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法分离原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色谱法分离原理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色谱 分离 原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授课内容:仪器分析使用教材:分析化学下册 (武汉大学第五版)授课教师:杜娜娜所属院系:化学化工学院.第18章 色谱法分离原理.18.1 18.1 概述概述 色谱法或层析法色谱法或层析法( (chromatography) ),是一种,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分离分析方法。物理或物理化学分离分析方法。 原理: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原理: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使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不同,使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 以前学过的分离方法有:以前学过的分离方法有: 1.1.沉淀法沉淀法 是利用物质溶解度的不同而进行分离。是利用物质溶解度的不同而进行分离。 2.2.蒸馏法蒸馏
2、法 是利用有机物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是利用有机物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 3.3.萃取法萃取法 是利用组分在水相和有机相(互不相是利用组分在水相和有机相(互不相溶)中的分配素数不同进行而分离。溶)中的分配素数不同进行而分离。. 一一 色谱分析法简介色谱分析法简介 色谱法创始于20世纪初,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Tsweet将碳酸钙放在竖立的玻璃管中,从顶端倒入植物色素的石油醚浸取液,并用石油醚冲洗。 Michael Tswett(1872-1919),a Russian botanist , discovere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lumn chromatograp
3、hy. He separatedplantpigments by eluting a mixture of the pigme-nts on a column of calcium carbonate. Thevarious pigments separated into colored ba-nds; hence the name chromatography.植物色素分离图示植物色素分离图示.二二 色谱法分离原理色谱法分离原理 分离原理分离原理:物质的分配系数差异。物质的分配系数差异。三三 色谱法分类色谱法分类 色谱法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色谱法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按流动相与固定
4、相的分子聚集状态分类按流动相与固定相的分子聚集状态分类 在色谱法中流动相可以是气体、液体和超临界流体在色谱法中流动相可以是气体、液体和超临界流体(gas chromatography,GC、liquid chromatography,LC、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SFC)。 按固定相为固体按固定相为固体(如吸附剂如吸附剂)或液体,气相色谱法或液体,气相色谱法又可分为又可分为GSC与与GLC;液相色谱法又可分为;液相色谱法又可分为LSC及及LLC。.2.2.按操作形式分类按操作形式分类 柱色谱法柱色谱法(column chromatography)是
5、将固定是将固定相装柱管内构成色谱柱,色谱过程在色谱柱内进相装柱管内构成色谱柱,色谱过程在色谱柱内进行。按色谱柱的粗细等,又可分为填充柱行。按色谱柱的粗细等,又可分为填充柱(packed column)色谱法、毛细管柱色谱法、毛细管柱(capillary column)色谱色谱法及微填充柱法及微填充柱(microbore packedcolumn)色谱法等色谱法等类别。类别。 .3.按色谱过程的分离机制分类 可分为分配色谱法可分为分配色谱法(partition chromatography)、吸附色谱法吸附色谱法(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离子交、离子交换色谱法换色谱
6、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空、空间排阻色谱法间排阻色谱法(steric exclusionchromatography,SEC)及亲合色谱法及亲合色谱法(affinity chromatography)等类等类型。型。.色谱法简单分类如下表: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填充柱色谱法毛细管色谱法(GC)GLCGSC液相色谱法(LC)平板色谱柱色谱法经典液相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色谱法(TLC)纸色谱法SECLSCLLCLLCSECLSCIECLLC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18.2 色谱法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术语色谱法
