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下)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925064
  • 上传时间:2022-06-11
  • 格式:PPT
  • 页数:198
  • 大小:25.7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下)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自动扶梯 自动 人行道 课件
    资源描述:

    1、 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一、自动扶梯的安全性能 自动扶梯的安全等级与使用状况1、机器与自动扶梯的定义 机器:GB/T15706.1 机械安全 对机器的定义:由若干个零部件组合而成,其中至少有有一个零件是可运动的,并且有适当的机器致动机构、控制和动力系统等。它们的组合具有一定应用目的,如物料的加工、搬运或包装等。 自动扶梯:GB16899对自动扶梯的定义:带有循环运动梯路向上或者向下倾斜输送乘客的固定电力驱动设备。 由上述两个定义的比较可知,自动扶梯就是一种机器。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2、安全的定义 指消除了不可以接受的风险。不可能有绝对安全,某些风险是可以残留的。因

    2、此,产品(自动扶梯)或者过程(如:操作、使用、检查、测试或维护)只能是相对安全的。3、安全的实现安全的实现 安全是通过充分地降低风险来实现的。其方法是寻找下安全是通过充分地降低风险来实现的。其方法是寻找下列因素的最佳平衡来达到:列因素的最佳平衡来达到: 理想的决对安全、产品或者过程所满足的要求、使用者理想的决对安全、产品或者过程所满足的要求、使用者的利益、目的的适用性、成本效应、有关的社会惯例等等。的利益、目的的适用性、成本效应、有关的社会惯例等等。4、安全的改进需要不断地复查已经建立的安全等级,尤其是依据经验需要对已经定的安全等级进行复查时,以及当技术和知识的发展可能导致改进时,以便实现与产

    3、品、过程或服务的应用相适应的最低风险。 我国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由颁布至今经过了3次改版,其目的之一就是对安全进行不断的改进,通过风险分析确保实现最低的风险。 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5、 自动扶梯的安全 安全基础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第一部分:制造与安装是保证自动扶梯安全的基础。如果遵循GB16899进行制造、安装以及使用中确保保护措施有效,其就能保证使用人员、维修人员和检查人员的安全。 GB16899的制定 GB16899-1997是我国自动扶梯的第一个标准,它等效采用了EN115:1995,GB16899-2011等效采用了欧洲最新版本EN115-1

    4、:2008及第1号修改件EN115-1:2008/A1:2010。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EN115-1的制定 EN115 是由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自由贸易委员会委托技术委员会(CEN/TC10 “客梯、货梯和服务梯”的WG2“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工作组)起草修订的。其制定遵循的原则:a、 遵循EC(欧共体)的技术法规,即以前的89/392/EEC和现在实施的2006/42/EC 机器指令(相当于我国的TSG技术规范)。机器指令在1992年正式实施,是作为各种机械设备(如运输设备、移动设备以及提升设备等)的基本安全技术法规。 自动扶梯是执行机器指

    5、令的产品,在欧盟是自愿认证的产品。所以其标准的附录中没有如电梯一样的附录ZA 对机器指令的符合性说明。b、 引用了EN414 机器的安全 安全标准制定和编写规程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安全等级 自动扶梯的属性是机器,其安全性能的要求主要是针对机器的特性而提出的。相比电梯标准GB7588,GB16899对于减少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先天不足”。GB16899等效采用的是欧洲标准EN115系列,EN115是遵循EC(欧共体)机器指令的要求制定的。而电梯标准EN81遵循的是欧洲电梯指令(95/16/EC)的要求而制定的。电梯指令是针对电梯这一单独的设备制定的技术法规,而

    6、机器指令并不是针对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单一设备制定的技术法规,它适用于所有的机械设备的安全要求,考虑到机械设备的一些共性,机器指令以及遵循其要求而制定的标准EN115,不可能把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要求设置的那么准确到位,而且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之所以没有更多的采取本质安全的设计和更加可靠的保护措施,就是因为标准对于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保护措施更多的是考虑到机器对执行者的伤害风险,没有完全按照载人设备来考虑,因此可以说GB16899所遗留的风险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仍然会对人造成伤害,即与电梯相比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等级较低。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

