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三讲-都市圈有关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三讲-都市圈有关理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 区域 经济学 三讲 都市 有关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讲都市圈若干理论问题及中国都市圈评价 第一节 国外都市圈的发展 第一节 都市圈的若干理论问题 第二节 中国都市圈的评价1. 1. 国外都市圈的发展国外都市圈的发展 全球六大都市带的提出 日本的都市圈发展实践 1.1全球六大都市带(区)的提出全球六大都市带(区)的提出 自1957年著名的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了大都市区概念(Jean Gottmann, 1957)以后,全球大都市地区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 戈特曼首次使用Megalopolis一词命名美国东海岸这一都市密集区,该词的原意指古希腊人梦想建立的巨大城邦。 戈特曼进而在1961年研究了世界上著名的六大都市区,并认为
2、这样的地区不是一个简单的大城市,而是一个面积广大、有几个大都市相联接的城市化区域。 戈氏划出的六大都市带(区)包括:北美2个、欧洲2个、亚洲2个。图图1:全球六大都市带的分布:全球六大都市带的分布 纽约大都市区:该都市区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城市,共40个城市。该都市区长965公里,宽48到160公里,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 ,城市化水平达到90 以上。 北美五大湖都市区:该都市区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它与纽约都市区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
3、巴黎大都市区: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布鲁塞尔、科隆等。这个城市带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 伦敦大都市区:该都市区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这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该城市带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 东京大都市区:一般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这个区域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超过全日本全国的1/3 ,人口将近9000万, 占全国总人口的将近70 。 长江三角洲都市区:这个都市区由苏州、无锡、常
4、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等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000万常住人口则有1亿。 日本本国分为三大都市圈:首都圈、中部圈、近几圈,他们分别以东京、名古屋和大阪为中心。 三大都市圈规划始于1950年代,是日本对最重要的城市化区域所进行的战略性空间发展部署。该规划迄今已经进行了五轮,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19501960年代为早期规划时代,由于城市极化现象严重,规划以抑制大城市的过度发展为目标;(2)19701980年代为中期,为适应经济发展,从单纯的大都市抑制转变为培育多核心城市群,促进都市圈的均衡发展;(3)20世纪末期进行了
5、最新一轮的规划,以形成多轴型国土构造为目标,以图促进国土的均衡发展。图图2 2:日本三大都市圈的现状结构:日本三大都市圈的现状结构17.022172.0314.835.60名古屋圈名古屋圈68.448734.0634.2512.94合合 计计18.532364.739.823.71大大 阪阪 圈圈32.894197.39.63.63东东 京京 圈圈占全国占全国%km2占全国占全国%万万km2人人 口口面面 积积都 市 圈 东京都市圈包括四层范围:第一层范围为东京中心城市,包括市区的23个区;第二层范围为东京都大城市区,包括市区的23个区和郊区的26个市、3个镇、1个村庄以及一些岛屿;第三层范围
6、为大东京都市圈,包括东京都和神奈川、埼玉、千叶三个县;第四层范围为全国首都圈,包括东京及周边的茨城、枥木、群马、埼玉、千叶、神奈川、山梨七个县。 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中心城市621.4583013356大城市区2187.0512315629东京都市圈1328134052564全国首都圈3634941971155请注意上海都市圈的对比请注意上海都市圈的对比地区昼间:万人夜间:万人夜/昼全都1466.69 1201.73 0.819348区部1112.51 809.23 0.727391千代田85.52 3.60 0.042095中央区64.84 7.22 0.11
7、1351港区83.77 15.93 0.190164市部345.57 383.71 1.110368郡5.81 6.03 1.037866岛屿2.80 2.76 0.985714图图3 3:东京大都市圈结构的演变:东京大都市圈结构的演变注意对比上海原来规划的一城九镇,以及后来的三个新城、若干中心镇和一般镇图图4 4:东京大都市圈的职能分工:东京大都市圈的职能分工 大阪圈是仅次于首都圈的日本文化与产业中心。它包括大阪府、奈良县、京都县、和歌山县、兵库县以及福井县、三重县、滋贺县的部分区域。经过四次规划和数十年的建设,形成了目前以京都、大阪、神户为中心的“三级一轴”构造。三个城市定位于不同的功能,
