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网技术-接入网.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现代通信网技术-接入网.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通信网 技术 接入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11章 宽带接入网第11章 宽带接入网1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接入网的基本概念11.2 V5接口接口11.3 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11.4 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思考题思考题第11章 宽带接入网1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接入网的基本概念11.1.1 接入网的发展背景接入网的发展背景接入网的位置,在传统电信网上被称为用户环路,接入方式以铜双绞线为主,这种方式只能解决电话或低速数据的接入,其特点是业务单一,用户到本地交换机点到点连接。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信网由单一业务的电话网逐步演变为多业务综合网,因此电信网的接入部分必须相应地具备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的特
2、征。设计一种独立于具体业务网的基础接入平台,它对上层所有业务流都透明传送,我们称这个基础接入平台为接入网。第11章 宽带接入网图11.1 接入网在电信网中的位置核心网(交换/传输)接入网CPESNIUNI接入网SNICPEUNI第11章 宽带接入网骨干网上,由于ATM技术、宽带IP技术、SDH技术和波分复用技术的成功引入,骨干网已具备了宽带化、综合化的能力。另一方面,用户侧CPN/CPE的速率也在突飞猛进。然而,面对核心网和用户侧带宽的快速增长,中间的接入网却仍停留在窄带和模拟的水平上,接入网的宽带化和IP化将成为本世纪初接入网发展的大趋势。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最后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宽带铜线
3、接入、光纤接入、无线接入等新技术这两年已逐渐成熟,设备成本大大下降,宽带接入网的建设成本和用户的接入成本已降到了一个合理的范围。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在标准化方面,ITU-T第13工作组于1995年7月通过了关于接入网框架结构等方面的建议G.902,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标准。接入技术的多元化是接入网的一个基本特征。 接入技术可以分为有线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两大类,目前向用户提供宽带业务的主要有基于铜线的ADSL技术、光纤技术、基于HFC的Cable Modem及宽带无线等接入方式,而ADSL和光纤两种接入方式占了90%以上。第11章 宽带接入网11.1.2 接入网的定义和定界接入网的定义和定界
4、 1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的定义 根据ITU-T建议G.902的定义: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所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并可通过Q3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它包含用户线传输系统、复用设备、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和用户网络接口设备。其功能包括交叉连接、复用、传输,但一般不包括交换功能,并且独立于交换机。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相应的信令处理由SN完成。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ITU-T接入网的主要设计目标如下: (1) 支持综合业务接入。将接入网从具体的业务网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于具体业务网的基础接入平台,以支持综
5、合业务接入,这有利于降低接入网的建设成本。 (2) 开放、标准化SNI接口。将接入网与本地交换设备之间的接口,即SNI接口由专用接口定义为标准化的开放接口,这样AN设备和交换设备就可以由不同的厂商提供,为大量企业参与接入设备市场的竞争提供了技术保证,有利于设备价格的下降。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3) 独立于SN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网管系统通过标准化的接口连接TMN,由TMN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通常宽带与窄带的划分标准是用户网络接口上的速率,即将以分组交换方式为基础,把用户网络接口上的最大接入速率超过2 Mb/s的用户接入系统称为宽带接入,对最小接入速率则没有限制;窄带接入系统是基于
