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全).docx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915610
  • 上传时间:2022-06-10
  • 格式:DOCX
  • 页数:122
  • 大小:3.5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全).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教科版 三年级 下册 科学 教学 设计 全册全 下载 _三年级下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022)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

    2、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二、教材分析1.整体情况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和“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预计一学期共需30课时。本册的三个单元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都强调学生建构科学模型。例如,“物体的运动”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机械运动中质点的模型,“动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建构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日地月的天体模型这些科

    3、学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系统地认识世界。特别要注意的是,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2

    4、.单元概述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本单元是将机械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主题单元.对于运动,学生有许多正确的生活经验,但也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无法准确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习惯用感觉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等.本单元希望学生经过对机械运动的系统学习,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有初步的科学认识,由此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重新审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此外,本单元还将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从而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综合应用跨学科和跨领域知识,体会科学实践的成功和乐趣.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如下:第1到6课,具

    5、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这三方面展开;第7课,设计制作;第8课,综合应用。本单元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其中第7课延伸到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 制造产品的活动,第8课回归到本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知识应用,实现跨领域的综合学习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本单元是研究动物生命周期的主题单元。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呈现出动物的生命周期现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两

    6、条线索:一条是研究蚕的生命周期现象;另一条则是由蚕拓展到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在此过程中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本单元的饲养、观察、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等能力。本单元共8课,包括两条线索,第1、3、4、5、6课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第2、7、8课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生认识的延伸,引导学生形成对更多动物卵、繁殖和动物一生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本单元是研究三个天体的本质特征以及相互关系的主题单元

    7、。太阳、地球和月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三个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地球上万物正常运作的基础,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探索热情,小学生也是如此.本单元将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个天体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时,本单元也将充分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本单元共8课,通过学习,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天体的认识将更上一层楼.前3课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第4到第7课,学生将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足够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者关系。第8课,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更加

    8、深入的探索。三、教学目标1.“物体的运动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2.物体的运动有不同形式。3.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轨迹(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4.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可以用“当运动距离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和“当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5.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2)科学探究目标1.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描述某个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2.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和描述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3.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

    9、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4.借助秒表、软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5.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制作、评价、改进自己小组的“过山车”。6.基于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开展基于证据的科学论证活动。(3)科学态度目标1.亲历对物体运动的探究活动,表现出相应的探究兴趣。2.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讲述有关物体运动的信息。3.体会到重复测试在提高证据有效性中的意义。4.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5.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2.初步体

    10、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过程。3.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2.“动物的一生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像蚕一样,动物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2.不同动物从生到死经历的时间不同,具体过程也不相同。3.动物有卵生和胎生等不同的繁殖方式.4.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5.动物与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6.动物生存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适宜的条件。7.动物可以分为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不同的类群,每类动物都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同特征。(2)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制订研究蚕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2.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

    11、长期观察,研究蚕的一生。3.能运用摄像、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使用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4.能基于证据描述蚕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5.能利用建模的方法呈现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6.能抓住主要特征对动物及动物卵进行分类.7.能根据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对蚕的生长发育的趋势进行预测。8.能对自己饲养和观察蚕的过程、方法进行反思和评价。(3)科学态度目标1.对饲养蚕以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表现出浓厚兴趣。2.能客观记录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3.能坚持不懈对蚕的一生进行长期观察.4.能在养蚕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可爱和可贵。5.愿意与人分享养蚕经验和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4)科学、技术、社会与

    12、环境目标1.意识到先进的技术有利于人类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2.了解人类生活可能对生物环境造成破坏。3.初步具有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2.一天之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3.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4.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5.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表面有很多环形山。6.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7.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8.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9.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10.地球表面的海

    13、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2)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比较图片的方式获取天体信息,并描述天体的外部特征.2.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推理、论证实验猜想.3.能使用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模拟实验结果。4.能在一天之中坚持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制作和使用简易日晷.5.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资料。6.能利用维恩图的方式收集、整理、对比两个天体的信息特征。(3)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对探索天文保持兴趣.2.通过模拟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根据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据调整自己的观点。3.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探究,体会发现规律的乐趣。4.愿意与他人合作,善于分工协作