    7、目的分析-G6、影响安全等级的主要因素 自动扶梯的使用特性 由于自动扶梯使用环境较电梯有很大不同,复杂且向公众开放,导致其安全等级不能达到电梯的水平。其典型特性举例见下表: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电电 梯梯 自自 动动 扶扶 梯梯电梯有封闭专用的空间,非使用人电梯有封闭专用的空间,非使用人员不可能接触到运动部件员不可能接触到运动部件 环境复杂,基本上都是安装在公众环境复杂,基本上都是安装在公众集聚、大流量的场所,任何人都可集聚、大流量的场所,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到运动中的部件,存在自动以接触到运动中的部件,存在自动扶梯造成非使用人员伤害的风险扶梯造成非使用人员伤害的风险 人所乘坐的轿

    8、厢是封闭的,不会造人所乘坐的轿厢是封闭的,不会造成使用人员跌落轿厢外以及被轿厢成使用人员跌落轿厢外以及被轿厢外的物体和人所伤害,乘客在轿厢外的物体和人所伤害,乘客在轿厢中不需要增加安全要求即可安全的中不需要增加安全要求即可安全的乘坐,因此可以认为轿厢里的乘客乘坐,因此可以认为轿厢里的乘客是本质安全的。是本质安全的。 使用人员站立的梯级是敞开式的,使用人员站立的梯级是敞开式的,存在人员从扶手上跌落梯级外产生存在人员从扶手上跌落梯级外产生坠落事故以及被梯级外的物体和人坠落事故以及被梯级外的物体和人所伤害的风险。需要乘客满足头不所伤害的风险。需要乘客满足头不能伸出扶手之外、手必须握住扶手、能伸出扶手

    9、之外、手必须握住扶手、脚必须站在黄线以内等防护措施才脚必须站在黄线以内等防护措施才能确保安全。能确保安全。 乘客在轿厢中站立在水平光滑的地乘客在轿厢中站立在水平光滑的地面上,只要不采用鲁莽行为,电梯面上,只要不采用鲁莽行为,电梯的故障停梯等不会造成伤害的故障停梯等不会造成伤害 乘客站立在梯级上,其梯级的运动乘客站立在梯级上,其梯级的运动方向与地面存在夹角,如果自动扶方向与地面存在夹角,如果自动扶梯发生故障,存在人员倾倒的风险。梯发生故障,存在人员倾倒的风险。 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乘客在进入轿厢时,轿厢是静止不乘客在进入轿厢时,轿厢是静止不动的,不会造成跌倒的风险动的,不会造成跌

    10、倒的风险 乘客在站立梯级时,梯级是运动中乘客在站立梯级时,梯级是运动中的,存在造成站立不稳跌倒的风险的,存在造成站立不稳跌倒的风险 有独立满足安全空间要求的机房,有独立满足安全空间要求的机房,工作时外人不能接近工作时外人不能接近 机房以及设备间空间狭小,且工作机房以及设备间空间狭小,且工作时外人容易进入工作区域,需要设时外人容易进入工作区域,需要设置防护装置等安全措施置防护装置等安全措施 轿厢的面积基本限制了电梯的超载,轿厢的面积基本限制了电梯的超载,并且有电气超载保护,确保电梯不并且有电气超载保护,确保电梯不会超载运行会超载运行 可见梯级设计不能限制超载,需要可见梯级设计不能限制超载,需要增

    11、加人员的管理才能确保不超载运增加人员的管理才能确保不超载运行行 电梯的使用安全由设备本身的安全电梯的使用安全由设备本身的安全性能所保证性能所保证自动扶梯的使用安全不止是靠自身自动扶梯的使用安全不止是靠自身的安全性能来保证,还要依赖其四的安全性能来保证,还要依赖其四周建筑物上的保护措施来保证周建筑物上的保护措施来保证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依据法规与标准的适用性 法规、标准(机器指令、EN115)针对的风险主要是操作者面临的风险,而自动扶梯的使用者与机器的操作者不完全相同。由于标准是根据机器使用者(操作者)面临的风险所采取的保护要求,因此,标准对于自动扶梯的使用者遗留的风险较多,由

    12、此导致其安全等级相对较低。比如: 安全标准对于风险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有: 对于设计者:本质安全设计、安全防护和附加防护措施、使用信息; 对于使用者:维护保养、使用管理、监督培训等各种保护措施。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上述保护措施针对的对象应该是有行为能力的机器操作者,且有一定知识及进行过培训教育的专业人员。但对于自动扶梯来说,由于其安装在公共场所,其乘客往往达不到上述要求,一些普通、没有经过培训教育的人、以及一些行为能力较差的老人、儿童都是使用者,而标准对这些人所面临的风险而采取的保护措施是不足的。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7、使用安全状况 事故状况 美国国家电梯工业

