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4章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温度 生态 关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四章 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 温度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子。首先,温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等生理生化活动产生深刻影响;其次,温度对生物的分布及数量也有一定的决定作用。本章的主要内容有: 1、温度及其变化规律 2、节律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3、极端变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4、城市的热岛效应对城市植物的影响第一节 温度及其变化规律 温度是指热能的强度(即热能的指标之一,热能的另一种指标是热容量),用“度”来表示,一般而言,温度升高,热量也大,所以生态学和生物学者常把“温度” 与“热” 视为同义。一、热量平衡 热量平衡是指地球表面热量收入和支出的状况。 地面辐射(Ee):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不断放
2、出辐射,即为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Ea):大气接受地面辐射增温后,又向外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那部分辐射。第一节 温度及其变化规律一、热量平衡地面有效辐射(r)=地面辐射(Ee)-大气逆辐射(Ea) 在晴朗的白天,地表的热量变化可用下式表示: R=(S+S)(1-)-r式中:R为地面辐射差额;S和S分别表示太阳的直接辐射及散射; 即地面反射率; r为地面有效辐射。白天:R为正值,地面增温。夜间:S和S都零,R=- r,地面散热,温度下降。阴天:S为零,R=S(1-)-r。 白天,当辐射平衡为正值时,这些辐射能转变为热能,温度升高,地面温度就高于邻近空气和土层温度。 夜间,地面因有效辐射而失去热
3、量,温度低于邻近的空气和土层温度,地面辐射平衡为负值,于是热量向相反方向传递(如图所示)。地表热量变化图 可见,地面辐射收支R,用于地面与空气热量交换M,地面与下层土壤热量交换B,水蒸发消耗能量Le。 R+M+Le+B=0 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地面的风速、水分状况和土壤性质来调节和控制地面热量平衡。第一节 温度及其变化规律二、温度变化的规律(一)温度在空间上的变化1、纬度 纬度是决定一地区太阳入射高度角的大小及昼夜长短,也就是决定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量也大,昼夜长短的差异较小,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分配要比高纬度均匀。随着纬度北移,太阳辐射量减少,温度逐步降低。纬度每增
4、加一度,温度大约下降0.5C。因此,从赤道到北极可以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二、温度变化的规律(一)温度在空间上的变化1、纬度 我国领土广阔,最南北纬359,最北为北纬5332,南北纬度相差4933。如每一纬度的距离平均以110公里计,则我国南北直线距离约有4000公里,因而我国南北各地的太阳辐射量和热量相差很大。 那么是不是在同一续纬度上的不同地区温度条件都是一致呢?显然不是。海陆位置是影响热量水平分布的另一重要因素。第一节 温度及其变化规律二、温度变化的规律(一)温度在空间上的变化2、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东面是太平洋,南面距印度洋不远,西面和北面都是广阔的大陆。由于我
5、国属季风气候,在夏季,盛行温暖湿润的热带海洋气团和赤道海洋气团,气团是从东或南面向西或北推进;冬季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而干燥,从西或北向东或南推进。因此,东面和南面多属海洋性气候,从东南向西北,大陆性气候逐步增强。 2、海陆位置 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我国大陆性气候较强。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气温年较差大。我国1月都比同纬度其它地区的平均气温低,7月都比同纬度其它的平均温度高,年平均值比同纬度其它地区的低,年较差也比同纬度的大。 二、温度变化的规律(一)温度在空间上的变化3、海拔高度与地形变化 海拔高度与地形变化是影响热量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形复杂,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大部分。海拔50
