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左翼文学运动的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30年代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左翼文学运动的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0 年代 文学 运动 思潮 左翼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一、“革命文学”提出的历史过程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形成运动,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即1927年以后。但“革命文学”的主张,却早在“五四”以后即被提出。在形成“运动”之前,“革命文学”的提出,经历了三个阶段。 1921年8月评论之评论一卷四期上,发表了西谛(郑振铎)的文学与革命等五篇论文,讨论提倡革命文学的问题。但由于主观、客观条件未具备,所以,未曾引起什么反响。 这一阶段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恽代英、肖楚女、沈泽民等在党的理论刊物上较为具体地提出了一些革命文学的主张。肖楚女沈泽民邓中夏 (1)初步接触到了文艺的性质以及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2)提出了新文学的任务。 (3)提出了应该参加“革命的实际
2、活动”,培养“革命的感情”的主张。 (4)提出了建立反帝、反封建文学的联合战线的主张。 1926年,郭沫若发表革命与文学一文,提出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文学”的口号。尽管当时有人著文响应,但革命文学的讨论并没有广泛展开。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是由创造社、太阳社发起的。 1928年8月,创造社的主要成员,除了郭沫若、成仿吾外,又增加了刚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人,实力又有了增加。 太阳社,是1928年在党的领导下成立的革命文艺团体,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阿英)等人。 李初梨 主要有冯乃超的艺术与生活,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蒋光慈的关于革命文学,李初梨
3、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等。蒋光慈 (1)指出革命文学的产生,决定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动。(2)提出了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革命文学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主张。(3)要求革命文学家必须“获得辩证法的唯物论”,“克服自己的小资产阶级的根性”,要求革命文学“以工农大众”为“对象”。(4)明确规定了革命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1)错误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不承认当时的革命处于低潮,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已经不是单纯的民族或民权的革命了。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对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对五四以来的文学创作,包括鲁迅的创作,作出了错误的评价。如阿英死去了的阿Q时代等。 如,A、“不怕他昨天还是资产阶级,如
4、果他今天受了无产者的洗礼,那他所做的作品也就是普罗塔利亚的文艺。”把人的思想改造看得过于简单。B、强调文艺的社会作用,却忽视文艺自身的特点。C、强调浪漫主义,忽视面对现实的战斗;强调主观忽视客观的“革命罗曼蒂克”。 署名杜荃的人(即郭沫若)在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一文中说:“他(指鲁迅)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以前说鲁迅是新旧过渡时期的游移分子,说他是人道主义者,这是完全错了。他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现通译为法西斯,也有的译为棒喝主义者)。”在这段文字里,郭沫若给鲁迅加上了三个罪名:“封建余孽”、“二重的反革命”、“
5、法西斯”。 除郭沫若外,冯乃超在艺术与社会生活一文中,也攻击鲁迅“这位老先生”是“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他常追怀过去的昔日,悲悼没落的封建情绪,结果他反映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悲哀,无聊赖地跟他弟弟说几句人道主义的美丽的话。隐遁主义!” 后期创造社这些主要成员并不注重问题的论争,而是热衷于对鲁迅进行人身攻击。 除了给鲁迅扣了上述种种莫须有的罪名之外,还攻击鲁迅的籍贯、年龄、态度、气量,说鲁迅的态度“尖酸刻薄”、“冥顽不灵”,气量“太窄”,“表现出”老头子“的确不行”,鲁迅是一个“落伍者”。 首先,鲁迅批评了后期创造社这些骨干成员在推行“左”的路线时所表现的惟我独革、飞扬跋扈
6、的恶劣作风和态度。他指出,创造社“他们,尤其是成仿吾先生,将革命使一般人理解为非常可怕的事,摆着一种极左倾的凶恶的面孔,好似革命一到,一切非革命者就都得死,令人对革命只抱着恐怖”。 其次,鲁迅揭露了这些人的“突变”说的虚伪性。“不要脑子里存着许多旧的残余,却故意瞒了起来,演戏似的指着自己的鼻子道,惟我是无产阶级!”他指出,“倘若不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单关在玻璃窗内做文章,研究问题,那是无论怎样的激烈,左,都是容易办到的;然而一碰到实际,便即刻要撞碎了。” 再次,鲁迅批评创造社一些人片面夸大了“文艺的旋转乾坤的力量”,说“这是踏了”文学是宣传“的梯子而爬进唯心的城堡里去了”;而且,这些无产阶级
7、革命文学的倡导者轻视生活实践,轻视文学技巧,“只挂招牌,不讲货色”。 理论上的教条主义; 组织上的排他主义; 创作上的公式主义。 革命文学倡导者冯乃超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如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出版机关刊物萌芽、前哨、北斗等。 “左联”也存在一些不足,思想倾向上存在“左”的错误,理论上存在教条主义思想,组织工作方面存在宗派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
8、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 1、进行了反对国民党进行了反对国民党文化文化“围剿围剿”的斗争的斗争。 左联以文学为武器,以刊物为阵地,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所办的刊物有拓荒者、萌芽、十字街头、北斗等。 鲁迅、瞿秋白、冯雪峰、周扬等对马克思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不仅指导了左翼文艺的实践,而且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普及和中国化起了重要作用。 讨论共进行了三次: (1)1930年3月5月,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文艺的通俗化,“旧形式的利用和新形式的创作”。 (2)1932年,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大众化的任务,大众文艺的内容和创作方法,大众文艺的语言和形式,大众文艺的艺术价值
9、,作家生活的大众化等问题。 (3)1934年春天,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旧形式,大众语、土语等问题。 除“左联”本身的作家外,还团结了大批民主主义作家,如巴金、老舍、曹禺等。还培养了大量新作家,如叶紫、殷夫、萧军、萧红、张天翼、沙汀、艾芜等。从而带来了创作的丰收。叶紫 一个是“国防文学”的口号。最早提出这一口号的是周扬。 1934年他在大晚报火炬上,以“企”为笔名发表了国防文学一文。 1935年,周立波受周扬委托写了介绍“国防文学”的短文关于国防文学。 1936年上海文艺界地下党正式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得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拥护,一时间,报刊上倡导“国防文学”的文
10、章多了起来。周立波 另一个是“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这一口号的真正提出者是鲁迅。而发表文章谈这个口号的是胡风。 1936年5月,胡风发表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一文,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胡风与夫人梅志论争的背景:这次论争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日益暴露,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时刻发生的。论争的性质:是革命作家队伍内部的论争 。论争的焦点:谁对抗日救亡更为有利,谁更能体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 1936年7月,鲁迅发表了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8月,又发表长文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较为科学地阐明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一口号的内容,强调它与“国防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