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物理押题卷(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物理押题卷(含答案).doc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江苏省 镇江市 中考 物理 押题 答案 下载 _模拟试题_中考专区_物理_初中
- 资源描述:
-
1、2022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物理押题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只能从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噪声D“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 冰凌形成B. 冰雪消融C. 雾凇的形成D. 露珠的形成3.下列各种粒子,不带电的是( )A. 原子核B. 质子C. 原子D. 电子4.一个质量为80g的皮球从高处下落了5m,则重力对它做了多少功A. 0JB. 4JC. 40JD. 400J5.如图所示是国庆阅兵式上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
2、的情景,以下面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A地面上的人B“歼10”战斗机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6.某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如图所示。在该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吸气冲程结束后,下一个冲程是()ABCD7.如图中与磁现象有关的四个实验,其对应的判断正确的是()A如图说明磁体周围不同点的磁场方向都不同B如图是电磁感应现象C如图说明电流具有磁效应D如图说明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8.白天给果树浇水时水会蒸发带来浪费,小张为果园设计了晚间自动浇水电路,光控开关S1天黑时闭合,当检测到土壤过于干燥时湿敏开关S2闭合,仅当土壤过于干燥的夜间,电动机开始工作对果树进行浇水作业
3、,以下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ABCD9.如图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和“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的甲、乙两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两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组实验中,燃料的质量均应相等B每组实验中,杯中物质的质量均应相等C甲组实验中,可以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吸热的多少D乙组实验中,可以根据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的多少10.如图所示,质量一定的木块放在由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木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得越来越快;当木块到达B点时。撤去拉力F。木块继续移动,运动得越来越慢。最后停在C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在AB所受的摩擦力小
4、于在BC段所受的摩擦力B木块在BC段运动得越来越慢,是由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小C木块在BC段运动得越来越慢,是由于木块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逐渐减小D木块在AB段运动得越来越快,木块的机械能越来越大,机械能部分转化为热量损失了1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照相机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C实验中,把蜡烛和光屏对调,仍能呈现清晰的像D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不完整1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
5、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t1s时,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t3s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2N;Ct5s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4N;D若第2s到第4s移动的距离是4m,则第2s到第6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2m/s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8分)13. 图1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金属的长度为_cm;图2所示电压表示数_V;图3所示温度计示数为_。14.如图所示,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最后停在粗糙水平面上的B点处。小球滚下过程中 能转化为动能。从A点到B点的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小球受到粗糙水
6、平面对它的 力。15.如图所示,向盒中滴入几滴酒精后就闻到了酒精的气味,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将盒盖盖紧后启动电火花发生器,盒盖向外飞出,这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此过程中_能转化成_能16.用定滑轮匀速提升质量为10kg的物体,所用的拉力为110N,物体在2s内升高0.5m。此过程中的有用功是 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拉力的功率是 W。(g取10N/kg)17.如图圆柱形容器杯中100g水,容器底面积为100cm2,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 pa,小明往杯中加入5g的盐充分搅拌后发现液面几乎不变,说明 。此时水对杯底的压强 (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若忽略加盐过
7、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则盐水的密度是 kg/m3。(2)小明记录一杯100g清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并绘制出了图象,如图,但14分钟后图象遗忘了,他补充了a,b两条图象,其中正确的图线是 。18有一种电热水壶有“烧水”和“保温”两个挡,如图所示是其内部简化电路图,已知R044,R11056,当S接1时,电热水壶处于 (选填“烧水”和“保温”)挡,当S接2时,通电2min该电热水壶产生的热量是 J。19.图是研究“相同时间内导体产生的热量与_的关系”的装置每只烧瓶中煤油质量均为200g,电阻丝,电路中电流通电5min后,左侧烧瓶中的煤油温度升高了,煤油吸收的热量为_J,产生的电热_J.20.某电吹风工作6
8、min,能使如图所示的电能表的转盘转过120转,则该电吹风消耗的电能为_kWh,电功率为_W;一只“220V 10W”的LED灯与一只“220V 100W”的白炽灯正常发光时亮度相当,若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的效率为6%,则LED正常发光效率为_。21.如图所示,电压U=12V,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9V,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0则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为_W阻值为_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灯泡L消耗电功率的最小值是_W在某次正常调节中,R的阻值变化量比L的阻值变化量大,则滑片P的移动方向是_(选填“一定向左”“一定向右”或“向左、向右均可”)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
9、共48分。解答26、27、28题时应有必要的解题过程)22. 请按题目要求作答。(1)下图中,F和O分别为凸透镜的焦点和光心,请将两条光线的光路图补充完整。(2)下图中,插座的一部分已正确接入家庭电路,请将其他部分也正确接入家庭电路。(3)如图所示、OB为反射光线,O为入射点,请画出该光线入射光线及其折射光线 23.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水透镜”,并利用水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如图甲,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向水透镜中注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当将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光屏上的像重新清晰,说明“注水”会使水透镜
