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无损检测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超声波无损检测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超声波 无损 检测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七章第七章 板材和管材超声检测板材和管材超声检测7.1钢板超声检测钢板超声检测薄板常用板波检测法(5.3.4);中厚板垂直入射法(垂直板面入射的纵波直探头检测法)板材分类(从超声检测的角度) :薄板40mm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7.1.1钢板中常见缺陷钢板中常见缺陷分层、折叠和重皮、白点、裂纹分层、折叠和重皮、白点、裂纹分层分层是板坯中缩孔、夹渣等在轧制过程中未融合而形成的分离层。存在于内部分层破坏破坏了钢板的整体连续性整体连续性,影响钢板承受垂直板面的拉应力作用的强度强度。这些缺陷有的是钢水本身产生,如脱氧时加脱氧剂造成,或炼钢炉混入钢水中
2、的耐火材料等,这些缺陷在钢锭中位置没有一定规律,故出现在钢板中位置也无序。 分层是以上缺陷轧制而成,大多与钢平行,且具有固定走向。为平面状缺陷,严重时形成完全剥离的层状裂纹,对小的点状夹杂物则形成小的局部分层。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折叠和重皮折叠和重皮钢板表面局部形成互相折合的双层金 属。存在于表面白点白点是钢板在轧制后冷却过程中氢原子来不及扩散而形成的,白点的断裂面呈白色,多出现在厚度大于40mm的钢板中。存在于内部裂纹裂纹轧制工艺和温度不合适时造成。存在于钢板表面,偶尔在内部。裂纹较少见,如轧制工艺稳定,这类缺陷不常见。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7.1.2 检测方法
3、检测方法 中厚板一般采用脉冲反射式垂直入射法检测,耦合方式有直接接触法和水浸法。采用的探头有聚焦或非聚焦的单晶直探头、双晶直探头。 采用单晶直探头检测,在调节检测仪扫描线时,一般采用多次底波反射法多次底波反射法,即在示波屏上显示多次反射底波。这样不仅可以根据缺陷波来判定缺陷情况,而且可根据底波衰减情况来判定缺陷情况。只有当板厚很大时才采用一次底波或二次底波法。一次底波法示波屏上只出现钢板界面回波与一次底波,只考虑界面回波与底波B1之间的缺陷波。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采用底波多次反射法探伤应满足下面三条件:1.工件的探伤面与底面互相平行,确保产生多次反射。(如工件加工倾斜就不合适)
4、;2.钢板材质晶粒度必须均匀,保证无缺陷处底面多次反射波次数的稳定。(各次相同);3.材质对超声波的衰减要小。保证反射底波有足够数量,以利探伤观察。一般碳钢、不锈钢均能满足这些条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无缺陷7.1.2.1直接接触法直接接触法 探头通过薄层耦合剂与工件接触探头通过薄层耦合剂与工件接触进行检测。进行检测。当探头位于被检对象完好区(无缺陷)时,显示屏上显示多次等距离的底波,无缺陷波。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小缺陷当探头位于缺陷较小的区域(缺陷截面小于声束截面积)时,显示屏上缺陷回波与底波共存,底波有所下降。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大缺陷当探
5、头位于缺陷较大区域(缺陷截面大于等于声束截面积)时,显示屏上只有缺陷的多次反射波,底波消失。与液浸法区别是耦合层较薄,耦与液浸法区别是耦合层较薄,耦合剂合剂/钢板的界面反射波在始脉冲钢板的界面反射波在始脉冲宽度以内在显示屏上看不到。宽度以内在显示屏上看不到。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在钢板检测中值得注意的是:当板厚较薄且板中缺陷较小时,各次底波之前的缺陷波开始几次逐渐升高,然后在逐渐降低。这种现象是由于不同反射路径声波互相叠加造成的,因此称为叠加效应叠加效应,如图所示。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图中F1只有1条路径,F2比F1多三条路径,F3比F1多五条路径。路径多,叠加
6、能量多,缺陷回波高。但当路径进一步增加时,衰减也迅速增加,这时衰减的影响比叠加效应更大,因此缺陷回波高。但当路径进一步增加时,衰减也迅速增加,这时衰减的影响比叠加效应更大,因此缺陷波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又逐渐降低。 在钢板检测中,若出现叠加效应,一般应根据F1来评价缺陷。只有当板厚20mm时,才以F2来评价缺陷,这主要是为了减小近场区的影响。 叠加效应条件叠加效应条件:a 小缺陷 b 中心部位 c 一般25mm以下(10-25)mm。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7.1.2.2液浸法(充液耦合法)液浸法(充液耦合法)为使钢板上(耦合液体/钢)下(钢板底面)表面的多次反射波不互相干扰,常调整液
