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系统综合设计1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机电系统综合设计1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电 系统 综合 设计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机电系统综合设计(全套)机电系统综合设计(全套)参赛选手:参赛选手:* * * * *机电学院本科课程机电系统综合设计课程介绍内容概述考核与成绩评定参考书目课程介绍n本课程以典型机电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为实例,介绍构成机电系统所需的典型机械机构、传感器、执行装置、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内容,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出发,培养学生对机电系统的设计、分析能力,为从事机电系统的设计及其相关工作打好基础。课程介绍n通过本课程学习,对典型机电系统能够从系统的观点进行分析,并能从宏观上进行机电系统技术架构的基本设计,对机电系统所综合的机械、电子、电气、控制工程、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归纳。
2、机电系统综合设计课程介绍内容概述考核与成绩评定参考书目内容概述(共32学时)n第一章 机电系统概述(2学时)p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p2.机电系统一般组成n第二章 机电系统的控制(6学时)p1.控制系统的构成与原理p2.典型控制方法n第三章 传感测控技术(6学时)p1.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的传感器类型与工作原理p2.测量与控制系统的构成与工作方式内容概述n第四章 机电执行装置与机械机构(4学时)p1.执行装置、机械机构的作用p2.典型机电执行装置和机械机构n第五章 机电系统实例分析(6学时)p消费电子产品中的机电系统实例分析(2学时)p工业领域中的机电系统实例分析(1学时)p汽车与机电系统
3、(1学时)p机电系统与武器系统(2学时)n实践环节 机电系统综合设计实践(8学时)机电系统综合设计课程介绍内容概述考核与成绩评定参考书目考核与成绩评定n平时考察与考试环节结合。n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p平时及实践环节:30%,考试:70%。机电系统综合设计课程介绍内容概述考核与成绩评定参考书目参考书目n三浦宏文(日)机电一体化实用手册,科学出版社,北京,2005n伍清河,计算机控制系统n传感器技术相关教材n机电接口技术相关教材第一章 机电系统概述机电系统综合设计1.1 机电系统机电一体化的系统n机电一体化p利用电子、信息(包括传感器、控制、计算机等)技术使机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pMecha
4、tronics为日本学术界创造的词汇,由机械和电子的英文单词Mechanism和Electronics组合而成。p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机械的柔性化和智能化n柔性化:机构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可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n智能化:系统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甚至有一定的学习能力p简而言之,机电系统就是机电一体化的系统。1.1 机电系统机电一体化的系统n机电一体化的目标p机电一体化的目标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弥补各自技术上的不足。n机械的强度高,输出功率大,可承受大载荷,但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不易实现;n电子领域的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检测与控制,但电子技术却无法自行实现重载
5、荷条件下的运动;p将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实现重载条件下的微小运动或复杂运动。Yamaha数控雕刻机 机电系统实例流水线上的工业机器人1.1 机电系统机电一体化的系统n机电系统的产生与发展p机电设备和其系统是自动化系统的自然演变产品。可以从三个方面窥视这个演变:n纯机械自动化系统(1990早期及以前)n带有电气元件(如继电器器、晶体管、放大器)的自动化设备(1900前1970)n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1970年代现在)1.1 机电系统机电一体化的系统n机电系统的产生与发展p早期自控系统完成自动控制完全依靠机械方式。n例如,水箱实现水位调节时将阀门和浮球连接预设设定水位有浮球高度或者连接臂长