10、的焦距变(长/短)。(2)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动,仅仅移动水透镜发现只能在光屏上成一次像,如果此时(吸、注)水,接下来不管如何移动凸透镜,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3)小组成员利用上述器材模拟远视眼的成因和纠正问题,则光屏相当于眼睛的部位是 。水透镜固定在40cm处,其焦距与(2)中相同,则蜡烛应该放在光具座上刻度的范围是 ,放好蜡烛以后,调节光屏的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改变水透镜的凸凹程度模拟出远视眼的成像效果,如果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除了可以在水透镜旁边加一个 (凹、凸)透镜,还可以向 (左、右)移动光屏。24.如图是小红和小娜探究“物体的动能
11、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其中,mAmBmC,hAhChB。(1)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 (填序号)A小球在斜面上的动能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C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D木块被小球撞击后的动能(2)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小红认为 球的动能最大,她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3)分析甲、丙图能得出的结论是 。(4)小娜同学还联想到小球可以模拟汽车,来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当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当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25.小明和小华在实验室做如下两个电学实验:实验次数电阻R/电流I/A150
12、.322100.163200.08(1)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小明所用的器材有:新干电池两节,5、10、20的定值电阻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20 1A”的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及导线若干。实验中小明将5的电阻接入电路中,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经检查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改正错误后,将滑片调至 (选填“A”或“B”)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至某一位置,使电压表示数为1.6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将此时滑片的位置标记为M;接着将5的电阻换为10,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仍为1.6V,读出对
13、应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此时滑片的位置在M的 (选填“左侧”或“右侧”);最后小明换用20的电阻继续进行实验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2)小华利用电源(电压恒定且未知)、电流表、电阻箱(0999.9)、铭牌不清楚的滑动变阻器、开关、单刀双掷开关各一个及导线若干,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电路,测出了额定电流为I额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你帮助小华补全实验方案: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拨至1,调节电阻箱R1,使 ,读出此时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R;仍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拨至2,只调节R2,使电流表示数为I额;在步骤的基础上,将R1阻值调为0,R2的滑片 (填滑动变阻器滑片的
14、位置变化情况),并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则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为:P (用已知量和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实验后小华发现,电路中只需将 和 互换位置,可以更简单地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26. 如图1所示,质量为20kg的重物放在水平地面上,重物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为0.1m2。利用图2所示的滑轮组,小明在20s内将重物匀速提高5m,他对绳子自由端施加的拉力为150N。不计绳重和轮轴处摩擦,g取10N/kg(1)求图1中重物对地面的压强;(2)在图2所述过程中,求小明所做的额外功。小明做功的功率。27.某汽车在平直路面上以75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h的过程中,消耗了5kg汽油,汽油燃烧释放能量的
15、40%随废气通过热电转换装置,汽油热值近似取q5107J/kg,设汽油在气缸内完全燃烧。(1)图示时刻,四冲程汽油机处于 冲程;若该汽油机每分钟完成7200个冲程,则它每秒钟完成 个工作循环(2)若上述过程中汽油燃烧释放能量的30%用来驱动汽车行驶,求汽车所受的阻力f;(3)研究表明新材料的出现可将热电转换装置的效率大幅提高到15%,据此计算,上述过程中随废气排放的能量通过转换装置后可获得多少电能?这些电能可供车内总功率为1000W的用电器持续工作多长时间?28.建设居民楼雨水蓄水系统是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之一,让市民不再“城市看海”图1是小明设计的地下蓄水池(未画出)水位监测及排水电路,R
16、为电阻箱,RF为置于池底的压力敏感电阻,其阻值随上方水的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已知:电压U=12V;当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I0.04A时,铁质开关K被释放,当I0.048A时,K被吸上,从而通过控制池底水泵将水位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RF的阻值随池内水位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1)当池内水位升高时,RF受到水的压力将变 ;(2)请在图1中接入一电压表,要求当水位升高时电压表的示数增大(3)若此电路能控制池内的最低水位0.5m,求所能控制的最高水位(4)为既能调高池内最高水位,又能使池内最高与最低水位的高度差保持不变,小明采取了减小R的调节方案,该该方案是 的(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17、,你的理由是 1【答案】D【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声,但是不一定能听到。故B错误;C、可以从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噪声,也可以在声源处和接收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2.【答案】C【解析】A冰凌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C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3.【答案】C【解析】【详解】A原子核带正电荷,故A不符合题意;B质子带正电荷,故B不符合题意;C原子不带电,故C符合题意;D电子带负电荷,故D不符合题意4.【答案】B【解析】【详解】质量为0.08kg,重力为0.
18、8N,W=FS=Gh=4J故选B。5.【答案】A【解析】解:A、加油机加油过程中相对于地面上的人位置不断变化,以地面上的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故A正确。B、加油机加油过程中相对于“歼10”战斗机位置不变,以“歼10”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故B错误。C、加油机加油过程中相对于加油机中的飞行员位置不变,以加油机中的飞行员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故C错误。D、加油机加油过程中相对于“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位置不变,以“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故D错误。6.【答案】D【解析】解:汽油机四个冲程是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该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