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间组织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室内空间组织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室内空间 组织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室内空间组织马骅龙1空间?2 目目 录录室内空间的概念室内空间的概念 1室内空间的类型及特征室内空间的类型及特征2室内空间的形态心理室内空间的形态心理3 3室内空间要素设计室内空间要素设计4室内空间组织设计室内空间组织设计53 2.1 室内空间的概念室内空间的概念 室内空间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采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典型的室内空间是由顶盖、墙体、地面(楼面)等界面围合而成的。但在特定条件下,室内外空间的界限似乎又不那样泾渭分明,一般将有无顶盖作为区别室内外空间的主要标志。如徒具四壁而无屋顶的只能被称为院子、天井;而有屋顶没有实墙的,如四面敞开的亭子(图2.2)、透空的廊子
2、等,则具备了室内空间的基本要求,属于开敞性室内空间。4图2-2 四面敞开的亭子5 2.2 室内空间的类型及特征室内空间的类型及特征 室内空间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空间的多样性是基于人们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室内空间可以根据空间构成的性质和特点来划分,以便于在空间组织设计时选择和运用。 1.固定空间和可变空间 固定空间是一种功能明确、空间界面固定的空间。固定空间的形状、尺度、位置等往往是不能改变的。 6固定空间常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使用功能明确不变,位置固定的空间,因此可以用固定不变的界面围合而成。如目前居住建筑设计中常将厨房、卫生间作为固定不变的空间,而其余空间可以按用户需要自由分割。另
3、外,有些永久性的纪念堂、纪念广场也作为固定不变的空间。7 图2-3 可变空间 可变空间是一种灵活可变、适应性较强的空间。它可以根据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改变自身空间形式。通常采用轻巧方便、可移动的活动隔墙、家具、推拉门、帷幔等分隔空间,需要时通过改变活动隔断、家具等的位置或状态,来获得或大或小的室内空间。如图2.3所示,利用帷幔分隔客厅和卧室,使两个功能空间既能相互独立,又能合并成一个大空间。8未来能适合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而改变其空间形式,因此常采用灵活可变的分割方式。其构想是“更多地考虑人的行为因素,包括有意识的行为和无意识的,随机的行为而且通过空间规划去诱发各种新的行为活动,使环境具备多种功
4、能,更加富有活力。9图2-4 封闭空间2.封闭空间与开敞空间封闭空间是指用限定性较高的界面围合起来的独立性较强的空间。封闭空间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具有较强的隔离性,有利于排除外界的各种不利影响和干扰。下图所示是由各界面围合而成的封闭、安静的卧室空间。 1011 开敞空间是一种强调与周围空间环境交流、渗透的外向型空间,其空间界面围合程度低,可以是完全开敞的,即与周围空间之间无任何阻隔(图2.5),也可以是相对开敞的,即由玻璃隔断等与周围环境分隔。 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是相对而言的。在空间感上,开敞空间是流动的,渗透的;封闭空间是静止的,独立的。在对外关系和空间性格上,开敞空间是开放性的,封闭空间是拒
5、接性的;开敞空间是公共的和社会性的,封闭空间是私密性、个体的。 空间的开敞与封闭一般可根据房间的使用性质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视觉上和心理上的需要等因素确定。12图2-5 开敞空间1314 3.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 静态空间的空间构成比较单一,空间关系较为清晰,视觉转移相对平和,视觉效果和谐稳定,给人以安宁、稳重之感。 静态空间一般表现为空间趋于封闭、私密性较强;多采用对称的空间布局,以达到静态的平衡;空间与家具、陈设等比例协调、构图均衡;光线柔和,色彩淡雅,和谐统一(图2.6)。 15图2-6 静态空间16静态空间总给人以恬静、稳重之感17 动态空间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事物,一般有两种表
6、现形式,一是空间内包含各种动态设计要素,如运行的电梯、变幻的灯光等;二是由建筑空间序列引导人在空间内流动以及空间形象的变化引起人心理感受的变动,如流动空间、共享空间等。 流动空间是由若干个空间相互连贯,引导视觉的转移和移动,使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将人们带到一个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四度空间”。流动空间具有空间的开敞性和连续性,空间相互渗透,层次丰富,同时又具有视觉的导向性,空间序列、空间构成形式富有变化和多样性。图2.7所示是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室内玻璃和大理石的墙面纵横交错、相互穿插、隔而不断、内外连通,成为流动空间的典型范例。18图2-7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