7、体层厚度使耦合液体/钢界面的反射波和钢板底面多次反射波重合,这种方法称为多次重合法,如图所示。液浸法是探头与钢板通过一层耦合液体(常用水)来耦合如图所示。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当耦合液体/钢界面的界面波S第2、3、4次反射波分别与钢板的第1、2、3次底波一一重合时,称为一次重合法;当耦合液体/钢界面的第2、3、4次反射波分别与钢板的第2、4、6次底波重合时,称为二次重合法。依此类推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钢液ccnh一般较为常用的是四次重合法。液浸法超声波检测中,耦合液体层厚度的确定可由(7.1)式通过计算求得:h耦合液体层厚度 n重合次数(即一次重合法n=1、二次
8、重合法n=2) c液耦合液体中的声速 c钢钢中的声速 T钢板厚度例例1:用超声波水浸法检测厚度为:用超声波水浸法检测厚度为32mm的钢板,若采用四次重合法的钢板,若采用四次重合法检测,求水层厚度?检测,求水层厚度? 应用水浸多次重合法检测不仅可以减小近场区减小近场区的影响,而且可以根据多次底波衰减情况来判断缺陷严重程度判断缺陷严重程度,一般常用四次重合法。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对充水直探头的要求:对充水直探头的要求: 为满足多次重合法要求,水层厚度要连续可调。 调至不同厚度时,必须保证发射的声束与钢板表面垂直。 充水探头内水套管内径必须大于最大水层厚度时声束直径。 进出水口位置应
9、大于最大水层可调厚度,且出水口应小于进水口,保证 水套充满水。 探伤时应及时注意排除水中气泡。或采用消泡剂去除气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7.1.3板材超声波检测过程板材超声波检测过程 7.1.3.1表面要求表面要求 钢板检测时表面为轧制面,当表面比较粗糙或氧化皮较为严重时,应做适当的处理,如用钢丝刷及打磨等。一般选取钢板的任意一个轧制面进行检测,如有需要也可选上下两个轧制面进行检测。 7.1.3.2探头选用探头选用 探头的频率一般为2.5MHz5MHz,这是因为钢板的晶粒比较细,较高的频率可以获得较高的分辨力较高的频率可以获得较高的分辨力。一般探头的直径为10mm30mm,对
10、于较大面积的钢板为提高工作效率可采用较大直径的探头,对于较薄的钢板为减小近场区影响应使用双晶直探头或采用小直径的探头, 探头选用应符合表7.1的要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表表7.1板材超声波检测探头选用板材超声波检测探头选用板厚,采用探头公称频率,MHz探头晶片尺寸620双晶直探头5晶片面积不小于15022040单晶直探头5142040250单晶直探头2.52025 探头的结构形式主要根据板厚来确定。板厚较大时板厚较大时,常选用单晶直探头。板厚较薄时板厚较薄时可选用双晶直探头,因为双晶直探头主要用于检测厚度620mm的钢板。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7.1.3.3试
11、块选用原则试块选用原则 1、板材检测使用的标准试块CB阶梯试块,适用于板厚小于等于20mm钢板检测;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板材检测使用的标准试块CB平底孔试块,适用于板厚大于20mm的钢板检测。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当板厚不小于三倍近场区时,且板材上下两个表面平行也可取钢板无缺陷完好部位的第一次底波来校准灵敏度,其结果应与平底孔试块校准灵敏度的要求相一致。 7.1.3.4仪器系统的校准仪器系统的校准1、扫描速度调节(检测范围)扫描速度的调节应保证足够的检测范围,以便可以观察多次底波或缺陷波的情况。2、灵敏度的调节在钢板检测中一般用阶梯试块、平底孔试块、钢
12、板底波法来进行灵敏度的调节。a、 CB标准试块法标准试块法 板厚20mm时,利用CB阶梯试块调节检测灵敏度时,探头对准试块与工件等厚(或不小于钢板板厚的近似厚度)处将第一次底波高度调整到满刻度的50%,再提高10dB作为基准灵敏度。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b、CB标准试块法标准试块法 利用平底孔试块调节检测灵敏度时,探头对准表7.2规定的平底孔,调节仪器使平底孔反射波达到显示屏满刻度的50%作为基准灵敏度。 表表7.2CB标准试块标准试块试块编号试块编号被检钢板厚度,被检钢板厚度,检测面到平底孔的距离检测面到平底孔的距离s,试块厚度试块厚度T,CB-120401520CB-240
13、603040CB-3601005065CB-410016090110CB-5160200140170CB-6200250190220 c、底波法底波法 还可利用多次底波来调节灵敏度,例如要求示波屏上出现五次底波,那么B5达到50%即可。板厚不小于探头的3倍近场区时,也可取钢板无缺陷完好区域的第一次底波达基准波高(一般为显示屏满刻度的50%),但底波法调节的灵底波法调节的灵敏度应与表敏度应与表7.2要求的灵敏度相一致要求的灵敏度相一致。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扫查灵敏度扫查灵敏度扫查时扫查灵敏度一般在基准灵敏度的基础上提高6dB,在测定缺陷当量时应将灵敏度调回基准灵敏度。 资料仅供参