6、度决定。浮球打开或关闭阀门以维持预定水位。1.1 机电系统机电一体化的系统n机电系统的产生与发展p早期自控系统完成自动控制完全依靠机械方式。n另一个完全有机械装置构成的经典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瓦特的飞球控制器,用来调节发动机转速。1.1 机电系统机电一体化的系统n机电系统的产生与发展p使用运算放大器的模拟伺服控制器促成了机电系统的第二次变革。n自动化系统不必是纯机械式。运算放大器会比较设定数据和测量数据,基于二者差值驱动致动器。这个原理发展成后来的机电伺服控制系统。n右图为模拟式电热控制器原理。1.1 机电系统机电一体化的系统n机电系统的产生与发展p1970年代以后,随着微处理器引入控制领域,可编
7、程控制和智能决策引入自动化设备系统中。n数字计算机不仅使控制功能复杂程度超过先前的机械或电气设备,同样使先前不可能实现的设计成为现实。控制功能不仅包含了伺服控制还有许多运算逻辑,错误判断,元件状态监测,网络通信,非线性最佳自适应控制策略。许多功能只用模拟运算电路是不可能实现的。使用数字控制器,这些功能很容易实现,仅仅只是软件上的编码而已。1.1 机电系统机电一体化的系统n机电系统的产生与发展p1970年代以后,随着微处理器引入控制领域,可编程控制和智能决策引入自动化设备系统中。n引入微控制器后,自动化工业在产品和产品生产方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基于微控制器的嵌入式微控制器使可编程生产过程数量增多
8、,如装配线,CNC工具,材料处理。这改变了生产过程,减少了劳动力使用,增加了生产力。产品本身也发生了改变。1.2 机电一体化为机电系统带来的优势n使产品具有原来所不具备的新功能n增强产品的柔性,即所谓的Flexibilityn改善操作性能n满足多样性的需求n扩大设计的灵活性n改善生产的工艺性n使产品结构更为紧凑n减少产品零部件数量n提高产品可靠性n提高品质n节省能源消耗n降低成本1.2 机电一体化为机电系统带来的优势n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到机械控制中:p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的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经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n上述的计算,实际
9、上就是计算机软件的主要功能和作用。n在系统中,通过编制适当的软件实现所需要的控制,从而使系统具有前面所说的各种优势。1.3 机电系统实质n机电系统在系统设计层次方面同时包含三个不同的传统工程领域:p机械工程p电气工程p计算机技术n以系统设计层面来看,机电一体化不只是这些领域的总和,而是这些领域的交叉。n在机电控制系统领域这是革命性的变化。1.3 机电系统实质n机电一体化系统实例p如前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一定具有运动机械,并采用电子技术来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n 机器人n 自动对焦相机n 防抖摄像机n 数控加工中心n 汽车n 电饭煲n 智能电视机n ? 1.3 机电系统实质n机电一体化系统
10、实例p当代汽车n在8位和16位微控制器引入到嵌入式控制中前,汽车中的电子元件只有广播,打火器,发电机和电池充电系统。发动机,传动装置,刹车系统全部由机械方式或半机械方式控制。n现在汽车发动机装有嵌入式控制器,基于负载,速度,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实时控制油料注入的时间和量,提高了油料燃烧效率,减少污染,提升性能。n自动传动装置也有微控制器控制。刹车系统,包括ABS(防抱死系统),TCS(牵引控制系统),DVSC(车辆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同样也由集成控制系统调节发动机或刹车,以期提高车辆控制性能。当代汽车系统当代汽车系统1.3 机电系统实质n“机电一体化”一词由Yaskawa Electric公司的工
11、程师提出。n每一个现代机电系统都有一个或多个嵌入式计算机,或者叫做微控制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应用在机电系统控制中的部分) 是机电系统中关键的一部分。n得益于微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大众市场,机电一体化广泛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微计算机控制器价格不断下降,性能不断上升,使得其可以应用到成千上万的产品中。1.3 机电系统实质n以往机电产品设计团队包括:p设计机械部分的工程师p设计电气部分(如致动器,传感器,放大器)或控制逻辑/算法的工程师p设计电脑软硬件实现产品实时控制的工程师n现在的机电一体化工程师应该可以完成这些所有的工作。设计过程不再是“机械电气设计计算机控制设计”的顺序排列,而是三者同时进行。
12、n机电一体化工程师的最终产品应该是一个由嵌入式计算机控制的机械设备或系统。1.3 机电系统实质n机电系统与人体的对比p如果由人控制操作一个过程,人首先观察系统的行为(如视觉观察),做出决定,然后动用身上的肌肉带动骨骼运动,这样一个控制动作就完成了。1.3 机电系统实质n机电系统与人体的对比p人首先观察系统的行为(如视觉观察),做出决定,然后动用身上的肌肉带动骨骼运动,这样一个控制动作就完成了。机电系统与人体的对比1.3 机电系统实质n机电系统与人体的对比p机电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运动状态和参数,通过ADC输入计算机,经计算形成的控制量由DAC交给致动系统,经由机械机构转换,形成运动。典型的工业机
