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小学教学设计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八章小学教学设计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小学 教学 设计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第八章 小学教学设计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小学教学设计的概述一、含义一、含义小学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小学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各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形成最特点,将教学各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形成最佳教学方案的过程。佳教学方案的过程。(1 1)必须有确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必须有确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2 2)教学设计是将教学中各要素有目的、有)教学设计是将教学中各要素有目的、有条件、有顺序地安排,以达到最优组合;条件、有顺序地安排,以达到最优组合;(3 3)教学设计仅是对教学系统的预先分析与)教学设计仅是对教学系统的预先
2、分析与决定,是一个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决定,是一个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3二、教学设计的原则1 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2 2、程序性原则、程序性原则3 3、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4三、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 1、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2 2、教学设计应包括短期设计和长期设计两种、教学设计应包括短期设计和长期设计两种3 3、教学设计必须坚持系统、教学设计必须坚持系统4 4、教学设计应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学、教学设计应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规律的基础上习心理规律的基础上5四、教学设计的系统模式1 1、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2
3、2、进行教学分析、进行教学分析3 3、检查起点行为、检查起点行为4 4、制定作业目标、制定作业目标5 5、拟定测试题目、拟定测试题目6 6、提出教学策略、提出教学策略7 7、选定教学内容、选定教学内容8 8、作形成性评价、作形成性评价9 9、作总结性评价、作总结性评价2022/6/96第一节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类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四、任务分析7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一)概念:(一)概念: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结果。 (二)意义:(二)意义:1 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指导
4、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2 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3 3、指引学生学习、指引学生学习8二、教学目标分类二、教学目标分类布卢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的教育目标分类:教育目标教育目标认知目标认知目标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 动作技能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知识知识 领会领会应用应用 分析分析 综合综合 评价评价 接受接受 反应反应 形成价值观念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 系统系统 价值体系价值体系 个性化个性化 知觉知觉 模仿模仿操作操作 准确准确连贯连贯 习惯化习惯化9三、教学目标的表述三、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行为目标(一)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行为目标是指用可
5、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陈述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具体目标产生条件产生条件行为标准行为标准行为目标三个要素行为目标三个要素101 1、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即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形成的可观察、即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如“写出写出”、“列出列出”、“解答解答”等,旨在说等,旨在说明明“做什么做什么”。2 2、产生条件、产生条件即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即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如如“根据参考书根据参考书”、“按课文内容按课文内容”、“不用不用笔算笔算”等,旨在说明等,旨在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做在什么条件下做”。 11 3 3、行为标
6、准、行为标准即提出符合行为要求的行为标准。即提出符合行为要求的行为标准。如如“没有语法或拼写错误没有语法或拼写错误”、“90%90%正确正确”、“3030分钟内完成分钟内完成”,旨在说明,旨在说明“有多好有多好”。例如,在语文课上,例如,在语文课上,“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析能力”就是一个含糊的教学目标,缺乏指导就是一个含糊的教学目标,缺乏指导和评价意义,应改为和评价意义,应改为“提供报上一篇文章(产提供报上一篇文章(产生的条件),学生能将文章中所陈述事实的句生的条件),学生能将文章中所陈述事实的句子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归类,做到全部正确(行子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归类,做到全部
7、正确(行为标准)为标准)”。 12(二)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二)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但内在的心理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但内在的心理变化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有人提出了变化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有人提出了内部心理与外部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方内部心理与外部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方法。法。13心理与行为相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结合的目标一般教学目标一般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用一个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用一个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内部变化,如记忆、知觉、理生的内部变化,如记忆、知觉、
8、理解、创造、欣赏等;解、创造、欣赏等;列出具体行为样例,即学生通过教学所产列出具体行为样例,即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能反映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生的能反映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14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这样陈述教学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这样陈述教学目标:目标:A.A.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反映心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反映心理变化)。理变化)。A-a.A-a.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的条件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的条件(行为样例)。(行为样例)。A-b.A-b.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的句子(行为样例)。的句子(行为样例)。A-c.A-c.对提供的含有类
9、比法和喻证法的课对提供的含有类比法和喻证法的课文,能指出包含了类比法的句子(行为文,能指出包含了类比法的句子(行为样例)。样例)。15这里的这里的“A”A”陈述了教学目标中的要义陈述了教学目标中的要义是是“理解理解”,而非,而非“理解理解”的具体行的具体行为。但这些行为样例(为。但这些行为样例(A-aA-a,A-bA-b,A-cA-c)仅仅是表明仅仅是表明“理解理解”的许多可能的行的许多可能的行为中的样例而已。这样,既强调了学为中的样例而已。这样,既强调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内在心理变化,又克服生学习结果的内在心理变化,又克服了目标陈述上含糊不清的弊端,实现了目标陈述上含糊不清的弊端,实现内外结合。
10、内外结合。16四、任务分析四、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任务分析是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出发,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反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一直追问到学生的的起始状态起始状态为止,然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为止,然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逐级排列出来。目标逐级排列出来。17通过任务分
11、析,教师能够确定出学生的起通过任务分析,教师能够确定出学生的起始状态;能够分析出从起始状态到最终目始状态;能够分析出从起始状态到最终目标之间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行为倾向;标之间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行为倾向;能够确定出为实现最终目标而逐级实现各能够确定出为实现最终目标而逐级实现各种子目标的逻辑顺序。种子目标的逻辑顺序。 18第二节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过教学过程要素程要素教学事项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教学情景教学情景19一、教学事项一、教学事项教学是有一定程序结构的。在教学程序教学是有一定程序结构的。在教学程序中,学生的学习随事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随
