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专题六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及发展中热点问题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912787
  • 上传时间:2022-06-10
  • 格式:PPT
  • 页数:48
  • 大小:1.2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专题六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及发展中热点问题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专题 我国 基础教育 改革 发展 热点问题 课件
    资源描述:

    1、专题六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专题六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展中的热点问题素质教育改革与学生的学业负担素质教育改革与学生的学业负担就近入学与择校热就近入学与择校热自主招生制度与制度改革自主招生制度与制度改革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育公平之惑教育公平之惑 教育公平之求教育公平之求价值价值 教育公平之惑教育公平之惑现象现象 教育公平之措教育公平之措措施措施一、教育公平之求一、教育公平之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石

    2、,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是衡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教育公平的历史追寻教育公平的历史追寻 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有

    3、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提倡并主张实施提倡并主张实施普及教育普及教育。 18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国家转化为立法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 1949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便确定了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

    4、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 教育公平的三个层次教育公平的三个层次 1 1、起点公平:、起点公平: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育的权利和义务。 2 2、过程公平:、过程公平: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会和条件。 3 3、结果公平:、结果公平: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5、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教育公平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对性。 教育必然依赖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存在,受教育必然依赖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存在,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们对教育公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们对教育公平观念的认识程度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观念的认识程度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在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的在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的特征和重心是不同的。在发展初期,最重特征和重心是不同的。在发展初期,最重要的是普及教育,保障广大儿童平等地接要的是普及教育,保障广大儿童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初步普及之后,追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初步普及之后,追求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公正待遇和更高的教求的是教育

    6、过程中的公正待遇和更高的教育质量,即对教育品质的追求。育质量,即对教育品质的追求。 在资源配置和教学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在资源配置和教学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享受平等的教育;同时,一个学生,让他们享受平等的教育;同时,又以承认个体差异、发展的不平衡为前提,又以承认个体差异、发展的不平衡为前提,给每一个儿童提供另外不同的教育,使其给每一个儿童提供另外不同的教育,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最终保证他们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最终保证他们教育过程中的公正待遇和教育质量。教育过程中的公正待遇和教育质量。 进入进入2121世纪后,西方学术界便提出了世纪后,西方学术界便提出了“给给每一个人

    7、平等的机会,并不是指名义上的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并不是指名义上的平等平等机会平等,而是要肯定每一个人机会平等,而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每个人的特点的度和方法是适合每个人的特点的”的观点,的观点,这也就意味着这也就意味着教育公平是使学生最大限度教育公平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并突出学生作为个体所具有地获取知识,并突出学生作为个体所具有的个性。的个性。 200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教育公平的定义为: “教育公平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公教育公平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公正(正(fairnessfai

    8、rness),就是要保证性别,社会),就是要保证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种族等个人和社会因素不妨碍经济地位和种族等个人和社会因素不妨碍人达到其能力所允许的教育高度。人达到其能力所允许的教育高度。 第二个含义是覆盖第二个含义是覆盖( inclusion )( inclusion ),就是要,就是要保证每个人都受到基本的,最低标准的教保证每个人都受到基本的,最低标准的教育育- -例如,每个人都应该能读,写和做简单例如,每个人都应该能读,写和做简单的算术。的算术。”二、教育公平之惑二、教育公平之惑当前我国的教育公平当前我国的教育公平吗?吗?2009公众感受:仅公众感受:仅11.2的人认为的人认为教育公平

    9、教育公平 20092009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和民意中国网,对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全国3030个省、市、区个省、市、区29522952名公众进行了一名公众进行了一项调查。项调查。 调查中,调查中, 56.5 56.5的人表达了他们对当下教的人表达了他们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担忧育现状的担忧“越来越不公平越来越不公平”。仅。仅11.211.2的人认为教育越来越公平。的人认为教育越来越公平。 择校费、大学高学费和高考加分政策,是择校费、大学高学费和高考加分政策,是公众心目中最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分公众心目中最严重的教育

    10、不公平现象,分别有别有75.875.8、69.769.7和和58.758.7的人选择。的人选择。 “高考高考”成为人们心目中教育不公平现象成为人们心目中教育不公平现象最集中的环节,最集中的环节,30.230.2的人首选此项。依的人首选此项。依次是:义务教育阶段(次是:义务教育阶段(26.826.8)、高中教)、高中教育阶段(育阶段(20.320.3)、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14.414.4)。)。 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不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不适应, ,特别是教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很突出。育公平问题很突出。

    11、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的群众的切身问题,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的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利益,关系着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当前, ,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反映最强烈的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反映最强烈的, ,就是在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就是在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异。地区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校际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择校热择校热”在我国许多城市在我国许多城市, ,中小学择校非常普遍。

    12、为中小学择校非常普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声誉和质量较好的学了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声誉和质量较好的学校校,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家长操劳、奔波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家长操劳、奔波数月月, ,通常还要支付数额很大的通常还要支付数额很大的“择校费择校费”。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尚未得到充分保障。一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还在办学条件障。一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还在办学条件不达标的打工子弟学校就学不达标的打工子弟学校就学, ,国家助学体系国家助学体系尚没有覆盖普通高中教育尚没有覆盖普通高中教育, ,没有做到没有做到“应助应助尽助尽助”,”,残疾儿童教育水平仍落后于普通儿残疾儿童教