13、器人1.3 机电系统实质n机电系统与人体的对比归纳对比项目机电系统人体机械装置运动机构骨骼执行装置致动器肌肉能源装置电源、气源等人体转化化学能传感装置各种传感器感觉器官控制装置计算机大脑1.3 机电系统实质n每个计算机控制的机电系统至少有四个基本功能模块,能源装置不属于典型模块。p执行装置(致动器)p机械装置p传感器p计算机或微控制器与控制流程(算法)n先进的微控制器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控制领域有两个主要影响:p取代模拟控制器p促进新型产品和设计1.3 机电系统实质n机电系统的架构p典型的机电系统为“计算机执行装置 机械装置传感器计算机”的信号闭环回路,是一种典型的反馈系统。p有的采用由上位计
14、算机控制的半闭环控制方式。由执行装置、机械装置和传感器自行构成反馈系统,而计算机只给出控制指令。比如采用伺服电机作为执行装置的情况,伺服电机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反馈回路控制运动的精确度。1.3 机电系统实质计算机执行装置传感器机械装置典型机电系统的大闭环架构另一种闭环的机电系统架构描述:机械结构,传感器,致动器,决策部分(微控制器),动力源,人工干预接口1.3 机电系统实质1.3 机电系统实质计算机执行装置传感器机械装置半闭环的机电系统架构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速度慢1.4 机电系统的相关技术简介n机械技术p机械技术是关于机械的机构及利用这些机械机构传递运动的技术。1.4 机电系统的相关技术简介
15、n执行装置技术p要使机构运动,必须有动力源(注意不是能源)。这种动力源就是执行装置。p如利用电能的电动机,利用液压能量的液压驱动装置,利用高压气源的气体驱动装置等。1.4 机电系统的相关技术简介n执行装置技术p电机n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驱动电机的电力控制系统的体积越来越小,控制也越来越方便 ,对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都能够简单地实现高速、高精度控制。1.4 机电系统的相关技术简介n执行装置技术p气动执行装置n这是一种利用工厂的起源,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执行装置,但实现高精度控制较为困难,一般适用于对较轻的物体进行推拉等简单操作。工厂建有专门的空压站提供高压气源各种气动工具应用广泛1.4 机电系
16、统的相关技术简介n执行装置技术p气动执行装置n这是一种利用工厂的起源,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执行装置,但实现高精度控制较为困难,一般适用于对较轻的物体进行推拉等简单操作。1.4 机电系统的相关技术简介n执行装置技术p液压执行装置n推土机、装卸机等大型工程设备上常能见到液压装置。n机器人手臂的驱动装置也经常采用。n结构简单,可实现大功率驱动。1.4 机电系统的相关技术简介n传感器技术p机械运动主要需要测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力、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距离等变量。p实际上机电系统也需要许多其他种类的传感器。p传感器的主要指标包括分辨率、精度和频响。1.4 机电系统的相关技术简介n计算机技术p由传感
17、器检测的机械运动信号一般都要转换成与机械运动成比例的连续电压信号,通过AD转换器变成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而计算机内则以数字信号为基础通过程序运算形成控制量,并经DA变换器输出。1.4 机电系统的相关技术简介n用于控制的计算机和微控制器实例1.4 机电系统的相关技术简介n控制技术p控制技术是根据传感器信号使执行装置和机械装置很好地运动,并编制出能够实现这种目标的程序。p控制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n顺序控制:通过开关或继电器触点的接通与断开控制执行装置的启停,从而对系统依次进行控制。n反馈控制:被控制量主要是位移和速度等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在控制中要不断地调整被控制量,使之达到设定值的控制方式。1.5
18、 机电系统与机电一体化技术展望n进入21世纪以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电系统呈现出更高的智能化,将会出现具有更高的柔性和自适应性的机电一体化系统。p高性能传感器:高精度、智能化、组合式p高智能化处理:学习式、人工智能、知识库p自适应性:自动适应状态和环境的变化p微型机械:超小型的微小型机电装置第二章 机电系统中的机械设计机电系统综合设计2.1 机械基础n机械p源自于希腊语之Mechine及拉丁文Machinap原指“巧妙的设计”,作为一般性的机械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主要是为了区别与手工工具。p现代中文之“机械”一词为机构(Mechanism)和机器(Machine)的总称