7、920212223共享空间,亦称中庭空间,是为了适应各种开放性社交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由美国建筑师波特曼首创的“人看人”的空间形式。共享空间运用了多种空间处理手法,融合了多种空间形态,相互穿插渗透,大中有小,小中见大,外中有内,内中有外,加上富有动感的自动扶梯或电梯、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等,使共享空间极富生命活力和人文气息(图2.8)。24图2-8 共享空间25动态空间,往往具有空间开敞性和视觉的导向性的特点,界面“特别是曲面”组织局又连续性和节奏性,空间构成形式富有变化性和多样性,常使视线从这一点转向那一点。空间的动态感既在于塑造空间形象的运动性上,如斜线、连续曲线等,更在于组织空间的节
8、律性上。2627 动态空间常见的处理手法有: (1)利用机械化、自动化的设施和人的活动等形成丰富的动势,如电梯、自动扶梯等。如图2.9所示。 (2)利用声、光的变幻给人以动感。如舞厅内五光十色灯光和跳跃的音响效果,使空间动感强烈(图2.10)。 (3)引入鲜活生动的自然景物。如植物、瀑布、喷泉、小溪、游鱼等。如图2.11所示,某酒店中庭以叠石瀑布、小桥流水、绿色植物等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室内空间。 (4)通过界面、家具、陈设及其布置形式产生动势。如动态的线型、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等(图2.12)。 (5)利用空间序列设计,通过空间引导和暗示,组织灵活多变的空间环境,引导人流在空间内流动。28图2
9、-9 自动扶梯给空间带来动感图2-10 声光变幻带来动感29图2-11 生机勃勃的动态空间30图2-12 动态的线型产生动势31324、虚拟空间虚拟空间是一种既无明显界面又有一定范围的建筑空间。它的范围没有十分完整的隔离形态,也缺乏较强的限定度,只靠部分形体的启示,依靠联想来划分空间,所以又称“心理空间”。它往往处于母空间中,与母空间流通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领域感。虚拟空间可以借助列柱、隔断、家具、陈设、绿化、照明、色彩、材质及结构件等因素形成。这些因素往往也会成为空间中的重点装饰,为空间增色。33虚拟空间34地台空间355、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和灰空间从建筑构成来看,建筑空间是由地板、墙壁、天
10、花板三种基本要素所限定的。这三种基本要素可看成是限定建筑空间的“实体”部分,而由这些实体的“内壁”围合而成“虚空”部分,则是建筑的内部空间。内部空间由地板、墙壁、天花板三要素所限定。36外部空间是相对于内部空间而言,建筑实体的“外壁”与周边环境共同组合而成的虚空部分,则形成了建筑的外部空间。3738“灰空间”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灰空间可认为是由地面、天花板两个要素所限定,介于室内外之间,具有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特征。从现在建筑的空间概念到日本传统建筑的灰空间,都充分说明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并非是隔绝的、对立的,反而证实了人们在不断探索着如何消除室内外空间的截然界限。39其本意是指建筑
11、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以达到室内外融和的目的,比如建筑入口的柱廊、檐下等。也可理解为建筑群周边的广场、绿地等。40灰空间就是那种半室内半室外半封闭半开敞半私密半公共的中介空间。这种特质空间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空间的连贯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的感觉。41就像灰色是黑白的过渡色一样,“灰空间”就是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的中介,或者说是内容与功能不同的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由于它的存在,冲破了封闭空间的制约而争取与户外空间取得更加广泛的联系,从而使主体与客体情景交融。4243江南水乡常见的建筑形式廊棚就是典型的灰空间的作法,这做法的初衷是
12、使商家贸易行人过往免受日晒雨淋之苦。这些灰空间的应用除了给行人带来行动上的方便外,还连接了室内外,充分与自然沟通。44六、肯定空间和模糊空间1、界面清晰、范围明确、具有领域感的空间,称为肯定空间。一般私密性较强的封闭空间常属于此类。452、在建筑中凡属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而无可名状的空间,通常称为模糊空间。在空间性质上,它常介于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之内,如室内、室外,开敞、封闭等。空间的模糊性、不定性、多义性、灰色性,从而富于含蓄性和耐人寻味,多用于空间的联系,过度、引申等。46人们并不仅仅以生理的尺度去衡量空间范围,对人们并不仅仅以生理的尺度去衡量空间范围,对空间的满意程度及使用方式还决定于人们