    13、协会负责人爱德华唐纳休曾经说过“电梯比电动扶梯安全10倍,因为电梯数量是电动扶梯的20倍,但电梯事故却只有扶梯事故的1/3,电动扶梯才该让人害怕”。能够达到让人害怕,说明自动扶梯在使用中存在较高的遗留风险。 由于内地对自动扶梯没有造成伤亡的事故没有进行统计,因此无法获知近年来我国其他各地自动扶梯事故的具体情况,但从传媒等渠道可以了解到其事故也呈大幅上升趋势,虽然自动扶梯事故死亡率较电梯低,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对伤者产生的伤害仍然是非常严重的。下面以香港为例: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使用管理现状 自动扶梯由于

    14、安装在敞开的公共场所,并且一般都是流量较大的区域,其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应该较电梯要求更高,可是遗憾的是,不管是使用单位还是电梯公司都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我院曾受政府相关部门的委托在使用单位和维修保养单位没有事先自检和整改的情况下,对深圳华强北区域的2004年以前安装的191台自动扶梯和1994年以前安装的90台电梯进行了符合标准情况抽查,其目的是通过抽查检验,全面掌握老旧电梯在使用中的实际安全状况,为政府加强对电梯的管理提供执法依据。其中自动扶梯的抽查情况如下: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191台自动扶梯监督检查情况表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

    15、的分析-G存在的主要问题: 使用单位的管理不到位; 部件失效并且保养不及时 ; 部件磨损或老化 ; 没有按照保养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 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总结 由上述事故的统计以及这两年北京、深圳地铁相继发生的自动扶梯伤人事故可以看出,自动扶梯的事故率在较明显的增加,且远远高于电梯的事故率,其原因主要是自动扶梯的安全等级较电梯要低、且其使用的场所及标准对风险的控制较电梯也有较大不同,加上其安全使用状况较差,服务单位对其安全风险认识不足、对其使用管理要求重视不够,因此导致事故频频发生。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标准的改进1、改进的方法 当技术和知识的发展可能导致改

    16、进时,我们要不断地复查和更改已经建立的安全等级或制度,以便实现与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应用相适应的最低风险。GB16899-1997于1997年7月发布,在这十余年间该标准规范了我国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和安装,对整个行业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已于2008年5月正式颁布了EN115-1:2008,并于2010年2月发布了修正案1,取代了原来的EN115:1995。新的EN115-1:2008+A1在结构形式及内容上与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旧标准有较大的差异,重点吸收了近年来欧洲各国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及预防措施。这些变化对于解决我国自动扶

    17、梯及自动人行道的安全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根据标准的延续性以及目前我国的电梯行业的迫切需求, GB16899也以最新版本的EN115-1进行相应的更新,于2011年7月29日正式发布。 GB16899-2011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动扶梯的安全等级,但较电梯而言其遗留风险还是较高的。标准的改进是持续的,更多的解决方法及预防措施还是要我们在今后不断的研究与改进的。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2、改进的内容 GB16899-2011与GB16899-199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以外,主要内容变化如下: 调整的内容:a、调整了重大危险清单(见第4章,1997版的附录C);b、调整了传动元件安

    18、全系数的规定,由仅要求链条、传动带和三角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改为工作制动器和梯级、踏板或胶带驱动之间的所有驱动元件静力计算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见5.4.1.3.2,1997版的12.3.2);c、修改了降低人员在扶手带入口与地面之间被夹风险的措施(见5.6.4.2,1997版的7.5.2);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d、修改了自动扶梯从倾斜段到上、下水平段过渡的曲率半径要求(见5.7.2.2,1997版的10.1.4);e、修改了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附加要求,将提升高度低于6m也需要安装附加制动器的建议,改为也需要安装(见附录H.2,1997版的附录D3); 第四部

    19、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增加的内容a、部分术语(见第3章);梯级、踏板或胶带驱动装置之间的所有驱动元件静力计算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5.4.1.3.2,1997年版的12.3.2);b、梯级和踏板表面、梳齿支撑板以及楼层板表面防滑性能的具体评价方法(见5.3.1、5.7.1和附录J);e、梯级踢板静载试验要求(见5.3.3.2.2);f、增加了梯级和踏板表面、梳齿支撑板以及楼层板表面防 滑性能的具体评价方法(见5.3.1、5.7.1和附录J);g、增加了梯级踢板静载试验要求(见5.3.3.2.2);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h、增加了梯级、踏板扭转试验要求(见5.3.3.3.

