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随班就读的历史、现状、问题-2分析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我国随班就读的历史、现状、问题-2分析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就读 历史 现状 问题 分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我国随班就读的历史、现状与问题肖非什么是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 。 最初,随班就读只是一种草根教育实践,由于国家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普及义务教育的迫切需要,随班就读很快成为了国家教育政策。 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二十五条普通教育机构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人实施教育,并为其学习提供便利和帮助。 普通小学、初级中等学校,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普通高级中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要求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拒绝招收的,当事人
2、或者其亲属、监护人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应当责令该学校招收。 普通幼儿教育机构应当接收能适应其生活的残疾幼儿。 为什么要随班就读? 1.是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一种形式 2.是引导传统学校迈向融合学校的一种策略 3.可以使特殊教育需要儿童从安置本身受益历史: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北欧国家特殊教育界首先提出正常化( normalization) 的思想,倡导改革教养机构隔离的、封闭的传统做法,将被教养者安置到正常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20 世纪60 、70年代以后,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界的努力推广, 正常化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一场回归主流(ma
3、instreaming) 运动。 作为一种实施特殊教育的思想和一种新的特殊教育的体制,回归主流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普遍认同。回归主流的核心内容 让残疾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依据儿童残疾性质和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形式、手段和方法,并为接受教育的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主张使大多数残疾儿童尽可能在普通学校或普通班中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改变以往主要将残疾儿童集中到特殊学校和全日制寄宿机构,将其与正常儿童隔离的传统教育方式,达到让特殊教育的“支流”回归到普通教育的“主流”中,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的目的。中国的实践 根据国情,中国政府制定了在普通教育机构招收特殊学生进行
4、随班就读(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room) 作为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的发展特殊教育的政策(国家教育委员会,1989)。 从1987 年开始,中国政府在全国的15个县、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随班就读的实验研究,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儿童“回归主流”之路。初始想法 随班就读的提出是中国特殊教育普及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发展体系的现实需要。 我们有800 多万学龄残疾儿童,他们作为社会大家庭的成员,有权利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然而,我们现有特殊学校的数量和规模都不可能满足数量巨大的残疾儿童的入学要求,国家现阶段的财力和物力又不允许大量新建和扩
5、建特殊教育学校。在这种情况下,普通教育机构必须招收残疾儿童就近入学、随班就读。否则,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就不能得到保障,义务教育的普及就会是空话。盲童随班就读实验 随班就读实验最初是从盲童和聋童开始的。1987年“, 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在华东、华北和东北的部分农村地区开展了“让视障儿童在本村就近进入小学随班就读”的教改试点工作。 他们的主要做法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在试点地区普遍进行人道主义宣传教育,为视障儿童创造良好的入学环境和社会环境。二是由视障儿童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兼任辅导教师,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然后由他来承担视障儿童的主要教学工作。三是建立巡回辅导制度,由巡回教师负责业务指导、行政
6、管理、与外界协调等工作。 1987 年,黑龙江省海伦市率先在全国开展了聋童随班就读实验,全市85 名聋童在当地的普通学校接受初等义务教育。随后,北京、河北、江苏、辽宁等市也开展了类似的实验工作。 1987 年12月,国家教委在“关于印发全日制弱智学校(班) 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的通知 中写道:“在普及初等教育的过程中,大多数轻度弱智儿童已经进入当地普通小学随班就读。这种形式有利于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往,是在那些尚未建立弱智学校(班)的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解决轻度弱智儿童入学问题的可行办法”。这是首次在国家文件中出现“随班就读”一词。 1988 年,在第一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将残疾儿
7、童随班就读正式作为发展特殊教育的一项政策。 1989 年,国家教委委托北京、河北、江苏、黑龙江、山西、山东、辽宁、浙江等省市,分别进行视力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的随班就读实验。当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农村地区推行随班就读的可行措施,解决广大偏远地区残疾儿童的受教育问题。 实验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随班就读的对象,随班就读的师资和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安排。 关于随班就读的对象,实验希望解决的问题有:何种残疾程度的视力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儿童适合随班就读? 如何评估随班就读对象的残疾程度? 如何组织残疾儿童入学? 关于随班就读的师资,实验希望解决的问题有:如何做好教师的思想发动工作? 如何组织必要的业务培训
8、和指导? 需要帮助学校解决哪些具体困难? 关于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安排,实验希望解决的问题有: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如何适当安排既照顾残疾学生特点又不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正常教学? 1992 年,国家教委又委托北京、江苏、黑龙江和湖北等省市进行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的随班就读实验,使得随班就读的对象从原来的两类变为三类。 通过实验单位的努力,这项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自1990 年起,国家教委先后五次召开了全国性的随班就读工作现场会或研讨会,研讨实验中的问题,推广实验成果。这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随班就读开始走向成熟。 在随班就读的对象上,明确了视力(包括盲和低视力) 、听力语
9、言(包括聋和重听) 、智力(轻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包括中度) 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可以作为随班就读的教育对象,并确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测和鉴定办法。 在入学方面,我们探索出了就近入学和相对集中就读的模式。 在教学要求方面,我们明确了随班就读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模式、教材处理、考核评估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除此之外,我们在随班就读的师资培训、家长工作、教育管理等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经验推广 1990 年5 月,国家教委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现场会,对该项试验作出了全面肯定。随后,盲童随班就读工作在全国得到了普遍推广 1994 年,国家教委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的有关会议明确指出:“在
10、我国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对于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符合国情的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符合国际上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大面积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是可信的、可行的,有着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1995)。融合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组织的大力倡导,融合教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教育思想。1.融合指的是一种让大多数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并增进在普通班学习的一种方式。2.完全融合指的是特殊儿童不分类别及轻重皆可全时融入普通班。3.融合希望能合并普通及特教系统,建立统一的系统以管理教育资源,并希望将不同种类班级的
11、学生融合在一起。现状:有点困惑,有点担忧 中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是:以大量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使特殊教育从过去举办特殊教育学校单一的办学形式,转变为多种办学形式,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大大加快了残疾儿少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步伐。 在这样一种政策的支持下,我们的随班就读采取了很多具体的做法。(1) 对象: 所有可以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的特殊需要儿童少年。 我国目前主要指视力(包括盲和低视力) 、听力语言(包括聋和重听) 、智力等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 当然,大量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肢体残疾等类的学生,他们一直是在普通学校学习的。(2) 入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