13、的心理空间的满意程度及使用方式还决定于人们的心理尺度,这就是尺度,这就是心理空间心理空间。47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48环境心理学 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 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 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49 在火车站人们等车时选择的位置在火车站人们等车时选择的位置50 在餐馆
14、人民选择位置的频度在餐馆人民选择位置的频度51展示休息空间中的距离展示休息空间中的距离52人际距离与行为人际距离与行为 1 1、亲密距离、亲密距离045cm045cm 接近接近015015,亲切、嗅觉、辐射热有感觉,亲切、嗅觉、辐射热有感觉 远方远方15451545,可与对方接触握手,可与对方接触握手2 2、个体距离、个体距离45120cm45120cm 接近接近45754575,促膝交谈,仍可与对方接触,促膝交谈,仍可与对方接触 远方远方7512075120,清楚地看到细微表情的交谈,清楚地看到细微表情的交谈3 3、社会距离、社会距离120360cm120360cm 接近接近12021012
15、0210,社会交往,同事相处,社会交往,同事相处 远方远方210360210360,交往不密切的社会距离,交往不密切的社会距离4 4、公众距离、公众距离360cm360cm 接近接近360750360750,自然语音的讲课,小型报告会,自然语音的讲课,小型报告会 远方远方360,360,借助姿势和扩音器的讲演借助姿势和扩音器的讲演53 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 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
16、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54卡座卡座5556 2.3 室内空间的形态心理室内空间的形态心理 任何室内空间都表现为一定的形态,不同的空间形态能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了解空间形态心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在装饰设计中将其进一步深化,或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空间的心理感受。 1.空间尺度 一般情况下,空间的体量大小是根据房间的功能和人体尺度确定的。但一些对精神功能要求高的建筑,如纪念堂、教堂等,体量往往要大得多,如高敞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室内空间(图2.19 )。大小空间也给人不同的感受,大空间可以获得宏伟、开阔、宽敞的效
17、果,但过大的空间也会产生空旷、不安定之感。小空间使人感觉亲切、宁静、安稳,但过小会产生局促、压抑的感受。57图2-19 人民大会堂室内空间58 2.空间比例 空间比例关系的变化也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如同为矩形空间,由于长、宽、高的比例不同,形状也就变化多样,给人的感受也不相同。一般阔而低的空间使人感觉广延、博大,但也易产生压抑、沉闷之感,小而高的空间易使人产生向上的感觉,窄而长的空间具有向前的导向性,使人产生深远、期待的感受(图2.20)。 59图2-20 a 阔而低的空间给人广延、博大之感60图2-20b 高直的哥特式教堂空 间给人向上的动势图2-20 c 窄而长的空间给 人深远感61 3
18、.空间形状 大多数情况下,室内空间采用矩形空间形式,但也有圆拱形、球形、锥形、自由形等空间形式。矩形空间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给人稳定、安静、平稳的感受;圆拱形、球形空间有稳定的向心性,给人内聚、收敛、集中的感觉;锥形空间在平面上具有向外扩张之势,立面具有向上的方向性,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感受;自由形空间复杂多变,表情丰富,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艺术感染力,但结构复杂,不适于大量应用。 624.空间的开合 空间的开合取决于空间侧界面的围透,完全通透的界面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空间界限变模糊,给人以开放、活跃之感,但也会使人感到不安定。部分通透的界面使空间处于半开敞半封闭之间,使室内外空间保持着一定程