6、传统的64 kb/s的电路交换方式发展而来的,对基于IP的高速数据业务支持能力差。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2接入网的定界接入网的定界 接入网覆盖的范围由三个接口界定,如图11.2所示。网络侧经SNI与业务节点(SN)相连,用户侧经UNI接口与用户驻地设备(CPE)相连,CPE可以是简单的一个终端,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局域网或其他任意的用户专用网。TMN侧可通过标准管理接口Q3对接入网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 其中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比如SN可以是本地交换机、IP路由器、租用线业务节点或特定配置的视频点播 (VOD)等。接入网允许与多个SN相连,既可以接入多个支持不同业务的SN,也可以接入支持相同业务
7、的多个SN。第11章 宽带接入网图11.2 接入网的定界接入网(AN)Q3UNI业务节点(SN)SNIQ3TMN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3一般物理结构一般物理结构 接入网从物理上可分为馈线段、配线段和引入线段,图11.3为接入网的一般物理结构。图11.3 接入网的一般物理结构局端设备馈线段业务节点SNI配线段远端设备引入线UNI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连接业务节点和局端设备之间的部分称为馈线段,接入网的局端设备可以放在机房内,即和业务节点放在一起,也可以放在机房外。如果局端设备与业务节点放在一起,则局端设备一般通过电接口与业务节点直连;如果局端设备没有与业务节点放在一起,则馈线段一般采用有源光接入
8、技术,如SDH、PDH等。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是环型或星型。连接局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的部分称为配线段,局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可采用无源光纤、无线或铜线方式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是星型或树型。引入线部分的传输媒介一般为铜线或无线。第11章 宽带接入网11.1.3 主要功能和协议参考模型主要功能和协议参考模型 1接入网的功能模型接入网的功能模型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分为五个基本功能组:用户口功能(UPF)、业务口功能(SPF)、核心功能(CF)、传送功能(TF)和接入网系统管理功能(AN-SMF),其结构如图11.4所示。图11.4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用户口功能核心功能传送功能核心功能业务口功能接入网系统
9、管理功能UNISNIQ3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1) 用户口功能 用户口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将特定UNI的要求与核心功能和管理功能相适配。主要功能有:终结UNI功能、A/D转换和信令转换、UNI的激活与去激活、UNI承载通路/承载能力的处理、UNI的测试。 2) 业务口功能 业务口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将特定SNI规定的要求与公用承载通路相适配以便核心功能处理,也负责选择有关的信息以便在AN-SMF中进行处理。主要功能有:终结SNI功能、将承载通路的需要和即时的管理及操作需要映射进核心的功能、对特定的SNI所需的协议进行协议映射,以及SNI的测试。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3) 核心功能 核心功能的主要作用是
10、负责将个别用户承载通路或业务口承载通路的要求与公用传送承载通路相适配。核心功能包括:接入承载通路的处理、承载通路集中、信令和分组信息的复用、ATM传送承载通路的仿真及管理和控制。 4) 传送功能 传送功能的主要作用是为接入网中不同地点之间公用承载通路的传送提供通道,也为所用传输媒介提供媒介适配功能。主要功能有:复用功能、交叉连接功能、管理功能、物理媒介功能等。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5) 接入网系统管理功能 接入网系统管理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协调接入网内UPF、SPF、CF 和TF的指配、操作和维护,也负责协调用户终端(经UNI)和业务节点(经SNI)的操作功能, 。主要功能有:配置和控制功能、指配
11、协调功能、故障监测和指示功能、用户信息和性能数据收集功能、安全控制功能、资源管理功能、对UPF和SN协调的即时管理和操作功能。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2接入网的参考模型接入网的参考模型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实际是以ITU-T G.803建议的分层模型为基础的,而分层模型则定义了构成接入网的各实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接入网的通用协议参考模型如图11.5所示。电路层面向电路层接入点之间信息的承载模式,例如电路模式、分组模式、帧中继模式、ATM模式等。通道层定义了通道层接入点之间信息的传递方式,并为电路层提供透明的通道,如PDH、SDH 、ATM及其他类型的通道。第11章 宽带接入网图11.5 接入网通用
