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机理、影响因素和应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膜分离技术、机理、影响因素和应用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离 技术 机理 影响 因素 应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膜分离技术、机理、膜分离技术、机理、影响因素和应用影响因素和应用2生物分离过程的一般流程生物分离过程的一般流程原料液原料液细胞分离细胞分离( (离心,过滤离心,过滤) )细胞胞内产物细胞胞内产物路线一路线一路线二路线二细胞破碎细胞破碎碎片分离碎片分离路线一路线一A A路线一路线一B B清液胞外产物清液胞外产物粗分离粗分离( (盐析、萃取、超过滤等盐析、萃取、超过滤等) )纯化纯化( (层析、电泳层析、电泳) )脱盐脱盐( (凝胶过滤、超过滤凝胶过滤、超过滤) )浓缩浓缩( (超过滤超过滤) )精制精制( (结晶、干燥结晶、干燥) )包含体包含体溶解溶解( (加盐酸胍、脲加盐酸胍、脲) )复性
2、复性3主要内容主要内容n6.0 6.0 概述概述n6.1 6.1 膜材料与膜的制造膜材料与膜的制造n6.2 6.2 表征膜性能的参数表征膜性能的参数n6.3 6.3 各种膜分离技术及各种膜分离技术及 分离机理分离机理n6.4 6.4 膜两侧溶液传递理膜两侧溶液传递理论论n6.5 6.5 影响膜过滤的各种影响膜过滤的各种因素因素n6.6 6.6 膜污染膜污染n6.7 6.7 膜过滤装置的型式膜过滤装置的型式及其适用范围及其适用范围n6.8 6.8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n6.9 6.9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膜分离技术的应用46.0 概 述人类认识到膜的功能始于人类认识到膜的功能始于17481748年,但膜
3、分离用于为人年,但膜分离用于为人类服务是近几十年的事。类服务是近几十年的事。19601960年年LoebLoeb和和SourirajanSourirajan首首次制备出具有高透水性和高脱盐率的次制备出具有高透水性和高脱盐率的不对称膜不对称膜,它是,它是膜分离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膜分离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5用半透膜作为选择障碍层,用半透膜作为选择障碍层,利用膜的选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作为推动力,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其它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中其它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目
4、的的技术。6n1925 年以来,差不多每年以来,差不多每10年就有年就有1项新项新的膜过程在工业上得到应用的膜过程在工业上得到应用n30年代年代 微滤微滤n40年代年代 透析透析n50年代年代 电渗析电渗析n60年代年代 反渗透反渗透n70年代年代 超滤超滤 n80年代年代 纳滤纳滤n90年代年代 渗透汽化渗透汽化概概 述述7膜分离的特点膜分离的特点n 操作在常温下进行;操作在常温下进行;n 是物理过程,不需加入化学试剂;是物理过程,不需加入化学试剂;n 不发生相变化(因而能耗较低);不发生相变化(因而能耗较低);n 在很多情况下选择性较高;在很多情况下选择性较高;n 浓缩和纯化可在一个步骤内
