001200560070080090090010006500600700700800750050060083004009200 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规定的限制纵坡长度范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规定的限制纵坡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
14、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 3% ,其长,其长度应符合最小纵坡长度的规定。度应符合最小纵坡长度的规定。3.3.组合坡长组合坡长当连续陡坡是由几个不同受限坡度值的坡段组合而当连续陡坡是由几个不同受限坡度值的坡段组合而成时,应按不同坡度的坡长限制折算确定。成时,应按不同坡度的坡长限制折算确定。例:三级公路例:三级公路 8%8%纵坡纵坡 长度长度120120米米最大坡长限制最大坡长限制300300米米 120/300=2/5120/300=2/5相邻坡段纵坡相邻坡段纵坡7%7%(最大坡长限制(最大坡长限制500500米)米)坡长坡长500500(1 12/5)=3002/5)=300米米或相邻坡段纵坡或
15、相邻坡段纵坡6%6%(最大坡长限制(最大坡长限制700700米)米)坡长坡长700700 (1 12/5)=4202/5)=420米米三、合成坡度三、合成坡度1.1.定义定义 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坡与超高横坡所组成路线纵坡与超高横坡所组成的坡度,其方向即流水线方向。的坡度,其方向即流水线方向。2.2.控制合成坡度的目的控制合成坡度的目的 将合成坡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目的是控制将合成坡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目的是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防止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由急弯和陡坡的组合,防止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由于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的不适和危险。于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的不适和危险。2
16、2cZHiii三、合成坡度三、合成坡度最大允许合成坡度值:最大允许合成坡度值:在积雪或冰冻地区,合成坡度不应大于在积雪或冰冻地区,合成坡度不应大于8%8%最小合成坡度最小合成坡度: 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 当合成坡度小于当合成坡度小于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以保证路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以保证路面排水畅通。面排水畅通。例如:某二级公路,有一平曲线半径为例如:某二级公路,有一平曲线半径为250m250m,超高,超高横坡为横坡为8%8%,该路段纵坡度为,该路段纵坡度为4.8%4.8%,则合成坡度为:,则合成坡度为:n受合成坡度控制的最大纵坡:受合成坡度控制的最大
17、纵坡:n积雪寒冷地区,最大超高横坡为积雪寒冷地区,最大超高横坡为6%6%,最大合成坡,最大合成坡度为度为8%8%,n则各级公路容许在平曲线处(超高横坡为则各级公路容许在平曲线处(超高横坡为6%6%)使)使用的最大纵坡为:用的最大纵坡为:%5 .10%33. 948. 008. 02222czHiii%29. 506. 008. 02222maxcHiii四、纵坡设计一般要求四、纵坡设计一般要求 1.1.公路纵坡设计公路纵坡设计一般要求一般要求(1 1)符合)符合标准标准和和规范规范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2 2)平原、微丘地形的纵坡应均匀、平缓;丘陵地)平原、微丘地形的纵坡应均匀、平缓;丘陵
18、地形的纵坡应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山岭、形的纵坡应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山岭、重丘地形的沿河线,应尽量采用平缓的纵坡,坡度重丘地形的沿河线,应尽量采用平缓的纵坡,坡度不宜大于不宜大于6 6;越岭线的纵坡应力求均匀,越岭展;越岭线的纵坡应力求均匀,越岭展线不应设置反坡。线不应设置反坡。(3 3)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并重视平纵面线形的组合。平顺而圆滑的线形,并重视平纵面线形的组合。四、纵坡设计一般要求四、纵坡设计一般要求 1.1.公路纵坡设计公路纵坡设计一般要求一般要求(4 4)纵坡设计应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
19、虑。)纵坡设计应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5 5)纵坡设计为保证路基稳定,应尽量减少深路堑)纵坡设计为保证路基稳定,应尽量减少深路堑和高填方,在设计中争取填挖平衡。和高填方,在设计中争取填挖平衡。(6 6)纵坡设计应结合道路沿线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纵坡设计应结合道路沿线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进行设计,并适当照顾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件进行设计,并适当照顾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面的要求。 2.2.城市道路纵坡设计城市道路纵坡设计一般要求一般要求(1 1)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街建筑立面布置及
20、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2 2)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宜频繁。(3 3)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路面设计标高。(4 4)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5 5)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
21、考虑。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五、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五、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1.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纵断面图上点绘出每个中桩的位置、平曲线示意图,纵断面图上点绘出每个中桩的位置、平曲线示意图,绘出地面线。绘出地面线。JD5 R= Ls=JD6 R= Ls=JD5 R= Ls=JD5 R= Ls=JD6 R= Ls=JD5 R= Ls= 2.2.标注高程控制点:标注高程控制点: 路线起、终点;越岭哑口;重要桥涵;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路线起、终点;越岭哑口;重要桥涵;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
22、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道口;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等。 山区道路的山区道路的“经济点经济点” 等。等。 JD5 R= Ls=JD6 R= Ls=JD5 R= Ls=3.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JD5 R= Ls=JD6 R= Ls=JD5 R= Ls=4.4.调坡调坡: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调整。 3.3.试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坡
23、: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5.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 6.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 精度要求:精度要求: 变坡点桩号:一般要调整到变坡点桩号:一般要调整到10m10m的整桩号的整桩号上上 坡度值: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坡度值: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 0.00% 变坡点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三位,即变坡点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三位,即0.0000.000 中桩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中桩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0.00JD5 R= Ls=JD6 R= Ls=JD5 R= Ls=
24、4.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 3.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JD5 R= Ls=JD6 R= Ls=JD5 R= Ls=5.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 6.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 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
25、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R= T= E =R= T= E =R= T= E =7.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HR(5)(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 (6)(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7)(7)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4)(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 (3)(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