    20、1.2和5.3.3.3.2.2);i、增加了关于传动元件安全系数的规定,由仅要求链条、传动带和三角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改为工作制动器和j、增加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在制动过程中最大减速度上的要求(见5.4.2.1.3.2、5.4.2.1.3.4和5.4.2.2.2);k、增加了梯级链无限疲劳的原则要求(见5.4.3.2);l、增加了有关围裙板防夹装置的具体要求(见5.5.3.4)m、增加了评价围裙板与皮革(干或湿)、PVC及橡胶之间滑动摩擦系数的具体试验方法(见5.5.3.4和附录K);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n、增加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内盖板、外盖板、桁架、梯级、踏板、导

    21、轨系统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要求(见5.9)o、增加了部分检测装置和电气安全装置(或功能)的要求(见表6);p、增加了用于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PESSRAE)的相关要求(见5.12.1.2.6和D.6);q、增加了静电防护的具体要求(见5.11.7);r、增加了关于使用者的进入而自动启动或加速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在使用者到达梳齿与踏面相交线之前的最小名义速度以及在过渡到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加速度要求(见5.12.2.1.2); 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s、增加了验证新设计的产品是否满足本标准所规定的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的方法(见第6章);t、增加了指令标志

    22、“握住扶手带”、禁止标志“禁止使用手推车”(见7.2.1.2.1和附录G);w、增加了有关用于输送购物车和行李车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要求(见附录I);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3、新旧标准之间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 最大输送能力与理论输送能力最大输送能力与理论输送能力 最大输送能力是2011版标准增加的术语,理论输送能力是1997版确定的术语。 1997版给出的理论输送能力的计算公式: Q = KV3600 (人/小时) 0.4 该公式所确定的理论输送能力是基于以下的假设: 假设在一个平均深度为0.4m的梯级上能承载: 在名义宽度z1=0.6m时为1人; 在名义宽度z1=0.8m时为

    23、1.5人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在名义宽度z1=1.0m时为2人。 由此可知,理论输送能力是指自动扶梯按上述假设乘客人数,单位小时内的连续输送能力。 通常情况下由于人的行为、心里等因素,在梯级上的乘客之间总是会留出空位,因此理论输送能力是不实际的,只是理论计算的输送能力。 2011版标准从实际出发采用了最大输送能力的概念,其最大输送能力的采用对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选择和规划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体输送能力的变化见下表: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名义宽度名义宽度 m名义速度(名义速度(m/s)0.500.650.75最大理论最大理论最大理论0.63600人/h4500人/h

    24、4400人/h5850人/h4900人/h6750人/h0.84800人/h6750人/h5900人/h8775人/h6600人/h10125人/h1.06000人/h9000人/h7300人/h11700人/h8200人/h13500人/h最大输送能力与理论输送能力的比较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名义速度名义速度 名义速度的术语是2011版提出的,1997版中额定速度的定义为:自动扶梯的梯级在空载情况下的运行速度,也是由制造厂商设计确定并实际运行的速度。 自动扶梯运行时,其实际速度随着载荷的变化而不同,根据电动机特性,电机转速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减小,因此自动扶梯空载和额定载荷两种情

    25、况所对应的速度是不同的,2011版将这两种情况所对应的运行速度重新进行了定义,即空载时的运行速度为名义速度,额定载荷时为额定速度。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用于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PESSRAE) PESSRAE是2011版新增的术语,原因是标准考虑新技术应用和促进技术创新,增加了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应用于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电气安全装置的要求。 可编程电子就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可以由硬件、软件及其他输入和(或)输出单元构成。如: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以及其他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装置。第四

    26、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新标准对风险的排除与降低1、标准5.3.4 梯级、踏板和胶带的导向 该条款中规定:梯级或踏板偏离其导向系统的侧向位移,在任何一侧不应大于4mm,在两侧测的的总和不应大于7mm。对于垂直位移,梯级和踏板不应大于4mm,胶带不应大于6mm。上述要求仅适用于梯级、踏板或胶带的工作区段。 97版标准只规定了裙板与梯级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4mm,但没有规定具体实现的方式,如可以通过保证裙板安装的位置来保证间隙。该条款是2011版新增加的,限定侧向位移的目的也是保证标准要求的梯级、踏板或胶带与围裙板之间的间隙限值,即通过限制梯级与其导轨之间的间隙来实现裙板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