5、完成;浓缩和纯化可在一个步骤内完成;n 设备易放大,可以分批或连续操作。设备易放大,可以分批或连续操作。n因而在生物产品的处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在生物产品的处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概概 述述8膜分离技术的重要性膜分离技术的重要性l膜分离技术兼具膜分离技术兼具分离分离、浓缩和纯化浓缩和纯化的功能,又有的功能,又有使用简单、易于控制及高效、节能的特点使用简单、易于控制及高效、节能的特点l选择适当的膜分离技术,可替代选择适当的膜分离技术,可替代过滤、沉淀、萃过滤、沉淀、萃取、吸附取、吸附等多种等多种传统的分离与过滤方法。传统的分离与过滤方法。 l膜分离技术得到各国重视:国际学术界一致认为膜分离技术得到各国
6、重视:国际学术界一致认为“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化工的未来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化工的未来”。 l膜分离技术在短短的时间迅速发展起来,近膜分离技术在短短的时间迅速发展起来,近3030年年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 ,已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及水处已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及水处理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理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概概 述述9n多孔膜与致密膜:多孔膜与致密膜:前者前者概概 述述10常见膜分离方法常见膜分离方法n按分离粒子大小分类:按分离粒子大小分类:透析(透析
7、(DialysisDialysis,DSDS)微滤(微滤(MicrofiltrationMicrofiltration,MFMF)超滤(超滤(UltrafiltrationUltrafiltration,UFUF)纳滤(纳滤(NanofiltrationNanofiltration,NFNF)反渗透(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everse osmosis,RORO)电渗析(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lectrodialysis,EDED)渗透气化(渗透气化(PervaporationPervaporation,PVPV)概述概述11截留分子量:截留分子量:微滤微滤
8、0.0210m透析透析 3000 Dalton 几万几万Dalton超滤超滤 50 nm100 nm或或500050万万 Dalton纳滤纳滤 2001000 Dalton或或1 nm反渗透反渗透 200 Dalton12膜分离法与物质大小(直径)的关系膜分离法与物质大小(直径)的关系概述概述RONFUFMFF136.1 膜材料与膜的制造14耐压:耐压: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膜孔径小,要保持高通量就必须施加较高的压力,一般模操作的压力范围在较高的压力,一般模操作的压力范围在0.10.5MPa,反渗透膜的压力更高,约为,反渗透膜的压力更高,约为110MPa耐高温耐高温: 高通量带来的温
9、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高通量带来的温度升高和清洗的需要15耐酸碱:耐酸碱: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防止分离过程中,以及清洗过程中的水解;程中的水解;化学相容性:化学相容性:保持膜的稳定性;保持膜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生物相容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成本低;成本低;16(一)膜材料按材料分按材料分n天然高分子膜天然高分子膜n合成有机聚合物膜合成有机聚合物膜n无机材料膜无机材料膜17天然高分子膜天然高分子膜 n醋酸纤维、硝酸纤维和再生纤维素醋酸纤维、硝酸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等。等。n其中醋酸纤维膜截盐能力强,常用作反渗透膜,其中醋酸纤维膜截盐能力强,常用作反渗透膜,也可用作微滤膜
