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全国Ⅰ卷)附答案(PDF版).pdf

  •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 文档编号:2915706
  • 上传时间:2022-06-10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451.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全国Ⅰ卷)附答案(PDF版).pdf》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年高 语文 试卷 新高 全国 答案 PDF 下载 _历年真题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20222022 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全国卷)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全国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

    2、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

    3、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材料二: 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

    4、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 我们认为,21 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

    5、,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讨论,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据我的学习经验,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外来的营养。 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

    6、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并非唯一的方法。而中国古典诗论的风格与中国古兴自学的灵活、深邃、玄远相匹配。对于诗歌这样内涵深、变幻多的文学品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其突出的优点。 (摘编自郑敏新诗百

    7、年探索与后新诗潮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B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经验。 C当代新诗之所以出现“食洋不化”的病症,一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二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 D中国古典诗论虽不以体系和逻辑见长,但蕴含诗性品格和人文情致,比西方文论更有生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借鉴西方

    8、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要有清醒认识。 C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营养。 D古人论诗用“意在笔先”“空灵”“飘逸”等语,未落实处却包含鲜活的审美智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韩愈答刘正夫书 :“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鲁迅文化偏至论 :“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现已成为国

    9、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江上【注】 冯至 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塑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 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 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

    10、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 “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 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 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剑,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品,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

    11、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 日月昭昭乎侵已驰, 与子期乎芦之漪。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 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渔夫的歌声又起了: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 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

    12、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聚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宁静。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这同一的水里。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 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

    13、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 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 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给你作纪念呢?”渔夫倒有些惊奇了。

    14、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 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 “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 “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不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这值得什么报酬呢?” 子胥半吞半吐地说:“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渔夫听了这句话,一点也不懂,他只拨转船头,向下游

    15、驶去。 子胥独自立在江边,望着那只船越走越远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语地说:“你这无名的朋友,我现在空空地让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将来我却还要寻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坟墓。” 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剑,觉得这剑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保留着这支剑。 (有删改) 注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 19421943 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复仇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小说共九节, 江上为第六节,伍子胥过了昭关,继续跋涉,前往吴国。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胥过了昭关,所见风景与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绿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获得了真实的生

    16、命”的心情写照。 B“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表现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态,只有在江上的这段短暂时光,他才能够平和地欣赏风景。 C子胥同渔夫道别,说话时“有些嗫嚅”“半吞半吐”,表现的是子胥渴望同渔夫交流,又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 D“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子胥在江上领会到渔夫的“世界”,他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7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位老人欣赏季札不就王位的高洁,也称赞他以美好的行为感动了世人。 B那位年轻人认为季札不顾百姓死活,只顾独善其身,逃避了济世的责任。 C季札挂剑一事进一步说明了他的品行,也为后文的子胥赠剑做了铺垫。

    17、D季札的退耕田园,与下文渔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达出本文的隐逸主题。 8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9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

    18、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

    19、,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

    20、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

    21、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

    22、赏孟尝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

    23、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7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荀子劝学中“ ,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乐器在古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诗经周南关雎中写到乐器的句子是“ ”和“ ”。 (3)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 ”。 三

    24、、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20 世纪 60 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简、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的

    25、。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

    26、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 18.523.9,如果低于 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 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

    27、期坚持,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28、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29、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D 3C 4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体现了理性思辨换位思考的古代哲学大智慧。 “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5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固本健体才可以消化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与时俱进。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

    30、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外为中用。 【答案】6B 7D 8文章开篇写出的风景,表现出子胥逃生后的轻松。 后听到岸上人的对话,引发子胥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江上渔人的歌声深深触动了子胥,激发了他复仇的愿望、内心的仇恨。当他看到渔人“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的生存状态,又感觉到“柔情”,矛盾的心情始终交织在一起。 船靠岸后,子胥仍然没有从矛盾的心情中解脱出来,他感谢渔人能够带给他片刻的内心安宁,帮助“渡过了我的仇恨”但是又说“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暗示子胥“仇恨”之深,复仇愿望之强,

    31、“渡过”不等于彻底忘记。 9从语言效果上,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彰显冯至“诗化小说”的特点,冯至本是诗人,同是拒剑的渔夫,本文中的渔人并不是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相反本文中渔人眼中的伍子胥,“只是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他也不理解伍子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拒剑后也没有因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自尽,而是对他的话一点也不懂,转身架舟翩然离去,这样,更凸显本文诗意化、散文化的隽永意味。 从情节和人物塑造上,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其心境平坦,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对比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的子胥,凸显渔夫在散淡隐逸中使伍子胥思想发生的变化由复仇心理到灵

    32、魂片刻的安适,江上领会到渔夫的美好“世界”,伍子胥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其至救赎。 从主题上,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他选择的是恬淡的人生,伍子胥承受的则是生命的沉重。你选择命运还是命运选择你是个问题。你有选择的权利时你会选择哪个同样是个问题,“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仇恨”是由爱而生的,而复仇又一定有恨,爱恨相生,人在选择命运时又是身不由己的。对比之下,文章主题层次更为丰富了。 【答案】10C 11C 12A 13我们已经两年没有丰收了,现在又要行军几千里去帮助魏国,将要(我)怎么办呢? 燕国如果不去救助魏国,魏王屈服秦国而割让土地,

    33、把一半的国土送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魏国的。 14游说赵国采用的是从赵国的利益出发,晓以利害的策略。游说燕国,采用的是威胁的策略。 【答案】15A 16珍惜美好,执着追求。作者对“无边春色”执着追寻,一个“苦”字体现出对美好事物美好景色的执着追求。 积极态度,重视劳动。“祈麦祈蚕”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怀有积极乐观态度,重视劳动生产的重要表现。 遵守孝道,各安其所。“翁”“子”“孙”之间推行孝道友爱,其乐融融。“商”“贾”“农”各安其所,安守本业,自食其力。 17 【答案】(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3)示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示例: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示

    34、例: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示例: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答案】18不解之缘 秘而不宣 不足为奇 19整个团队是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 的研制攻关。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 20画线部分先通过“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提出问题,从而对问题进行强调,以便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用三个句式相同的分句“意味着”来回答这一问题,内容清晰,层次严谨。由三个“意味着”构成的排比句,内容丰富,每个分句表述一个层次的内容;结构整齐;语气贯通, 程度加深 ;感染力强。 表现出栾恩杰科研决心之坚定。 【答案】21A 22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 还会损害健康 体重会反弹 23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全国Ⅰ卷)附答案(PDF版).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91570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