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第七章-环境地学42页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环境科学概论第七章-环境地学42页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科学 概论 第七 地学 42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环境地学环境地学7.1 环境地学的学科性质、地位与作用环境地学的学科性质、地位与作用7.2 人类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地球环境复合系统7.3 人人-地环境复合系统的整体性及各圈层间的地环境复合系统的整体性及各圈层间的影响与响应影响与响应7.4 环境地学的发展趋势环境地学的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环境地学环境地学7.1 7.1 环境地学的学科性质、地位与作用环境地学的学科性质、地位与作用环境地学环境地学 环境地学是以环境地学是以人人- -地复合系统地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发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发生、演变、组成、结构、特性和功能,及其演变、组成、结构、特性和功能,及其整体行为对人类整体行为
2、对人类(以及生物)的影响和作用以及(以及生物)的影响和作用以及人类(生物)对系统发展人类(生物)对系统发展变化的反应或相应,据此制定合理改造、利用和保护资源变化的反应或相应,据此制定合理改造、利用和保护资源与环境优化控制和调节的途径与措施,与环境优化控制和调节的途径与措施,使人类与环境相协使人类与环境相协调调,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的学科。,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的学科。环境地学环境地学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地球环境系统变化;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迁移、转地球环境系统变化;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迁移、转化和交换过程;环境质量及其演变规律;以地表环境系化和交换过程;环境质量及其演变规律;以地表环境系统为中心的
3、延伸与扩展;发展并完善完整的环境地学理统为中心的延伸与扩展;发展并完善完整的环境地学理论体系。论体系。 2. 2. 分支学科:环境地质学、环境水文学、环境土壤学、分支学科:环境地质学、环境水文学、环境土壤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海洋学、污染气象学等。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海洋学、污染气象学等。环境地学环境地学3. 3. 研究思想: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思想:地球系统科学 演化观、循环观、系统观、空间尺度观。演化观、循环观、系统观、空间尺度观。4. 4. 研究的问题研究的问题 第一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是指自然界本身所存在的因素变化:是指自然界本身所存在的因素变化产生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恶化)问题。产
4、生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恶化)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是指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对环境的破坏(和恶化)问题。所产生的对环境的破坏(和恶化)问题。环境地学环境地学 地位:环境科学的一门支柱性、基础性分支学科。地位:环境科学的一门支柱性、基础性分支学科。 作用:建立了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之间的关系,起着作用:建立了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之间的关系,起着将各分支学科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将各分支学科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纽带纽带”作用。作用。环境地学环境地学7.2 7.2 人类人类- -地球复合系统地球复合系统环境地学环境地学7.2 7.2 人类人类-
5、-地球复合系统地球复合系统 什么是人类什么是人类- -地球复合系统地球复合系统? ? 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是由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是由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和和地球环境地球环境两两大系统偶合成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而有序的开放巨大系统偶合成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而有序的开放巨系统。系统。 人人- -地复合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地复合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智慧圈。和智慧圈。环境地学环境地学7.2.1 7.2.1 人类人类- -地球环境复合系统地球环境复合系统(1 1)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是由大气圈下层、水
6、圈、冰冻圈、生物圈、气候系统是由大气圈下层、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土壤圈和岩石圈上部所组成的整个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土壤圈和岩石圈上部所组成的整个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相互作用。密切而复杂的相互作用。(2 2)大气环境与边界层中的空气污染)大气环境与边界层中的空气污染大气是地球系统中最活跃、变化最大的部分,作为人大气是地球系统中最活跃、变化最大的部分,作为人类类- -地球复合系统中子系统之一的大气圈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地球复合系统中子系统之一的大气圈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地学环境地学大气环境及空气污染大气环境及空气污染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是地球系统中以大气为中心介质