12、协议参考模型接入承载处理功能层AF电路层(CL)通道层(TP)传输媒介层(TM)层管理系统管理接人承载能力要求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传输媒介层则与具体的传输媒介相关,相当于OSI的物理层,它可以是铜线系统(xDSL)、光纤接入系统、无线接入系统、混合接入系统等,而具体的传输媒介可以是双绞线、光纤、无线或同轴光纤混合方式等。接入承载处理功能位于电路层之上,主要用于用户承载体、用户信令及控制与管理。第11章 宽带接入网11.1.4 接入网的主要接口接入网的主要接口 接入网有三种主要接口,即业务节点接口、用户网络接口和维护管理接口等。 1业务节点接口业务节点接口(SNI) SNI是接入网和SN之间的
13、接口,可分为支持单一接入的SNI和综合接入的SNI。目前支持单一接入的SNI主要有模拟Z接口和数字V接口两大类,其中Z接口对应于UNI的模拟2线音频接口,可提供模拟电话业务或模拟租用线业务;数字V接口主要包括ITU-T定义的V1-V4。支持综合接入的标准化接口目前有V5接口和以ATM为基础支持宽带综合接入的VB5接口,但VB5目前尚在制定中,还很不完善。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2用户网络接口用户网络接口(UNI) UNI在用户侧,接入网经由用户网络接口与用户宅用设备(CPE)或用户驻地网(CPN)相连。用户网络接口主要有传统的模拟电话Z 接口、ISDN基本速率接口、ISDN 基群速率接口、ATM
14、 接口、E1接口、以太网接口,以及其他接口。 3维护管理接口维护管理接口(Q3) 维护管理接口是电信管理网与电信网各部分的标准接口。接入网也是经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以方便TMN管理功能的实施。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11.1.5 接入网的分类接入网的分类 根据宽带接入网采用的传输媒介和传输技术的不同,接入网可分为宽带有线接入网和宽带无线接入网两大类。 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主要包括:基于双绞线的xDSL技术、基于HFC网(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的Cable Modem技术、光纤接入网技术等。 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主要包括:3.5 GHz固定无线接入、LMDS等。第11章 宽带接入网11
15、.2 V5 接接 口口11.2.1 V5接口概述接口概述 V5的概念最初由美国Bellcore提出,它是专为接入网的发展而提出的本地交换机(LE)和接入网之间的新型数字接口,属于SNI范畴。 V5接口正是为了适应接入网范围内多种传输媒介、多种接入配置、多种业务并存的情况而提出的。根据速率的不同,V5接口分为V5.1和V5.2接口。第11章 宽带接入网ITU-T第13组于1994年分别通过了V5.1接口的G.964建议和V5.2 接口的G.965建议。与V5接口相关的标准还涉及V5.1和V5.2接口的测试规范、具有V5接口的AN/LE设备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等方面。我国则在ITU-T的
16、V5接口技术规范基础上,于1996年完成了相应的V5.1和V5.2接口技术规范的制定,并根据我国电信网络的现状,明确了部分可选参数,指明了适用于我国的PSTN协议消息和协议数据单元,并提供适合我国国情的V5接口国内PSTN协议映射规范技术要求。第11章 宽带接入网如果AN-SNI侧和SN-SNI侧不在同一地方,则可以使用V5接口来实现透明的远端连接。V5接口协议规定了接入网和LE之间互联的信号物理标准、呼叫控制信息传递协议,使得PSTN/ISDN用户端口终止于接入网而不是LE。通过V5接口接入网只需要完成对用户端业务的提供,呼叫控制功能仍然留给LE完成。第11章 宽带接入网V5接口主要的优点如
17、下: (1) 支持接入网通过复用/分路手段实现对大量用户信 令和业务流更有效的传输;(2) 支持通过Q3接口对接入网进行网络管理;(3) 支持对接入网的资源管理和维护;(4) 支持用户选择LE;(5) 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资源。第11章 宽带接入网11.2.2 V5接口支持的业务接口支持的业务 V5接口的现行标准有V5.1和V5.2两个,二者的区别如下: V5.1接口由一条2.048 Mb/s的链路构成,一般在连接小规模的接入网时使用,时隙与业务端口一一对应,不支持集线功能,不支持用户端口的ISDN基群速率接入,也没有通信链路保护功能。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V5.2接口按需可以由116个2.
18、048 Mb/s链路构成,用于中大规模的接入网连接。 它支持集线功能、时隙动态分配、用户端口的ISDN基群速率接入,可以使用大于E1速率的链路(最高16个E1速率);V5.2接口能使用承载通路连接(BCC)协议以允许LE向接入网发出请求,并完成接入网用户端口和V5接口指定时隙间的连接建立和释放,提供专门的保护协议进行通信链路保护。 V5.1接口可以看成V5.2接口的子集,V5.1接口可以升级为V5.2接口。第11章 宽带接入网图11.6 V5接口连接示意(a) V5.1接口;(b) V5.2接口用户电路复用模拟数字 BRI接入网一个 2.048 Mb/s 链路AN侧 SNI用户电路线路集中模拟