8、大阪经济功能、京都文化、学术、观光功能和神户时尚、国际功能、适合居住。 大阪都市圈2000年拥有人口217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580亿美元,超过加拿大整个国家。 请注意上海2000年是4551亿元人民币,2004年是7450亿元人民币。 上海和大阪是友好城市,两个城市在各自国家的地位相似。 大阪都市圈占有全国面积的9.82%,城市面积的12.23%,农村面积的9.16%,却聚集了18.53%的人口,而且人口密度,都市圈内的大部分县均高于全国平均密度,大阪更是达到了4650人/平方公里,远高于全国的334人/平方公里,和都市圈的630人/平方公里,存在明显的聚集效应。 面积/KM2人口/千人(
9、1995)人口密度/人/KM2 (1995年)经济密度/亿日元/KM2人口密度区域指数(全国平均为1)经济密度区域指数(全国平均为1)大阪府1891.887974650207.05113.79816.311奈良县3688.114313888.8281.1510.695京都县4612.3262957020.1861.6911.59和歌山县4716.210802296.6770.680.526兵库县8388.2540264423.6241.9111.861福井县41988271976.8250.5850.538三重县5774.3184231910.6080.9470.836滋贺县4021.9128
10、732012.7730.951.006图图5: 大阪市内人口的日夜迁移变化大阪市内人口的日夜迁移变化图图6 6:大阪都市圈的圈层结构:大阪都市圈的圈层结构图图7 7:大阪都市圈的构成:大阪都市圈的构成 名古屋圈包括爱知县、富山县、石川县、福井县、长野县、歧阜县、静冈县、三重县、滋贺县,它以爱知县的首府名古屋为中心的,所以又称为名古屋圈。 2地 区 土 地 总 面 积 城 市 面 积 农 村 面 积 总 人 口 人 口 密 度 全 国 合 计 377 855 95 156 257 090 126686 335 名 古 屋 圈 56 044 16 349 35 272 21564 385 富 山
11、2 802 1 098 1 577 1125 401 石 川 4 185 1 792 2 393 1186 283 福 井 4 189 1 888 2 301 831 198 长 野 12 598 2 700 8 472 2223 176 岐 阜 10 209 1 551 8 451 2218 217 静 冈 7 328 2 231 3 231 3776 515 爱 知 5 117 2 460 2 615 7008 1 370 三 重 5 761 2 005 3 756 1864 324 滋 贺 3 855 624 2 476 1333 346 1997年名古屋都市圈的生产总值为88.07万亿
12、日元,占全国(506.51万亿日元)的17.4%。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占全国的比重是15.8%,第二产业占全国22.4%,第三产业占全国14.9。 就业人员占全国的17.7,其中农、林、渔、矿业占全国的16.9,制造业占24.0,第三产业占16.5。在名古屋圈内各县,爱知县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的数量,都明显高出别的县。 图图8:日本三大都市圈人口迁入的变化:日本三大都市圈人口迁入的变化都市圈的内涵都市圈的内涵都市圈的基本特征都市圈的基本特征都市圈的范围和中心城市的作用都市圈的范围和中心城市的作用都市圈的整体效应都市圈的整体效应都市圈的形成要素都市圈的形成要素成长的动力成长的动力 都市圈
13、就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其有经济内在联系的和地域相邻的若干周边城镇所覆盖的区域共同组成的,其经济吸引和经济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够促进相应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地域范围。第一,有一个中心城市(也可能是双核);第二,圈内的城市结构完整,即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第三,各城市间联系密切,尤其是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间的集聚与扩散作用明显。 (1)中心城市的作用中心城市的作用 (2)都市圈的范围都市圈的范围 (3)城市间的竞合关系城市间的竞合关系 都市圈可能是单核心或多核心。但不管是一个或多个核心,中心城市对都市圈的意义十分重大。中心城市的规模和能量决定了它辐射的远近,因而也就决定
14、了都市圈范围的大小;中心城市的性质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都市圈的性质。 总之,群龙无首的地区只是一般的区域,而绝不是一个都市圈。 既然都市圈的范围取决于中心城市的辐射远近,那么由于中心城市辐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当这种影响微不足道时,都市圈的边界也就大致可以确定了。 有人认为都市圈半径大致为100公里,有人认为200-300公里,最远可以达到400公里。那么即使是按照400公里,说明都市圈的范围还是有限的,而绝不是随意人为扩大的。 都市圈比非都市圈地区通常有更高的效率,这种效率来源于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以及外围城市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来源于他们之间的有效合作。 都市圈内的城市之间在不同时
15、间、不同领域选择竞争还是合作,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市场结构的特点,但最终结果总是一种均衡。而这种均衡将符合都市圈整体效益最大化原则,即实现都市圈所有城市的共赢。 (1)集聚效应集聚效应 (2)规模效应规模效应 (3)结构效应结构效应 (4)成本效应成本效应 (5)品牌效应品牌效应 与单体城市不同的是,都市圈的集聚具有更大的规模、更好的弹性和回旋余地。 规模效应来自于都市圈所创造的引人注目的巨大市场:不仅仅是消费市场,在生产环节,产业链诸环节上企业之间所互相创造的供求关系如此之多,以至于中间需求亦形成了巨大的市场。 都市圈的结构效应主要体现在,完善的大中小城市体系有利于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