14、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7.1.3.5扫查扫查扫查方式:常用的扫查方式有全面扫查、列线扫查、边缘扫查、格子扫查。 1、全面扫查、全面扫查探头移动方向沿垂直于钢板压延方向对钢板做100%的全面积扫查,相邻两次扫查的覆盖面积一般不小于探头直径的15%,见图a)。对于要求较高的钢板常采用这种扫查方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列线扫查、列线扫查在钢板上划出垂直于钢板压延方向的等间距的平行线(如有需要也可沿平行于钢板的压延方向进行),一般列线间距不大于100mm,见图b)。探头沿这些平行线进行扫查,在发现缺陷时再在缺陷周围扩大扫查范围,但在钢板剖口预定线两侧各50mm(当板厚超过10
15、0mm时,以板厚的一半为准)内应作100%扫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边缘扫查、边缘扫查在钢板边缘的一定范围内做全面积扫查,见图c)。这个范围一般由相关的标准、规范给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4、格子划线扫查、格子划线扫查在钢板周边50mm范围内做全面积扫查,其余部分画成方格子线,一般取100mm100mm或200mm200mm,探头沿格子线扫查,在发现缺陷时再在缺陷周围扩大扫查范围。见图(d)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7.1.3.6缺陷的判别与测定缺陷的判别与测定 1.缺陷判别缺陷判别 在钢板检测中一般根据缺陷波和底波来判别钢板中的缺陷情况,满
16、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均作为缺陷予以标识和记录:a) 缺陷第一次反射波F150%;b)第一次底波B1100%,第一次缺陷反射波F1与第一 次底波B1之比F1/ B150%;c)第一次底波B150%。 2.缺陷的测定缺陷的测定 检测中达到要求记录水平的缺陷应测定其位置、大小、并估判缺陷的性质。 1)缺陷位置测定:根据缺陷波对应的水平刻度值和扫描速度确定缺陷的深度,根据发现缺陷时探头的位置确定缺陷的平面位置。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缺陷大小的测定:一般使用绝对灵敏度法测定缺陷的大小。在板材超声波检测中常按下述方法测定缺陷的范围和大小。 a)检出缺陷后,应在它的周围继续进行检测,以确定缺陷
17、范围。b)用双晶直探头确定缺陷的边界范围或指示长度时,探头的移动方向应与探头的隔声层相垂直,并使缺陷波下降到基准灵敏度条件下显示屏满刻度25%或使缺陷第一次反射波波高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高之比为50%。此时探头中心的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点即为缺陷的边界点。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以较严重者为准。c)用单直探头确定缺陷的边界范围或指示长度,移动探头使缺陷第一次反射波波高下降到基准灵敏度条件下显示屏满刻度25%或使缺陷第一次反射波波高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高之比为50%。此时探头中心的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点即为缺陷的边界点。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以较严重者为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
18、之处,请联系改正。 d)按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低于满刻度50%确定的缺陷在测定缺陷的边界范围或指示长度时,移动探头(单直探头或双直探头)使底面第一次反射波升高到显示屏满刻度的50%。此时探头中心的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点即为缺陷的边界点。 此外在测定缺陷的大小时还应注意叠加效应的识别。所谓叠加效应是指在薄板中当缺陷较小时,缺陷反射波从第一次开始,第二次、第三次反射波逐渐增高,增高到一定程度以后的反射波又逐渐降低的现象。3.缺陷性质的识别:缺陷性质的识别:根据缺陷反射波和底波特点来估计缺陷的性质。分层分层:缺陷波形陡直,底波明显下降或完全消失。折叠折叠:不一定有缺陷波,但始
