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水循环理论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社会水循环理论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水循环 理论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社会水循环理论社会水循环理论小组成员:李磊 12011245022 汪超 12011245010彭博 12011245001 目录目录一、社会水循环的基本内容二、社会水循环影响因素的耦合分析三、社会水循环研究的热点问题 四、社会水循环研究的前沿领域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总量迅速增加,人类用水规模和干扰自然水系统的深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引发了一系列以水短缺、水污染和水生态系统退化、并日益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瓶颈”的诸多水问题;在很多地区,人类社会经 济系统已成为影响水系统演化的主导力量。系统开展社会水循环研究,建立社会水循环研究科学体系,已成为解决水资源问 题,实现以水资源可
2、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关键科学命题之一。一、社会水循环的基本内容 人类社会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要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的水。这些生活和生产的用水经过使用以后成为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它们被排放出来,最终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也构成了一个局部的循环体系,这就叫做水的社会循环水的社会循环社会水循环的定义:社会水循环的基本分类广泛性广泛性 复杂复杂巨系巨系统统之之开开放性放性驱动驱动机制二元性机制二元性循循环环方向不确定性方向不确定性路路径径依依赖赖性性社会水循环的基本特征增增值值性性 传递传递性性外部性外部性取水制水配水供水TEXTADD COsNTENTS农业
3、耗水工业耗水生活耗水人工景观生态耗水用水废污水收集处理排水排水排水社会水循环的基本要素: 社会水循环的基本要素包括供(取、配)水、用(耗、回用)水和排(处理)水,并对应为社会水循环的3个基本过程,即供水过程、用水过程和排水过程。自然因素自然因素社社会会因素因素社会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区域位置水资源禀赋气候变化人口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制度与管理水平水价值与水文化 影响因素社会水循环影响因素的耦合分析社会水循环各影响因子之间不仅彼此相关,而且还有极为紧密的耦合关联作用:如图1所示区域位置区域位置从总体上框定了社会水循环的范畴,水资源禀赋水资源禀赋也基本决定了社会水循环的产业发展类别,如是否可以发展耗水密集
4、型产业,是否适合布局高污染产业等等;气候变化改变地气候变化改变地理环境和自然主循环,理环境和自然主循环,增加社会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同时人类也相应采取适应性对策来应对或减缓区域本身及全球气候变化新增的脆弱性,如改变取水、用水和排水行为,将 科技全方面全过程地推广到社会水循环中。二元水循环 水在社会经济系统的运动过程与水在自然界中的运动过程一样也具有循环性特点社会水循环通过取用水排水与自然水循环相联系这两个方面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矛盾着的统一体 水循环的整体 即二元水循环系统 其系统结构见图二元水循环 二元水循环模式是对“天然-人工”二元力驱动的水循环系统的抽象概括, 典型的循环
5、模式见图2. 参与水循环的水汽来主要源于两个途径: 随季风而来的海洋水汽(SC W )和流域内的蒸腾蒸发(ET W ). 水汽通过凝结降水(P W)到达地面, 分三条路径回归大气或海洋: (1) 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植被水大气图1 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示意图水, 这条路径的通量为ETN W ; (2) 降水径流(地下水)人工取水排水(或蒸发)入海(或进入大气), 这条路径的通量为S W, 其中以蒸发的形式回归大气的水量为ETA W , 通过下渗回补地下水的水量为I W, 以排水的形式入海的水量为dr W; (3) 降水径流入海, 这条路径的通量为nr W. 在半干旱半湿润流域, 降水量P W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