19、度的联系,给人以突破、期待之感。完全围合的封闭空间只在少数特殊情况下出现,如娱乐场所的KTV包房,因隔声等要求多采用完全封闭的形式,以获得私密、安定、无干扰的空间环境,但也会给人压抑、憋闷的感受。63 2.4 室内空间要素设计室内空间要素设计 2.4.1 室内空间要素室内空间要素 室内空间环境是由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如界面的造型、材质、色彩、光环境、家具、陈设、绿化等,它们分别以点、线、面、体的表现形式占据、围合形成空间,它们具有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要素,以及位置、方向等关系要素,它们相互联系、呼应、对比、衬托,从而形成一定的空间构图关系。 1.点 空间中的点可以是任意形状的,面积越小的形状
20、越容易产生点的感觉。点具有集中和吸引视线的功能,往往会形成空间的视觉中心。点的连续会产生线(虚线)的感觉,点的综合会产生面的感觉。64652.线 线是最基本的空间构成要素。不同形式的线条,可以带给人不同的联想和感受。 在直线中,垂直线给人刚强有力之感,具有严肃、刻板的效果,在室内空间中,垂直线有助于提高房间的高度;水平线带来宁静、轻松感,它有助于增加房间的宽度和产生平静、随和的感觉;斜线好似嵌入空间中的活动的线,可以促使人的眼睛随其移动;锯齿形线是两条斜线的相会,运动由此停止,但连续的锯齿形线,可以产生类似波浪起伏式的前进感。666768曲线的变化几乎是无限的,因此极富动感。不同形式的曲线表达
21、出不同的情绪和思想,如圆的或任何丰满的曲线,给人以轻快柔和的感觉;S形曲线是一种较为柔软的曲线形式,表现出优美和文雅,但使用不当也可能造成软弱无力、繁琐、动荡、不安定的效果。6970713.面 点或线的密集排列可以产生面的视觉效果,面对体或空间往往起到限定体积或界定空间的作用。 面的表情是由面自身所包含的表情及其轮廓的表情所决定的。在室内空间中,直面最为常见,地面、墙面、家具通常都是直面,单纯的直面表情平淡、呆板、生硬,多个面有机组合可以产生生动活泼、富有韵律、变化丰富的视觉效果。斜面可以为规整的空间带来变化。视线以上的斜面可以带来空间透视感,但空间显得较低矮(与同高直面相比),易产生亲切感;
22、视线以下的斜面常具有较强的导向性,使空间富有流动性,不呆滞。曲面的内侧区域感较强,能给人较强的安定感和私密性;外侧则有较强的视觉导向性,表情流畅舒展,富有弹性和活力。 面还具有色彩与质感两个表面属性,面的色彩与质感能够影响到视觉上的质量感和稳定感。72737475 2.4.2 空间构图的形式美法则空间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空间的构图是一种视觉艺术,并没有固定的规则或定式,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新颖、独特、富有个性的设计。但一些基本的构图形式美法则还是普遍存在的,是任何设计都必须遵循的。 1.均衡 均衡主要是指空间构图中各要素之间相对的一种等量不等形的力的平衡关系。对称构图最容易取得均衡感,对称的均衡表现
23、出严肃、庄重的效果,易获得明显的、完整的统一性(图2.21)。非对称构图变化丰富,其均衡感来自于一个强有力的均衡中心,容易取得轻快活泼的效果。此外,空间构图的均衡与空间内物体的大小、形状、质地、色彩也有着密切的关系。76图2-21 对称的室内空间77 2.比例 任何造型艺术都存在比例关系问题。室内空间的比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空间自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尺寸关系,二是室内空间与家具、陈设之间的尺度关系。几何形状的良好的比例关系有黄金比、等差数列比、等比数列比、平方根比等。空间因从属于功能、结构、材料、环境等因素,应综合考虑分析,创造和谐的比例关系。另外,色彩、质感和线条会影响空间比例关系的视觉效
24、果,如竖向线条会有高耸、向上的趋势,横向线条具有宽阔舒展的感觉。 78798081823.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有规律的重复,韵律则是有规律的变化,韵律美是一种具有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的美的形式。空间构图中产生韵律的方法有连续、渐变、交替、重复等。 (1)连续。连续的线条具有流动的性质,可获得韵律美。如踢脚线、挂镜线、各种家具、墙角的装饰线脚等。 (2)渐变。可通过线条、形状、明暗、色彩的渐变获得韵律感。渐变的韵律要比连续韵律更为生动,更富有吸引力。 (3)交替。各种要素都可按一定规律交错重复、有规律地出现,如明暗、黑白、冷暖、大小、长短等的交替,可产生自然生动的韵律美。 (4)重复。通过室内色
25、彩、质地、图案的连续重复排列而产生韵律美。 838485868788 4.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是基本的美学法则之一。要把空间中若干个各具特色的构成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既富有变化又协调统一的空间环境,就必须同时处理好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和对比两方面的问题。 (1)协调 协调就是要强调相互之间的联系,形成一定的呼应关系,并讲究主次关系,以次要部分烘托主体部分,以主体统率全局。如重复相同或近似的母体取得协调,利用家具、陈设、造型、色彩、质感等重复与微差形成呼应等。如图2.22所示,某建筑室内地面拼花形式与顶棚造型相互呼应,又以中央花台形成构图中心,整个空间和谐、完整。89图2-22 上下相互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