19、数字 PRI数字 BRILE本地交换机LE侧 SNI(a)LE多个 2.048 Mb/s 链路(116)(b)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1PSTN业务业务 V5接口既支持单个模拟用户的接入,又支持PABX的接入,其中用户信令可以是双音多频信号也可以是线路状态信号,二者均对用户附加业务没有影响。在使用PABX的情况下,支持用户直接拨入功能。 2ISDN业务业务 V5.1接口支持ISDN-BRI接入,而V5.2接口既支持ISDN-BRI接入,又支持ISDN-PRI接入。B通道和D通道的承载业务、分组业务和补充业务均不受限制。但V5接口不直接支持低于64 kb/s的通道速率。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3专线
20、业务专线业务 专线包括永久租用线、半永久租用线和永久线路(PL),可以是模拟用户,也可以是数字用户。半永久租用线路通过V5接口,可以使用ISDN中的一个或两个B通道,而永久租用线和永久线路则旁路V5接口。第11章 宽带接入网11.2.3 V5接口的功能描述接口的功能描述 1V5接口的协议结构接口的协议结构图11.7 V5接口的分层协议结构PSTN协议控制协议链路控制协议BCC协议保护协议LAPV5-DL映射功能LAPV5-EFC64AN 帧中继D16 / 64ET/L2LCTEPSTND16 / 64L2Q.921Q.931ISDN TEANPSTN协议控制协议链路控制协议BCC协议保护协议Q
21、.931LAPV5-DLQ.921映射功能LAPV5-EFC64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V5接口LE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1) V5接口的物理层接口的物理层 V5接口规定每个2.048 Mb/s链路的电气和物理特性均符合G.703建议的规定,即采用HDB3码。抖动性能则应符合.823相关要求。允许在LE和接入网之间插入附加的透明数字链路来增加接口的应用范围。5接口可以提供双向比特传输、字节识别和帧同步必要的定时信息。V5接口还具有循环冗余检验(CRC)功能。其帧结构符合ITU-T建议G.704 和.706中的规定。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2) V5接口第二层 V5接口的第二层是仅对通道而言(见图
22、11.7)的,使用的规程称为LAPV5,其目的是为了允许灵活地将不同的信息流复用到通道上去。LAPV5基于N-ISDN的LAPD规程,分为两个子层,即封装功能子层(LAPV5-EF)和数据链路子层(LAPV5-DL)。此外,AN的第二层功能中还应包括帧中继子层(AN-FR),它用于支持ISDN D通道信息,各层之间的通信由映射功能完成。LAPV5-EF子层用于封装AN和LE间的信息,实现透明传输;LAPV5-DL子层定义了AN和LE间对等实体的信息交换方式。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3) V5接口的第三层协议 V5接口的第三层功能是协议处理功能,在V5接口内,支持的面向消息的第三层协议有:PSTN
23、协议、控制协议(公共控制和用户端口控制)、链路控制协议、BCC协议和保护协议,后三个协议仅用于V5.2接口。第11章 宽带接入网2V5接口的功能描述接口的功能描述图11.8 V5接口的功能描述承载通道ISDN D 通道信息PSTN 信令信息公共控制信息链路控制信息*保护信息*承载通路连接*定时信息接入网本地交换局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1) 承载通道:为来自ISDN-BRI用户端口分配的B通路或为来自PSTN用户端口的PCM 64 kb/s通道提供双向的传输能力。 (2) ISDN D通道信息:为来自ISDN-BRI和ISDN-PRI用户端口(V5.2接口)的D通路信息(包括信令,分组型和帧中
24、继型数据)提供双向的传输能力。 (3) PSTN信令信息:为PSTN用户端口的信令信息提供双向的传输能力。 (4) 用户端口控制: 提供每个PSTN和ISDN用户端口状态和控制信息的双向传输能力。 (5) 2048 kb/s链路的控制:2048 kb/s链路的帧定位、复帧定位、告警指示和对CRC信息的管理控制。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6) 第二层链路的控制:为控制协议、PSTN协议、链路控制协议和承载通路连接(BCC)等第三层协议信息提供双向传输能力。 (7) 用于支持公共功能的控制:提供V5.2接口系统启动规程,指配数据和重新启动能力的同步应用。 (8) 定时:提供比特传输、字节识别和帧定位
25、必要的定时信息,这种定时信息也可用于LE和AN之间的同步操作。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9) 承载通路连接(BCC)协议:仅用于V5.2接口。BCC协议用来把一特定2.048 Mb/s链路上的承载通路基于呼叫分配给用户端口。BCC协议也提供审核功能,用来检查AN内V5.2承载通路的分配和连接。另外,BCC协议还可提供AN内部故障报告功能,用来通知LE有关AN内部影响承载通路连接的故障。 (10) 业务所需要的多速率连接:应在V5.2接口内的一个2048 kb/s链路上提供。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11) 链路控制协议:主要用于接口链路的阻塞和解除阻塞;通过链路身份标识来核实特定链路的一致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