10、和超滤膜。也可用作微滤膜和超滤膜。n它的最高使用温度和它的最高使用温度和pHpH范围有限,一般使用温度范围有限,一般使用温度低于低于45455050,pH3pH38 8。18醋酸纤维特点:醋酸纤维特点:n透过速度大透过速度大n截留盐的能力强截留盐的能力强n易于制备易于制备n来源丰富来源丰富n不耐温(不耐温(30)npH 范围窄,清洗困难范围窄,清洗困难n与氯作用,寿命降低与氯作用,寿命降低n微生物侵袭微生物侵袭n适合作反渗透膜适合作反渗透膜19合成高分子膜合成高分子膜n聚砜、聚酰胺、聚酰亚胺、聚丙烯腈、聚烯类以聚砜、聚酰胺、聚酰亚胺、聚丙烯腈、聚烯类以及含氟聚合物等。及含氟聚合物等。 按材料种
11、类:按材料种类:n 任何纤维素酯类任何纤维素酯类- -纤维素酯膜纤维素酯膜n 缩合系聚合物(聚砜类)缩合系聚合物(聚砜类)n 聚烯烃及其共聚物聚烯烃及其共聚物n 脂肪族或芳香族聚酰胺类聚合物脂肪族或芳香族聚酰胺类聚合物n 全氟磺酸共聚物或全氟羧酸共聚物全氟磺酸共聚物或全氟羧酸共聚物n 聚碳酸酯聚碳酸酯20聚砜膜的特点n(1 1)温度范围广)温度范围广n(2 2)pH pH 范围广范围广n(3 3)耐氯能力强)耐氯能力强n(4 4)孔径范围宽)孔径范围宽n(5 ) 5 ) 操作压力低操作压力低n(6 6)适合作超滤膜)适合作超滤膜21芳香聚酰胺类芳香聚酰胺类u聚酰胺含有酰胺基团(聚酰胺含有酰胺基
12、团(-CO-NH-CO-NH-), ,亲水性好亲水性好, ,且其机械稳定且其机械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水解稳定性均很好性、热稳定性及水解稳定性均很好, ,是最典型的反渗透膜材料是最典型的反渗透膜材料之一,但同样不耐氯之一,但同样不耐氯u与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相比与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相比, ,它具有脱盐率高、通量大、操作它具有脱盐率高、通量大、操作压力要求低、压力要求低、pH pH 范围广范围广4-114-1122无机材料膜无机材料膜n主要有主要有陶瓷、微孔玻璃、不锈钢和碳素陶瓷、微孔玻璃、不锈钢和碳素等。等。n目前实用化的无机膜主要是孔径目前实用化的无机膜主要是孔径0.1 0.1 mm以上的微以上的
13、微滤膜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滤膜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0 kD10 kD以上的超滤膜,其以上的超滤膜,其中以陶瓷材料的微滤膜最为常用。中以陶瓷材料的微滤膜最为常用。n多孔陶瓷膜主要利用氧化铝、硅胶、氧化锆和钛多孔陶瓷膜主要利用氧化铝、硅胶、氧化锆和钛等陶瓷微粒烧结而成,膜厚方向不对称。等陶瓷微粒烧结而成,膜厚方向不对称。n无机膜的特点是无机膜的特点是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化学试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化学试剂和耐有机溶剂,但缺点是不易加工,造价较高。剂和耐有机溶剂,但缺点是不易加工,造价较高。23膜材料膜材料 - - 不同的膜分离技术不同的膜分离技术n透析:透析:醋酸纤维、聚丙烯腈、聚酰胺、醋酸纤维、
14、聚丙烯腈、聚酰胺、n微滤膜:微滤膜:硝酸硝酸/ /醋酸纤维,聚氟乙烯,聚丙烯,醋酸纤维,聚氟乙烯,聚丙烯,n超滤膜:超滤膜:聚砜,硝酸纤维,醋酸纤维聚砜,硝酸纤维,醋酸纤维n反渗透膜反渗透膜 :醋酸纤维素衍生物,聚酰胺醋酸纤维素衍生物,聚酰胺n纳滤膜:纳滤膜:聚电解质聚电解质+ +聚酰胺、聚醚砜聚酰胺、聚醚砜n电渗析:电渗析: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n渗透蒸发:渗透蒸发:弹性态或玻璃态聚合物弹性态或玻璃态聚合物; ;聚丙稀腈、聚乙聚丙稀腈、聚乙烯醇、聚丙稀酰胺烯醇、聚丙稀酰胺24(二)膜的制造膜的制造n要求:要求:n(1 1)透过速度)透过速度n(2 2)选择性)选择性n(3 3) 机械强度机