    13、育水平仍落后于普通儿童教育水平等等。童教育水平等等。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公平不公平, ,部分地区学生入学机会偏少。部分地区学生入学机会偏少。 “ “高考移民高考移民”问题。问题。 u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1、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和具体政策等多种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和具体政策等多种原因原因, ,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而发展教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而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 ,地方的地方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水平直接受

    14、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20082008年上海市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年上海市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15473.6215473.62元元, ,而贵州省仅为而贵州省仅为2310.832310.83元元, ,相差近相差近6 6倍。倍。2、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投入不足“穷国办大教育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虽然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实写照。虽然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加, ,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较低的比例一直较低,2008,2008年只达到年只达到3.48%,3.48%,不仅不仅低于大

    15、多数发达国家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 ,而且低于部分发展中而且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国家。 教育投入的不足教育投入的不足, ,严重制约着教育条件的改严重制约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善和教育资源, ,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 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美元,美国为2684美元,是中国的美元,是中国的63.9倍。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倍。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因素,我们以人均因素,我们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收入的0.82%,美国为,美国为6.10%,是中国的,是中国的7.44

    16、倍。日本为倍。日本为4.28%,俄罗,俄罗斯为斯为1.87%,是中国的,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是中国的2.79倍。倍。 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 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人均公共教育支出: 目前我国教育的公共投入占目前我国教育的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的比重只有3%,经过调整后,我国实际的公共教育投入占经过调整后,我国实际的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仅为的比例仅为2.4%,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就进一,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就进一步扩大。比如原

    17、来只相当于法国的步扩大。比如原来只相当于法国的59%,现在,现在相当于法国的相当于法国的39%。 教育公共投入占教育公共投入占GDPGDP的比重:的比重:3 3、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合理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实行重点学校制度。在教育年代实行重点学校制度。在教育投入总量小、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投入总量小、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 ,集中集中财力、物力办好一批中小学财力、物力办好一批中小学, ,对对“多出人才多出人才, ,快出人才快出人才”曾产生积极作用。曾产生积极作用。重点学校制度也同时导致了学校之间资源重点学校制度也同时导致了学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配置不均衡。重点学校本身长期积累的

    18、名牌效应能够吸重点学校本身长期积累的名牌效应能够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源和优秀学生引大量的社会资源和优秀学生, ,加剧了教育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甚至造成了同一区域内甚至造成了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两极分化的局面。学校之间两极分化的局面。 4、政策制度不完善、政策制度不完善影响和制约教育公平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和制约教育公平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依然存在。 学校教育制度中普通教育的中心地位依学校教育制度中普通教育的中心地位依然制约着教育公平的实现。然制约着教育公平的实现。5、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受教育程度逐渐成为影响个人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

    19、逐渐成为影响个人职业、收入乃至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教育作为一种乃至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重要的家庭“投资投资”的观念深入人心,人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子女接受教育的关注度空前提高。们对子女接受教育的关注度空前提高。独生子女普遍化,人们都希望让孩子接受独生子女普遍化,人们都希望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高质量的教育。这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使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使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三、教育公平之措三、教育公平之措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 “裸考裸考”再成民心所向再成民心所向 76.

    20、9的人建议取消一切可能滋生腐败的高考政策。 58.7的人表示,事实上高考加分政策严重破坏教育公平。 高考加分和保送制度,“看上去很美”,执行中却逐渐成为权贵盛宴,自主招生也时有丑闻爆出。 “浙江高考航模加分”和“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等 北大试行北大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32.732.7的人将高校自主招生视为存在严重教育的人将高校自主招生视为存在严重教育不公平现象的环节不公平现象的环节这还不算,此举加大了这还不算,此举加大了多方面的高考成本。多方面的高考成本。 应加快制定考试法,严厉打击作弊行为,应加快制定考试法,严厉打击作弊行为,追究政府、考试组织机构、大学、中

    21、学在考试追究政府、考试组织机构、大学、中学在考试招生中弄虚作假、侵犯受教育者权益的法律责招生中弄虚作假、侵犯受教育者权益的法律责任。任。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一是“提质量提质量”促进促进均衡发展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推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发展。切实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育的重压下

    22、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康快乐成长。 二是二是“缩差距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 ,完善对口支援制度,

    23、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 德国基本法德国基本法( (宪法宪法) )规定,教育管理的重心在规定,教育管理的重心在各州国民教育部,实行地方自治的原则。教育经各州国民教育部,实行地方自治的原则。教育经费由州和市镇政府共同负担,以州政府负担为主。费由州和市镇政府共同负担,以州政府负担为主。在教育公共支出中,州政府承担了在教育公共支出中,州政府承担了3/43/4的份额,市的份额,市镇政府承担了镇政府承担了1/51/5的份额,中央政府所占比重仅在的份额,中央政府所占比重仅在3%3%左右。左右。 这既涉及公立学校,也包括国家认可的民办学校。这既涉及公立学