    14、,乐于分享自己的收获.5.能用科学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别人意见,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亲历人类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过程,感受技术的进步对人类认知深度的推动作用。2.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掌握能对人类生活、技术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3.意识到与其他星球相比较,地球是十分特别的星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地球。四、主要教学措施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

    15、察到的事实和现象。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1.运动和位置一、教材分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

    16、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二、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

    17、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三、设计理念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科学探究目标1.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2.借助方向盘、

    18、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科学态度目标1.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2.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 能说出物体运动的依据。 2能描述物体的位置。难点:能说出物体运动与静止的依据6、 授课时间:一课时7、 时间分配:一课时8、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谈话法 九、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小组:方向盘、软尺、活动记录表。十、教学过程一、聚焦材料准备:教学课件引入:出示一张小女孩池塘喂鱼照片,提问: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时,怎么判断物体

    19、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揭示课题【板书:运动和位置】二、探索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探索活动一:(提示:引导学生说出判断时,需要与另一个物体比较位置。教师可以用“和.相比”的句式,代替“参考物”概念的表述)(1)出示图片(在运动会上),提问: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2)出示图片(在公交汽车站),提问: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你的判断的证据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3)出示图片(在大草原上),先出示第一张图,提问:老鹰在运动吗?说说你的判断证据。学生交流讨论再出示第二张图,提问:老鹰在运动吗?再说说判断的证据。各小组交流反馈汇报小结: 一个物体和另一

    20、个物体相比,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板书:物体位置:改变运动 不改变静止】三、探索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材料准备:方向盘、软尺若干个1.探究活动二: 当两人都静止不动时,学生同时获得方向和距离信息后确定自己的位置(提示: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对教室的8个具体方位有认识基础)(1)教师介绍方向盘、软尺的使用方法以及活动的要求。(2)各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尝试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2.探究活动三: 站中心同学静止不动时,自己运动起来,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1) 教师说明活动要求以及注意事项(2) 各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多

    21、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3.探究活动四 方案一:材料准备:校园平面图、可移动的透明方向盘、测量尺提示:此活动对学生认识水平有一定的挑战,如果学生有困难,选择方案二提供每组校园设计图纸,借助透明方向盘及测量尺让学生将方向盘的中心点覆盖在自己选择的校园平面图“参照物”上(告知学生每小段表示几米),然后描述自己在学校的位置。方案二:材料准备:教学课件出示校园设计图课件,多次更改“参考物”,让学生描述自己在学校的位置。活动结束后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板书:描述位置:方向、距离】4、 研讨提示:这两个问题与聚焦部分的问题相呼应,可以有机融合到探索活动中,问题

    22、1与探究活动1融合,问题2与探究活动2-4融合。也可以在探索活动后进行总结提升。提问“通过学习,你们知道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可以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五、拓展提示:先让学生阅读任务要求和简单坐标图,询问不明白之处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出示坐标图,学生根据已知方向和距离标出物体所在的位置。十一、板书设计1.运动和位置物体位置:改变运动 不改变静止 描述位置:方向、距离十二、教学反思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一课时。通过前面两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使用方向、 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本课旨在带领学生认识运动和位置之间的关系:1、可以用与另一物体相比,位置有没有

    23、发生变化,来判断该物体是否处于运动当中;2、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2.各种各样的运动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2课。在课程标准中属于物质科学的范畴。通过观察、比较和记录身边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认识到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为第3课做好认知铺垫。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能够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并且能够利用表示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运动着的物体有各自不同的运动形式,但是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不同。本课安排学生通过研究了解各种各样物体的运动形式,并将这些运动形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物体的机械运动,通常按照