15、械强度n(4 4) 稳定性稳定性25相转变制膜相转变制膜n不对称膜通常用相转变法不对称膜通常用相转变法(phase inversion (phase inversion method)method)制造,其步骤如下:制造,其步骤如下:n1 1 将高聚物溶于一种溶剂中;将高聚物溶于一种溶剂中;n2 2 将得到溶液浇注成薄膜;将得到溶液浇注成薄膜;n3 3 将薄膜浸入沉淀剂(通常为水或水溶液)中,将薄膜浸入沉淀剂(通常为水或水溶液)中,均匀的高聚物溶液分离成两相,一相为富含高聚均匀的高聚物溶液分离成两相,一相为富含高聚物的凝胶,形成膜的骨架,而另一相为富含溶剂物的凝胶,形成膜的骨架,而另一相为富含
16、溶剂的液相,形成膜中空隙。的液相,形成膜中空隙。2627 6.2 表征膜性能的参数28表征膜性能的参数表征膜性能的参数n截断分子量截断分子量n水通量水通量n孔的特征孔的特征npHpH适用范围适用范围n抗压能力抗压能力n对热和溶剂的稳定性等对热和溶剂的稳定性等制造商通常提供这些数据制造商通常提供这些数据29 1. 1. 截留率和截断分子量截留率和截断分子量n 膜对溶质的截留能力以截留率膜对溶质的截留能力以截留率R R(rejectionrejection)来表示,其定义为来表示,其定义为n R R1 1 CpCpCb Cb n式中式中CpCp和和CbCb分别表示在某一瞬间,透过液分别表示在某一瞬
17、间,透过液(PermeatePermeate)和截留液的浓度。)和截留液的浓度。n如如R R1 1,则,则CpCp0 0,表示溶质全部被截留;,表示溶质全部被截留;n如如R R0 0,则,则CpCp CbCb,表示溶质能自由透过膜。,表示溶质能自由透过膜。30截截断断曲曲线线得到的截留率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称为得到的截留率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称为截断曲线截断曲线。质量好的膜应有陡直的截断曲线质量好的膜应有陡直的截断曲线,可使不同分子量的溶质可使不同分子量的溶质分离完全;反之,斜坦的截断曲线会导致分离不完全。分离完全;反之,斜坦的截断曲线会导致分离不完全。311. 分子形状分子形状:线形分子低于球行
18、分子,线性分线形分子低于球行分子,线性分子易透过。子易透过。2. 吸附作用:吸附作用:膜的吸附作用影响很大,溶质吸膜的吸附作用影响很大,溶质吸附于膜孔壁上,降低膜孔有效直径。附于膜孔壁上,降低膜孔有效直径。3. 其他高分子溶质的影响:其他高分子溶质的影响:如料液存在两种高如料液存在两种高分子溶质,其截留率不同于单独存在的截留分子溶质,其截留率不同于单独存在的截留率。率。4. 温度,温度,pH都会有影响都会有影响.影响截留率的因素影响截留率的因素32MWCO与孔径MWCO(球状蛋白质)(球状蛋白质)近似孔径(近似孔径(nm)1000210 0005100 000121000 00029截断分子量
19、截断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cut-off,MWCO)相)相当于一定截留率当于一定截留率(通常为通常为90或或95)的分子量,随厂商的分子量,随厂商而异。由截断分子量按可估计孔道大小。而异。由截断分子量按可估计孔道大小。 33水通量:水通量:纯水在一定压力,温度纯水在一定压力,温度(0.35MPa(0.35MPa,25)25)下试下试 验,透过水的速度验,透过水的速度L / hL / h m m2 2。 JW = W / A tp同类膜,孔径同类膜,孔径 ,水通量,水通量JwJw 。p水通量水通量J Jw w不能代表处理大分子料液的透过速度,因为不能代表处理大分子料液的透过
20、速度,因为大分子溶质会沉积在膜表面,使滤速下降(约为纯水大分子溶质会沉积在膜表面,使滤速下降(约为纯水通量的通量的10%10%); ;p由由JwJw的数值可了解膜是否污染和清洗是否彻底的数值可了解膜是否污染和清洗是否彻底。 2. 2. 水通量水通量343 孔道特征孔道特征n包括包括孔径,孔径分布和孔隙度孔径,孔径分布和孔隙度。n孔径:孔径:最大孔径和平均孔径。最大孔径和平均孔径。n孔径分布:孔径分布:膜中一定大小的孔的体积占整个孔体膜中一定大小的孔的体积占整个孔体积的百分数;积的百分数;n孔径分布窄比宽好孔径分布窄比宽好n孔隙度:孔隙度:指整个膜中的孔所占的体积百分数。指整个膜中的孔所占的体积