7、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术语18.2.1 色谱流出曲线色谱流出曲线: 024681012024681002468101202468100246810120246810. 一一 基线基线 在实验条件下,色谱在实验条件下,色谱柱后仅有纯流动相进入检柱后仅有纯流动相进入检测器时的流出曲线称为基测器时的流出曲线称为基线。线。 使基线发生细小的波使基线发生细小的波动的现象称为噪音。动的现象称为噪音。 基线在稳定的条件下基线在稳定的条件下应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它应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它的平直与否可反应出实验的平直与否可反应出实验条件的稳定情况。条件的稳定情况。 .二二 峰高(峰高(h h)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的距离
8、叫峰高。色谱峰顶点与基线的距离叫峰高。可用可用mm,mV,mA表示。表示。 h. 宽度越窄,其效率越高,分离的效果也越好。宽度越窄,其效率越高,分离的效果也越好。区域宽度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区域宽度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标准偏差标准偏差 :峰高:峰高0.607 倍处峰宽处的一半。倍处峰宽处的一半。半峰宽半峰宽W1/2:峰高一半处的峰宽。:峰高一半处的峰宽。 W1/2=2.354 峰底宽峰底宽W:色谱峰两侧拐点上切线与基线的交点间:色谱峰两侧拐点上切线与基线的交点间的距离。的距离。 W= 4 三三 区域宽度区域宽度. 四四 色谱峰面积色谱峰面积A 色谱峰与峰底基线所围成区域的面积叫峰面积。色谱峰与
9、峰底基线所围成区域的面积叫峰面积。 对于对称的色谱峰对于对称的色谱峰 A=1.065hW1/2 对于非对称的色谱峰对于非对称的色谱峰 A=1.065h(W0.15+W0.85)/2. 五五 保留值保留值 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数值,可用时间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数值,可用时间t t 和和所消耗流动相的体积来表示。固定相、流动相固所消耗流动相的体积来表示。固定相、流动相固定,条件一定时,组分的保留值是个定值。定,条件一定时,组分的保留值是个定值。(1)(1)比移值比移值 Rf=ux/u=nm/(nm+ns)(2)(2)死时间死时间( (tM) ) 不与固定相作用的物质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不与固定相作用
10、的物质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时的时间。它与色谱柱的空隙体积成正比。值时的时间。它与色谱柱的空隙体积成正比。. (3)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时的时间。 (4) 调整保留时间 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它是组份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即 RMRtttRtMtLu柱长死时间.(5) (5) 死体积死体积VM 色谱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空隙、色谱仪管色谱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空隙、色谱仪管路和连接头间空隙和检测器间隙的总和。路和连接头间空隙和检测器间隙的总和。 忽略后两项可得到:忽略后两项可得到:(6) (6) 保留体积保留体积VR 指从进样到待测物在柱后出现浓度极指从进样到待测物在
11、柱后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通过的流动相的体积。大点时所通过的流动相的体积。MMcoVt F其中,其中,Fco为柱出口的载气流速为柱出口的载气流速(mL/min) RRcoVtF. (7) 调整保留体积 某组份的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的体积。 tM VM与被测组分无关,因而与被测组分无关,因而 更合更合理地反映了物质在柱中的保留情况。理地反映了物质在柱中的保留情况。 (8)相对保留值r2,1 组份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份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MRRRcoVVVtFRMcoVtFRV222,111RRRRtVrtVRVRt.RiRii sRsRstVtV. r2,1只与柱温和固定相性质有关,而与柱内径、柱长L
12、、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无关,因此,在色谱分析中,尤其是GC中广泛用于定性的依据! 具体做法:固定一个色谱峰为标准s,然后再求其它峰 i 对标准峰的相对保留值,此时以 表示:( )( )RSt it s 1, 又称选择因子. (9 9) 保留指数保留指数 规定正构烷烃保留指数为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乘以规定正构烷烃保留指数为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乘以100100,如正己烷、正庚烷的保留指数分别为,如正己烷、正庚烷的保留指数分别为600600和和700700。 被测物质的保留指数被测物质的保留指数I IX X可采用两个相邻正构烷烃可采用两个相邻正构烷烃的保留指数进行测定的保留指数进行测定 将碳数为将碳数为n