    24、物体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在这两种运动方式中有以下的运动形式: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方式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聚焦部分,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初步认识运动形式的不同。探索部分,通过研究,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的运动路线。研讨部分,指导学生识别不同的物体的运动,分析多种运动方式的结合。2、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课之前,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概念并不具体化,知道一些基本的运动形式,如建立在具体物体上的滚动、移动、转动等。因此本课的重点并不是

    25、给运动形式起名字,而是探究物体运动形式的特点,找出运动形式的异同。3、 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思路是:提供学生常见的物品(玩具),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描述,发现它们的运动形式虽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可以分成几个类别。教材提示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这其实是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过程,既方便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体现了本单元想渗透的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将具体的物体进行抽象。其实,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就是将该物体抽象为一个质点了。4、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科学探究目标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

    26、能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科学态度目标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在同伴合作探究中,认真观察运动情况、及时记录、开展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5、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说出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教学难点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根据物体轨迹进行分类。6、 授课时间:一课时7、 时间分配:一课时8、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谈话法9、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为学生准备:各种物体(指尖陀螺、钢尺、玩具车、铁皮青蛙、单摆等)、圆点、学生活动手册。10、 教学过程一、聚焦材料准备:物体运动的视频一个1.视

    27、频导入(1)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看一段视频,在这个视频里面,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运动?(2)学生观看视频交流。二、探索1.探索1 简单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材料准备:每组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1)(出示指尖陀螺、铁皮青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它们可以怎样运动?我们一起试试,让它们运动起来。(2)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让学生试着用手势比划一下上述物体的运用形式。)(3)小结并揭题。这些物体的运动一样吗?这些不同的玩具有着不同的运动形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运动。(板书课题)2.探索2记录运动的形式(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每组指尖陀螺、铁皮青

    28、蛙、小车、弹簧玩偶、木陀螺、小圆点5张、记录纸条每组5张、学生活动手册(1)指导记录。(出示单摆)这个叫摆。教师拨动摆,小朋友仔细观察摆是怎样运动的?有办法把它们的运动记录下来吗?怎么记录呢?老师有一个小窍门教大家,我给摆贴上一个红点,然后用慢镜头来观察一下红点位置的变化过程,再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PPT)你们学会了吗?板书:(2)提出记录任务。让我们来试着在它们身上贴上红点,选择其中两种物体,让它慢慢地运动起来,记录一下红点的位置变化。(学生活动、记录,巡回指导)(3)学生汇报,将轨迹图贴上板书。(4)分类。根据各种物体的运动轨迹试着给它们分类。说说分类的理由。三、研讨 尺子的不同运动形式

    29、材料准备:每组贴了小圆点小钢尺1把、PPT1.看(出示钢尺),请大家想想,可以怎么玩?根据我们刚才讲的,小组讨论钢尺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运动形式。2.学生分组实验3.出示图片讨论:生活中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4.小结:不同的物体它们的运动形式可能是不同的。四、拓展讨论悠悠球和旋转木马的运动形式材料准备:每组贴了小圆点小钢尺1把、悠悠球和旋转木马视频各一个、学生活动手册播放旋转木马视频,试着记录人的运动形式。课外玩一玩悠悠球,试着分析它运动形式。11、 板书设计2.各种各样的运动12、 教学反思这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能够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并且能够利用表示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学

    30、习本课后,学生应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能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在同伴合作探究中,认真观察运动情况、及时记录、开展交流研讨,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能说出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物体的运动轨迹,根据物体轨迹进行分类。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一、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了观察和体验,有了初步的认识,发现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但又是可以归纳成几个类别的。而本课

    31、聚焦到物体的运动路线(运动轨迹),研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二、学情分析按照物体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在这两种运动方式中有以下的运动形式: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在第2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判断这几种运动形式,但是会混淆对运动形式和运动方式的描述,往往采用的是生活词汇,如直的、转弯的、扭来扭去的,还不会用直线、曲线、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另外,学生还不擅长运用从具象到抽象、单一到综合的思维模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他们往往只关注物体的个体特征,不习惯将之抽象为一个质点来考虑。三、设计理念本节课将介绍在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方式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这一节课是为