    27、要求及目的分析-G与梯级之间间隙的控制,也使该间隙产生的危险进一步得到了降低。该间隙非常容易产生危险如视频 限定垂直位移是2011版标准新增加的要求,其目的是防止梯级、踏板在运行到达梳齿位置时与梳齿发生撞击而造成梯级的损坏或引发相关的事故,见下图: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2、标准5.3.5 梯级间或踏板见的间隙 该条款中规定:在出入口处,应提供突显梯级后缘的定界线(例如:梯级踏面上的槽)。 上述要求是2011版新增加的。出入口处是乘客踏上梯级的过渡区,提供突显梯级后缘的定界线可以明显区分相邻两梯级之间的界限,降低由于乘客踩踏在两个梯级的对接处而在梯级形成阶梯时造成人员跌倒的风险,这

    28、对视力不佳、行动不便的人群尤其重要。事故案例见视频。 本条款给出示例为梯级踏面上的槽,也可以采用其他等效方式,例如:采用醒目色(黄色)的分界嵌条。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3、标准5.3.6 梯级或踏板缺失监测装置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应能通过装设在驱动站和转向站的装置检测梯级或踏板的缺失,并应在缺口(由梯级或踏板缺失而导致的)从梳齿板位置出现之前停止。 该条款是2011版新增的内容。如果运行的自动扶梯中存在有缺口,则将会导致乘客跌入缺口中且被运行的梯级所伤害。为了防止上述危险的出现,标准增加了监测的要求。 应注意:条款中要求设置检测装置的位置以及缺口从梳齿板位置出现前自动扶梯即应停

    29、止运行,其目的是保证乘客可站立的工作区域是不允许有缺口存在的,即缺口可以存在(因为在维修中往往需要拆除数个梯级)在乘客不能见到的下分支部分,但不允许在乘客可以站立的工作面上存在。因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此,满足上述要求需要考虑检测位置、系统响应时间及制停距离等因素。 此外,标准5.12.2.1.1的注“维修人员有责任在对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维修之后,观察梯级或踏板运行一个完整的循环,才能将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投入使用”也包含了防止上述危险的目的。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4、标准5.4.1.3 工作制动器和梯级、踏板或胶带驱动装置之间的连接 该条款第2款中要求:所有驱动

    30、元件静力计算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 1997版对于安全系数的要求是:“链条、传动带和三角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没有规定除链条、传动带和三角带以外其他零件的安全系数; 从上述不同的要求可知,19971997版不要求工作制动器与梯版不要求工作制动器与梯级的驱动链轮之间的其他零件(如轴、齿轮、键、销、螺栓级的驱动链轮之间的其他零件(如轴、齿轮、键、销、螺栓等)的静力计算的安全系数不小于等)的静力计算的安全系数不小于5 5,而,而20112011版将版将“静力计静力计算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算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 5的要求扩大至的要求扩大至“所有驱动元件所有驱动元件”。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

    31、-G示例一 工作制动器和梯级驱动装置之间的连接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示例一的传动原理:电动机通过皮带驱动带轮,带轮与两级圆柱齿轮减速箱的高速轴联接,减速箱低速轴与驱动链轮连接,驱动链轮通过驱动链驱动自动扶梯的主链轮,主链轮通过主轴驱动梯级链轮,工作制动器设置在两级减速箱高速级驱动带轮的另一侧。 对于这一传动系统,“工作制动器和梯级驱动装置之间所有驱动元件”是指从制动器开始,包括减速箱的高速轴及高速圆柱齿轮、中间轴及中间圆柱齿轮、低速轴及低速圆柱齿轮、驱动链轮、驱动链、主链轮、主轴、梯级链轮以及所有参与工作制动器和梯级驱动装置之间连接的轴、键、螺栓等。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

    32、分析-G5、标准5.4.2.1.3.2 自动扶梯的制停距离 该条款对于距离的要求只有0.75m/s的制停范围由1997版的0.351.50m改为0.401.50m; 但2011版新增了:“自动扶梯向下运行时,制动器制动过程中沿运行方向向上的减速度不应大于1m/s2。原始减速信号应经过4.0HZ两阶巴特沃斯(2-poleButterworth)滤波器滤波”的要求。 规定减速度的目的是降低下行自动扶梯制停过程中减速度过大导致乘客跌倒的风险。其减速度指的是制动过程中的最大减速度而不是平均减速度。对于原始信号的滤波要求是指测量的减速度信号应经过规定的方式处理后才能用来评价是否符合要求,而对信号处理的目