7、的自然环境,通常是地球系统中以大气为中心介质的自然环境,通常指大气圈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臭氧层及其以下的部分,尤其是指大气圈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臭氧层及其以下的部分,尤其是指边界层内的大气状态。指边界层内的大气状态。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进入大气,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人为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尤其是局地空气污染的主要原人为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尤其是局地空气污
8、染的主要原因。因。环境地学环境地学空气污染物的分类及特点空气污染物的分类及特点环境地学环境地学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弥散及研究方法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弥散及研究方法 广义的大气弥散广义的大气弥散泛指进入大气的污染物通过风、泛指进入大气的污染物通过风、湍流、抬升、下沉、干湿沉降、化学转化等过程在空湍流、抬升、下沉、干湿沉降、化学转化等过程在空间逐渐分散、稀释的现象。间逐渐分散、稀释的现象。它虽有助于缓解局地大气污染,但会扩大污染物它虽有助于缓解局地大气污染,但会扩大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可能会导致二次污染的形成,或将污染的影响范围,可能会导致二次污染的形成,或将污染转移到土壤及水体中去。转移到土壤及水体中去。
9、其研究方法一般分数学模拟、室内流体物理模拟其研究方法一般分数学模拟、室内流体物理模拟(如风洞、水槽、对流室模拟)及现场实验。(如风洞、水槽、对流室模拟)及现场实验。环境地学环境地学(3 3)大气圈的能量循环与物质循环)大气圈的能量循环与物质循环 大气圈的能量循环大气圈的能量循环 地球系统的辐射平衡地球系统的辐射平衡 大气和海洋的能量交换大气和海洋的能量交换 大气和陆地的能量交换大气和陆地的能量交换环境地学环境地学大气圈的水循环大气圈的水循环 海洋和大气间的水汽交换海洋和大气间的水汽交换 大气中的水汽运输大气中的水汽运输 生物圈驱动的水汽循环生物圈驱动的水汽循环环境地学环境地学 海海-气耦合系统
10、气耦合系统 植物的作用植物的作用 冰层覆盖冰层覆盖(4)气候系统与大气圈能量及水分循环的关系气候系统与大气圈能量及水分循环的关系环境地学环境地学(5)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CO2、CH4、N2O、CFCs(氯氟烃类氯氟烃类) 酸雨酸雨 臭氧层屏蔽作用的破坏及影响臭氧层屏蔽作用的破坏及影响 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环境地学环境地学(5)空气资源的价值及保护空气资源的价值及保护通过动物的呼吸,新鲜空气中含有的氧气由血液输送到体内通过动物的呼吸,新鲜空气中含有的氧气由血液输送到体内各组织和细胞并参与各种生化反应和代谢过程,才能使生命得各
11、组织和细胞并参与各种生化反应和代谢过程,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以延续。空气还是第一性生产者空气还是第一性生产者植物的呼吸及正常生理反应中必植物的呼吸及正常生理反应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空气运动除了能促进物质、热量和水汽的交不可少的物质。空气运动除了能促进物质、热量和水汽的交换,产生形形色色的大气现象、为人类提供清洁的风能外,还换,产生形形色色的大气现象、为人类提供清洁的风能外,还是植物种子传播的重要途径。是植物种子传播的重要途径。地球大气温室效应还大大抑制了地面温度的剧烈变化;保护地球大气温室效应还大大抑制了地面温度的剧烈变化;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宇宙射线和流星的伤害;为工农业生产提了地球上的生物
12、不受宇宙射线和流星的伤害;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供了丰富的原料。环境地学环境地学但对于某个区域(如城市、山谷、盆地)来说,大气但对于某个区域(如城市、山谷、盆地)来说,大气对人类活动排放于其中的污染物的自净、稀释能力是有限对人类活动排放于其中的污染物的自净、稀释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过了其大气环境容量的阈值,环境空气质量将的。如果超过了其大气环境容量的阈值,环境空气质量将明显恶化。除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实行清洁明显恶化。除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实行清洁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森林面积(图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森林面积(图7-27-2)之外,保护)之外,保护空气资源,改
13、善环境空气质量还须采取法律手段以及经济空气资源,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还须采取法律手段以及经济手段。手段。环境地学环境地学图图 7-2 19802019世界森林面积的变化世界森林面积的变化(引自世界资源报告,(引自世界资源报告,UNDP,UNEP,WB,WRI,2019)环境地学环境地学7.2.2 7.2.2 水环境与海洋环境水环境与海洋环境(1 1)水循环的基本类型)水循环的基本类型 大循环:大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由于广及全球,故名大循环,又称外循环。由于广及全球,故名大循环,又称外循环。 小循环:小循环: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
14、地与大气之间的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小循环又称内部循环,前者又可称为海洋水分交换过程。小循环又称内部循环,前者又可称为海洋小循环,后者称陆地小循环。小循环,后者称陆地小循环。环境地学环境地学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数量表示。即在一定的时域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数量表示。即在一定的时域空间内,水分在循环、转化过程中,其数量遵循质空间内,水分在循环、转化过程中,其数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量守恒定律,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等于该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图必等于该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图7-37-3)。)。 水循环是地球上客
15、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水量平衡水循环是地球上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内在规律。是水循环的内在规律。(2)水量平衡水量平衡环境地学环境地学图图7-3全球水文循环过程(根据全球水文循环过程(根据Moore,2019重绘)重绘)环境地学环境地学(3)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