21、百分数。35 4 膜的使用寿命(1) (1) 膜的压密作用膜的压密作用 n在压力作用下,膜的水通量随运行时间延长而逐在压力作用下,膜的水通量随运行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膜渐降低。膜外观厚度外观厚度减少减少1/2-1/31/2-1/3,膜由半透明变,膜由半透明变为透明。表明膜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与高分为透明。表明膜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与高分子材料可塑性有关。子材料可塑性有关。n引起压密的主要因素是:引起压密的主要因素是: 操作压力,温度操作压力,温度n控制压密现象,要控制操作控制压密现象,要控制操作压力和温度压力和温度n支持层选用耐压高温度材料支持层选用耐压高温度材料36(2)(2)膜的水解作
22、用膜的水解作用 n醋酸纤维素是有机酯类化合物,乙酰基以酯的形醋酸纤维素是有机酯类化合物,乙酰基以酯的形式结合在纤维素分子中,比较容易水解,特别是式结合在纤维素分子中,比较容易水解,特别是在酸碱较强的溶液中,水解速度较快。水解结果在酸碱较强的溶液中,水解速度较快。水解结果是乙酸基脱掉,截留率降低。是乙酸基脱掉,截留率降低。n控制进料控制进料 ,pH pH 和温度。和温度。37(3)(3)膜的浓差极化膜的浓差极化 n提高了渗透压,降低了水通量。提高了渗透压,降低了水通量。n降低膜的截留率。降低膜的截留率。n产生结垢现象,造成物理堵塞,使膜失去透水能产生结垢现象,造成物理堵塞,使膜失去透水能力。力。
23、386.3 各种膜分离技术及分离机理39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相同点: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相同点:以膜两侧压力差为推动力;按体积大小而分离;膜的制以膜两侧压力差为推动力;按体积大小而分离;膜的制造方法、结构和操作方式都类似。造方法、结构和操作方式都类似。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区别: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区别:膜孔径:膜孔径:微滤微滤0.1-100.1-10 m m 超滤超滤0.01-0.1 0.01-0.1 m m 纳滤纳滤0.001-0.001-0.010.01 m m 反渗透反渗透 小于小于0.0010.001 m m分离粒子:分离粒子:微滤截留固体悬浮粒子,固液分离过程;超滤、
24、微滤截留固体悬浮粒子,固液分离过程;超滤、纳滤、反渗透为分子级水平的分离;纳滤、反渗透为分子级水平的分离;分理机理:分理机理:微滤、超滤和纳滤为截留机理,筛分作用;反渗微滤、超滤和纳滤为截留机理,筛分作用;反渗透机理是渗透现象的逆过程透机理是渗透现象的逆过程压差:压差:微滤、超滤和纳滤压力差不需很大微滤、超滤和纳滤压力差不需很大0.1-0.6 MPa0.1-0.6 MPa401 透透 析析n利用具有一定孔径大小、高分子溶质不能透过利用具有一定孔径大小、高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的亲水膜,将含有的亲水膜,将含有高分子溶质高分子溶质和其它和其它小分子溶小分子溶质质的溶液与水溶液或缓冲液分隔;由于膜两侧的溶
25、液与水溶液或缓冲液分隔;由于膜两侧的溶质浓度不同,在浓差的作用下,高分子溶的溶质浓度不同,在浓差的作用下,高分子溶液中的小分子溶质(如无机盐)液中的小分子溶质(如无机盐)透过膜透向透透过膜透向透析液析液,水则透向高分子溶液,这就是透析。,水则透向高分子溶液,这就是透析。n透析过程中透析膜内无流体流动,溶质以扩散透析过程中透析膜内无流体流动,溶质以扩散的形式移动。的形式移动。41透析原理图透析原理图水分子水分子大分子大分子小分子小分子透析膜透析膜42n是基于是基于分子大小分子大小,分子构象分子构象与与电荷电荷,以,以浓度梯度为浓度梯度为推动力推动力,通过水与小分子扩散达到分离目的。,通过水与小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