12、事先设计的教学情境而进行,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教而进行,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教学事项。学事项。 加涅指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九大加涅指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九大教学事项。教学事项。20引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注意指示教学目标指示教学目标唤起先前经验唤起先前经验呈现教学内容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提供学习指导展现学习行为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予反馈适时给予反馈评定学习结果评定学习结果加强记忆加强记忆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教学事项教学事项21(一)引起学生注意(一)引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教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教师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师可以通过三
13、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注意。1 1、激发求知欲、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他的教学活动。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他的教学活动。2 2、变化教学情境、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3 3、配合学生经验、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主题之上。然后转到所教主题之上。22(二)指示教学目标(二)指示教学目标在引起
14、学生注意之后,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在引起学生注意之后,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学生在学习中迷失方向。方法,以免学生在学习中迷失方向。在向学生陈述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用学生能够在向学生陈述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确保学生理解目标和结果,形成理解的语言,确保学生理解目标和结果,形成心理定向。心理定向。这等于是用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基础产生对这等于是用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基础产生对新知识的期望。新知识的期望。如果将未曾学习的新概念包含在教学目标之中,如果将未曾学习的新概念包含在教学目标之中,将会使学生
15、感到困惑或不理解,从而达不到教将会使学生感到困惑或不理解,从而达不到教师交待教学目的所预期的定向效果。师交待教学目的所预期的定向效果。 23(三)唤起先前经验(三)唤起先前经验任何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原有知识为技能为任何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原有知识为技能为基础。教师要激活学生头脑中的与新知识有基础。教师要激活学生头脑中的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技能,以此为基础推到和生发出关的旧知识技能,以此为基础推到和生发出新知识。如果发现学生缺乏必需的基础知识新知识。如果发现学生缺乏必需的基础知识技能,就要给予及时辅导,以免学习困难。技能,就要给予及时辅导,以免学习困难。24(四)呈现教学内容(四)呈现教学内容在整
16、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学材料为中介的师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学材料为中介的师生互动过程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互动过程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教学材料的性质、学生学习特点与预时要根据教学材料的性质、学生学习特点与预期学习结果等有关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期学习结果等有关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和策略。25(五)提供学习指导(五)提供学习指导1 1、当学生对人名地名等事实性的问题不理解时,可以、当学生对人名地名等事实性的问题不理解时,可以给予直接指导,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事实给予直接指导,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的
17、。性的问题不能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的。2 2、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以提供间接、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以提供间接指导,即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进指导,即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进一步推理而求得答案。一步推理而求得答案。3 3、在进行间接方式指导时,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而采、在进行间接方式指导时,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能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给予较用不同的方法,对于能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给予较少指导,鼓励自行解决问题,对于能力差个性依赖的少指导,鼓励自行解决问题,对于能力差个性依赖的学生,给予较多的指导,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在
18、学生,给予较多的指导,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在学习指导中,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学习指导中,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并教学生一些记忆和理解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新起,并教学生一些记忆和理解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保持。知识的保持。 26(六)展现学习行为(六)展现学习行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行为上的三种线索来判定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行为上的三种线索来判定学生是否产生了学习:生是否产生了学习:1 1、眼神和表情,当求知活动由困惑而获得理、眼神和表情,当求知活动由困惑而获得理解时,学生的眼神和表情会流露出一种满意的解时,学生的眼神和表情会流露出一种满意的状态。状态。2 2、随时指
19、定学生代表将所学知识或问题答案、随时指定学生代表将所学知识或问题答案说出来。说出来。3 3、根据学生的课堂作业来检查全班学生的理、根据学生的课堂作业来检查全班学生的理解状况。解状况。 27(七)适时给予反馈(七)适时给予反馈当学生表现出一次正确行为时,未必就表示他当学生表现出一次正确行为时,未必就表示他已确实学到了该种行为,因为靠短时记忆学到已确实学到了该种行为,因为靠短时记忆学到的东西如果不加复习,就难以存储在长时记忆的东西如果不加复习,就难以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反馈,使其整合新旧中,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反馈,使其整合新旧知识,加强对正确反应的记忆。知识,加强对正确反应的记忆。
20、学生反应的反馈线索既可以来自自己,如技能学生反应的反馈线索既可以来自自己,如技能的学习,正确的行为导致正确的结果,根据行的学习,正确的行为导致正确的结果,根据行为的结果,自己能够找到体态活动与正确行为为的结果,自己能够找到体态活动与正确行为之间的关系,也可来自教师,尤其是知识的学之间的关系,也可来自教师,尤其是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作业和谈话而获得反馈。习,可以通过作业和谈话而获得反馈。28(八)评定学习结果(八)评定学习结果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或者课堂小测验、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或者课堂小测验、或者其他课堂问答,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或者其他课堂问答,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学
21、生中普遍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予一定辅导。存在的问题,给予一定辅导。29(九)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九)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当确知学生获得了所教知识技能之后,就当确知学生获得了所教知识技能之后,就要教学生如何记住知识,并给以复习的机要教学生如何记住知识,并给以复习的机会,以便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要提供一会,以便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要提供一些问题和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应用所学些问题和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习迁移。知识和技能,促进学习迁移。 30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
22、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是整个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要素之一。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常要用到以下一些基本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常要用到以下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读指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读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等。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等。 31三、教学媒体三、教学媒体一般来说,学校中的教学媒体包括: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