    32、学习后面知识做的一个准备学好本节课的知识才能理解物体在斜坡上是如何运动的学会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等。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2.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材料,制作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五、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蓝色小球、红色小球、桶或筐、直尺、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六、授

    33、课时间:一课时七、时间分配:一课时八、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谈话法九、教学准备:PPT课件十、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1.出示立交桥图片,提问:马路上有许多车子在行驶,这些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预设:有的运动路线是直直的,有的运动路线是弯弯的。我们把直直的运动路线叫直线,弯弯的运动路线叫曲线。2.揭示课题: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板书)二、探索: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材料准备:每组一条直线轨道、一条曲线轨道、蓝色球、红色球、桶、学生活动手册(一)探索11.出示教材上的图片,提问:“图中的过山车、老鹰、台球、直电梯和自动扶梯、掉落的苹果的运动路线怎样描述?”2.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预设

    34、:过山车是曲线运动,老鹰是曲线运动,台球是直线运动,垂直电梯是直线运动,自动扶梯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掉落的苹果是直线运动(二)探索21.击球。我们来玩击球,操作员将红蓝球和红球分别放在桌子上,距离约40厘米,用蓝球击红球。学生相互合作进行活动。2.讨论:说说击不中的原因。预设:因为球的运动路线不确定。3.在轨道上击球。 要求:操作员将蓝球和红球分别放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的两端,用蓝色球击红色球。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出蓝色球的运动路线。4.小结:小球在直线轨道上的运动,叫直线运动。在曲线轨道上的运动,叫曲线运动。(3) 探索31.我们将小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推它,小球先在桌面滚动,再冲出桌面,

    35、直到停下,在整个过程中,它的运动路线是怎么样的?。2.小组讨论,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自己的猜测。3.展示想法。4.讲解实验规则:(1)操作员将小红球放在桌面上相应的位置,用手推向桌子边缘。(每次推的力度尽量保持一致)。(2)组长带领其余组员蹲下来认真看,讨论好后再画出运动路线。学生实验。画路线图。5.展示运动路线图,思考它是属于什么运动?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6.慢动作微课展示小球的运动情况。三、研讨提问: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种方式?四、拓展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方式。十一、板书设计十二、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会用图示的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形式,知

    36、道按照运动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并将这些运动形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学生在认识了不同的运动形式后,又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我出示图片,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运动形式,生活中你见过这些运动形式吗?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环节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我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让我提供的器材也能做以上的运动形式,学生探究的欲望高涨,纷纷动手试了起来,效果很好。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一、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第四课的内容,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体会出现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意识到运动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节课我

    37、们将聚焦到滑动、滚动、静止等运动情况。由于本单元不涉及力对运动的影响,但本课又必须让物体运动起来才能研究滑动、滚动等运动情况,所以借助斜面来驱动物体运动是最好的选择。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运动有了一些的认识,包括什么是运动、怎么观察运动、运动的方式等。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为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运动是物体的基本特点打下良好的基础。3、 设计理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知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三种方式:静止、滑动和滚动,同时知道斜面的坡度变化,物体运动的方式和速度也会发生变化,学会分析对物体运动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

    38、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2.知道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科学探究目标能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科学态度目标1.能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探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会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同,有静止、滑动和滚动。难点: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六、授课时间:一课时七、时间分配:一课时八、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谈话法九、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小组材

    39、料: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十二面体、圆柱形、球形、正方体、六面体、长方体)、活动记录表十、教学过程1、 聚焦: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ppt1.出示图片滑滑梯提问:同学们玩过滑滑梯吗?你是怎么玩的?(预设:玩过,从高的地方滑下来)提问: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出示图片),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斜坡是一端高,一端低)2.引出课题过渡:其实,像滑滑梯,山坡这样的一端高,一端低的斜坡在科学上被称为斜面。当你坐在斜面上你会滑下来,如果在这个斜面上放一个物体,它会怎么运动呢?(预设:静止不动滑下来(滑动)滚下来(滚动))小结:物体在斜面上会有不动、滑动、滚动三种情况引