    33、的是滤除影响减速度峰值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准确判读的噪声,巴特沃斯滤波器的特点是使通频带内的频率响应曲线最大限度平坦,没有起伏,而在阻频带内逐渐下降为零。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6、标准5.5.2 扶手装置的尺寸 该条款第2款中有如下规定:如果存在人员跌落的风险,应采取适当措施阻止人员爬上扶手装置外侧。 为确保这一点,自动扶梯的外盖板上应装设防爬装置,防爬装置位于地面上方(100050)mm,下部与外部盖板相交,平行于外盖板方向上的延伸长度l5不应小于10000mm,并应确保在此长度范围内无踩脚处。该装置的高度至少与扶手带表面齐平,并符合b10和b12的规定。 19

    34、97版对防爬装置只是原则性予以规定,其举例所采取的措施为:“可通过设置光滑的扶手装置外盖板,或设立与扶手装置并行的栏杆,或设置垂直于扶手装置的附加护栏” 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新标准细化了防爬装置的尺寸、型式、安装位置以及运动部件之间的间隙,其目的是防止人员手握扶手带,脚沿扶手装置的外盖板向上攀爬,最终可能导致坠落的事故。该要求主要是针对儿童的鲁莽使用自动扶梯所产生的风险。该风险造成的事故也是常有发生,如见下面视频1和视频2。 采用标准规定的防爬装置即可降低坠落风险,防止事故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条款规定扶手装置应符合b10和b12的规定,其中b12是指扶手带下缘与墙壁或其他障

    35、碍物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不应小于25mm,而根据标准图4,扶手带下缘与防爬装置的垂直距离还应符合h10的要求即25mm150mm。具体尺寸和效果图见下图。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该条款第2款中有还有如下规定:当自动扶梯的位置靠近墙壁,且外盖板的宽度b13超过125mm时,在上下端部应安装阻挡装置(见图4的2)阻止人员进入外盖板区域。当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为相邻平行布置,且共用外盖板的宽度b14超过125mm时,也应设置该阻挡装置。该装置高度应达到h10 。见下图。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上述要求是2011版新增的内容,其目的是防止人

    36、员进入外盖板区域。 如果人员进入外盖板区域,可能存在挤夹或坠落等风险,特别是如果外盖板与墙壁之间存在空隙,或两台并行安装的自动扶梯之间存在空隙,即b14远远超过125mm时,其间隙会产生较大的坠落风险,其事故时有发生,约占自动扶梯总体事故的15%。如案例1: 1男童从杭州银泰百货商场7楼的2台并行自动扶梯之间的一条宽23公分的缝隙中摔到了地下室死亡。该商场自从开业至今,一直用一个花盆挡住扶梯缝隙,他们认为花盆底座直径有28公分,植物高度和扶梯差不多,花盆很重,一般掉不下去,所以还是比较安全的。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导致发生坠落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两台扶梯之间存在230mm的间隙且没

    37、有设置阻挡装置。 为了降低上述风险,标准要求设置阻挡装置,具体尺寸、方式标准中也进行了明确。其示例见下图。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该条款第2款中有还有如下规定:当自动扶梯与邻近墙体之间装有接近扶手带高度的扶手盖板,且建筑物(墙)和扶手带中心线之间的距离b15大于300mm时,应在扶手盖板上装设防滑行装置(见图4的3)。该装置应包含固定在扶手盖板上的部件,与扶手带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见b17),并且防滑行装置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应超过1800mm,高度h11不应小于20mm。该装置应无锐角或锐边。 对相邻自动扶梯或倾斜式自动人行道,扶手带中心线之间的距离b 大于400mm时,也应

    38、满足上述要求。 该要求是2011新增的内容,设置的目的是防止人员特别是儿童将扶手盖板当作“滑梯”嬉戏而导致危险。其情况如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如下图所示: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为了防止上述情况发生,标准对防滑行装置进行了规定,其要求及实物见下图: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但需要注意,防滑行装置适用于“扶手盖板”而不适用与外盖板,即使外盖板与建筑物之间或扶手带中心之间的距离也大于上述尺寸的要求,因为对于外盖板已经有阻挡装置的作用。其扶手盖板与外盖板的型式见下图: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7、标准5.5.3 围裙板 该条款中第4款有如下规定:对自