19、脉冲加宽,底波明显下降或消失。白点:白点:波形密集尖锐活跃底波明显降低,次数减少,重复性差,移动探头,回波此起彼伏。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7.1.3.7缺陷的评定与质量分级缺陷的评定与质量分级 JB/T 4730.3-2005标准根据缺陷的性质、指示长度、指示面积来进行缺陷的评定与质量分级,规定如下:1.缺陷的评定缺陷的评定1)缺陷的指示长度的评定规则单个缺陷按其指示的最大长度作为该缺陷的指示长度。若单个缺陷的指示长度小于40时,可不作记录。2)单个缺陷指示面积的评定规则单个缺陷的指示面积=缺陷的指示长度缺陷的指示宽度(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最大尺寸)a)一个缺陷按其指示的面积作为该缺
20、陷的单个指示面积。b)多个缺陷其相邻间距小于100或间距小于相邻较小缺陷的指示长度(取其最大值)时,以各缺陷面积之和作为单个缺陷指示面积。c)指示面积不计的单个缺陷见表7.3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缺陷面积百分比的评定规则在任一1m1m的检测面积内,按缺陷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来确定。如钢板面积小于1m1m,可按比例折算。 2.质量分级1)钢板质量分级见表7.3。2)在剖口预定线两侧各50(当板厚超过100时,以板厚的一半为准)内,缺陷的指示长度大于或等于50时,应评为级。3)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如确认钢板中有白点、裂纹等危害性缺陷存在时,应评为级。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
21、改正。表表7.3 钢板质量分级钢板质量分级等级等级单个缺陷单个缺陷指示长度指示长度单个缺陷单个缺陷指示面积指示面积2在任一在任一1m1m检测检测面面积内存在的缺陷面积积内存在的缺陷面积百分比百分比%以下单个缺陷以下单个缺陷指示面积不计指示面积不计28025391005051512010010251501001025超过超过级者级者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7.2复合钢板超声波检测复合钢板超声波检测7.2.1复合钢板的加工及主要缺陷复合钢板的加工及主要缺陷 复合板是由基板基板和复合层复合层板组成的。基板通常采用碳钢、碳钢、低合金钢板或不锈钢板低合金钢板或不锈钢板,复合层板通常采用不锈钢
22、、钛及钛合不锈钢、钛及钛合金、铝及铝合金、镍及镍合金、铜及铜合金板金、铝及铝合金、镍及镍合金、铜及铜合金板。复合层板用来提高耐磨、耐腐蚀等性能,基板用来保证复合板的强度。 基板和复合层板的结合采用轧制法、爆炸复合法和堆焊法轧制法、爆炸复合法和堆焊法等。 复合板中的缺陷缺陷主要是复合层板和基板结合层界面上的未结合,未结合部分的缺陷呈完全脱开或不完全脱开状态。超声波检测主要是检测基板和复合层板结合状态的。 脱层(脱接)脱层(脱接) 复合不良复合不良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7.2.2复合钢板的超声波检测过程复合钢板的超声波检测过程 7.2.2.1探头选用探头选用探头的选用应按表7.1的规
23、定进行。常用单晶直探头或双晶直探头进行纵波检测 ,检测频率2.55.0MHz,探头直径一般不大于25mm。7.2.2.2耦合方式耦合方式 耦合方式可采用直接接触法或液浸法。7.2.2.3检测面检测面 一般从基板侧表面进行检测,需要时也可以从复合板材侧进行检测。7.2.2.4扫查方式扫查方式 a) 扫查方式可采用100%扫查或沿钢板宽度方向,间隔为50mm的平行线扫查;b) 根据合同、技术协议书或图样的要求,采用其他扫查形式;c) 在坡口预定线两侧各50mm内应作100%扫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7.2.2.5基准灵敏度的确定基准灵敏度的确定 将探头置于复合钢板完全结合部位,调
24、节第一次底波高度为显示屏满刻度的80%。以此作为基准灵敏度。7.2.2.6未结合区的测定未结合区的测定 第一次底波高度低于显示屏满刻度的5%,且明显有未结合缺陷反射波存在时(5%),该部位称为未结合区。移动探头,使第一次底波升高到显示屏满刻度的40%,以此时探头中心作为未结合区边界点。7.2.2.7未结合缺陷的评定和质量分级未结合缺陷的评定和质量分级 不同的标准对未结合缺陷的评定与质量分级有不同要求,JB/T 4730.3-2005标准对未结合缺陷的评定和质量分级的规定如下:1.缺陷指示长度的评定一个缺陷按其指示的最大长度作为该缺陷的指示长度。若单个缺陷的指示长度小于25mm时,可不作记录。资
25、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缺陷面积的评定多个相邻的未结合区,当其最小间距小于等于20mm时,应作为单个未结合区处理,其面积为各个未结合区面积之和。3.未结合率的评定未结合区总面积占复合板总面积的百分比。 4.质量分级评定1)复合钢板质量分级评定按表7.4的规定。 表表7.4 复合钢板质量等级评定复合钢板质量等级评定等级等级单个未结合指示长度,单个未结合指示长度,mm单个未结合区面积,单个未结合区面积,cm2未结合率,未结合率,%0005020275455大于大于级者级者2)在剖口的预定线两侧各50mm的范围内,未结合的指示长度大于或等于25mm时,定级为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