13、n和和n+1n+1的正构烷烃的正构烷烃加到加到被测物质被测物质x x中进中进行色谱分析,测得它们的保留值行色谱分析,测得它们的保留值.保留指数计算方法保留指数计算方法)lglglglg100,111RnRnRnRxxRnRxRnRxRnRnttttnIxtttttt(的保留指数被测物质,且和利用上式求出未知物的保留指数与文献值对照利用上式求出未知物的保留指数与文献值对照n )tR(n+1). 六六 分配系数和分配比分配系数和分配比 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所达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所达到的平衡叫分配平衡,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行为常采到的平衡叫分配平衡,组分在两相中的
14、分配行为常采用分配系数用分配系数K和分配比和分配比k来表示。来表示。1 1 分配系数分配系数(K): 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值,即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值,即smccK 溶质在固定相中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K与,与两相体积、柱管特性和所用仪器无关。 实验条件固定时,K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 某组分的K = 0时,表明组分不被保留即惰性组分. 2. 2. 分配比分配比: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份在两相间的分配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份在两相间的分配达平衡时,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达
15、平衡时,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称为分配比。它反映了组分在柱中的迁移速率。称为分配比。它反映了组分在柱中的迁移速率。又称保留因子。也叫容量因子或容量比。又称保留因子。也叫容量因子或容量比。 smmms sm mcVkc V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k也等于组分的校正保留时间与死时间的比值RMtkt. 3.3. K 与与 k 的关系:的关系: 称为相比率,它也是反映色谱柱柱型特点的参数。对填充柱,=635;对毛细管柱,=60600。 注意:注意:K K 或或 k k 反映的是某一组分在两相间反映的是某一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而的分配;而 是反映两组分间的分离情况!当是反映两组
16、分间的分离情况!当两组分两组分 K K 或或 k k 相同时,相同时, =1=1 时,两组分不能时,两组分不能分开;当两组分分开;当两组分 K K 或或 k k 相差越大时,相差越大时, 越大,越大,分离得越好。也就是说,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分离得越好。也就是说,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是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系数不同,是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 和和 k k 是计算色谱柱分离效能的重要参数是计算色谱柱分离效能的重要参数!/sssmmmmscmVVKkkcmVV. 例例1:1:从色谱测得组分从色谱测得组分1 1流出时间为流出时间为16min30s,组分,组分2 2流出时间为流出时间为26min
17、,空气流出时间为,空气流出时间为1min30s,求:求: (1 1) 组分组分2 2对组分对组分1 1的相对保留时间的相对保留时间 (2 2) 色谱柱对组分色谱柱对组分1 1的容量比的容量比 (3 3) 组分组分2 2的分子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的分子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 解解 :(1) 2,1=(tR2-tM)/(tR1-tM) =(26.0-1.5)/(16.5-1.5)=1.63 (2) k=(tR1-tM)/tM=(16.5-1.5)/1.5=10.0 (3) tR2=26.0-1.5=24.5min.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色谱峰数样品中单组份的最少个数;色谱保留值定性依据;色
18、谱峰高或面积定量依据;色谱保留值或区域宽度色谱柱分离效能评价指标;色谱峰间距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18.3 色谱法基本理论色谱法基本理论18.3.1 塔板理论塔板理论 在50年代,色谱技术发展的初期,Martin等人把色谱分离过程比作分馏过程,并把分馏中的半经验理论塔板理论用于色谱分析法。 .塔板理论假定:1)塔板之间不连续;2)塔板之间无分子扩散;3)组分在各塔板内两相间的分配瞬间达至平衡, 达一次平衡所需柱长为理论塔板高度H;4)某组分在所有塔板上的分配系数相同;5)流动相以不连续方式加入,即以一个一个的塔 板体积加入。. ( (一)色谱分离过程:一)色谱分离过程:.( (二二