    39、动扶梯,应降低梯级和围裙板之间滞阻的可能性。为了达到该目的,应该满足四个条件,其中条件之一是:应装设符合下列规定的围裙板防夹装置。 上述条款中四个条件中,围裙版防夹装置在1997版中只是笼统的作为附加可选项提出,没有给出具体要求。 2011版明确规定了设置的具体要求:结构、尺寸、强度、位置、形状以及防止挂拌的要求。其目的是降低围裙板与梯级之间预留的梯级运动间隙对乘客的脚、鞋以及裤子和裙子产生挤夹,由此引发伤害的风险。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在没有设置防夹装置之前,该类风险造成的事故约自动扶梯事故总量的40%,其事故案例见图片以及视频所示。 为何该类事故频发? 站立在梯级上的乘客相对

    40、围裙板是运动着的,而运动部件与静止部件之间必须留有间隙,因此,乘客脚或者裤子等衣物有可能被梯级与围裙板之间的间隙所夹入。为了降低因该间隙夹入的风险,本条款依据 prEN 811 : 1994(ISO DIS 13853) 机械安全 防止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的规定(见表),对其间隙进行了不大于4mm的规定,但由于该标准适用的对象为14 岁 ( 含 14 岁 ) 以上的人,因此,对于幼儿使用自动扶梯而产生的风险本标准在其它条款中进行了具体规定,如规定小孩需要有大人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携带等管理措施,由于采用的是防护措施其安全等级不高,导致幼儿脚趾夹入的事故仍然时常发生,为了降低

    41、其风险,标准因此增加了防夹装置的设置要求。通过规则开口触及的安全距离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需要注意,本条款为了降低梯级和围裙板之间滞阻可能性而应满足的四个条件是仅针对自动扶梯的要求,而不包括自动人行道。这是因为自动扶梯梯级侧面与相邻围裙板构成的间隙随着梯级的运行而上移(以自动扶梯上行为例),存在将位于围裙板和梯级之间物体夹住的风险,自动人行道侧面与围裙板构成的间隙随着踏板运行其空间位置不发生变化,因此风险相对较低。 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8、标准5.6 扶手带系统 该条款中该条款中5.6.15.6.1中规定:应有一个扶手带速度监控装置,中规定:应有一个扶手带速度监

    42、控装置,当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运动时,扶手带速度偏离梯级、踏当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运动时,扶手带速度偏离梯级、踏板或胶带的实际速度板或胶带的实际速度-15%-15%以上并且持续时间超过以上并且持续时间超过15s15s,该监,该监控装置应使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止运行。控装置应使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止运行。 该要求是该要求是20112011版增加的内容。其目的是防止扶手带与梯版增加的内容。其目的是防止扶手带与梯级之间的运行速度发生较大的偏差(包括扶手带停顿)时,级之间的运行速度发生较大的偏差(包括扶手带停顿)时,乘客因失去平衡而跌倒。乘客因失去平衡而跌倒。 这里我们通过一宗案例来说明风险的降低

    43、。深圳市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一台扶梯发生一起看病人摔倒的事件,未造成伤害。经调查,该名病人(女性年龄60岁)在乘扶梯上二楼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时,站在梯级左侧,左手紧握扶手带,由于扶手带的运行速度滞后于梯级运行速度,而该病人感觉到身体向后时更加紧张的握紧扶手带不放,最后摔倒到梯级上,并被梯级倒拖着。其他乘客发现后及时通过停止按钮将自动扶梯停止下来,避免了造成次生伤害。 站立在梯级上的乘客,特别是老年人,由于所站立的梯级是运动着的,其紧张的心理状态往往会使其手紧握住扶手带,如果扶手带的运行速度滞后梯级,势必使其双手相对于身体的位置发生变化,随着间距变化的加大,紧张的心理会使其更加牢牢

    44、握住扶手带,直到身体发生扭转而跌倒。上述事故中就是由于扶手带的速度滞后梯级速度较大,且时间较长最终导致了乘客的跌倒。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为了降低此风险,需要对扶手带与梯级之间的速度差进行限制,保证乘客手与身体之间的距离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防止跌倒。标准因此增加了对扶手带速度监测的要求。下图为监测扶手带运行速度的一种方式。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需要注意,扶手带电气安全装置的动作条件是当扶手带速度偏离梯级运行实际速度大于-15%和持续时间大于15S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时,该装置应使自动扶梯停止运行。如此规定是基于以下考虑: 速度偏差较小时,乘客可较容易地调整握住扶手带