6、0m以下占16%,500-1000m占19%,1000-2000m占28%,2000-5000m占18%,大于5000m占19%。 海拔高度是影响温度变化的重要原因,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变化率大致为海拔升高100m,气温下降0.5-0.6C。第一节 温度及其变化规律 3、海拔高度与地形特点 由于温度的这种变化,从山麓到山顶峰随海拔升高,温度的降低,可以划分为相应的植被气候带。 高原或高山上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但大气变薄,水汽及CO2含量低,因此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很大。太阳仅限于白天,而地面辐射是日以继夜地进行,所以地面辐射超过太阳辐射量。因此,高原或高山空气中储存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昼
7、夜温度变幅增大。 3、海拔高度与地形特点 地形对温度的影响表现在:东西走向的山脉能阻挡寒潮和湿热气团的运行,成为气候的分界线。如秦岭南坡温暖多雨,北坡寒冷少雨,南坡1月平均气温3C,7月26.7C。西坡1月-0.5C,7月28.1C。山脉的背风常因焚风作用而使温度增高。 不同坡向,热量的分配是不均匀,南坡的空气和土壤的温度都比北坡高。因此,南坡多为阳性喜暖耐旱的植物,北坡多为耐荫喜湿的植物。 3、海拔高度与地形特点 封闭谷地和盆地的温度变化也有独特的规律。以山谷为例,白昼间谷中受热强烈,地形封闭,热空气不易输出,温度比周围山地高。例如: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以及长江流域的河谷城市南京
8、、武汉、重庆等地。 夜间,因地面辐射冷却,地面上形成一层冷空气,冷空气密度大,顺山坡向下沉降,聚于谷底,而将热空气抬高到山坡的一定高度,形成了谷中温度的逆温现象。 谷中夜间温度分布 温度逆增现象的成因很多,主要有辐射逆温、地形逆温等。辐射逆温由于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气温下降的结果。地形逆温是辐射逆温的一种变型,是由于地形特点,使辐射效应加强。地形逆温层的强弱与山谷的深浅有关,山谷愈深,向山谷底沉降的冷空气愈多,则在谷底沉积的冷空气层也愈厚。有人称谷底的这一冷空气层为“冷湖”。二、温度变化的规律(二)温度在时间上的变化1、季节变化 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形成一年四季温度变
9、化的原因。一年中根据气候寒暖、昼夜长短的节律变化而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一般是春季气候温暖,昼夜长短相差不大;夏季炎热,昼长夜短;秋季与春季相似;冬季则寒冷而昼短夜长。 目前一般采用温度作为划分季节的标准。温度年较差是温度季节变化的一重要指标。第一节 温度及其变化规律二、温度变化的规律(二)温度在时间上的变化2、昼夜变化 气温日变化中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最低值发生在将近日出的时候。日出以后,气温上升,在1314小时左右达到最大值。以后温度又下降,一直继续到日出前为止。 昼夜间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为气温日较差或称为气温昼夜变幅。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减小。第一节 温度及其变化规律第一
10、节 温度及其变化规律(三)土壤和水体中的温度变化1、土壤中的温度变化 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1)夏季白天,地面由于受热的结果,地表的温度远高于气温。夜间和低温季节,由于地面冷却的结果,地表的温度略于气温。(2)地面的最低温度约在日出时出现,最高温度约在13时(在最高气温前12小时),也就是在最强日射1小时后出现。(3)土温日变化从土表向下仅能影响1米左右的深度。1、土壤中的温度变化 土壤温度的年变化规律 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差别很大。(1)在中纬度地区,从春季开始,白昼愈来愈长,土壤吸收太阳辐射逐日增多,由于地面辐射损失少,至7月,地表温度出现最大值。夏至后,白昼慢慢变短,太阳
11、辐射减弱,当夜间由于地面辐射所损失的热量大于日间所得到的热量,土温开始下降,至1月出现最低值。(2)热带地区因为日辐射的年变化小,土壤温度的年变化主要受雨量控制。(3)在高纬度高海拔的严寒地区,土壤温度的年变化主要受积雪的影响。二、温度变化的规律(三)土壤和水体中的温度变化2、水体中的温度变化 水体与土壤的温度变化有很大的差异,水体的温度变化远比土壤为小而缓和。 水体温度的日变幅小,而且日变化和年变化能在较深层出现,温度的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延后。 海洋中温度变化比湖泊、江流要缓和,特别是靠近赤道、极地处,广阔的海洋面水温全年基本不变。第一节 温度及其变化规律第一节 温度及其变化规律二、温度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