19、。机械的特征有:机械是一种人为的实物构件的组合。机械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故机器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是现代机械原理中的最基本的概念。2.1 机械基础n机械p中文机械的现代概念多源自日语之“机械”一词。p日语对“机械”的定义:将具有一定强度的物体组合起来,接受外界提供的能量,按照指定的要求实现确定的相对运动,从而完成某些有效工作的装置。n输入部分:接受能量、物质和信息的部分;n转换和传动部分:将接受的能量、物质和信息传递给其他机械或转换为其他形式的部分;n输出部分:直接完成指定工作的部分;n安装固定部分:使机械上各个部分能够保持各自确定位置的部分。2.1 机械基础n工具pTo
20、ol,虽然工具的各部分也是由具有一定强度的物体组成,但各部分间没有相对运动。n锉刀、锤子、螺丝刀。n仪器pInstrument,虽然仪器的各部分间会发生一定的相对运动,但一般来说仪器不以对外输出有用功为目的。n测试仪器2.1 机械基础n运动副p机械和仪器都是由许多零件组成,各个零件互相接触并做相对运动。这种零件的组合被称为运动副。2.1 机械基础n机构p机械是以各种运动副组成,由此来依次传递运动。p以传递运动或变换运动为目的,由若干个运动副组成的具有确定运动的系统称为机构(mechanism)p机器同时产生运动和能的转换 ,目的是利用或转换机械能以代替或减轻人的劳动;而机构只产生运动的转换,目
21、的是传递或变换运动。运动转换与传动机构各种传动2.1 机械基础n通用机械零、部件p机械由许多零、部件组成,在这些零、部件中,螺栓、螺母、齿轮和弹簧等在各种机械中几乎都会用到,这些零、部件被称为通用零、部件。p注意与标准件区分n标准件:结构、尺寸、画法、标记等各个方面已经完全标准化,并由专业厂生产的常用的零(部)件,如螺纹件、键、销、滚动轴承等等。国内的标准件主要指螺纹紧固件。2.2 典型机械零部件n典型的机械零部件可按用途予以区分p连接件:螺栓、螺母、铆钉等p轴用件:轴、联轴器、轴承、键等p传动件:齿轮、V带、链等p制动件:制动器等p缓冲件:弹簧等p管件:管、管接头、阀等p2.2 典型机械零部
22、件n齿轮p齿轮传动是通过轮齿之间的互相啮合来实现直接接触传动。这种传动方法的传动比精确,传递功率较大。2.2 典型机械零部件n带传动p带传动方法适用于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距离较大的场合。其优点是传动平稳,振动噪声小。缺点是由于带传动利用摩擦力来传递力矩,容易打滑,因此不能用来精确地传动运动。2.2 典型机械零部件n离合器p当要求被动轴作间歇运动时,需要采用离合器。p主要类型:n摩擦离合器n同步离合器n电磁离合器n2.2 典型机械零部件n制动器p制动器是用来降低机械运转速度或迫使机械停止运转的装置。p制动器工作原理是利用摩擦副中产生的摩擦力矩来实现制动作用,或者利用制动力与动力的平衡,使机器运转速
23、度保持恒定。p为了减小制动力矩和制动器的尺寸,通常将制动器配置在机器的高速轴上。2.2 典型机械零部件n联轴器p联轴器用来联接两根轴,传递运动和转矩,机器运转时两轴不能分离,一起回转并传递转矩。 n刚性联轴器:不能补偿两轴间的相对位移。无减振缓冲能力,要求两轴对中性好。p凸缘联轴器p套筒联轴器n挠性联轴器:依靠元件来补偿两轴间的相对位移。有减振缓冲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两轴间的某种位移。2.3 机电系统中的机械n与一般的机械系统设计要求相比,机电系统的机械系统特别要求:p定位精度高p动态响应特性好(即响应要快,稳定性要好)n为达到这些要求,设计中常常突出以下要素:p无间隙p低摩擦p低惯量p高
24、刚度p高谐振频率p适当的阻尼比典型精密机电系统:光驱激光组件2.3 机电系统中的机械n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采取的典型技术手段包括:1) 低摩擦: 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承部件,如采用滚珠丝杠副,滚动导向支承、动(静)压导向支承;2) 缩短传动链:(如电机与丝杠螺母副直接连接,以减少中间传动机构等),提高传动与支承刚度(预紧的方法);3) 选用最佳传动比,以达到提高系统分辨率、减少等效到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2.3 机电系统中的机械n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采取的典型技术手段包括:4) 缩小反向死区误差,如采取消除传动间隙、减少支承变形的措施; 5)
25、提高刚度 改进支承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振动、降低噪声。选材上;结构轻型化、紧密化。n传动部件是主要的运动传递与转换机构,其性能对系统整体性能有关键影响。n支承与架体结构等要素也是重要因素。2.4 机电系统中的机械传动部件n机电系统对机械传动部件的功能要求p机械传动部件的主要功能是传递转矩和转速,它实质上是一种转矩、转速变换器,其目的是使执行元件与负载之间在转矩与转速方面得到最佳匹配。p机械传动部件的传动类型、传动方式、传动刚性以及传动可靠性对机电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有重要影响。机电系统设计时,需要选择传动间隙小、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运动平稳、传递转矩大的传动部件。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