    45、的位置来补偿速度偏差; 避免扶手带“瞬时打滑”等引起的误动作; “-15%”是参考了ISO技术报告ISO/DTR14799-2:2011全球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规范比较。 因此本标准原意,如果该装置动作条件设置为扶手带速度偏离梯级实际上的大于-15%和持续时间小于15S也是可以。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该条款中5.6.4中规定:扶手转向端顶点到扶手带入口处之间的水平距离l 应至少为0.30m (见图2);如果l 大于(l -l +50mm),那么扶手带应以与水平方向至少成20度的角度进入扶手装置。 该要求是2011版增加的内容。其目的是保证扶手带在进入出入口时与水平面形成一个

    46、合适角度的方式进入,而不是以水平的方式进入,从而降低了物体或者人的手被水平运行的扶手带挤夹着进入入口处的风险。其相关尺寸的示意图如下: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9、标准附录A.2 该条款中A.2.7规定:如果人员在出入口可能接触到扶手带的外缘并引起危险,例如从扶手装置处跌落,则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参见图A.2中的示例)。例如:-设置固定的阻挡装置以阻止进入该空间;-在危险区域内,由建筑形成的固定护栏至少增加到高出扶手带水平面100mm,并位于扶手带外缘80mm至100mm之间。 该条要求是2011版增加的内容,其目的是出入口处除了会产生乘客被拖曳

    47、的危险外,更多的是会产生坠落的危险,该类事故约占自动扶梯事故的15%,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认识其危险的形式和所造成的伤害。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事例:2007年8月,xxx市的3岁女孩妞妞与家人一同逛某商场,在三楼贪玩电扶梯时,从电扶梯右侧空隙跌落到一楼,垂直坠落10多米,左臂骨折。据悉,该电扶梯右侧距墙约有80厘米宽,且楼层间无间隔和保护设施。 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从事故可知,坠落危险是较容易发生的,因此,需要对出入口处采取防护措施来降低拖曳、坠落等风险。其具体要求见下图: 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如果设置的防护装置不符合要求,其风险仍然可能导

    48、致事故的发生。 9月1日晚,张女士带着儿子去离家不远的居然之家高桥店四楼儿童游乐场玩耍。坐在电梯前照看孩子的张女士刚刚还在和孩子说话,转眼儿子就不见了,附近有人说好像有小孩从楼上自动扶梯与墙壁间的缝隙掉了下去。3日下午,记者在该店看到,自动扶梯与墙壁之间,竖立有一个高约1米的金属栏杆(略矮于坠落小孩1米1的身高),栏杆到墙壁的距离目测不足十厘米。但因此栏杆较矮,若越过栏杆的话,人很容易从自动扶梯与墙壁间宽约30厘米的缝隙坠下楼去。张女士说,儿子可能是趴在栏杆上往下看时掉下去的。 记者在居然之家看到其自动扶梯没有安装阻挡装置。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新标准识别的危险1、危险的类型及

    49、来源 自动扶梯的危险识别是按照机器所涉及的风险进行设别的,具体危险的类型详见GB/T16856.1-2008 表A.1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 2、各类危险的防护 机械危险 标准指出了8种情形的危险,这里以第4条:自动扶梯与建筑物之间的夹角可能产生的危险为例。其危险情形为: 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a a、危险产生的伤害形式之一及后果、危险产生的伤害形式之一及后果 2012年1月29日,浓浓的年味还没有褪去,XXX市新一代商场却发生了一起电梯伤人的悲剧事故。 当日12时30分许,一名男孩独自乘坐自动扶梯玩耍,在电梯行驶过程中,他将头伸出电梯外,被夹在五至六层扶梯与建筑物

    50、之间的夹角中,当场身亡。而就在事发扶梯与天花板的夹角处,悬吊着一块“小心碰头”的警示牌,且在每层的扶梯口处还摆放着“扶梯乘梯须知”,明示“儿童及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员乘梯应有成年人陪同”。具体经过见视频。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析-Gb、GB16899针对上述危险所采取的防护措施 A2.4 如果建筑障碍物会引起人员伤害,则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尤其是在与楼板交叉处以及各交叉设置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之间,应在扶手带上方设置一个无锐利边缘的垂直防护挡板,其高度不应小于0.3m,且至少延伸至扶手带下缘25mm处,例如:采用一块无孔的三角板(见图2和图4中h5)。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要求及目的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下)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92506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