19、) ) 色谱流出曲线方程色谱流出曲线方程21222RRVVNVRNMceV12max2RNMcV22maxRRVVNVcce22maxRRttNtcce. ( (三三) )柱效柱效 对一个色谱柱来说,若色谱柱长度固定对一个色谱柱来说,若色谱柱长度固定L L,每一个塔板高度每一个塔板高度H H越小,塔板数目越多,分离的越小,塔板数目越多,分离的效果越好,柱效越高。塔板数用效果越好,柱效越高。塔板数用n n 表示。表示。 n =L/H 或或 H=L/n H越小,越小,n越多,分离效果越好,用越多,分离效果越好,用H,n评价柱效。评价柱效。 由塔板理论导出由塔板理论导出n与与W,W1/2 的关系。的
20、关系。 n=5.54(tR/W1/2)2 =16(tR/W)2 . 有时有时n n大,分离效果也不好,因用大,分离效果也不好,因用tR内含内含tm,后来改用有效塔板数。后来改用有效塔板数。n 有效有效= 5.54 (tR/ W1/2)2=16 (tR/W)2 H有效有效n 有效有效n理理 = 5.54 (tR/W1/2)2=16 (tR/W)2 H理理n 理理.(1)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 n 越大(塔板高度 H 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则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2)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
21、。(3)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 K 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 塔板理论的成功之处,提出了计算理论塔塔板理论的成功之处,提出了计算理论塔板高度、塔板数的公式及评价柱效的方法,板高度、塔板数的公式及评价柱效的方法,具有开创性,但有一定局限性具有开创性,但有一定局限性: :塔板理论无法塔板理论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 前面已知,用塔板理论来说明色谱柱内各前面已知,用塔板理论来说明色谱柱内各组分的分离过程并不合理,因为色谱柱内并没有组分的分离过程并不合理,因为色谱柱内并没有塔板。当同一试样进
22、入同一色谱柱,当流动相速塔板。当同一试样进入同一色谱柱,当流动相速度变化时,得到不同的色谱图。测得的度变化时,得到不同的色谱图。测得的n和和H也不也不同,充分说明塔板理论不足以说明色谱柱的分离同,充分说明塔板理论不足以说明色谱柱的分离过程。过程。18.3.2 速率理论速率理论范弟姆特方程式范弟姆特方程式: .18.3.2.1 气相色谱的速率理论气相色谱的速率理论1 涡流扩散项涡流扩散项(12) 在填充柱中,由于受到固定相颗粒的阻碍,组份在迁移过程中随流动相不断改变方向,形成紊乱的“涡流”:从图中可见,因填充物颗粒大小及填充的不均匀性同一组分运行路线长短不同流出时间不同峰形展宽。. 展宽程度以展
23、宽程度以1 12 2表示:表示:1 12 2 =2 =2 dpLdpL 其中其中dpdp填充物平均直径;填充物平均直径; 填充不规则填充不规则因子。因子。 减小减小1 12 2 :固定相颗粒应适当细小、均匀固定相颗粒应适当细小、均匀填充要均匀。填充要均匀。 对于空心毛细管柱,无涡流扩散,即对于空心毛细管柱,无涡流扩散,即1 12 2=0=0。 . 待测组分是以待测组分是以“塞子塞子”的形式被流的形式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的,在动相带入色谱柱的,在“塞子塞子”前后存在前后存在浓度梯度,由浓浓度梯度,由浓稀方向扩散,产生了纵稀方向扩散,产生了纵向扩散,使色谱峰展宽。向扩散,使色谱峰展宽。 (2 2)分
24、子扩散项)分子扩散项2 22 2 (纵向扩散项)(纵向扩散项) . 22 是填充柱内流动相扩散路径弯曲的因素,是填充柱内流动相扩散路径弯曲的因素,也称弯曲因子,它反映了固定相的几何形状对分也称弯曲因子,它反映了固定相的几何形状对分子扩散的阻碍情况。子扩散的阻碍情况。 D为组分在流动相中扩散系数(为组分在流动相中扩散系数(cm2s-1)。)。 Dg 气相扩散系数比液相扩散系数气相扩散系数比液相扩散系数Dm大大的多(约的多(约105倍)倍). 减小纵向扩散项减小纵向扩散项22采取措施:采取措施: 适当提高流动相流速适当提高流动相流速u u,减小保留时间,减小保留时间 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气体作流动
25、相。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气体作流动相。 适当降低柱温适当降低柱温c c . .1DMr. 3 32 2流动相传质阻力系数流动相传质阻力系数 组分从流动相移组分从流动相移动到固定相表面进行动到固定相表面进行两相之间的质量交换两相之间的质量交换时所受时所受到的阻力,质量交换慢,引起色谱峰变宽。到的阻力,质量交换慢,引起色谱峰变宽。(3 3)流动相传质阻力项)流动相传质阻力项3 32 2和固定相传质阻力项和固定相传质阻力项4 42 2 222320.01(1)pgdkL ukD采用粒度小的填充物和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气体作采用粒度小的填充物和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气体作载气载气, ,可减少可减少3 32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