    24、校,也包括国家认可的民办学校。 民间提供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各教会和工商大企民间提供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各教会和工商大企业及财团,但国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业及财团,但国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德国各州间基础教育财政的平衡体现为事前平衡,德国各州间基础教育财政的平衡体现为事前平衡,即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现的州际财政能力的平即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现的州际财政能力的平衡。衡。三是三是“重配置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根本措施。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努力办好每

    25、一所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学校。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 ,统一学校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 ,加大薄弱学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校改造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一建校标准统一建校标准,实现办学条件均等化实现办学条件均等化;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高水平教师促进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资源共享。 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享平台。 四是四是

    26、“建机制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也是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创新教育管理运必须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行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 ,形成城乡和地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等 强化督导评估强化督导评估, ,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激励机制。 u农民工子

    27、女上学难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 ,农民工子女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据统计据统计,2009,2009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适龄人数达到女适龄人数达到997.1997.1万人。万人。如何给这些孩子一张安稳的书桌如何给这些孩子一张安稳的书桌, ,让他们像城市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 ,健康成长健康成长, ,是促进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公平必须解

    28、决的重大课题。在在20012001年年, ,就明确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就明确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以公办学校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两为主两为主”政策。政策。20032003年年,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多渠道安排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农民工子女就学, ,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学生一视同仁。2006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育法规定, ,把接纳非户籍居住地上学的儿把接纳非户籍居住地上学的儿童纳入政府管理的范畴。

    29、童纳入政府管理的范畴。 20092009年中央财政下拨年中央财政下拨2020亿元亿元, ,专项用于补充专项用于补充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等。的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等。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 ,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的权利。1 1、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规划, ,指导和督促公办中小学认真做好接收指导和督促公办中小学认真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农民

    30、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建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制, ,将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畴将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畴, ,对对接收农民工子女人数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接收农民工子女人数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制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制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 ,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采取措施帮助家采取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 2 2、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潜力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潜力, ,合理调整和完善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学校布局, ,新建、改扩建

    31、一批学校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 ,尽可能尽可能多地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多地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降低入学门槛降低入学门槛, ,简化入学手续简化入学手续, ,不得随意设不得随意设置入学条件限制。置入学条件限制。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 ,不得违反国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3 3、扶持社会力量办学。、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发挥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作用。发挥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作用。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

    32、畴畴, ,制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制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 ,在办学场地、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予支持和指导。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督导工作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督导工作, ,规范其办学行规范其办学行为为, ,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4 4、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根本上要解决农根本上要解决农民工的民工的“身份身份”问题。问题。20102010年年6 6月月, ,广东省出台有关规定广东省出台有关规定, ,实行农民实行农民工积分制入

    33、户城镇政策工积分制入户城镇政策, ,只要积满只要积满6060分分, ,农农民工就可以申请入户民工就可以申请入户, ,其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其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也将得到有效解决。应逐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应逐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 ,逐逐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户, ,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 ,使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同城待遇”。 u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1 1、扩大资助范围。、扩大资助范围。鼓励各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提供资助鼓励各地

    34、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提供资助; ;推进把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助学推进把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体系; ;逐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逐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 ,在免除农村家庭在免除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基础上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基础上, ,将政策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实施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 ;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 ,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样样, ,就能逐步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就能逐步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资助体系过程资助体系, ,实现实

    35、现“应保尽保应保尽保”。 2 2、提高资助标准。、提高资助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不断加大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资助力度, ,让让这些孩子不仅上得起学这些孩子不仅上得起学, ,而且逐步上得好学。而且逐步上得好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活补助标准, ,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 ,建立国家奖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3 3、落实资金保障。、落实资金保障。中央和地方财政要足额安排应当负担的资中央和地方财政要足额安排应当负担的资金

    36、并及时拨付到位。金并及时拨付到位。省级政府要做好统筹协调省级政府要做好统筹协调, ,完善省对下转移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支付制度, ,确保应承担的资金不折不扣地落确保应承担的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实到位。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从其事业收入中提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从其事业收入中提取取4%-6%4%-6%的资金的资金, ,用于助学。用于助学。加强对各项资助经费的管理使用、审计监加强对各项资助经费的管理使用、审计监察察,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把国家有限的财力把国家有限的财力用好。用好。 4 4、动员社会力量。、动员社会力量。社会力量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方社会力量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工程实施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工程实施2020年来年来, ,募集资金超过募集资金超过5656亿元亿元, ,援建希望小学援建希望小学1590015900多所多所, ,资助失学孩子资助失学孩子340340多万名。多万名。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崇文重教、扶危济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崇文重教、扶危济困的文明风气困的文明风气, ,完善各项引导激励政策完善各项引导激励政策, ,形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帮助困难家庭学生成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帮助困难家庭学生的良好氛围。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六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及发展中热点问题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91278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