    40、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板书课题: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二、探索:物体的运动情况(滑动和滚动)(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十二面体、圆柱体、小球、立方体、六棱柱)、活动记录表1.搭建一个较低的斜面。提问:你打算用什么搭斜面?如果我用这本书,你能搭一个斜面吗?今天,我们准备了塑料板和支架,谁愿意来搭搭看?学生上台演示搭建方法2. 探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滑动和滚动出示材料:立方体,六棱柱和小球温馨提示: 将物体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不能推物体。 实验在同一个斜面上完成,反复实验。 人人动手,及时记录,轻声交流3.学生实验,交流汇报提问:你看到物体是怎么运

    41、动?小结:立方体静止在斜面上,像六面体在斜面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滑动;像小球在斜面上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为滚动。(板书)4.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预设10分钟)出示材料:长方体,十二面体,圆柱体提问:它们在斜面上是怎么运动的?跟你想的一样吗?(预设:逐一说滚动或滑动)提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它既能滑动又能滚动? 物体的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可能跟什么有关呢?(预设:物体形状、放置方式)提问:你还有什么发现吗?(预设:同一个物体,滚动比滑动的速度更快)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支架、塑料板、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十二面体、圆柱形、球形、立方体、六棱柱、长方体)、活

    42、动记录表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预设:正方体静止不动,六棱柱滑动,球形滚动,十二面体不动,圆柱形滚动.)2.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吗? (预设:有关系.)四、拓展:斜面变高(预设12分钟)提问: 如果将斜面的一端变高,这些物体在斜面上又会怎样运动呢?(预设:变快)操作:是不是这样呢?请同学们将斜面高度上调,按刚才的实验操作再去观察一下物体的运动情况。提问: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原来静止的物体变成滑动,滚动。2.原来滑动的物体变成滚动。3.斜面越高、物体运动越快。)总结:物体的运动速度还有很多规律和秘密,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十一、板书设计十

    43、二、教学反思本课的活动数量适中,活动难度也不大,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如何帮助他们理解难点,以及如何将不易捕捉到的观察点变得清晰可见,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是我们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课较难的“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性区别,通过我对教学活动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使用的小小改进,变得直观,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一、教材分析人们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课指向的是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探索板块的设计思路为:首先,告知不同动物运动完相同距离所需的具体时间,比较快慢;接着,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最后,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三个探

    44、索活动都指向“运动相同距离,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快”,但具体操作方法和工具使用的维度是层层深入的:激活经验-限定长度、同时运动-限定长度、秒表计时。二、学情分析人们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基于体育活动的参与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面对限定相同距离或者相同时间条件下的具体情境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判断谁快谁慢。本课需要我们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指导学生思考更全面、表述更严谨。三、设计理念前一课观察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活动,学生发现了物体在斜面上会静止、滑动或滚动,也会留意到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本课和下一课就引导学生研究运动快慢的

    45、问题。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科学探究目标1.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2.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用秒表计时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难点: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六、授课时间:一课时七、时间分配:一课时八、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谈话法九、教学准备:教师:学

    46、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小组:直线跑道(长于两米为宜)、小球(运动速度不同)、秒表、学生活动手册十、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1.出示汽车、自行车、行人在一座大桥上行进的图片提出问题:不同的物体运动有快有慢,怎么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呢?(预设1:相同距离内比较运动的快慢;预设2: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快慢)二、探索:判断运动的快慢(预设30分钟)1.探索活动1:(1)出示动物王国的100米跑步竞赛成绩的图片。(2)学生根据图表,将动物按照快慢排列名次。(3)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提醒按从快到慢的顺序填写动物的编号和奔跑100米所需的时间)。(4)全班交流排序结果和排序方法。(5)小结:六种动物都奔跑100米(相同距离),所需时间短的运动的快;所需时间长的运动的慢。2.探索活动2:(1)出示两个不同的小球、两条相同的轨道(具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全).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91561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